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污染源进行评价可采用()。

题目

对污染源进行评价可采用()。

  • A、流行病学和卫生毒理学方法
  • B、流行病学和卫生统计方法
  • C、卫生统计法和卫生毒理学方法
  • D、排毒系数和等标污染负荷方法
  • E、“三致”方法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D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区域环境质量评价的内容包括

A.污染源调查、环境质量评价和环境效应评价三部分

B.污染源调查评价、环境质量调查评价和环境效应调查评价三部分

C.污染源监测、环境监测和健康效应评价三部分

D.污染源调查和评价、环境监测、对人群健康影响调查三部分

E.污染源调查监测、环境监测、环境质量指数计算三部分


正确答案:B
(答案:B)区域环境质量评价的内容,应该包括对污染源、环境质量、环境效应这三方面都要进行调查评价。如果其中有一方面内容仅仅是调查或仅仅是评价都是不全面的。所以,A是错的,B是对的。CDE的内容都不全面,都是错的。

第2题:

区域环境质量评价的内容包括

A.污染源调查、环境质量评价和环境效应评价3部分

B.污染源调查评价、环境质量调查评价和环境效应调查评价3部分

C.污染源监测、环境监测和健康效应评价3部分

D.污染源调查和评价、环境监测、对人群健康影响调查3部分

E.污染源调查监测、环境监测、环境质量指数计算3部分


正确答案:A

第3题:

对榆林70年治沙成果进行综合效益评价,可采用的评价方法有()。

A.定性分析

B.直观整体评价

C.历史比较评价

D.计量评价


正确答案:ABCD

第4题:

某项目为三级评价,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下列属于其污染源调查内容的是()。

A. 本项目新增污染源
B. 本项目拟被替代污染源
C. 本项目现有污染源
D. 评价范围内的其他在建项目污染源

答案:A,B
解析:
三级评价项目,只调查本项目新増污染源和拟被替代的污染源。

第5题:

某建设项目,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等级为三级,必须进行调查分析的大气污染源是( )。

A.区域现有污染源
B.区域在建污染源
C.区域拟建污染源
D.本项目污染源

答案:D
解析:
对于一、二级评价项目,应调查、分析项目的所有污染源(对于改、扩建项目应包括新、老污染源)、评价范围内与项目排放污染物有关的其他在建项目、已批复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未建项目等污染源。如有区域替代方案,还应调查评价范围内所有的拟替代的污染源。对于三级评价项目可只调查、分析项目污染源。

第6题:

对于拟建项目污染源三级评价项目,大气污染源调查的对象可只调查()。

A、拟建项目工业污染源

B、拟建项目民用污染源

C、评价区的工业污染源

D、评价区的民用污染源


参考答案:C

第7题:

某建设项目,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等级为三级,必须进行调查分析的大气污染源是()。

A:区域现有污染源
B:区域在建污染源
C:区域拟建污染源
D:本项目污染源

答案:D
解析:
对于一、二级评价项目,应调查、分析项目的所有污染源(对于改、扩建项目应包括新、老污染源)、评价范围内与项目排放污染物有关的其他在建项目、已批复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未建项目等污染源。如有区域替代方案,还应调查评价范围内所有的拟替代的污染源。对于三级评价项目可只调查、分析项目污染源。

第8题:

对污染源进行评价可采用( )。

A.排毒系数和卫生毒理学方法

B.流行病学和卫生统计方法

C.卫生统计法和卫生毒理学方法

D.排毒系数和等标污染负荷方法

E.“三致”方法


正确答案:D

第9题:

(2012年)某建设项目,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等级为三级,必须进行调查分析的大气污染源是( )。

A.区域现有污染源
B.区域在建污染源
C.区域拟建污染源
D.本项目污染源

答案:D
解析: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2018)》,7.1.3三级评价项目,只调查本项目新增污染源和拟被替代的污染源。

第10题: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大气环境防护距离确定时,采用进一步预测模型模拟评价基准年内,预测污染源对厂界外主要污染物的短期贡献浓度分布,其中污染源包括()。

A. 本项目新增污染源
B. 改扩建项目现有污染源
C. 与评价项目排放污染物有关的其他在建项目污染源
D. 与评价项目排放污染物有关的己批复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拟建项目污染源

答案:A,B
解析:
8.8.5 大气环境防护距离确定
8.8.5.1 采用进一步预测模型模拟评价基准年内,本项目所有污染源(改建、扩建项目应包括全厂现有污染源)对厂界外主要污染物的短期贡献浓度分布。厂界外预测网格分辨率不应超过50m。
8.8.5.2 在底图上标注从厂界起所有超过环境质量短期浓度标准值的网格区域,以自厂界起至超标区域的最远垂直距离作为大气环境防护距离。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