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防止分子筛纯化器发生进水事故?

题目
问答题
如何防止分子筛纯化器发生进水事故?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1)空冷塔应按操作规程操作,先通入气,待压力升高稳定后再通入水;(2)不能突然增大或减少气量;(3)保持空冷塔的水位;
(4)水喷淋量不能过大;
(5)水质应达到要求,降低进水温度,并减少水垢。
解析: 暂无解析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为防止分子筛纯化器进水,在操作中应注意什么?


正确答案: 1、空冷塔按操作规程操作,先通气待压力大于0.42MPa稳定后,再通水;
2、操作中不能突然增大或减少气量;
3、保证空冷塔水位,不能过高;
4、喷淋水量不能过大;
5、水质达至要求,降低进水温度,并减少水垢;

第2题:

为什么分子筛纯化器采用双层床?


正确答案: 分子筛双层床是指在纯化器的空气进口处,先装填一定量的活性氧化铝,其上再加装一层分子筛。分子筛纯化器首先吸附空气中的水分,吸附水分后,势必影响对二氧化碳分子的吸附,活性氧化铝对于含水量较高的空气,吸附容量比较大,但是随着空气含水量的减少,吸附容量下降很快,而分子筛即使在含水量很低的情况下,同样具有较强的吸水性,铝胶解吸水分很容易,可降低再生温度;他对水分的吸附热也比分子筛小,使空气温升小,有利于后部分子筛对二氧化碳的吸附;铝胶还具有抗酸性,对分子筛起到保护作用,活性氧化铝颗粒较大,且坚硬,机械强度高,吸水不龟裂、粉化,同时活性氧化铝层处于加工空气入口处,还可以起到均匀分配空气的作用,基于这些特点,有的纯化器采用双层床结构,可延长纯化器的使用时间。

第3题:

出分子筛纯化器后空气中的水分和二氧化碳含量超标如何判断?


正确答案: 出分子筛纯化器后空气中的水分和二氧化碳含量超标的判断,通常有以下方法:
(1)设在分子筛吸附器后的水分和二氧化碳检测仪表的指示值,在周期末上升很快,并且很快达到报警值;
(2)主换热器内水分和二氧化碳有冻结现象。热端温差明显增大,空分装置的冷量不足,需要增加膨胀空气量。在水分和二氧化碳检测仪表失灵时要特别注意这种情况。

第4题:

简述分子筛纯化系统如何投用?


正确答案: 分子筛纯化系统投用时,应根据上次停车所暂停的阶段,当各气路都打通时(空气、污氮气)如:加热阶段(1#再生、2#运行),应将V01311、V01313、V01302、V01304、V01318等阀全开。再点击“start”,使分子筛投入运行。

第5题:

分子筛纯化系统如何投用?


正确答案:分子筛纯化系统投用时,应根据上次停车所暂停的阶段,当各气路都打通时(空气、污氮气)如:加热阶段(1#再生、2#运行),应将V01311、V01313、V01302、V01304、V01318等阀全开。再点击“start”,使分子筛投入运行。

第6题:

纯化器再生方法有()和()两种,本车间所用的分子筛纯化器是用()的方法再生的。


正确答案:加热再生;降压再生;加热再生

第7题:

为了提高分子筛对()的吸附能力,压缩空气进入分子筛纯化器需要预冷到()。


正确答案:二氧化碳;8~15℃

第8题:

切换分子筛再生气源是由()相互切换。

  • A、纯化器后空气、污氮
  • B、纯化器前空气、污氮
  • C、纯化器前空气、氧气
  • D、纯化器后空气、氧气

正确答案:A

第9题:

气体进分子筛纯化器水份含量分析高于15PPm报警。


正确答案:正确

第10题:

分子筛纯化器的结构型式有哪几种?


正确答案: 目前,中、小型空分设备中的分子筛纯化器多采用立式结构。这种立式分子筛纯化器结构简单,占地面积小。为了保证气流的均匀分布,在进气口处设有一个圆筒形气流分布器。
大型空分设备为了减少纯化器的阻力,降低床层高度,多采用卧式结构。卧式结构分子筛纯化器的流动截面积大,可以避免气流流速过快,造成分子筛颗粒的跳动或流化,使床层高度不一致,以致影响吸附效果。卧式分子筛纯化器不仅设置进口气流分配器,而且有的还设置床层耙平机构。立式和卧式结构的纯化器为了克服气体的附壁效应,还敷设有克服附壁效应的结构。
30000m3/h以上的大型空分设备,由于处理的空气量太大,采用卧式结构会出现占地面积太大、气流分布不均、床层过厚、阻力大等缺点。因此,法国液空公司首先设计制造出立式双层径向流纯化器,如图35所示。吸附器由一个外壳、三个带有特殊开孔的中心筒组成。中心圆柱体和中心筒都包有不锈钢丝网,内筒悬挂在外筒上。空气首先进入靠近外筒的空腔然后进入分子筛和氧化铝层,中心筒可以起过滤作用。这种结构可以使气流分布均匀,占地面积只是卧式分子筛纯化器的1/4左右。由于立式径向流为圆柱体格栅结构,充分利用了空间,并减少了气流阻力,因而可节约能耗。加之它能够防止床层内分子筛流态化,所以有较广阔的应用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