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述我国幼儿园课程改革的历史。

题目

试述我国幼儿园课程改革的历史。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1)我国幼儿园课程改革主要有3次:
①20年代至30年代的幼儿园课程改革。上世纪初,我国的幼儿园教育主要照搬外国的教青模式。"五四"新文化运动后,我国的一些教青家一方面接受并引进了来自西方的教育思想,另一方面也提出了幼儿园教育科学化、本土化的主张。20年代至30年代,幼儿园课程改革在理论上确认了儿童的主体性,认定了课程应来源于儿童的生活,课程应包括儿童在幼儿园的一切活动,提出了课程的编制应依据儿童的心理水平;
②50年代的幼儿园课程改革。50年代,学前教育全盘接受前苏联的理论和实践经验,即把课程看作是学科,通过幼儿园各科的教学对幼儿实施教育。形成的学科课程体系,教育目标明确,教育、教学内容系统,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容易操作;
③80年代以来的幼儿园课程改革。80年代初开始的幼儿园课程改革针对的问题是学科课程过分强调系统的单科知识和技能,忽视各学科间的内在联系,忽视儿童的实际活动和直接经验。这场改革最具影响力的举措是国家教委1989年颁布的《幼儿园工作规程》,根据它的精神,幼儿园的一切活动,只要能影响儿童的行为、态度和价值观,都被看作是课程。学前教育理论和实践工作者设计与实施了各种试验性课程。2001年,国家教青部颁布了《幼儿园教青指导纲要(试行)》,在国家层面上对包括幼儿园课程在内的幼儿园教育进行了宏观指导,规定了幼儿园教青总的教育目标、教育内容和实施原则,要求地方政府制定指导意见,而由幼儿园为主确定自己的课程。
(2)我国幼儿园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
①幼儿园课程管理多元化、自主化;
②幼儿园课程改革更多地将立足点放在儿童一边;
③0-6岁学龄前儿童教育课程一体化;
④幼儿园课程与社区教育和服务相融合;
⑤重视教师职业水平的提高。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试述当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


答案:
解析:
1、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2、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3、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4、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诀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5、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6、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第2题:

简述瑞吉欧方案教学为我国的幼儿园课程改革提供了哪些启示?
(1)重视在儿童活动中自然而然地生成课程。
(2)让教师成为幼儿的合作研究者。
(3)促进学校、社会和家庭的合作。

第3题:

试述我国课程改革的动向及趋势。


参考答案:动向:(1)课程行政管理体制上开始打破“集权制”的绝对支配地位;
(2)在课程目标、内容、组织、结构等方面大胆借鉴国际先进经验;
(3)不足:理论知识薄弱;课程价值观有待与国际接轨;把课程改革视为教材改革。
趋势:(1)提升课程改革的理念水平和理论品位;
(2)在课程政策上,实现国家、地方、校本课程的整合;
(3)在课程内容上,要实现学科知识与个人知识的内在整合;
(4)在课程结构上,要更新课程种类,恰当处理必修课与选修课的关系,努力实现课程的综合化;
(5)在课程实施上,要超越忠实取向,走向相互取向和课程创新取向;
(6)在课程评价上,要超越目标取向的评价,走向过程取向和主体取向的评价。

第4题:

在幼儿园课程改革中有影响的幼儿园课程模式有()

  • A、综合教育课程
  • B、思维训练课程
  • C、活动教育课程
  • D、发展能力课程

正确答案:A,C,D

第5题:

试述幼儿园课程评价的原则。


正确答案:幼儿园课程评价应有利于发挥教师、园长及课程决策人员改进 的主动性、积极性和研究精神,这是课程评价的总原则。具体表现为以下几条:
1.评价应有利于改进与发展课程。
幼儿园课程评价的目的在于调整和改进课程,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因此,课程评价要着重发挥其诊断、改进课程的作用。
2.评价中要以自评为主,充分发挥教师的主体性。
教师是课程的执行者和教学活动的设计与执行者,教师更应作为评价主体参与课程评价工作,发现问题。总结经验,不断改进教学,提高教育能力。因此应该强调以教师自评为主,园长、其他教师参与评价,发挥教师的群体作用。
3.评价要有利于幼儿的发展。
评价要全面了解幼儿的发展状况;应承认和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评价应采用自然的方法在日常活动与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中进行;要收集幼儿多方面的资料,并进行客观的整理和分析;评价结果要清晰、系统,要正面告诉家长,共同促进幼儿的发展。
4.评价应科学有效。
幼儿园课程评价的标准要与《幼儿园工作规程》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精神一致。

第6题:

简述在幼儿教育改革背景下,目前我国幼儿园课程有哪些模式。


答案:
解析:
受国外先进幼儿教育思想的影响,我国幼儿教育课程模式的建构也在不断尝试和探索。目前,我国幼儿园的课程模式已经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和百家齐放的趋势。 (1)单元教育课程是在陈鹤琴实验单元教学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一种教育结构。单元教育在五大领域的基础上,将课程的教育内容扩大到幼儿生活的多种环境,每个单元都以社会为中心,每一个方面选择若干有代表性的活动,将幼儿一日生活的全部要素都能包含其中。
(2)综合教育课程是根据幼儿身体、心理发展的需要,顺应各种教育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把尊重幼儿发展规律与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相结合,从综合性入手合理选择教育内容、教育手段和方法,科学组织教育过程,以“主题”的形式建构每一阶段的生活经验,使幼儿园三年生活成为有利于促进幼儿持续发展的连续教育过程。

第7题:

