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蔡元培“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的内容。

题目

简述蔡元培“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的内容。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简述蔡元培的“五育并举”思想。


答案:
解析:
【答案要点】在哲学思想上他受康德二元论的影响,把世界分割为现象世界和实体世界两部分。从这种世界观出发,在教育上也分为两部分,一部分属于现象世界,包括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一部分属于实体世界,包括世界观教育与美育。以后,他又说普通教育的目的,应该“养成健全的人格”,所谓“养成健全的人格”,内分四育,即:体育,智育,德育,美育。这四者都很重要。军国民教育,即体育,一方面是当时形势,需要举国强兵,另一方面又是养成完全人格所必需,主张完全人格,首在教育。实利主义教育,也就是智育,包括各种普通文化科学知识,认为教育不仅要传授知识技能,而且要训练学生思维细密,对事物有科学态度。公民道德教育,就是德育。认为德育就是究足人格之本,德育内容要以自由、平等、亲爱为主,体现了他要以资产阶级道德观念培养学生的愿望。美育特别被蔡元培所重视,认为关育有特殊意义,进行美育课程可采用多种形式。他提出的德、智、体、美平均发展的教育方针符合当时历史的要求,在教育上是一种重大的进步,是对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教育宗旨的否定。在人才培养上,这几方面的教育要求不一。他提出的教育方针的思想基础是唯心主义的,在具体解释各种教育,如德育、美育时不免掺杂某些唯心主义的色彩。

第2题:

蔡元培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


答案:
解析:
蔡元培“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包括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和美感教育。①军国民教育主张将军事引人到学校和社会教育之中,让学生和民众受到一定的军事教育和训练,强调学生生活的军事化、特别是体育的军事化等。②实利主义教育即是"以人民生计为普通教育之中坚。.密切教育与国民经济生活的关系·加强职业技能的培训,使教育能发挥提高国家经济能力和改善人民生活水平的作用。③公民道德教育的基本内容是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所标榜的自由、平等、博爱等,但蔡元培也明确指出,中国传统伦理特别是儒家伦理的一些基本范畴,其内涵和自由、平等、博爱的精神也是相通的。④世界观教育为蔡元培所独创并作为教育的最高境界,就是要培养人们立足于现象世界但又超脱现象世界而贴近实体世界的观念和精神境界。⑤美感教育与世界观教育紧密相联系,要引导人们具有实体世界的观念,最有效的方式就是通过美感教育,利用美感这种超越利害关系、人我之分界的特性去破除现象世界的意识,从而陶冶、净化人的心灵。蔡元培认为,五育"不可偏废其一,其中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偏于现象世界之观念,为隶属于政治之教育,世界观教育和美感教育以追求实体世界之观念为目的,为超越政治之教育。军国民教育为体育,实利主义教育为智育,公民道德教育为德育,美感教育可以辅助德育,世界观教育将德、智、体三育合而为一,是教育的最高境界。意义/评价:德、智、体、美四育平均发展的教育方针符合当时历史发展的要求,在教育上是一个重大的进步,是对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教育宗旨的否定。从人才培养上看,这几方面的教育符合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规律,只是不同的阶级在各方面的要求不一致而已。但是蔡元培提倡的教育方针是建立在唯心主义的思想基础之上的,所以在具体解释各种教育如德育、美育时就不免掺杂某些唯心主义

第3题:

“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名词解释)


参考答案:1912年,蔡元培发表了《对于教育方针之意见》的重要文章,提出了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和美育“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

第4题:

试论蔡元培的“五育并举”教育方针。


答案:
解析:
蔡元培在1912年发表的《对于教育方针之意见》中,从“养成健全之人格”的观点出发,提出了“五育”并举的教育思想。五育包括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和美感教育。蔡元培强调五育不可偏废,前三者偏于现象世界之观念,隶属于政治教育;后二者以追求实体世界之观念为目的,为超轶政治之教育。军国民教育为体育,实利主义教育为智育,公民道德教育为德育,美感教育可以辅助德育,世界观教育将德、智、体合而为一,是教育的最高境界。五育中也有重点,即必须以公民道德教育为根本。在民国初年,将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和美感教育作为民国临时政府的教育方针。

第5题:

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


答案:
解析:
1912年初,蔡元培从“养成共和国民健全之人格”的观点出发,提出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和美感教育“五育”并举的教育思想,成为制定民国元年教育方针的理论基础。蔡元培认为,“五育”不可偏废,其中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偏于现象世界之观念,为隶属于政治之教 育;世界观教育和美感教育以追求实体世界 之观念为目的,为超轶政治之教育。根据当时流行的德、智、体三育的说法,蔡元培认 为上述“五育”中,军国民教育为体育,实利主义教育为智育,公民道德教育为德育, 世界观教育将德、智、体三育合而为一,是 教育的最高境界。

第6题:

