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修辞格的综合运用?

题目
问答题
什么是修辞格的综合运用?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分析以下语句修辞格的综合运用情况)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参考答案:套用排比比喻

第2题:

“人穷志不穷”运用的修辞格是()

A.仿词

B.顶真

C.拈连

D.移接


参考答案:C

第3题:

下列各句运用了拟人修辞格的是( )。

A、俄罗斯“和平”号轨道空间站今天回家了。

B、大树穿“盔甲”。

C、教材——让历史告诉未来。

D、是什么风把你吹来了?


参考答案:ABC

第4题:

“朱元璋出身贫寒,是地道的‘红五类’。”运用的修辞格是短语仿拟。


正确答案:正确

第5题:

怎样分析综合运用的修辞格?
分析综合运用的修辞格应注意如下几点:
1)从整体把握,弄清各种辞格之间的相互关系。辞格有主次之分,有隐显之分,应按顺序、分层次地进行分析。
2)分析时,应注意变换分析角度。比如可以从意义方面入手,也可以从形式方面入手;可以着眼于词语,也可以着眼于句式。切不可发现一种辞格而丢掉另外的辞格。
3)识别辞格要反复推敲,可以同不用辞格的或用了其他辞格的表达作比较。对已发现的辞格要及时注明,防止遗忘并作为进一步分析的基础。
4)分析可运用图解法。如:
日出江花红似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比喻比喻|对偶|

第6题:

(分析以下语句修辞格的综合运用情况)爱情,你是我沙漠里一串驼铃,你是我雾海中一座灯塔,你是我的梦想和童话。


参考答案:套用排比比喻比拟

第7题:

“是谁创造了人类世界?是我们劳动群众。”这句话运用的修辞格是____________。


参考解析:设问

第8题:

修辞格的综合运用有连用、兼用和套用三种情况。()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正确答案:正确

第9题:

什么是修辞格的综合运用?
在一个语言片断里,不只一次使用了修辞格,或不只使用了一个修辞格,就叫修辞格的综合运用。修辞格的综合运用情况复杂,形式多样,常见的有
1)兼用:各种修辞格不是用同一标准划分出来的,所以会出现交叉现象,即同一组语句,从一个标准看,属甲辞格;从另一标准看,属乙辞格。如:高大的烟囱伸向天空,仿佛是从地下长出来的,一直要升到白云的深处。(比喻兼夸张)
2)连用:指同一辞格或不同辞格在一段话语中接连运用。
A.同一辞格连用,如:他长着一对阴阳眼,左眼的上皮特别长,永远将眼珠囚禁着一半,右眼没有特色,一向是照常上班。(拟人连用)
B.不同辞格连用,如:摇动的车轮,旋转的锭子,争着发出嗡嗡嘤嘤的声音,像演奏弦乐,像轻轻地唱歌。(连用以对偶、比拟和两个比喻)
3)套用:修辞格的套用指一种辞格里包含着其他辞格,形成大套小的包容关系。套用是分层次的结合。如:看吧,狂风紧紧抱着一层巨浪,恶狠狠地将它们甩到悬崖上,把这些大块的翡翠摔成尘雾碎末。(拟人中套着比喻)

第10题:

“白猫、黑猫,只要提住老鼠就是好猫。”试分析邓小平的这句话用了什么修辞格,这种修辞格的修辞作用是什么?本句使用该修辞格有什么好处?


正确答案:这句话用了比喻。比喻的修辞作用是:
(1)说明事理;
(2)描述事物;
(3)刻画人物。本句是运用比喻来说明事理,可以使复杂的问题变得简单浅显,使艰深的问题变得通俗平易,使抽象的问题变得形象具体。比喻的目的就是要把不易理解的问题变得容易理解,所以,说明事理是比喻最重要也是最根本的作用。本句是邓小平同志在探讨生产关系采用何种形式时,引用的一句熟语。对中国采用何种形式的生产关系,这样一个复杂抽象的问题,用这样简单、生动的比喻,既形象又寓意深刻。这句话甚至成为实事求是的代名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