试述中国幼儿园课程改革的历史及发展趋势。


正确答案: 一,20世纪20年代至30年代的幼儿园课程改革
上世纪初,我国的幼儿园开始建立,幼儿园教育主要照搬外国的教育模式.
"五四"新文化运动为各种哲学流派在我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我国的一些教育家,一方面接受并引进了这些来自西方的教育思想,另一方面提出了从课程改革入手,使幼儿园教育科学化,本土化的主张.
20年代至30年代,幼儿园课程改革在理论上确认了儿童的主体性,认定了课程应来源于儿童的生活,课程应包括儿童在幼儿园的一切活动,提出了课程的编制应依据儿童的心理水平.
二,20世纪50年代的幼儿园课程改革
学前教育全盘接受前苏联的理论和实践经验,即把课程看作是学科,通过幼儿园各科的教学对幼儿实施教育.形成的学科课程体系,教育目标明确,教育,教学内容系统,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容易操作.
三,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幼儿园课程改革
80年代开始,国外的各种儿童发展和教育理论特别是皮亚杰等人的思想开始广泛传播;我国近现代教育家们的思想,特别是陈鹤琴的思想再次受到重视,这些都为80年代以来的幼儿教育改革提供了理论背景.
80年代初开始的幼儿园课程针对的问题是学科课程过分强调系统的单科知识和技能,忽视各学科间的内在联系,忽视儿童的实际活动和直接经验.
这场改革最具影响力的举措是国家教委1989年颁布的《幼儿园工作规程》,以及2001年国家教育部颁布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

第8题:

试述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


答案:
解析: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是:
(1)课程任务方面的改革目标。改变课程任务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学生在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同时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
(2)课程结构方面的改革目标。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幢小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3)课程内容方面的改革目标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牛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4)课程实施方面的改革目标。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5)课程评价方面的改革目标。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6)课程管理方面的改革目标。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第9题:

试述我国教育管理改革的历史经验。


正确答案: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教育领域各方面的工作都进行了多次改革。其中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这些都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体系的宝贵财富,也是我国21世纪教育和教育管理改革的基础,总结起来我国教育管理改革的历史经验如下:
(1)正确处理教育改革和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改革的关系
①进行教育改革的原因:我国教育改革是整个社会改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教育为各个时期党的政治路线服务、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服务、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服务就成为教育改革的出发点。
②教育为政治、经济、文化服务:教育主要是通过传递文化、培养人才来为政治、经济和文化服务的。任何人违背了教育的特点和规律,用政治斗争或经济活动的办法进行教育改革是必然要失败的。把政治斗争的方法,经济制裁的方法移植到教育工作中也是达不到预期效果的。
(2)教育改革要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坚持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
①自上而下的改革。这种领导改革的模式是:通过召开会议或发布文件的方式,自上而下地领导和推动教育改革。其中包括学习文件,统一认识,制定规划,分类指导,总结经验,全面推广几个工作环节。但是在教育改革的实践中,基层组织的负责人、教师对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的人事与上级领导的人事并不完全一致,但又要按照上级的文件去办。他们往往忽视了本*地区、本*校的特殊情况,使改革发生了偏差。
②自下而上的改革。基层组织负责人或教师对某种改革有积极性,但是由于得不到上级领导的支持和帮助,而常常使改革失败。实践证明,教育改革必须调动两个积极性,既要自上而下,又要由下而上,使得二者相统一。
(3)教育改革是教育自身不断完善的过程,对待教育改革必须有科学的态度,防止片面化和简单化的倾向。每次改革都应当是对教育自身的完善和提高,而不是对过去教育成果的否定。
(4)对待教育改革的态度要积极,方法、步骤要稳妥教育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社会条件的知识,而除此之外,没有积极的态度是不能推动教育改革的,没有扎扎实实的方法、步骤,是不可能达到预期目标的。
(5)教师是教育改革的动力,而不是教育改革的阻力(办学以教师为本,教育以学生为本)
①要相信教师、依靠教师。教育改革必须全心全意依靠广大教师。没有广大教师积极、主动参加,教育改革是不可能成功的。当他们对教育改革的意义和改革的内容缺乏理解的时候,要给他们留出思考问题的时间,允许他们发表不同的意见,在教育改革的实践过程中逐步统一大家的认识。
②正确区分政治问题、学术问题、世界观问题的界限。对待不同看法时,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有的属于思想认识问题,有的属于学术观点问题,有地属于世界观、价值观问题,也有极个别属于政治问题。对于不同性质的问题要采取不同的解决方式,不要胡乱上纲上线。
(6)教育改革要大胆探索,大胆实践教育改革往往没有现成的理论和成熟的方案供人们采用,因此,要鼓励大家大胆探索、大胆实践,允许试验也允许失败。由于教育改革的成果(教育质量、教育的社会效益)不是在短期内能够显现出来的,因此,教育领导机关对于教育改革中某些经验和具体做法、成效不能轻易下结论。
(7)世界上没有最完善的教育改革方案,每种教育改革方案都有利弊两个方面。教育改革要研究在什么条件下利大于弊,在什么条件下弊大于利,在权衡利弊得失之后,做出自己的判断和行为的选择,在改革的实践中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使得有利的方面充分发扬,使不利的方面尽量遏制。
(8)教育改革是一场攻坚战、持久战领导教育改革的人一定要充分地估计到教育改革的艰巨性和长期性,领导者选定正确的改革目标模式,只有坚定不移地走下去,最后才能成功。

第10题:

我国20世纪80年代的课程改革继承发扬了五指活动课程,形成了()

  • A、幼儿园生态课程
  • B、幼儿园农村环境课程
  • C、幼儿园五指发展课程
  • D、幼儿园综合主题课程

正确答案:D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