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美育的功能,我们着重论述的是()

题目

对于美育的功能,我们着重论述的是()

  • A、个体功能
  • B、社会功能
  • C、协调人际关系
  • D、发展两个文明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寓教于乐"是( )在《诗艺》中论述文艺的美育功能时提出的论断。

A.亚里斯多德

B.柏拉图

C.贺拉斯

D.毕达歌拉斯


参考答案:C

第2题:

人们对美育功能的认识成果有三,不包括( )

A.对美育的直接功能的认识
B.对美育的间接功能的认识
C.对美育的超美育功能的探究
D.对美育的美育功能的探究

答案:D
解析:
人们对美育功能的认识成果有三:一是对美育的直接功能(即“育美”)的认识;二是对美育的间接功能(或附带功能、潜在功能,具体说就是美育的育德、促智、健体功能等)的认识;三是对美育的超美育功能(即美育的超越性功能)的探究。

第3题:

论述美育的意义、任务与内容。


正确答案:
(1)美育的意义:
审美意识是审美掌握世界的方式的心理根源。客观世界作为一个整体,其属性是多方面多层次的,人类要掌握客观世界(即认识世界、改造世界),须相应地拥有多方面多层次的方式。审美方式就正是人类掌握客观世界的诸种方式之一。它能使人“按照美的规律”去认识、改造世界,而只有充分拥有和运用包括审美方式在内的多种方式,才能使人“作为一个完整的人,占有自己的全面本质”,成为全面发展的入,亦即恩格斯所说的“各方面都有能力的人”。总之,无论是从掌握世界的角度还是从人的发展的角度而言,审美掌握方式都是不可或缺的重要方面,具有重大意义。既然如此,作为形成人的审美意识的必要条件的美育,当然就绝不应轻忽而应予以高度重视。
(2)美育的主要任务:
a.培养和提高学生感受美的能力;
b.培养和提高学生鉴赏美的能力;
c.培养和提高学生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d.培养和提高学生追求人生趣味和理想境界的能力。
(3)美育的内容: 
a.艺术美育;
b.自然美育;
c.社会美育;
d.教育美育。

第4题:

论述美育的任务?
美育的任务,总的来说就是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帮助人们提高对美的事物的感知能力、鉴赏能力和创造能力,塑造健康的审美心理结构,促进个性的和谐发展,造就全面发展的人。具体来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培养正确的审美观
审美观是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对美和审美等问题所持的基本观点,审美观受一定时期社会生活制约,同时也受世界观和美学传统的影响,不同时代、不同民族、不同阶级以及不同个人,审美观是不同的。
正确的审美观坚持真、善、美统一的原则,把符合客观事物的本来面目和本质的东西、符合广大人民利益的活动和行为、以鲜明生动的感性形式体现人的本质力量的东西作为审美的标准。反对和摒弃一切假的、丑恶的事物,以审美的眼光和态度来审视客观对象,按照美的规律美化自身、美化世界。
培养正确的审美观,必须学习马克思主义美学理论,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特另IJ是审美实践活动,自觉批判与抵制错误的审美观,洁身自好,不同流合污。
(2)塑造审美心理结构
审美结构,是主体内部反映客观事物的审美特性及其相互联系的心理活动结构。它是构成主体与客体的审美关系的中介,是人进行审美活动的心理机制。
审美结构的特点是:理性积淀在感性之中,即它所包含的理性因素,都不是以逻辑的形式表达出来的,而是积淀、渗透在感性之中;对功利性的超越,对客观对象没有实用、功利的欲求,而是对之采取观照和欣赏的态度;具有强烈的情感体验。
塑造审美心理结构是很重要的,它不同于智力结构、意志结构,是人的健全心理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其他心理结构所无法替代的。它可以净化人的个体私欲,使人的盲目冲动秩序化,从而培养起一种感性和理性融合、情感和理智协调的心理定式,树立一种超越的人生态度,升华人的心灵境界,使人的个性和谐、人格完整。
塑造人的审美心理结构的最佳途径就是进行审美教育。这种教育在儿童时期尤有重要,因为儿童有一种特有的原始完形能力。到了青少年时期,它会由于人的逻辑思维的发展而逐渐减弱或消失,此时更应进行审美教育,使人的“心灵的另一部分”保持和发展下去,使人全面发展。
(3)提高审美能力
审美教育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培养和提高人们的审美能力,使人善于感知美、鉴赏美和创造美。
①培养审美感知能力
培养审美感知能力主要包括审美主体对审美对象的外在形式特征的感知能力以及审美主体对审美对象的内在意蕴和情感意味的感知能力。
培养审美感知能力是十分重要的,它是人们进行审美活动的出发点,是其他审美能力萌生、发展的基础,是通向更高审美境界的桥梁。只有通过审美感知这个大门,才能与美的事物发生关系,才能进入审美过程而获得美感。
培养审美感知能力,首先要发掘人们先天的审美潜质;其次,要加强审美实践训练。
②提高审美鉴赏能力。
审美鉴赏能力,包括审美鉴别能力和审美欣赏能力两个方面,审美鉴别能力又包括对美和丑的分辨能力以及对美的形态、类型和程度的识别、判断能力。
要提高审美鉴赏能力,首先,要有必要的文化知识和美学修养;其次,要积极参加审美实践,大量接触美的事物;最后,要多接触美的对象,在比较中得到提高。
③增强审美创造能力。
审美创造能力,是指主体在感知美、鉴赏美的基础上,按照美的规律创造美的事物的能力。这是审美教育的制高点和落脚点。
增强审美创造能力,一般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要激发审美创造欲望;其次,要认识和掌握美的规律;第三,要注重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和训练;第四,要掌握熟练的审美创造技巧。
上述审美教育三个方面的任务,是互相联系、密不可分的。审美感知能力是前提,审美鉴赏能力是审美能力的深入和发展,审美创造能力是审美能力的巩固和提高。

