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宗地估价用了4种估价方法,其评估结果为1000元/m2、1040元/m2、980元/m2、1020元/m2,经分析可确

题目
单选题
某宗地估价用了4种估价方法,其评估结果为1000元/m2、1040元/m2、980元/m2、1020元/m2,经分析可确定各自权重为0.4、0.3、0.2、0.1,则采用加权平均法确定其评估结果为()元/m2。
A

980

B

1010

C

1020

D

1040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有一宗前后临街的矩形宗地,总深度27米,前街路线价为2000元/m2,后街路线价为1000元/m2,若按重叠价值法估价,则前街影响深度为( )米。

A.9

B.13.5

C.15

D.18


正确答案:D
2000÷(2000+1000)×27=18(米)

第2题:

一前后临街、总深度为50米的矩形宗地,其前街路线价为5000元/m2,后街路线价为3800元/m2。如果按重叠价值估价法,该宗地的前街影响深度为( )米。

A.22

B.28

C.38

D.50


正确答案:B
依题意,可根据公式:前街影响深度-总深度×(前街路线价/前街路线价+后街路线价)=50×5000/(5000+3800)=28(米)。

第3题:

(一)李某有一处房产,其《房屋所有权证》记载的建筑面积为300m2,用途为住宅,土地为出让使用权,土地使用期限至2060年9月30日。李某于2005年2月将该房屋改为商店并经营,于2006年6月以3000元/m2的价格将其卖给张某。由于融资的需要,张某于2006年9月30日委托甲房地产估价机构评估该房地产的低押价值,估价结果为2300元/m2。

请问:

1.张某认为该估价结果偏低,你认为应如何解释该估价结果的合理性?

2.2007年9月该房屋被列入拆迁范围,房屋拆迁许可证颁发日为2007年9月30日,乙房地产估价机构受拆迁人委托进行拆迁估价,估价结果为2800元/m2。张某认为该估价结果偏低,因2007年4月拆迁的邻近商铺的补偿单价为4000元/m2。你认为应如何解释该估价结果的合理性?


正确答案:
 (一)答:
  1.理由包括:
  (1)二者的时点不同,价值不同。
  (2)二者的价值类型不同。其中,转让价格为市场上的实际成交价格,抵押价值为正常市场价格和减法定优先受偿后的价值。
  (3)二者对房地产用途的界定可能存在差异。抵押价值是按照法定用途,即住宅进行评估的价值;转让价格有可能考虑了住宅可作为商业用途对价值的影响。
  2.理由包括:
  (1)二者的时点不同,价值不同。
  (2)拆迁估价结果和拆迁补偿金额的内涵不同。拆迁补偿金额包含了拆迁补助费、临时安置补助费、装修补偿费。
  (3)对估价对象的界定可能不同。

第4题:

甲上市公司为收购其大股东某处空置的商业用房,委托乙评估机构对该商业用房进行估价。由于甲上市公司要求出具评估报告的时间短,乙评估机构未能对该商业用房进行实地查勘,但要求甲上市公司提供了该商业用房的全面详细状况,并询问了其评估期望值。估价中选用收益法为主要的估价方法,搜集了3宗类似房地产,分别测算得到该商业用房的月租金为280元/m2、300元/m2和350元/m2,然后根据最高最佳利用原则选取350元/m2作为该商业用房的有效毛收入,扣除30%的运营费用后,求出年净收益为2940元/m2,再选用银行贷款利率为折现率测算出了该商业用房的市场价值。
请问:上述估价工作中有哪些错误或不当之处?


答案:
解析:
上述估价工作中的错误或不当之处包括:
(1)乙评估机构没有对该商业用房进行实地査勘,估价师在完成任何估价项目时,都需要亲自到估价对象现场查勘;
(2)询问委托人评估期望值不对;
(3)根据最高最佳利用原则选取350元/m2作为该商业用房的有效毛收入不妥;
(4)直接选用银行贷款利率作为折现率不对。

第5题:

甲公司1999年通过有偿出让的方式获得某宗地的使用权,土地用来建高档住宅,楼面地价为4500元/m2。甲公司拟分两期建设80栋别墅。当第一期40栋于2002年12月竣工时,因债务纠纷被法院裁定拍卖20栋还债。拍卖行委托乙房地产估价所评估出拍卖底价为 4800元/m2。拍卖行在当月以此为依据拍卖,卖出6栋,平均价格为4860元/m2,其余14栋无人承接,退还给甲公司。当2005年6月第二期工程竣工后,建成的别墅以6200元/m2售出,甲公司因此而指责乙房地产估价所当时评估的拍卖底价过低,而且别墅的拍卖底价竟然只比楼面地价高300元/m2,远低于其投入的建设成本,很不合理。而乙房地产估价所坚持当时的估价结论合理。请问,乙房地产估价所依据哪些理由来坚持当时的估价结论?


