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时期报刊体制的主要特征是怎样的?

题目

苏联时期报刊体制的主要特征是怎样的?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1)苏联的报刊,均属国家所有,是党和国家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基本职能是集体的宣传员、集体的鼓动员和集体的组织者
(2)苏联的各级报刊绝对服从各级党委的领导
(3)苏联报纸信息来源单一,言论高度集中
(4)苏联报刊在建设时期是社会主义建设的工具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我国的新闻采访学研究萌芽于( )

A.古代报刊时期
B.近代报刊时期
C.现代报刊时期
D.当代报刊时期

答案:B
解析:

第2题:

苏联GDP下降约52%的时期是()

  • A、十四国武装干涉时期
  • B、大清洗时期
  • C、卫国战争时期
  • D、苏联解体后

正确答案:D

第3题:

斯大林时期苏联经济体制的主要特征是()。


A.扩大企业自主权

B.扩大国企经营自主权

C.多种所有制并存

D.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

答案:D
解析:
斯大林时期的经济体制的特点就是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

第4题:

当前俄罗斯联邦实行的报业体制是()

  • A、基本上沿袭苏联时期的体制
  • B、私有私营为主的体制
  • C、多种所有制并存的体制
  • D、政党报刊为主的体制

正确答案:C

第5题:

苏联卫国战争时期,作为苏联人民的旗帜、被誉为“最先进的前线报刊”的是()

  • A、《消息报》
  • B、《红星报》
  • C、《真理报》
  • D、《共青团真理报》

正确答案:C

第6题:

简述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主要特征。


答案:
解析:
【答案要点】1936年苏联新宪法的颁布,标志着斯大林创建的高度集中的社会主义经济政治体制的形成。
主要特征:
(1)经济特征:高度集中的计划管理体制。它限制商品关系,否定价值规律和市场机制的作用,用行政命令甚至暴力手段管理经济,把一切经济活动置于指令性计划之下。它片面发展重工业,用剥夺农民和限制居民生活改善的手段,以达到高积累多投资。
(2)政治特征:高度集权的领导体制。党政不分,忽视民主法制,最后导致个人的高度集权。
评价:
积极方面:
(1)这种体制是在外有帝国主义包围和威胁,内部存在落后的经济文化的条件下形成的,与当时苏联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基本相适应。
(2)它在30年代苏联大规模集体化和工业化时期以及二战后经济恢复时期,都曾有效地发挥过积极作用,在较短的时间内,使苏联从一个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农业大国,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工业大国和军事强国,为卫国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必要的物质基础。
(3)战后不仅迅速恢复了国民经济,而且推动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蓬勃发展,形成了同资本主义相抗衡的社会主义阵营。
消极方面:
(1)这种体制有严重的缺陷和明显的弊端,它未能解决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问题,形成对斯大林严重的个人崇拜。
(2)违背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忽视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发展,脱离世界经济发展的集约化、一体化趋势。
(3)它日益阻碍苏联经济和其他各项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影响了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发挥,为日后苏联和东欧各国经济和政治的发展埋下了隐患,成为后来苏东剧变的历史根源。

第7题:

戈尔巴乔夫上台至苏联解体这段时期的新闻传媒业所呈现的状况和实质分别是怎样的?


正确答案: 以1986年苏联“二十七大”为标志,苏联开始改革,新闻改革首当其冲。在戈尔巴乔夫强调多元化、公开性的方针下,新闻媒介在自主权和内部利益分配方面发生很大变化。
报刊:信息量增加,报道面拓宽,批评性报道大大增多,体裁活泼多样,更多反映了群众的意见。(系列报刊的活跃)。
广播电视:全面参与批评性、问题性报道,试图解决人民普遍关心的迫切问题,对很多重大事件作了广泛,客观的报道。(批评性的栏目和专题的开播)
通迅社:塔斯社在内部引进竞争机制,加强了信息服务的功能。宣布不完全代表官方,采用不同于官方新闻的电头,允许同一条消息中包含矛盾的看法。
1990年6月,苏联颁布新闻法。该法宣布取消新闻审查制度,社会团体和公民有权办报,但不允许垄断任何一种舆论工具,给予了新闻工作者更多的权利。但是,从原来的强控制到全面开放,步伐太快,法治管理无法跟上,传播中夹杂着许多不负责任的煽动、虚假和低俗的内容,社会观念转变过急,与之前强烈对比,而经济基础没有发生根本变化,于是造成了社会的不稳定。