第5题:

简述席勒的美育观(席勒对于美育理论的贡献)。
1795年,席勒发表《美育书简》,美育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在人类文化史上出现了。在书中,席勒第一次提出了“审美教育”的概念,并对美育的性质、特征和社会作用作了系统的阐述,这是第一部系统的美育著作。席勒认为,审美教育是实现人的自由的唯一途径,审美活动是自由的,“通过自由去给予自由,这就是审美王国的基本法律”。他还认为“我们为了在经验中解决政治问题,就必须通过审美教育的途径。因为正是通过美,人们才可以达到自由。”
席勒的美育理论在西方美育思想史占据十分重要的位置,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第一,从哲学的高度解释审美教育不同于其他教育形式的独特目的,并把审美教育的目的与审美活动的性质内在在统一了起来。他说:“有促进健康的教育,有促进认识的教育,有促进道德的教育,还有促进鉴赏力和美的教育。这最后一种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我们感性和精神力量的整体达到尽可能可谐。”
第二,明确揭示了审美教育的价值是完满人生。
第三,回答了完满人性的方式——人性统一的根据就在于自身。“我们可以说,就其天赋和素质而言,在每一个个体的人的身上都具有纯粹理想人的成分,在各种变化中与这种不变的统一体保持和谐,这是它生命的伟大使命。”审美教育的任务就在于要不断拓展人身上的这种“纯粹理想人的成分”。

第6题:

美育之“超美育”功能,即指( )。

A.直接育美功能

B.间接育德、促智、健体功能

C.超越性美育功能

D.美育的附加功能


正确答案:C
美育的功能:(1)直接功能即“美育”;(2)间接功能即育德、促智、健体等;(3)美育的超越性功能:即对于现实生活的超越所形成的人生意趣和理想境界追求等。

第7题:

美育之“超美育”功能,即指(  )。


A.直接美育功能

B.间接育德、促智、健体功能

C.超越性美育功能

D.美育的附加功能

答案:C
解析:
美育的功能:①直接功能即“美育”;②间接功能即育德、促智、健体等;③美育的超越性功能即对于现实生活的超越所形成的人生意趣和理想境界追求等。

第8题:

美育之“超美育”功能指的是( )。

A.美育的超越性功能

B.美育的直接性功能

C.美育的间接性功能

D.美育的附加功能


正确答案:A

第9题:

对于美育的性质,教材的观点是()

A美育是艺术教育

B美育是美的价值的教育

C美育是情感教育

D美育是生命教育


C

第10题:

对于美育说法有误的是()。

  • A、孔子是最早提倡美育的中国古代思想家
  • B、席勒认为应大力推行美育
  • C、美育是德育的一部分
  • D、美育属于人文教育

正确答案: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