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城市社区转型的历史进程,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题目

关于城市社区转型的历史进程,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民政部于1986年提出社区建设的概念
  • B、1996年江泽民的发言对社区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 C、上海摸索出一条“两级政府、三级管理”的新体制
  • D、1999年民政部制定了《全国社区建设实验区工作实施方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下列关于推进网点向社区银行的经营转型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对网点功能区进行个性化改造

B、整体布局有利于扩展金融服务

C、设立业务洽谈室、理财室、小贷中心、文化墙等功能区

D、发展社区银行是现有机构的服务方式和经营模式转型


参考答案:B

第2题:

关于立案的意义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正确答案:立案越多,工作干得越好

第3题:

下列关于如何发展社区银行的说法,正确的是()

A、大力推进网点经营转型

B、合理布局新设网点

C、有序拓展自助银行

D、积极探索线上金融服务


参考答案:ABCD

第4题:

如何从社会转型的角度看待中国当前城市和农村的社区建设?


正确答案: 我们要坚持城乡协调发展的融合理论。
第一,优先发展乡村社区的模式;
第二,重点发展城市社区理论模式;
第三,城乡一体化协调发展的理论模式。

第5题:

关于开展城市社区再就业的客观必然性,下面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是由各项社会改革推动的社会职能调整的必然要求
  • B、城市社区再就业是城市社区功能得以发挥的内在要求
  • C、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为城市社区再就业开拓了广阔空间
  • D、政府资金资助不到位的必然要求

正确答案:D

第6题:

论述社会转型以来我国城市社区的形成和发育过程。
我国城市基层社区是在城市街道办事处辖区和居民委员会辖区这种特定法定社区基础上产生发展起来的。
1)社区概念的出现。1978年以后,我国经济体制开始进行改革,单位人变成了社会人,这必然引起政治体制的改革,处于城市基层的街居进行改革也是必然的。这种变革提出了社区服务,由此,“社区”的概念被引入我国城市基层工作,并将其定位于居民委员会层次上。
2)社区建设的形成和发育。
A、背景:社区服务的开展带动了多项社区工作的产生和发展,从而使得各种社区工作的范围远远超出社区服务的范畴,人们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对社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B、提出:1991年,受国外“社区发展”基本理念的启迪及中国社区服务拓展的实际需求,有关理论研究者和民政部门提出了“社区建设”的概念和思路,以顺利开展社区工作。
C、发展:“社区建设”的思路提出后,民政部进行了试点。1998年,政府认可了社区建设是政府的行政管理职能。2000年,政府发文对社区建设的意义、指导思想等内容进行了系统阐述,这标志着我为城市社区建设开始大力推进。
3)社区的形成和发育。它是跟社区建设的开展同步的。目前我国城市社区的范围已经有所拓展。

第7题:

简述社会转型时期城市社区的主要社会问题。


正确答案:下岗失业现象;城市居民的贫困问题;城市社区的老年人问题;城市社区流动人口问题

第8题:

关于城市社区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城市社区成员之间在职业和生活方式上差异比较大

B.城市社区的人口密度远远高于农村社区的人口密度

C.城市社区成员的价值观念比较趋同

D.城市社区的成员在生产和生活上相互依赖


参考答案:C

第9题:

简述城市化的历史进程。


正确答案:1)城市化概念
人口向城市地区集中和农村地区转变为城市地区的过程。
2)城市化阶段及特点,成因
A.前工业社会时期,生产力水平低,自给自足农业是经济的主导部门,城市人口增长慢,城市化水平低,城市数量少,分散分布。
B.工业社会时期,工业成为主导产业部门,就业增加,大规模乡——城移民,城市人口聚增,城市数目多,规模扩大,城市化水平迅速提高,人口与经济活动以集中为特色。
C.后工业社会时期,世界城市速度加快,大城市化趋势明显,郊区化和逆城市化现,发展中国家出现过量城市化。

第10题:

下面关于城市社区管理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社区管理的一切活动都围绕着人这个中心
  • B、城市社区管理与一般的城市管理一样
  • C、城市社区管理与一般的城市管理不同
  • D、城市社区管理把实现社区社会效益和心理归属作为最终目标

正确答案:B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