血吸虫按其生活史可以分成()

题目

血吸虫按其生活史可以分成()

  • A、3个发育阶段
  • B、2个发育阶段
  • C、4个发育阶段
  • D、5个发育阶段
  • E、6个发育阶段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掌握血吸虫生活史的特点及其危害、防治等,了解我国在防治血吸虫方面的成就。


参考答案:
①血吸虫的生活史:血吸虫成虫寄生于人体或哺乳动物的门静脉及肠系膜静脉内,雌雄虫在肠系膜静脉的小静脉管内交配后,雌虫于此处产卵,虫卵可顺着血流进入肝内,或逆血流而人肠壁,初产出的虫卵尚未成熟,在肠壁或肝脏内逐渐成熟。由于卵内毛蚴分泌酶的刺激,溶解周围的组织,虫卵经肠壁穿人肠腔,随粪便排出体外;不久受损伤的肠壁逐渐修复变厚,虫卵不易穿过肠壁,有的便死在组织内,有的流入肝脏。除肝脏外,虫卵还可游离于阑尾、胰、胃、肺、肾、脾、脑等各器官。虫卵随粪便排出体外,在自然界存活的时间受环境影响极大,一般存活时间不超过20天。干燥可加速虫卵死亡,与水接触后适宜的孵化温度为13℃~28℃,粪质愈少,水愈澄清和一定的光照,虫卵的孵化率也愈高愈快。从卵内孵出的毛蚴呈梨形,半透明,灰白色,周身被有纤毛,在水中近水面处作直线游动,有一定的趋光性和向上性。毛蚴的抵抗力较弱,在水中约存活1~3天。当毛蚴遇到钉螺,即自钉螺软体部分侵入螺体,进行无性繁殖,先形成母胞蚴,母胞蚴成熟破裂后释放出多个子胞蚴;子胞蚴成熟后即不断放出尾蚴,一条毛蚴进入螺体后能增殖到数万条甚至十万条尾蚴。毛蚴发育至成熟尾蚴的时间,夏季约需一个半月,冬季需5~6个月。尾蚴分体部和尾部,体部圆筒状,后部稍膨大,尾部分尾干及尾叉,体部有吸盘及头腺。在有水的条件下,成熟尾蚴才能从钉螺体内逸出,光线的刺激,温度在15℃~35℃,水的pH在6.6~7.8均适于尾蚴逸出。在5℃以下的环境中,尾蚴不逸出。尾蚴是血吸虫的感染期,其侵袭力夏季可保持3天,秋冬季则达3天以上。尾蚴从螺体逸出后,一般密集在水面上,当接触人、畜的皮肤(或粘膜)时,借其头腺分泌物的溶解作用及本身的机械伸缩作用侵入皮肤,脱去尾部成为童虫,而后侵入小静脉和淋巴管,在体内移行。移行途径:尾蚴→皮肤→静脉系或淋巴系→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肺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左心室→主动脉→肠系膜动脉→毛细血管→肝门静脉。血吸虫在人体内移行发育过程中,未能到达门静脉系统的一般不能发育为成虫。在移行过程中,由于血吸虫对机体的刺激而遭机体防御力的作用,有相当一部分童虫在移行过程中死亡。自尾蚴感染至成虫产卵约需4周,产出的虫卵发育成熟最少需要11天,故粪便中最早出现成熟虫卵在感染后35天;成虫在人体内的寿命估计在10—20年之间。
②危害及分布:血吸虫病是热带与亚热带地区重要的传染病之一,流行分布在一定的地方,主要是因为它的中间寄主——钉螺有一定的地理分布。日本血吸虫病是严重危害我国人民健康的一种寄生虫病,其流行区分布于长江流域及长江以南广大地区。祖国医学很早就有类似血吸虫病的记载,1972年在湖南马王堆出土的西汉古尸的肝脏中查见了日本血吸虫卵,证明在2100多年前,我国已有血吸虫病的流行。受感染者,成人丧失劳动儿童不能正常发育而成侏儒,妇女不能生育,甚至丧失生命。人感染血吸虫,主要由于接触疫水,如下水劳动或皮肤接触被尾蚴污染的露水、雨水及潮湿地面等。此外饮水时尾蚴也可经口腔粘膜侵入人体。感染季节一般是春、夏、秋三季,尤以春末、夏季和早秋感染率最高。
③防治原则:贯彻以防为主的方针。采取综合措施,包括查病治病、查螺灭螺、粪管、水管及预防感染等几个方面。以切断血吸虫生活史的各个环节。钉螺是血吸虫唯一的中间寄主,钉螺的分布广、量大,地理条件复杂,我国人民在实践中创造出许多结合生产,因时因地制宜的有效灭螺方法。管好粪便和水源可预防多种寄生虫病。此外,针对上述血吸虫的感染途径进行个人防护,我国从解放后在血吸虫病的防治方面,取得了伟大成就。

