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8K×8位的动态RAM芯片,其内部结构排列成256×256形式,存取周期为0.1μs。试问采用集中刷新、分散刷新和异

题目
问答题
一个8K×8位的动态RAM芯片,其内部结构排列成256×256形式,存取周期为0.1μs。试问采用集中刷新、分散刷新和异步刷新三种方式的刷新间隔各为多少?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外围电路用ECL电路,使用8K×4bit的sram存储器芯片构成256K×32bit的cache存储器。则需要(5)片存储芯片。

A.32

B.64

C.128

D.256


正确答案:D
解析:需要(256/8)×(32/4)=32×8=256片。

第2题:

现有容量为256BX4的RAM,回答案:(1)该RAM应有多少条地址线?(2)该RAM含有多少个字?其字长是多少位?( )

A.8,256,4
B.8,256,8
C.4,256,8
D.8,128

答案:A
解析:

第3题:

有一个16K×16位的存储器,由1K×4位的DRAM芯片构成(芯片是64×64结构)。问:(1)共需要多少RAM芯片?(2)采用异步刷新方式,如单元刷新间隔不超过2ms,则刷新信号周期是多少(3)如采用集中刷新方式,存储器刷新一遍最少用多少读/写周期?死时间率是多少?


答案:(1)存储器的总容量为16K×16位=256K位,所以用DRAM芯片为1K×4位=4K位,故芯片总数为:256K位/4K位=64片
(2)采用异步刷方式,在2ms时间内分散地把芯片64行刷新一遍,故刷新信号的时间间隔为2ms/64=31.25μs,即可取刷新信号周期为30μs。
(3)如采用集中刷新方式,假定T为读/写周期,如16组同时进行刷新,则所需刷新时间为64T。设T单位为μs,2ms=2000μs,则死时间率=(64T/2000)×100%。

第4题:

用容量为16K×1的DRAM芯片构成64KB的存储器。设存储器的读/写周期均为0.5μs,CPU在1μs内至少要访存一次,试问采用哪种刷新方式比较合理?相邻两行之间的刷新间隔是多少?对全部存储单元刷新一遍所需的实际刷新时间是多少?


正确答案:因为要求CPU在1μs内至少要访存一次,所以不能使用集中刷新方式,分散和异步刷新方式都可以使用,但异步刷新方式比较合理。
相邻两行之间的刷新间隔=最大刷新间隔时间÷行数=2ms÷128=15.625μs。取15.5μs,即进行读或写操作31次之后刷新一行。
对全部存储单元刷新一遍所需的实际刷新时间=0.5μs×128=64μs。

第5题:

某256×1位的存储芯片内部结构为16×16的存储元矩阵,且采用“重合法”的译码驱动方式来选择存储元,则该芯片引脚中地址线的数目为()。

A.256
B.32
C.16
D.8

答案:D
解析:
当采用“重合法”时,存储芯片内行、列各使用16根选择线便可选中16×16矩阵中的任一位;又采用译码器时,4根地址线即可对应16根选择线,故该芯片引脚中地址线数目为4+4=8。注意,当行地址与列地址分两次传送时,可将芯片引脚中地址线数减少到4,但题中未给出相关说明,且无对应选项。

第6题:

用64K×8的RAM芯片和32K×16的ROM芯片设计一个256K×16的存储器,地址范围为00000H~3FFFFH,其中ROM的地址范围为10000H~1FFFFH,其余为RAM的地址。则地址线为(1)根,数据线为(2)根;ROM需要(3)片,RAM需要(4)片。

CPU执行一段程序时,Cache完成存取的次数为5000次,主存完成存取的次数为200次。已知Cache的存取周期为40ns,主存的存取周期为160ns。其两级存储器的平均访问时间为(5)ns。

A.18

B.9

C.16

D.8


正确答案:A

第7题:

若由1K×1位的RAM芯片组成一个容量为8K字(16位)的存储器时,需要该芯片数为()。

A.128片
B.256片
C.64片
D.32片

答案:A
解析:

第8题:

在Intel 2164动态RAM存储器中,对存储器刷新的方法是( )。

A.每次一个单元

B.每次刷新512个单元

C.每次刷新256个单元

D.一次刷新全部单元


正确答案:B

第9题:

下列哪些项是动态RAM的典型刷新方法?()

  • A、集中刷新方式
  • B、分散刷新方式
  • C、同步刷新方式
  • D、异步刷新方式

正确答案:A,B,D

第10题:

用1024×1位RAM芯片设计一个128KB的存储器系统,问需要()片芯片组成。

  • A、1024
  • B、2048
  • C、128
  • D、256

正确答案:A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