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黄土的何种特性是黄土地区浸水后产生大量沉陷的重要原因?(  )A 湿陷性B 崩解性C 潜蚀性D 易冲刷性

题目
单选题
黄土的何种特性是黄土地区浸水后产生大量沉陷的重要原因?(  )
A

湿陷性

B

崩解性

C

潜蚀性

D

易冲刷性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C
解析:
天然黄土在一定的压力作用下,浸水后产生突然的下沉现象,称为湿陷。黄土湿陷发生在一定的压力下,这个压力称为湿陷起始压力,当土体受到的压力小于起始压力时,不产生湿陷。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关于湿陷性黄土,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湿陷性黄土地基遇水后会发生很大的沉降
B.湿陷性特指黄土,其他种类的土不具有湿陷性
C.湿陷性黄土的湿陷变形与所受到的应力也有关系
D.将湿陷性黄土加密到一定密度后就可以消除其湿陷性

答案:B
解析:
B项,湿陷性不特指黄土,有些杂填土也具有湿陷性。湿陷性土是指土体在一定压力下浸水后产生附加沉降,湿陷系数大于或等于0.015,湿陷性是黄土最主要的工程特性。A项,湿陷性黄土浸水后在外荷载或自重的作用下会发生较大下沉的现象;C项,在天然孔隙比和含水率不变的情况下,压力增大,黄土湿陷量也增加。但当压力超过某一数值后,再增加压力,湿陷量反而减少;D项,天然孔隙比越大或天然含水率越小,则湿陷性越强。

第2题:

在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施工时,取土坑至建筑物外墙的距离根据《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 规范》(GB 50025-2004)应满足( )。
A.在非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不应小于12m
B.在非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不应小于25m
C.在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不应小于12m
D.在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不应小于25m


答案:A,D
解析:
取土坑至建筑物外墙的距离,在非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不应小于12m;在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不应小于25m。

第3题:

黄土的湿陷性系数是指()

A、由浸水引起的试样的湿陷性变形量加上压缩变形量与试样开始高度之比

B、由浸水引起的试样湿陷性变形量与试样湿陷变形后的高度之比

C、由浸水引起的试样湿陷性变形量与试样开始高度之比


参考答案:C

第4题:

湿陷性黄土的主要特性表现为()。

  • A、受水浸湿后,土体结构迅速破坏
  • B、湿陷后会产生显著沉降
  • C、浸水后性质稳定
  • D、分为自重湿陷性和非自重湿陷性黄土

正确答案:A,B,D

第5题:

黄土经冲刷、搬运、沉积等地质作用形成的夹有砂、砾石并具层理的黄色土状沉积物成为()。

  • A、黄土状土
  • B、湿陷性黄土
  • C、非湿陷性黄土
  • D、膨胀土

正确答案:A

第6题:

下列关于采用桩基础进行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桩基础应穿透湿陷性黄土层
B.对非自重湿陷性黄土,桩底端应支承在可靠的持力层中
C.对自重湿陷性黄土,桩底端应支承在压缩性较低的非湿陷性土层中
D.单桩允许承载力,宜按现场浸水静载荷试验并结合地区建筑经验确定


答案:A,D
解析:
根据《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GB 50025 — 2004)第5.1. 2条及第5. 7. 4条,对非自重湿陷性黄土,桩底端应支承在压缩性较低的非湿陷性土层中,在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桩端伸入液化深度以下稳定土层中的长度。

第7题:

黄土的()是黄土地区浸水后产生大量沉陷的重要原因.

  • A、湿陷性
  • B、崩解性
  • C、潜蚀性
  • D、易冲刷性

正确答案:A

第8题:

黄土的( )是黄土地区浸水后产生大量沉陷的重要原因.

A.湿陷性

B.崩解性

C.潜蚀性

D.易冲刷性


答案:A

第9题:

黄土不具备下列哪些特性()。

  • A、渗水性
  • B、崩解性
  • C、湿陷性
  • D、保温性

正确答案:D

第10题:

湿陷性黄土浸水后在自重作用下就会产生湿陷现象。


正确答案:错误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