正确答案:
乙估价所可以从如下五个方面说明自己给出估价结论的理由。
一是从估价目的看,当时估价所是按照以拍卖评估对象偿还债务的情况进行评估测算的,需要考虑限期变现偿债因素,而第二期别墅的售价是在公开市场交易情形下达成的价格;
二是从估价时点看,拍卖时是2002年12月,而第二期工程在2005年6月竣工后出售,时点不同相应房地产市场状况也会不同;
三是从估价对象看,当时的估价对象是第一期别墅,建筑具有单件生产的特点,第二期别墅当然与第一期别墅会有所不同,加之一期工程完工后,环境、配套、人气、物业管理等因素相应改善,对第二期工程销售产生有利影响;
四是应该说该两期工程的售价主要受到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的影响,个别工程的实际成本因素不能用来衡量房地产价格的高低,而应以平均的社会一般水平成本衡量;
五是从市场销售结果看,拍卖底价为4800元/m2,售出6栋的平均价格为4860元/m2,比较吻和,卖时只卖出20栋中的6栋,说明在当时的拍卖成交价格水平上,市场的需求并不旺盛,需求少也会导致成交价格低,从市场方面反映了估价结果的合理性。
试题分析
对于估价结论是否合理不能简单地进行价格上的比较,应从多个角度来进行认识。因为估价对象具有单件性的特点,估价结论是基于估价时点的条件作出的,估价结论具有一定的应用有效期以及市场条件的剧烈变化都会限制原有估价结论的应用。因此本题可以从估价目的、时点、对象、别墅开发的个别成本与客观成本的差异、市场销售的结果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第6题:

某宗房地产若采用市场比较法估价得出了四个估价结果:即1280元/m2,1220元/m2,1240元/m2,1230元/m2,现决定采用中位数,则其估价结果为( )元/m2。

A.1230

B.1235

C.1240

D.1242.5


正确答案:A
(1220+1240+1230)÷3=1230(元/m2)

第7题:

某房地产占地面积2580 m2,建筑面积9440 m2,每层建筑面积2360 m2。其中,一、二层为出租商铺,三、四层为出租住房。为了估价其市场买卖价格,估价人员运用收益法对一层的出租商铺进行了估价(估价方法正确),确定其估价时点的价格为l2666元/m2。根据当地商业用房楼层价格变化规律(一层二层差价2%,二层三层差价5%,三层四层差价2%),判断出二层价格为l2309元/m2,三层价格为ll694元/m2,四层价格为ll460元/m2,从而得出估价对象房地产的市场价格为: (12566+12309+11694+11460)x2360=113348440(元)。试问:如此确定的最终结果是否正确?为什么?


正确答案:
不正确。因为估价对象用途是商住混合,需按不同用途分别估价。

第8题:

一前后临街、总深度为50米的矩形宗地,其前街路线价为5000元/ m2,后街路线价

为3800元/ m2。如果按重叠价值估价法,该宗地的前街影响深度为( )米。

A 22 B 28 C 38 D 50


正确答案:B

第9题:

请教:2010年房地产估价师考试《房地产估价理论与方法》模拟试卷(9)第1大题第17小题如何解答?

【题目描述】

第 17 题已知某可比交易单价为4500元/m2,已知该交易实例在建设时拖欠建设工程价款100元/m2;累计拖欠水费、电费、燃气费、供暖费、通信费、有线电视费、物业服务费用等300元/m2;累计未收房屋租金150元/m2,则统一房地产范围的价格为(  )元/m2

 


正确答案:A

答案分析:

房地产价格=带债权债务的房地产价格-债权+债务。
此题中债权为150元/m2.  债务为共计400元/m2     
所以答案应该是 4500-150+400=4750。
选A

第10题:

某工厂有一处临街厂房,占地面积900 m2,用地性质为国有划拨土地,建筑面积为1800m2,建筑物成新率为80%,房屋所有权证登记的用途为工业。根据当地房地产市场资料,2001年5月该区域工业和商业用途的土地市场价格分别为楼面地价650元/m2和
1 400元/m2,其中土地使用权出让金为11元/m2和450元/m2。2001年上半年同一条街上类似新改建的商业用房市场价格平均为建筑面积4250元/m2;而同期新建上述厂房建筑物的重置价格为建筑面积1500元/m2。如果工厂将其厂房改造装修成商业用房的话,需投入的总费用大约是建筑面积750元/m2。
如果按工业用途进行评估,估价目的为保险估价,估价时点为2001年5月9日,其合理的评估价值约为()万元。
A.216.0 B.295.2 C.315.0 D.333.0


答案:A
解析: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