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伯曼的教师职业生涯周期理论是怎样划分教师发展阶段的?

题目

休伯曼的教师职业生涯周期理论是怎样划分教师发展阶段的?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休伯曼把教师职业生涯划分为以下哪个几时期( )

A.面试期
B.稳定期
C.实验与重估期
D.平静和保守期
E.试用期

答案:B,C,D
解析:

第2题:

根据美国学者伯林纳的教师专业发展阶段理论,至少有四五年教龄的教师属于( )

A.新手水平
B.专家水平
C.胜任水平
D.熟练水平

答案:D
解析:
根据伯林纳的教师专业发展阶段理论可知,教师任职1年是属于新手水平,任职2~3属于高级新手水平,任职3~4年属于胜任水平,任职5年属于熟练水平。

第3题:

教师专业发展阶段的代表性理论不包括()

A.“关注”阶段论

B.教师职业生命周期阶段论

C.心理发展阶段论

D.独立阶段论


参考答案:D

第4题:

休伯曼的教师职业生涯周期理论是怎样划分教师发展阶段的?
(1)入职期,时间在第1-3年。
(2)稳定期,时间大约在工作后的第4-6年。
(3)实验和歧变期,大约在工作后第7-25年。
(4)重新估价期。
(5)平静和关系疏远期,时间在第26-33年左右。
(6)保守和抱怨期,这一时期的教师大约50~60岁。
(7)退休期,时间在工作后的第34-40年前后。

第5题:

试比较休伯曼等人提出的教师发展的“补缺”模式和“成长”模式。
(1)休伯曼和古斯基指出,在充满多样性的教师发展领域里,有着“补缺”模式与“成长”模式之间的紧张与对立。
(2)所谓“补缺”模式,是建立在这样的观念或认识基础上:由于职前教育不完善等原因,教师存在某些质量上的缺陷,因而需要弥补或矫正。这些缺陷通常又是由管理者或研究者等教师以外的人来确定的,教师被看作是发展的对象或客体,而非发展的主体。
(3)与此相对,“成长”模式的教师发展则指伴随教师对其自身教学实践进行“持续性探究”的各种专业发展活动,包括教师学习小组、课程起草小组、教师设计的研究课题、教师资源中心活动、内部实施的课程评价和参与经常是由有经验的同事举办的研讨班等活动。这一模式的特点在于它是基于现场的,并无外部专家和外部指导;即使有外部专家和外部指导,其所起作用是次要的,而且都是互动性质的。
(4)从性质上来说,“补缺”模式所代表的是一种“培训”模式的教师发展,教师是发展的客体,而“成长”模式则强调教师对自身教学的持续性探究,教师是发展的主体;从形式上来说,前者一般为正规化、“标准化”的教育和培训,而后者则主要是一些非正式的学习和探究活动。二者对立与分歧的要害还是在于教师是发展的主体还是客体的问题。

第6题:

休伯曼把教师职业生涯划分为以下哪个几时期?( )

A. 入职期
B. 稳定期
C. 实验与重估期
D. 平静和保守期
E. 退出教职期

答案:A,B,C,D,E
解析:

第7题:

简要说明教师生命周期理论,你认为自己处在哪个发展阶段?
斯蒂芬和沃尔夫认为,任何一个终身从事教育的教师都要经历几个相互区别而又相互联系的发展阶段:
(1)实习教师。
(2)新教师。
(3)专业化教师。
(4)专家型教师。
(5)杰出教师。
(6)退休教师我认为自己处于专业化教师阶段:有很强的独立工作能力,稳定、可靠、成熟。

第8题:

按照休伯曼的职业生涯阶段理论,教师可能会产生职业倦怠的时间大约在从教( )出现。

A.1~2年

B.3~4年

C.5~6年

D.7年以后


正确答案:D
休伯曼的职业生涯阶段理论认为,教师产生职业倦怠是在实验和歧变期(工作后的第7~25年)。

第9题:

根据伯林纳的新手—专家教师发展阶段理论,有两三年教龄的教师一般属于()

A新手水平教师

B高级新手水平教师

C胜任水平教师

D熟练水平教师


B

第10题:

休伯曼和古斯基提出的教师发展的“补缺”模式将教师看作被发展的客体。

A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