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刑法学》2029期末试题及答案(试卷号:2107)

对下列人员,可以适用死刑的是( )。

A.审判的时候不满18周岁的人

B.犯罪的时候怀孕的妇女,审判时已经结束妊娠

C.审判时候71周岁的人

D.犯罪的时候76周岁的人,使用特别残忍手段杀害被害人


参考答案:BCD


我国刑法规定,()和(),不适用死刑。

A.犯罪的时候不满十八周岁的人

B.审判的时候怀孕的妇女

C.审判的时候已满七十周岁的人


参考答案:AB


下列犯罪分子中,不能适用死刑的是( )。

A.犯罪时不满18周岁的人

B.犯罪时不满20周岁的人

C.犯罪时怀孕的妇女

D.审判时不满20周岁的人


正确答案:A
解析:《刑法》第49条规定,犯罪的时候不满18周岁的人和审判的时候怀孕的妇女,不适用死刑。因此,死刑的适用在犯罪主体上有两点限制:(1)犯罪的时候不满18周岁的人不适用死刑。所谓不适用死刑,是指不能判处死刑,而不是暂不执行死刑,待年满18周岁以后再执行。(2)审判的时候怀孕的妇女不适用死刑。对审判时怀孕的妇女不适用死刑,是指不能判处死刑,而不是暂不执行死刑,待分娩后再执行。另外,对怀孕的妇女不能适用死刑,也包括不能适用死缓。


下列情形不适用死刑的有:

A.审判的时候怀孕的妇女

B.羁押受审期间已自然流产的妇女

C.羁押受审期间已人工流产的妇女

D.犯罪时不满18周岁的人


正确答案:ABCD


第 28 题 下列关于刑法基本原则的表述,正确的选项是:

