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述在位厂商采取哪些策略来维持自身的垄断地位?

题目
问答题
试论述在位厂商采取哪些策略来维持自身的垄断地位?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试举例论述在网络经济学中的马太定律是如何对厂商竞争策略发挥作用的?


参考答案:

马太定律是指任何个体、群体或地区,一旦在一个方面获得成功和进步,就会产生一种积累优势,就会有更多的机会取得更大的成功和进步。
马太定律的存在,使厂商通过预期管理的方式扩大自己的产品的网络规模。例如,厂商可以通过广告宣传、与知名大厂商组成战略联盟等方式,给消费者造成自己的网络规模很大的印象,影响消费者预期,进而实现扩大规模的目标。美国的Sun Microsystem公司就是采取这种方式进行预期管理的,它在报纸上用整版的广告列出Java语言联盟公司名录,暗示消费者它的网络规模很大。同样Amazom书店宣称自己是“世界上最大的书店”采取的也是相同的策略。


第2题:

完全垄断的厂商无论在短期还是在长期都能依据其垄断地位取得超额利润。 ()


参考答案正确

第3题:

试分析完全竞争厂商与完全垄断厂商长期均衡的异同。


参考答案:

(1)均衡条件不同
(2)均衡产量与价格不同。
(3)利润不同
(4)资源配置效率不同


第4题:

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垄断的代价,采取哪些公共策略可以解决垄断问题?


答案:
解析:
(1)垄断常常导致资源配置缺乏效率,垄断利润是不公平的。图1—3中,横轴表示厂商的产量,纵轴表示价格,曲线D和MR分别表示厂商的需求曲线和边际收益曲线,再假定平均成本和边际成本相等且固定不变,由直线MC=AC表示。为了使利润最大化,厂商产量定在Q2,价格为P2,它高于边际成本,说明没有达到帕累托最优。因为这时消费者愿意为增加额外一单位所支付的数量(价格)超过生产该单位产量所引起的成本(边际成本)。显然,要达到帕累托最优,产量应增加到Q1,价格应降到P1,这时P=MC。然而,垄断决定的产量和价格只能是Q2和P2。 如果产量和价格是完全竞争条件下的产量Q1和价格P,,消费者剩余是△FP.H的面积,而当垄断者把价格提高到P。时,消费者剩余只有△FP1G的面积,所减少的消费者剩余的一部分(图P1P2 GI所表示的面积)转化为垄断者的利润,另一部分(△GIH所表示的面积)就是由垄断所引起的社会福利的纯损失,它表示由于垄断造成的低效率带来的损失。

图1-3垄断和低效率 (2)对垄断的公共策略。 ①政府可以采取反垄断政策。针对不同形式的垄断,政府可以分别或同时采取行业的重新组合和处罚等手段,一般根据反垄断法来执行。行业的重新组合的基本思路是把一个垄断的行业重新组合成包含许多厂商的行业。采取的手段可以是分解原有的厂商,或扫除进入垄断行业的障碍。制止垄断行为可以借助于行政命令、经济处罚或法律制裁等手段。 ②行业的管制主要是对那些不适合过度竞争的垄断行业,如航空航天、供水等行业所采取的补救措施。政府往往在保留垄断的条件下.对垄断行业施行价格控制,或价格和产量的双重控制、税收或津贴以及国家直接经营等管制措施。由于政府经营的目的不在于最大利润,所以可以按照边际成本或者平均成本定价,以便部分地解决垄断所产生的产量低和价格高的低效率问题。 ③管制自然垄断的做法还可以采用为垄断厂商规定一个接近于“竞争的”或“公正的”资本回报率,它相当于等量的资本在相似技术、相似风险条件下所能得到的平均市场报酬。由于资本回报率被控制在平均水平,也就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住了垄断厂商的价格和利润。

第5题:

垄断厂商生产某一产品,产品的成本函数为C(q)=q2,市场反需求函数为p=120-q。试求:(1)垄断厂商利润最大化的产量和价格,并画图说明。(2)政府对垄断厂商征收100元的税收后,垄断厂商的产量和价格。(3)政府对垄断厂商单位产品征收从量税2元,垄断厂商的产量和价格。


