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流感的重要措施有哪些?

题目

预防流感的重要措施有哪些?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关于流感的预防与控制有哪些()

A.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B.接种流感疫苗,尤其高危人群

C.对患者进行呼吸道隔离

D.药物预防

E.流感流行期间应避免大型聚会和活动,注意室内通风


答案:ABCDE

第2题:

“预防为主”的战略重点的主要措施有哪些?()

A、各级政府对公共卫生和预防保健工作要全面负责

B、认真做好“五大卫生”工作

C、依法保护妇女儿童健康

D、加强卫生宣传,开展健康教育,是贯彻预防为主方针的重要措施


答案:ABCD

第3题:

有关医院感染的描述,错误的是

A、有部分医院感染的发生与消毒隔离缺陷有关

B、标准预防是防控医院感染的重要措施

C、洗手是预防医院感染的重要措施

D、所有医院感染都是可以预防的

E、新生儿经产道获得的感染属医院感染


参考答案:D

第4题:

预防流感的措施有哪些?()

  • A、流感早期服用大量药物
  • B、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 C、不随地吐痰,打喷嚏、咳嗽时一定要捂住口鼻
  • D、定期注射流感疫苗

正确答案:B,C,D

第5题:

深静脉置管相关血流感染预防措施有哪些?


正确答案: 1、置管时:
(1)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置管时应当遵守最大限度的无菌屏障要求。置管部位应当铺大无菌单(巾);置管人员应当戴帽子、口罩、无菌手套,穿无菌手术衣。
(2)严格按照《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认真洗手并戴无菌手套后,尽量避免接触穿刺点皮肤。置管过程中手套污染或破损应当立即更换。
(3)置管使用的医疗器械、器具等医疗用品和各种敷料必须达到灭菌水平。
(4)选择合适的静脉置管穿刺点,成人中心静脉置管时,应当首选锁骨下静脉,尽量避免使用颈静脉和股静脉。
(5)采用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皮肤消毒剂消毒穿刺部位皮肤,自穿刺点由内向外以同心圆方式消毒,消毒范围应当符合置管要求。消毒后皮肤穿刺点应当避免再次接触。皮肤消毒待干后,再进行置管操作。
(6)患疖肿、湿疹等皮肤病或患感冒、流感等呼吸道疾病,以及携带或感染多重耐药菌的医务人员,在未治愈前不应当进行置管操作。
2、置管后:
(1)应当尽量使用无菌透明、透气性好的敷料覆盖穿刺点,对于高热、出汗、穿刺点出血、渗出的患者应当使用无菌纱布覆盖。
(2)应当定期更换置管穿刺点覆盖的敷料。更换间隔时间为:无菌纱布为1次/2天,无菌透明敷料为1-2次/周,如果纱布或敷料出现潮湿、松动、可见污染时应当立即更换。
(3)医务人员接触置管穿刺点或更换敷料时,应当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
(4)保持导管连接端口的清洁,注射药物前,应当用含2%葡萄糖酸氯己定的消毒剂进行消毒15秒以上,待干后方可注射药物。如有血迹等污染时,应当立即更换。
(5)告知置管患者在沐浴或擦身时,应当注意保护导管,不要把导管淋湿或浸入水中。
(6)在输血、输入血制品、脂肪乳剂后的24小时内或者停止输液后,应当及时更换输液管路。外周及中心静脉置管后,应当用生理盐水或肝素盐水进行常规冲管,预防导管内血栓形成。
(7)严格保证输注液体的无菌。
(8)紧急状态下的置管,若不能保证有效的无菌原则,应当在48小时内尽快拔除导管,更换穿刺部位后重新进行置管,并作相应处理。
(9)怀疑患者发生导管相关感染,或者患者出现静脉炎、导管故障时,应当及时拔除导管。必要时应当进行导管尖端的微生物培养。
(10)体温>38.5℃,同时留置深静脉导管>5天或者有疑似肺炎的患者必须送检2套血培养。
(11)医务人员应当每天对保留导管的必要性进行评估,不需要时应当尽早拔除导管。
(12)导管不宜常规更换,特别是不应当为预防感染而定期更换中心静脉导管和动脉导管。

第6题:

流感疫苗接种是预防和控制流感的重要措施,接种流感疫苗后都可产生保护性免疫。()


参考答案:错误

第7题:

预防禽流感的几点建议有哪些?


正确答案: (1)鸡肉、鸡蛋一定要煮熟煮透后食用。
(2)学会健康的生活方式。
(3)锻炼身体,增强免疫力。
(4)减少接触禽类的机会。
(5)注射流感疫苗,预防相关疾病发生。

第8题:

为了预防火灾及爆炸,对引火源进行控制是消除燃烧三要素同时存在的一个重要措施,简要论述引起火灾爆炸事故主要引火源有哪些,并应采取哪些严格的控制措施。


正确答案:

第9题:

小麦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分期追肥有哪些重要措施?


正确答案: 返青期追肥:对于肥力较差、基肥不足、播种迟、冬前分蘖少、生长较弱的麦田,应早追或重追返青肥,每亩施碳铵10~15kg或尿素5~7kg,而且应深施5cm以下。对于基肥充足,冬前蘖壮、蘖足的麦田,一般不宜追返青肥。
拔节期追肥:应按照看苗追肥的原则,根据麦苗的生长情况,掌握合理的用量,既要促进植株生长又要防止生长过旺而引起倒伏。通常将拔节期麦苗生长情况分为3种类型,并采取相应的追肥和管理措施。一是叶色墨绿的过旺苗,叶形如猪耳朵,对这类麦苗,不宜追肥。二是叶较长而色青绿的壮苗,分蘖适中。对这类麦苗,可施少量氮肥,每亩施尿素3~5kg。三是弱苗,叶色黄绿,叶片小且直立,分蘖很少,表现缺肥。对这类麦苗,应多施速效氮肥,每亩施尿素10~13kg。
后期追肥:一般采用根外追肥,从抽穗到乳熟期,如叶色发黄,有脱肥早衰现象的麦田,每亩可喷施1~2%尿素溶液30kg,对叶色深绿,有贪青晚熟趋势的麦田,每亩可喷施0.2%磷酸二氢钾溶液50kg。

第10题:

血管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预防措施有哪些?


正确答案: 采取最大的无菌屏障(医务人员戴帽子、口罩操作、患者采用最大无菌铺单);
严格实施手卫生制度(洗手,并戴无菌手套);
采用氯已定-乙醇消毒皮肤;
尽量避免选择股静脉穿刺;
常规评估插管部位情况和必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