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中国古代教育思想的基本特征?

题目

简述中国古代教育思想的基本特征?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1)重视教育的社会作用。如孔子把教育作为治理国家的三大条件之一。除了使人口增加,百姓富足外,还要加强教育。孟子明确提出“善政”不如“善教”的观点。墨子从“兼爱”的角度指出,人民不受教育是社会不安定的原因。汉代贾谊把教育提到了“政之本”的高度。董仲舒认为教育的作用远远大于刑罚。唐代孔颖达肯定了教育是营造社会良好风尚的作用。宋代朱熹强调国家办教育以“明人伦为本”,将教育的眼光投向未来。
(2)强调教育的必要性。孟子认为人之初性本善,加强后天教育是十分必要的。荀子虽然主张性恶论,但是他对教育的必要性和孟子是相同的。并强调学习是人们由贫走向富贵,愚笨走向聪明的唯一途径。
(3)主张德育智育相结合。将德育和智育相结合,是我国古代教育的一个重要特征。周朝就提倡了《六艺》教育。即礼、乐、设、驭、书、数。从这些来看,我国古代教育一开始就反对偏执一方,主张德智并重。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简述中国古代教育思想的基本特征?


参考答案:

(1)重视教育的社会作用。如孔子把教育作为治理国家的三大条件之一。除了使人口增加,百姓富足外,还要加强教育。孟子明确提出“善政”不如“善教”的观点。墨子从“兼爱”的角度指出,人民不受教育是社会不安定的原因。汉代贾谊把教育提到了“政之本”的高度。董仲舒认为教育的作用远远大于刑罚。唐代孔颖达肯定了教育是营造社会良好风尚的作用。宋代朱熹强调国家办教育以“明人伦为本”,将教育的眼光投向未来。
(2)强调教育的必要性。孟子认为人之初性本善,加强后天教育是十分必要的。荀子虽然主张性恶论,但是他对教育的必要性和孟子是相同的。并强调学习是人们由贫走向富贵,愚笨走向聪明的唯一途径。
(3)主张德育智育相结合。将德育和智育相结合,是我国古代教育的一个重要特征。周朝就提倡了《六艺》教育。即礼、乐、设、驭、书、数。从这些来看,我国古代教育一开始就反对偏执一方,主张德智并重。


第2题:

孔子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教育家和教育思想家,其教育思想在他的言论记载《( )》中有充分的反映。


答案:论语,
解析:

第3题:

中国古代教育思想的基本特征是()

A.强调教育的必要性

B.重视教育的社会作用

C.主张德育与智育结合

D.主张智育与美育相结合

E.强调教育对人格自由的作用


参考答案:ABC

第4题:

简述中国古代教育的教学思想。
(1)因材施教。
(2)启发诱导。
(3)学思结合。
(4)教学相长。

第5题:

简述义务教育的基本特征。


答案:
解析:
(1)强制性
(2)义务性
(3)免费性
(4)公益性
(5)平等性

第6题:

简述中国古代货币思想的主要特点。


参考答案:中国古代货币思想实际上是人们对这种传统货币制度及其作用的认识。即货币是不是财富?有没有价值和使用价值?货币数量的增加,是否意味着社会财富的增加?货币在社会经济发展中起什么作用?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各种货币并行,其相互关系如何?国家同货币的关系如何?国家对货币的管理应遵守什么原则?对上述问题的认识,逐渐形成了中国传统货币思想中的一些独特的理论范畴,即轻重、子母和虚实。
轻重由铸币的金属含量而来。一种铸币有一定的金属含量,含量越大,铸币越重,其价值也越高;含量越小,铸币则价值越低。币轻--价值小,币重--价值大。币轻物重,意味着货币对商品购买力下降,商品趋于昂贵;币重物轻,表明商品价格低落。
子母表现为大、小铸币关系,一枚大的、重的铸币相当于若干个小的、轻的铸币。二者同时流通时,称大币为母,小币为子,两者之间的相互衡量和折算称作“子母相权”。
虚实是指货币是否含有某种特定内容。币虚最初是指货币不具有食品、布匹那样的使用价值,后来转而用于指货币价值的有无或是否充分,如“钞虚银实”指纸币没有价值,而金属货币有价值。

第7题:

简述教育活动的基本特征。


答案:
解析:
教育活动的基本特征有:
(1)教育活动的目的性。(2)教育活动的实践性。(3)教育活动的双边性。(4)教育活 动的三要素。(5)教育活动的多功能性。

第8题:

简述中国古代地理环境的基本特征。


参考答案:

(1)可利用的土地资源较少。中国是一个地形复杂的国家,三多(山地多、高原多、丘陵多)、三少(平原少、耕地少、适宜种植地更少)
(2)地形地貌复杂,土壤条件恶劣,水土流失、荒漠化严重,地质灾害多。“恶田居什四,良田居什二”。
(3)气候差异大,变化频繁,极易形成灾害性天气。
(4)自然环境方面,植被分布差异很大,且覆盖面积比较小、比例少;水资源分布也严重不均衡,南多北少、东多西少。


第9题:

在中国,“教育”概念的词源来源于中国古代思想家的教育论说。


答案:
解析:
【答案要点】 在中国,“教育”一词确实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中的“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一句,但这两字在当时没有确定的含义,而是分别指“教”或“育”。在我国古代思想家的教育论说中,与“教”相伴出现的字多为“学”,“教”与“学”是统一的,因此,我们可以把“教”与“学”的词源看成是中国文化背景下的“教育”词源。
现代“教育”概念的词源来源于日文的翻译。19世纪末20世纪初,清政府不得不广开民智,兴学育人,一些留日学生把日文中的“教育”和“教育学”一词翻译过来指称当时的“兴学”活动和理论。此后,“教育”一词就渐渐取代了传统的“教”与“学”,成为我国教育学的一个基本概念。这也是我国教育现代化和传统教育学范式现代转换的一个语言学标志。

第10题:

简述法家法律思想的基本特征。


正确答案: 1、强调法的作用,主张以法治国,一切一断于法;
2、注重实力,倡导以奖励务农、参展的途径来富国强兵;
3、强调君主专制,鼓吹集中行政、立法、司法等大权于专制君主手中;
4、以“好利恶害”的人性论和历史进化观作为其“法治”的理论基础;
5、使用同一的基本概念、范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