第2题:

日本血吸虫生活史中不具有雷蚴和尾蚴。()


参考答案:错误。改为:日本血吸虫生活史中不具雷蚴和囊幼。

第3题:

MOS型存储器按其工作状态又可以分成______和______。


正确答案:静态动态
静态,动态

第4题:

内应力按其产生的原因可以分成温度应力、残余应力、()应力。


正确答案:相变

第5题:

血吸虫的生活史是怎样的?


正确答案:血吸虫的发育和繁殖包括成虫、虫卵、毛蚴、尾蚴和童虫五个阶段。血吸虫成虫寄生于人或哺乳动物的肠系膜静脉中,部分虫卵随粪便排出体外,在水中孵出毛蚴,后钻入螺体,发育成尾蚴。尾蚴遇人或哺乳动物,侵入其皮肤后形成童虫,再移至肠系膜静脉寄生,发育为成虫。

第6题:

日本血吸虫以()通过()而感染人体,其成虫寄生于(),由()阶段感染中间寄主,与典型的吸虫相比,其生活史缺少()和()阶段,消灭其中间寄主()是消灭血吸虫的最重要的措施。


参考答案:尾蚴;皮肤;人的门静脉及肠系膜静脉;毛蚴;雷蚴;囊蚴;钉螺

第7题:

血吸虫按其生活史可以分成

A.4个发育阶段
B.6个发育阶段
C.3个发育阶段
D.2个发育阶段
E.5个发育阶段

答案:E
解析:

第8题:

血吸虫按其生活史可以分成

A、3个发育阶段

B、2个发育阶段

C、4个发育阶段

D、5个发育阶段

E、6个发育阶段


参考答案:D

第9题:

根据日本血吸虫生活史过程,简述其致病虫期对人体的损害及后果。


正确答案: 生活史过程:见第六版教材致病虫期及损害为:
(1)尾蚴:尾蚴钻入宿主皮肤时可引起尾蚴性皮炎,发病机制中既有Ⅰ型超敏反应也有Ⅳ型超敏反应。
(2)童虫:童虫在宿主体内移行,可造成一过性的血管炎,与童虫机械性损害和其代谢产物引起的超敏反应有关。
(3)成虫:成虫寄生于血管引起静脉内膜炎,属Ⅲ型超敏反应。
(4)虫卵:是主要的致病因子。虫卵沉积在肝、肠等组织中形成肉芽肿(Ⅳ型超敏反应),不断破坏组织结构,引起慢性血吸虫病。

第10题:

简述日本血吸虫的生活史。


正确答案: 日本血吸虫的生活史包括卵、毛蚴、母胞蚴、子胞蚴、尾蚴、童虫、成虫等阶段。终宿主为人或其他哺乳动物(牛、猪、犬)等,中间宿主为湖北钉螺。
成虫寄生于人或其他哺乳动物的门脉-肠系膜静脉系统,雌虫产卵于肠系膜下层静脉末梢内,部分虫卵经肠壁进入肠腔,随粪便排出体外。
虫卵随粪便入水,卵内毛蚴在水中孵出,毛蚴侵入钉螺体内进行无性生殖。经母胞蚴、子胞蚴最终发育成尾蚴。成熟的尾蚴从螺体逸出入水,在水体遇到终宿主经皮肤钻入终宿主体内,脱去尾部转化为童虫。童虫在静脉或淋巴管内经血流或淋巴液到右心、肺、左心,运送到全身。童虫可经胃动脉和肠系膜上、下动脉钻入小静脉随血流到肝内门静脉,在此停留、发育,最后移行到肠系膜静脉发育成熟,雌雄合抱交配产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