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文学意境?文学意境的基本表现?对今天的理论和实践的意义?前人对意象的几种见解?

题目

什么是文学意境?文学意境的基本表现?对今天的理论和实践的意义?前人对意象的几种见解?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文学意境是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之一,是抒情型作品中呈现的那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形象系统及其所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想象空间。文学意境的主要表现特征是情景交融。这是文学形象中情感与景物因素相互融合而难以分离的状况。情景交融有三种不同类型:第一,景中藏情式,即藏情于景,情并不直接显示,而仅仅借助逼真的画面去间接表达,从而更显得情深意浓。如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表面句句写景,而实际处处抒情,真可谓“一切景语皆情语”。第二,情中见景式,即直抒胸臆,不用写景而景却历历在目。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虽然重心在写情,但此情却令人想象丰富而复杂的历史情景和个人境遇。第三情景并藏式,即抒情与写景在这里达到浑然一体的程度,属以上两类的综合型。如杜甫《闻官军收可南河北》一诗抒情和写景并举,情与景如水乳交融,浑然天成。
意象是中国首创的一个审美范畴。指用来表达某种抽象观念或哲理的艺术形象。它的最早源头可以上溯到《周易》。作为一个概念,最早出现在王充的《论衡》里。在汉代以前,“意象”一词被理解为“表意之象”。是圣人们用象征手法创造的艺术形象。刘勰从艺术构思角度出发,认为意象构成包括主体之情和外物形象,诗人凭借外物形象驰骋想象,外物形象又在诗人的情意之中孕育成审美意象。这就是所谓的“神用象通”。清代王夫之则以情、景关系的分析,对意象的特点和意象的创造作了深刻的论述。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著名的情景说。认为“情”和“景”是审美意象构成中不可或缺的两个基本因素。既阐明了意象在结构上的特点,又揭示了意象创造的途径,可以说是对意象范畴的一次总结。现在我们常常提到的意象通常指的是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之一,是以表达哲理观念为目的,以象征性,荒诞性为其基本特征的,在某些理性观念和抽象思维的制导下创造的具有求解性和多义性的达到人类审美理想境界的表意之象。它具有如下特征:哲理性,象征性,荒诞性,抽象性。苏轼的名诗“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总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通过从远近高低各个不同侧面观赏庐山景致的体会,表达出一种哲理观念;身在山中而不识其真面目。卡夫卡《变形记》里人变成甲虫的描写,具体地揭示了作家有关现实境遇的非人性性质的抽象观念。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情景交融是文学()创造的表现特征

A、意象

B、意境

C、形象


参考答案:B

第2题:

文学形象特殊形态包含()

A、意象

B、情感

C、意境

D、典型


参考答案:ACD

第3题:

试论典型、意境、象征意象这三种高级文学形象的区别与联系?


参考答案:(1)区别之处:①象征意象与典型、意境不同:
首先,象征意象的本质在于“意”,意境与典型的本质在于“形”;其次,在形象塑造的思维方式上也不同,前者是从抽象到具体,后者是从具体到抽象。再次,在形象形态上也是不同的。象征意象一般是一种荒诞的不合常理、不合常形的“人心营构之家”,已经不以“逼真”为创造原则。而意境和典型一般需要保持与生活形态和自然形态的一致,遵守“逼肖自然”的法则。
②意境与典型的不同:
意境的目的是为了抒情,典型的目的却显示客观的真相、真理,表达出历史的意蕴。
创作的方法也不同:典型以历史的现实的眼光从生活中选取有特征性的事物,加工成典型,意境却以抒情的眼光寓情于景,始终以开拓审美想象的空间为目的。典型的审美重点是对客观的真实写照;意境的审美重点是在主观意志上的抒发。
(2)联系之处:都是心灵化的产物,本质上已是观念形态的东西;都尽量地为人们开拓广阔的审美想象的思维空间;在审美本质上,最后都趋向“真”。

第4题:

文学意象与文学意境有什么联系与区别?


