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一条教育规律或教学原则,结合教学实践从正反两方面论述这条教学

题目

选择一条教育规律或教学原则,结合教学实践从正反两方面论述这条教学规律或教学原则对教学实践的重要性。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是指教学既应以传授与学习理论知识、间接知识为主,同时也应注意将理论学习与具体实际结合起来,从而加深对理论的理解,求得问题的解决,提高学生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良好学风。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在教学中的具体体现。教学是以传授书本知识为主,客观上容易产生脱离实际的倾向,只有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才能使学生获得完整的知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一原则也体现了我国教育目的的精神。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所需要的各层次人才是既要具有一定的系统的文化科学知识,又能学以致用,具有建设社会主义事业的实际本领。
理论联系实际是人类进行认识或学习应遵循的一个重要原则,也是教学应遵循的重要原则。教学中正确贯彻、运用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这具体表现为:
①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材,巩固知识。由于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向学生传授知识,而书本知识对学生来说是一种间接经验,故教学应注意理论联系实际,这样才能解决好教学中的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讲与练、学与用的关系,使学生自觉地掌握和运用知识,更好地理解教材、巩固知识。
②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激起他们旺盛的求知欲望和浓厚的学习兴趣。
③有助于开阔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
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教师必须做到:
(一)重视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
理论联系实际,首先要学好理论。没有理论就谈不上联系实际,要联系实际必先掌握理论。因此,小学教师在贯彻这一原则时,要以理论为主导,
首先使学生在理论方面打下基础,一切忽视理论知识学习的倾向都是错误的。教师必须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严格按照小学各科教学大纲的要求和教科书的知识体系进行系统的教学,保证学生牢固地掌握各门学科的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
(二)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进行教学
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进行教学,主要是让学生在已有的生活经验、社会实践的基础上学习书本知识。教学主要是通过语言文字传授间接经验的活动,如果不注意丰富学生的直接经验,就容易犯空洞化的毛病。
特别是对于小学生来说,其思维特点是从具体到抽象,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尽可能从学生的已有经验和生活实际讲授书本知识。如果学生缺乏这方面的感性经验,就应给他们提供有关的感性材料,进一步引导学生从大量的感性材料出发,进行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抽象思维,从而形成正确的概念、判断和推理。
(三)培养学生运用知识于实际的能力
组织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注意将理论学习与运用理论结合进行,既从实际中发现问题,又运用理论去尝试解决问题,这样既能强化理论学习,巩固理论知识,又能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以致用的良好学风。小学教师在教学中必须通过组织学生练习、参观、生产劳动、社会活动等实践活动,让他们运用所学到的书本知识来指导实践,培养运用知识的能力。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请结合自身的教育实践经验和教学实例,谈谈你对教学过程基本规律的理解。


参考答案教学过程是一个有规律的过程。教学过程中的各种因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制
  约,它们之间的关系是客观存在的,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是教学过程规律性的反映
  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包括:
  (1)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的规律;
  (2)掌握知识与提高思想觉悟相统一的规律;
  (3)掌握知识与提高能力相统一的规律;
  (4)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相统一的规律;
  (5)教师主导与调动学生积极性相结合的规律。

第2题:

中学教学原则提出的依据有(  )

A.教育规律
B.教学实践的经验
C.教育专家的研究兴趣
D.教育教学目的
E.现代科学理论

答案:A,B,D,E
解析:

第3题:

初等教育学就是直接论述()

A、初等教育、教学的规律

B、初等教育、教学的特点

C、初等教育、教学的原理

D、初等教育、教学的方法


参考答案:A,B,C,D

第4题:

下面有关教学原则的论述,正确的是()

  • A、教学原则具有一定的主观性
  • B、教学原则是教学实践经验的概括与总结
  • C、教学原则与教学规律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 D、教学原则受到教学目标的制约
  • E、教学原则是教学规律的反映

正确答案:A,B,D,E

第5题:

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原则。
原则:
(1)低控制原则。
(2)发展性原则。
(3)因材施教原则。
(4)创造性原则。
(5)兴趣行原则。
(6)实践性原则。

第6题:

_________是制定教学原则的最原始依据。(  )

A.教学实践经验
B.教学规律
C.教学现象
D.教育问题

答案:A
解析:

第7题:

结合教学实例,论述启发性教学原则。


答案:
解析:
(1)启发性教学原则的含义: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引导他们生动活泼地学习,使他们经过自己的独立思考,融会贯通地掌握知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贯彻此原则的基本要求:
①教师要钻研教材,充分了解学生,因材施教。
②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发展思维能力。
③循循善诱,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3)结合实例论述。
无论是教学原则,还是德育原则,在要求论述时有三步:第一,含义;第二,贯彻这一原则的基本要求(考生一定要把“基本要求”的几个大标题准确记住);第三,结合实际论述。
在教学原则部分,较容易出现三类考题:
第一类是论述题,如本题。
第二类是简答题,如,“中小学常用的教学原则有哪些?”答案:主要有:科学性与教育性相结合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直观性原则,启发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巩固性原则,因材施教原则。
第三类是选择题,如《学记》中的“不陵节而施”(体现循序渐进的原则)、“学不躐等”(体现循序渐进的原则)、“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体现了启发性教学原则)等都体现了什么教学原则。

第8题:

制定教学原则的依据包括()

A.教学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

B.教学规律

C.教育对象

D.教育方针

E.教学目标


正确答案:ABCD

第9题:

请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论述注意规律在教学应用中的意义。
一、无意注意的规律在教学中的运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成为发挥无意注
意积极作用的组织者,应采取下列措施:①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②精心组织教学内容;③采用启发式的教与学的方法。
二、有意注意规律在教学中的运用。教师为了有效地组织地运用有意注意,
在教学中可以采取以下措施:①加强对学生的组织性与纪律性教育;②对学生加强学习目的性的教育;③培养学生抗干扰的习惯;④把学生看成学习活动的主体。
三、有意后注意的规律在教学中的运用。①要使有意后注意成为教学活动的
主要形式;②教师要引导学生把学习活动体验为履行社会职责的责任感,从而形成自觉进取的学习动机,并依靠这种动机调整自己的注意,使自己经常处于最佳的有意后注意状态;③培养学生创造性地进行学习。

第10题:

中学教学原则提出的依据有()

  • A、教育规律
  • B、教学实践的经验
  • C、教育专家的研究兴趣
  • D、教育教学目的
  • E、现代科学理论

正确答案:A,B,D,E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