A.审判的时候怀孕的妇女不适用死刑,是罪刑法定原则的体现

B.犯罪的时候不满18周岁的人不适用死刑,是罪刑相适应原则的体现

C.减刑、假释制度是罪刑法定原则的体现

D.我国刑法规定的“从旧兼从轻”原则,是罪刑相适应原则的体现


正确答案:AB
[考点]罪刑法定原则
[答案及解析] AB。罪刑法定原则实质侧面
要求刑法必须是良法、善法。禁止残虐的刑罚。A项正确。罪刑相适应原则要求刑罚的轻重刑罚既要与犯罪性质相适应,又要与犯罪情节相适应,还要与犯罪人的人身危险性相适应。B项即体现了刑罚与人身危险性相适应的原则。B项正确。C项体现的是罪刑相适应原则(在刑罚执行中的体现);D项体现的是罪刑法定原则(禁止不利于行为人的事后法)。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刑法学(1)2029期末试题及答案(试卷号:2107)盗传必究一、选择题(每小题至少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字母填入题目空格内。多选、少选、错选 均不得分。每小题3分,共24分)1. 某甲已满15周岁不满16周岁,当其犯()时,应当负刑事责任。A. 盗窃罪B. 敲诈勒索罪C. 放火罪D. 抢劫罪2. 管制的执行机关是()oA. 人民法院的执行部门B. 人民检察院的监所检察部门C. 公安机关的看守所D. 司法行政机关指导管理的社区矫正机构3. 死刑不适用于()。A. 犯罪时不满18周岁的人B. 审判时不满18周岁的人C. 犯罪时怀孕的妇女D. 审判时怀孕的妇女4. 某甲被判处无期徒刑,依法假释时,其考验期限为()。A. 五年B. 十年C. 十五年D. 二十年5. 我国刑法典规定的基本原则有()oA. 罪刑法定原则B. 罪责刑相适应原则C. 惩罚与教育相结合原则D. 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则6. 我国刑法分则中“侵犯财产罪” 一章规定有13种具体犯罪,这些犯罪所共同侵犯的客体属于()oA. 一般客体B. 同类客体C. 直接客体D. 复杂客体7o犯罪目的只存在于()犯罪中。A. 故意B. 直接故意C. 间接故意D. 既遂8. 某甲在与某乙争吵中捅了某乙一刀后扬长而去,某乙因失血过多死亡。对于某乙的死亡,某甲的 行为属于()oA. 意外事件B. 过失犯罪C. 直接故意犯罪D. 间接故意犯罪二、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20分)9. 根据解释的效力不同,刑法解释可以分为立法解释、司法解释和学理解释10. 我国刑法解决溯及力问题的原则是从旧兼从轻原则。11. 犯罪构成是指刑法所规定的,决定某一具体行为的社会危害性及其程度,而为该行为构成犯罪所 必须具备的一切主观要件和客观要件的有机统一的整体。12. 犯罪行为的两种基本表现形式是作为和不作为。13. 犯罪主体是指实施危害社会的行为、依法应当负刑事责任的自然人和单位。14. 犯罪的过失有两种类型,即疏忽大意的过失与过于自信的过失15. 刑罚,是指刑法中明文规定的由国家审判机关依法对犯罪人所适用的限制或者剥夺其某种权益的 最严厉的法律制裁方法。16. 对犯罪分子判处罚金,应当根据其犯罪情节决定罚金数额。17. 被采取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正在服刑的罪犯,如实供述司法机关还未掌握的本人其 他罪行的行为,属于特别自首,亦称准自首。18. 对犯罪分子减刑以后,其实际执行的刑期,判处管制、拘役、有期徒刑的,不能少于原判刑期的 二分之一;判处无期徒刑的,不能少于十三年。三、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0分)19. 犯罪预备:是指行为人为实施犯罪而开始创造条件的行为,由于行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能着 手犯罪实行行为的犯罪停止形态。20. 主犯:是指组织、领导犯罪集团进行犯罪活动或者在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的犯罪分广。21. 剥夺政治权利:是指依法剥夺犯罪人一定期限参加管理国家和政治活动权利的刑罚方法,属于资 格刑。22. 数罪并罚:是指人民法院对一行为人在法定时间界限内所犯数罪分别定罪量刑后,按照法定的并 罚原则及刑期计算方法决定其应执行的刑罚的制度。四、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23. 简述成立正当防卫应当具备的条件。答:(1)起因条件:存在不法侵害。(2分)(2)时间条件:不法侵害正处于已经开始并且尚未结束的进行状态。(2分)(3)对象条件:只能对不法侵害者木人实行,而不能对没有实施侵害的第三者实行o (2分)(4)主观条件:必须出于保护合法权益免受不法侵害的防卫意图。(2分)(5)限度条件:防卫行为不能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2分)24. 简述我国刑法规定的计算追诉期限的方法。答:(1)在通常情况下,追诉期限从犯罪之日起计算。(2分)(2)犯罪行为有连续或者继续状态的,追诉期限从犯罪行为终了之日起计算。(2分)(3)在时效中断的情况下,前罪追诉期限从犯后罪之日起计算。(2分)(4)在时效延长的情况下,追诉期限不受限制,即:在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立案侦查或者人民法院受理案件以后,逃避侦查或者审判的, 不受追诉期限的限制。(2分)被害人在追诉期限内提出控告,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应当立案而不予立案的,不受追诉 期限的限制。(2分)五、案例分析(16分)25. 案情:胡某,男,1989年5月出生。2006年6月因故意伤害罪被判处有期徒刑6年,2012年4 月刑满释放。2017年3月某日晚9时左右,胡某与其朋友陈某喝完酒后在本县城关镇大街上驾车兜风,行至一个 夜市小吃区时,撞上了正在马路边行走的张某、王某。张某被撞倒卷入车下,挂在车右前避震器与方向横 拉杆上,王某被撞倒在马路边(手在地上蹭破了皮)。胡某没有停车救人,而是继续向前开。因被撞的张 某还在车下,车辆行驶不正常,陈某便对胡某说:“好象那人在车上呢。停车看看吧。”胡某说:“管他呢!” 继续驾车逃跑。夜市上的群众见此情景,大喊“车下有人,把车停下”,边喊边往胡某车上扔啤酒瓶、饮 料盒,进行阻拦。但胡某仍不停车,反而加大油门快速行驶。车行至县城南郊一加油站前时自行熄火,而 张某被拖带长达2000多米,已血肉模糊、面目全非,惨死于车下。请根据刑法总则理论结合法律规定分析并说明理由:对于张某的死亡,胡某行为时的心理态度是什 么?对于胡某的行为应当如何处罚(只答处罚原则)?答:(1)对于张某的死亡而言,胡某的心理态度属于间接故意,其行为构成(间接)故意犯罪。(2 分)(判断正确者得分。判断错误则全题不得分)(2)间接故意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一种心 理态度。其显著特点表现为行为人对可能发生的危害结果抱着漠不关心的放任态度,即不希望、不追求结 果的发生,但也不反对结果的发生。(3分)(3)胡某交通肇事撞倒张某后,不仅不停车救人,反而加速逃跑,并11在陈某提醒、路人阻拦的情况 下,明知车下有人,继续行驶可能会致人重伤甚至死亡,但他却无动于衷,对张某的死活放任不管,驾车 猛跑,以致张某被拖带至死,其心理态度完全符合间接故意的特征,故其行为已由过失犯罪转变为间接故 意犯罪。(6分)(4)胡某在因故意犯罪被判处的有期徒刑执行完毕后5年以内,又犯应当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 新罪,符合一般累犯的构成特征,因而属于累犯。根据刑法规定,应当对其从重处罚。(5分)