第8题:

斯大林时期苏联经济体制的主要特征( )。


A.扩大企业自主权
B.扩大国企经营自主权
C.多种所有制并存
D.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

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对斯大林模式的理解。斯大林模式是斯大林成为苏联最高领导人后,到20世纪30年代中期,苏联确立的新的经济体制,主要特征为:
实行单一的公有制,包括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实行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实行排斥市场的指令性计划经济;主要以行政手段管理经济。D项正确。

A、B、C三项均不符合题干内容,排除。

第9题:

前苏联时期的广播电视事业实行的是()体制。

  • A、国有公营
  • B、社会公营
  • C、公私合营
  • D、国有国营

正确答案:D

第10题:

解放战争时期国统区出现过哪些重要的进步报刊?它们是怎样同国民党反动派作斗争的?


正确答案: 解放战争时期,蒋介石集团为了维护其摇摇欲附的反动统治,一方面颁布《维持社会秩序临时办法》、《勘乱时期危害国家紧急治罪法》等反动法令,并出动军警对蓬勃兴起的爱国民主运动进行镇压;另一方面加紧对进步新闻带来和进步新闻工作者进行摧残和迫害。然而,新闻界的中国共产党人和爱国民主人士并没有被国民党制造的白色恐怖吓倒,他们冲破重重障碍,在国统区创办了许多进步报刊。这些报刊,有的是秘密出版的,有的是公开出版的,有的是借用外国商人的名义出版的。其中主要的有:
一、《周报》。1945年9月8日创刊于上海,由唐獀、柯灵主编,茅盾、夏衍、马寅初、马叙伦、吴晗、郑振铎、叶圣陶等名人均为该刊撰稿。该刊“站在人民的立场”,以“加强团结,实行民主”为使命。1946年8月被国民党查禁。
二、《文萃》周刊。1945年10月9日在上海创刊,由黎澎主编。开始主要选载重庆、昆明、成都、贵阳等地报刊上的精彩文章,并且选登过延安《解放日报》和重庆《新华日报》的社论。郭沫若、茅盾、田汉、宦乡、许广平、米谷、丁聪、沈同衡等著名文化界人士也经党在该刊发表文章和政治漫画。1946年后,该刊成为上海地下党领导的革命刊物。它用通俗的文字宣传党的政策,揭露国民党反动派的内战阴谋,引起反动派的恐慌。1947年3全面内战爆发,该刊转入地下,改名《文萃丛刊》。同年7月22日,该刊编辑陈子涛、骆何民和经理吴承德被捕,1948年分别被杀害,史称“文萃三烈士”,该刊随即停刊。
三、《展望》。1948年5月1日创刊上海,由中华职业教育社主办,社长俞寰澄。该刊《军事一周》专栏每期都有对战局的报道和分析,大胆揭露国民党军事上的惨败和政治上玩弄和谈的阴谋,很受读者欢迎。1949年3月被子查封。上海解放后复刊。
四、《解放》报。1946年2月22日创刊于北平,总编辑钱俊瑞。它是中国共产党在北平创办的一份公开出版的机关报。同年5月29日被国民党查封,钱俊瑞等30余人遭国民党逮捕。
五、《挺进报》。1947年2月创刊。它是中共重庆地下市委秘密出版的油印报纸,专门抄收刊载延安新华广播电台的广播稿。后被国民党发现,编辑和出版人员陈然、成善谋被杀害。
上海《文汇报》和《新民晚报》在党的影响下也投入了争取民主、解放的斗争。此外,还出现了大批学生进步报刊。它们在发动和指导学生运动中起到了积极作用。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