答案:
解析:
(1)垄断厂商的边际成本函数为MC= 2q,边际收益函数为MR =120 - 2q,根据垄断 厂商利润最大化原则MR =MC,可以解得垄断厂商利润最大化的产量和价格分别为q*一30、 p* =90。如图1 2所示,厂商在MR曲线和MC曲线的交点处确定利润最大化的产量q* =30, 再根据q’对应的市场需求曲线D上的点确定产品的价格p* =90。

(2)当政府对垄断厂商征收100元税收后,垄断厂商的实际成本函数变为: C(q) =q2+100 但垄断厂商的边际成本函数仍为MC=2q,因而利润最大化的条件不变,因此垄断厂商利润最大 化的产量和价格仍然为q+ =30、p* =90。 (3)当政府对垄断厂商单位产品征收从量税2元后,垄断厂商的实际成本函数变为C(q)一qz+ 2q,边际成本函数则为MC=2q+2,边际收益函数仍为MR =120-2q,根据垄断厂商利润最大 化原则MR =MC,可以解得垄断厂商利润最大化的产量和价格分别为g’=29.5,p* =90.5。

第6题:

寡头垄断条件下,企业的价格和产量决策哪些模式?试对这些模式进行论述。


参考答案:寡头垄断的模式主要有:
卡特尔模式:即在厂商之间在以签订协议来协调各自的产量,价格或地区销售分配等问题的组织模式。
价格领导模式:即寡头厂商在以签订的方式瓜分市场是要受到法律限制,违反反垄断的情况下,某些行业的寡头厂商常常采取一种价格领导的策略。
价格领导可分为:
①支配性厂商价格领头。
②低成本厂商的价格领导。
弯折的需求曲线模式:这个弯折的需求曲线模式反映了寡头厂商的行为特征,即几个寡头厂商之间的行为互相影响,每一家的行动都受到对手们的密切关注。
博弈模式:寡头厂商之间是一种既默契又竞争的复杂关系,寡头厂商之间的竞争是一种博弈模式,任何一个寡头厂商提出一种市场竞争举措,都会引发其它寡头厂商有针对性的应对。

第7题:

在竞争性垄断的情况下,在位厂商一般会()。

A、增产降价

B、减产提价

C、增产提价

D、减产降价


参考答案:A

第8题:

试论述在位厂商采取哪些策略来维持自身的垄断地位?


参考答案:

①通过采取产品或技术不兼容的策略,以阻止潜在进入者的进入
②通过控制关键的设备和技术,阻止潜在进入者利用这些设备,以提高进入者的成本
③通过垂直一体化提高战略性进入壁垒
④采取排他性的手段阻止进入者进入
⑤通过操纵消费者预期


第9题:

垄断是常见的经济现象,有人认为垄断提高了价格,造成社会福利的损失,但也有人认为垄断厂商具有规模经济的生产优势,降低了成本。请你根据垄断厂商理论分析: (1)引起垄断产生的主要原因有哪些?它们怎样发生作用? (2)与竞争市场相比,垄断导致了哪些经济损失? (3)如果没有政府的干预,垄断造成的损失是否可以由垄断企业自身的行为得以弥补?如果可以试举一例说明,如果不可以,请说明理由。 (4)如果政府对垄断进行干预,可以采取的主要手段是什么?这些手段在实际运用中存在什么样的问题?


答案:
解析:
(1)引起垄断产生的主要原因有:①独家厂商控制了生产某种商品的全部资源或基本资源的供给;②独家厂商拥有生产某种商品的专利权。这便使得独家厂商可以在一定的时期内垄断该产品的生产;③政府的特许。政府往往在某些行业实行垄断的政策,如铁路运输部门、供电供水部门等,于是,独家企业就成了这些行业的垄断者;④自然垄断。有些行业的生产具有这样的特点:企业生产的规模经济需要在一个很大的产量范围和相应的很高的资本设备的生产运

第10题:

下列模型中,除了(),分别揭示了新厂商或从属厂商在不同进入或扩展速度下,在位厂商所采取的最优定价策略?

A主导厂商模型

B结团进入模型

C线性城市模型

D连续进入模型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