简述蔡元培“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


答案:
解析:
(1)1912年年初,蔡元培从“养成共 和国民健全之人格”的观点出发,提出军国民教 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和 美感教育“五育”并举的教育思想,成为制定民国 元年教育方针的理论基础。 (2) 主要内容:①军国民教育,即体育。一方 面是当时形势需要举国强兵之制,必须要有这种 教育;另一方面体育又是养成完全人格所必需 的,主张完全人格,首在体育。 ② 实利主义教育,也就是智育,包括各种普 通文化科学知识,有历史、地理、算学、化学、手工 等=他认为教育不仅要传授知识技能,而且要训 练学生思维细密、对事认真的科学态度。 ③ 公民道德教育,也就是德育。他认为德育 就是完足人格之本,若无德,虽体魄、智力发达, 也只能助其为恶。对于德育的内容,他主张以自 由、平等、亲爱作为学习对象,这体现了他要以资 F阶级道德观念培养学生的愿望。 ④ 美育特别为蔡元培所提倡。他认为美育 有特殊的意义,它可以引人进人一种“自美感以 外,一无杂念”的意境,并认为美感教育具有与宗 教相同的性质和功用,但可以避免宗教的保守和 宗派之见,所以他提出"以美育代宗教”的思想。 ⑤ 世界观教育为蔡元培所独创,并被作为教 育的最高境界。所谓世界观教育,就是培养人们 一种立足于现象世界但又能超脱现象世界而贴 近实体世界的观念和精神境界。 (3) 关于“五育”之间的关系:蔡元培认为, 一五育”不可偏废,其中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 育和公民道德教育偏于现象世界之观念,为隶属 于政治之教育;世界观教育和美感教育以追求实 沫世界之观念为目的,为超轶政治之教育。根据 当时流行的德、智、体三育的说法,蔡元培认为, 上述“五育”中,军国民教育为体育,实利主义教育为智育,公民道德教育为德育,世界观教育将 德、智、体三育合而为一,是教育的最高境界。

第7题:

简述蔡元培的“五育并举”。


答案:
解析:
“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在哲学思想上蔡元培受康德二元论的影响,把世界分割为现象世界和实体世界两部分。从这种世界观出发,在教育上也分为两部分,一部分属于现象世界,包括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一部分属于实体世界,包括世界观教育与美育。以后,他又说普通教育的目的,应该“养成健全的人格”。所谓“养成健全的人格”,内分四育,即:(一)体育,(二)智育,(三)德育,(四)美育。这四者都很重要。军国民教育,即体育,一方面是当时形势,需要举国强兵,另一方面又是养成完全人格所必需,主张完全人格,首在教育。实利主义教育,也就是智育,包括各种普通文化科学知识,认为教育不仅要传授知识技能,而且要训练学生思维细密,对事物有科学态度。公民道德教育,就是德育。认为德育就是完足人格之本,德育内容要以自由、平等、亲爱为主,体现了他要以资产阶级道德观念培养学生的愿望。美育特别被蔡元培所重视,认为美育有特殊意义,进行美育课程可采用多种形式。他提出的德、智、体、美平均发展的教育方针符合当时历史的要求,在教育上是一种重大的进步,是对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教育宗旨的否定。在人才培养上,这几方面的教育要求不一。他提出的教育方针的思想基础是唯心主义的,在具体解释各种教育,如德育、美育时不免掺杂某些唯心主义的色彩。

第8题:

1912年蔡元培发表了《对于教育方针之意见》,里面明确提出了“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美感教育”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


参考答案:正确

第9题:

试论述蔡元培五育并举思想。


答案:
解析:
蔡元培的教育思想和实践主要包括“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改革北京大学实践大学教育思想、教育独立思想等几个方面。1912年初,蔡元培发表《对于教育方针之意见》一文,根据专制时代和共和时代对教育的不同要求,从“养成共和国民健全之人格”的观点出发,提出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和美感教育“五育”并举的教育思想,成为制定民国元年教育方针的理论基础,影响深远。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和美感教育“五育”并举的教育思想,他系统阐述了“五育”各自的内涵、作用和相互关系,成为制定民国教育方针的理论基础。军国民教育主张将军事引入到学校和社会教育之中,让学生和民众受到一定的军事教育和训练,强调学生生活的军事化,特别是体育的军事化等。实利主义教育即是“以人民生计为普通教育之中坚”,密切教育与国民经济生活的关系,加强职业技能的培训,使教育能发挥提高国家经济能力和改善人民生活水平的作用。公民道德教育的基本内容是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所标榜的自由、平等、博爱等,但蔡元培也明确指出,中国传统伦理特别是儒家伦理的一些基本范畴,其内涵和自由、平等、博爱的精神是相通的。世界观教育为蔡元培所独创并作为教育的最高境界,就是要培养人民立足于现象世界但又超脱现象世界而贴近实体世界的观念和精神境界。美感教育与世界观教育紧密联系,要引导人们具有实体世界的观念,最有效的方式就是通过美感教育,利用美感这种超越利害关系,人我分界的特性去破除现象世界的意识,从而陶冶、净化人的心灵。他认为“五育”不可偏废其一,前三种教育偏于现象世界之观念,隶属于政治之教育;后两者以追求实体世界之观念为目的,为超越政治之教育。“五育并举”的教育思想充分体现社会价值与人的发展价值的统一、追求人的自由、和谐发展的教育思想作为对理想人格的设计,五育并举的教育思想是深刻的、有远见的。当时的中国教育正在进入科学教育阶段,这是一个不可逾越的历史发展阶段。作为中国近代科学教育之父,蔡元培看到了这一阶段的片面性,力图通过积极的文化建设,通过完全人格的培养教育来避免这种片面性,在国家、民族的生存问题是社会主要矛盾的情况下,在科学主义弥漫整个社会的背景下来谈人生境界问题,无疑与当时社会的主流思想相悖。因此,蔡元培的世界观教育作为教育方针的组成部分,在民国首次举行的全国临时教育大会上无法通过就不难理解了。但在当今社会里,如何重视受教育者完全人格的教育,在建设受教育者物质家园的同时也应该努力建造好精神家园,在这一方面,蔡元培的五育并举的教育思想能给我们一些有益的启迪,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理论体系具有重大的帮助。

第10题:

蔡元培“五育并举”
蔡元培主张五育并举,这五育是: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和美感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