正确答案: 所谓意境是指抒情型作品中呈现的那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形象系统及其所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想象空间。所谓文学意象是指反映了主体的一种愿望,以为此愿望受外界影响而产生的形象,也就是"表意之象"即具有象征意蕴的文学形象。通过概念我们可以看到文学意象和文学意境都是文学形象,但却有不同的内涵和特点:简单的说意象偏重于象征,意境偏重于性情。
对于二者的区别我们可以在各自的特征来理解:文学意象具有指意性、暗示性和朦胧性的特点,而文学意境具有情景交融、虚实相生、感会于心、韵味无穷的特点。一个重在表达、一个重在造境而传情。

第5题:

文学意境与文学意象、文学典型都属于文学形象范畴,文学意境的特点是感会于心、韵味无穷和()。

A情景交融

B虚实相生

C真实写照

D感同身受


A,B

第6题:

结合一首诗歌,分析文学意象和意境的关系


参考答案:意象与意境在诗词中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它们各有特点,又相互联系。意象是指融入了作者主观情感的客观事物,它渗透了作者的审美意识和人格情趣。一般说来,在创作时诗人都会借助客观事物来抒情言志,化客观事物为意象。意境是诗人借助于多种艺术手法而创造出来的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物我同感的一种美好的艺术境界。它通常指整首诗、几句诗或一句诗所造成的境界。意象只是构成意境的一些具体的细小单位,意境是由一个个意象及其交互作用而形成的。意象或意象的组合构成意境,意象是构成意境的手段或途径。正确的把握二者都需要想象,即形象思维。在文学创作中,总是意象在先,意境在后。是先有一个个意象在作者的脑子里,然后组合融合化为一种意境。如《天净沙·秋思》用“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十个意象来表现凄凉萧瑟的秋天,营造出游子凄凉孤寂、悲秋思乡的意境。再如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这首诗有如下意象:黄鹤楼、烟花、孤帆、长江等。这些意象组合起来便成了一幅融情于境的画面:诗中没有直抒对友人依依不舍的眷念,而是通过孤帆消失,江水悠悠和久立江边若有所失的诗人形象,表达送别友人的深情挚意。字面上句句写景,实际上句句都在抒情,可谓一切景语皆情语。再如贺铸《青玉案》中“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这三个意象组成一个整体,艺术地回答了“试问闲愁都几许?”它不是三个意象的简单相加,而是形成了一个感人的艺术境界:闲愁像无边无际的如烟青草,似狂飞乱舞。总之,“意象”与“意境”是两个容易混淆的概念。它们有其相通、相似的一面,但又有属于两个不同的美学范畴,有着各自独特的内涵和审美特征。同时,意境和意象有着包容和被包容的关系;意象无穷的张力,形成了意境整体上无穷的魅力,意境的形成包含了许多客观存在的物象。

第7题:

对“意境的内涵大于意象,意境的外延小于意象”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意象是意境的构成要素和逻辑环节 B.意境是对“意”与“象”的超越,也就是说意境是对意象的超越 C.所谓“意境的外延小于意象”,意味着有意境的艺术作品跟有意象的艺术作品比较起来,在数量上总是处于劣势 D.“意境的内涵大于意象”,意味着对意境的规定性更多,而意境是有限的


正确答案:D
“意境的内涵大于意象”确实意味着对意境的规定性更多,限定条件也较意象多,但是并不能因此得出“意境有限”的结论,因此D项错误。

第8题:

文学写实性形象的至境形态是()

A、意境

B、意蕴

C、象征意象

D、典型


参考答案:D

第9题:

意象和意境的概念是什么?试论意境与意象的区别与联系。


正确答案: 意象是一种心理存在,一个审美的表象系统。“意”与“象”之间是一种辩证关系,即“意”无“象”永远无法显现,“象”无“意”则空洞、肤浅,唯有两者结合才有生命力。意境是指透过艺术意象,在主客体交融、物我两忘的基础上,将欣赏者引向一个超越时空、富有意味的境界。在意境中主观与客观的统一具体表现为情景交融。
意境与意象在本质上有一定的联系,它们都是主观与客观统一的产物,都是情与物的结合体。
但它们又有区别:意象和意境达到的层次和深度不同,意象主要是指审美的广度,而意境是指审美的深度,意境是意象的升华。

第10题:

文学作品中表现的“可以向往追求却永远达不到追求目标”的一种意境被称为()。

  • A、朦胧意境
  • B、空灵境界
  • C、企慕情境
  • D、意象

正确答案: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