下列说法中,可能错误的是:

A.犯罪的时候不满18周岁的人,不适用死刑

B.审判的时候不满l8周岁的人,不适用死刑

C.犯罪的时候怀孕的妇女,不适用死刑

D.审判的时候怀孕的妇女,不适用死刑


正确答案:C
7.【答案】 C 【考点】 死刑适用对象的限制【解析】《刑法》第49条第1款规定:“犯罪的时候不满十八周岁和审判的时候怀孕的妇女,不适用死刑.”因此,A、D两项正确.审判的时候不满18周岁的人,其犯罪的时候必然不满18周岁,故也不适用死刑, B项正确.审判的时候怀孕的妇女不适用死刑,并不表明犯罪的时候怀孕的妇女不适用死刑,所以c项错误.


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下列哪些人员不得适用死刑:( )。

A.审判时不满18周岁的人

B.审判时怀孕的妇女

C.羁押期间怀孕而审判时自然流产的妇女

D.羁押受审期间人工流产的妇女

E.犯罪时怀孕的妇女


正确答案:ABCD


我国《刑法》规定,审判时不满18周岁的人和怀孕的妇女,不适用死刑。()


答案:正确


根据我国刑法规定,死刑不适用于( )。

A.审判的时候怀孕的妇女

B.犯罪的时候怀孕的妇女

C.犯罪的时候虽满18周岁但不满20周岁的人

D.犯罪的时候醉酒的人


正确答案:A
解析:对犯罪时不满18岁和审判时怀孕的妇女,即使罪行极其严重,也不适用死刑。


不得判处死刑的情节包括()。

A.犯罪时不满18周岁的人

B.审判时怀孕的妇女

C.审判时不满18周岁的人

D.犯罪时怀孕的妇女

E.聋哑人


参考答案:AB

更多 “精选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刑法学》2029期末试题及答案(试卷号:2107)” 相关考题
考题 按照我国刑法,( )不适用死刑。A.审判的时候怀孕的妇女B.犯罪时不满C.犯罪时已满D.犯罪的时候怀孕的妇女E.审判时不满正确答案:AB

考题 我国刑法规定,对于(),不适用死刑。A、犯罪时不满18周岁的人B、审判时怀孕的妇女C、犯罪时怀孕的妇女D、审判时不满18周岁的人正确答案:A,B

考题 根据刑法规定,对于审判时已满75周岁的人不适用死刑(但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死亡的除外);对于()也不适用死刑。A.犯罪时不满18周岁的人B.审判时不满18周岁的人C.犯罪时怀孕的妇女D.审判时怀孕的妇女参考答案:AD

考题 多选题按照我国刑法,( )不适用死刑。A审判的时候怀孕的妇女B犯罪时不满18周岁的人C刚满18周岁的人D犯罪的时候怀孕的妇女正确答案:B,A解析:暂无解析

考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犯罪时不满18周岁的人和审判时怀孕的妇女,不适用死刑。()答案:错解析:《刑法》第49条规定,犯罪的时候不满十八周岁的人和审判的时候怀孕的妇女,不适用死刑。

考题 多选题我国不适用死刑的是()A犯罪时不满18周岁的人B审判时怀孕的妇女C审判时不满18周岁的人D犯罪时怀孕的妇女正确答案:D,B解析:暂无解析

考题 犯罪分子有下列哪些情形时,不被判处死刑()A、犯罪时不满18周岁B、犯罪时怀孕的妇女C、犯罪时不满16周岁D、审判时怀孕的妇女正确答案:A,D

考题 下列情形不适用死刑的有:( )A.审判的时候怀孕的妇女B.审判的时候已满75周岁的人C.犯罪时不满18周岁的人D.以特别残忍的手段致人死亡的已满75周岁的人正确答案:AC根据《刑法》第49条第1款规定,犯罪的时候不满18周岁的人和审判的时候怀孕的妇女,不适用死刑。因此A、C两个选项说法正确。根据《刑法》第49条第2款的规定,审判的时候已满75周岁的人,不适用死刑,但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死亡的除外。审判的时候已满75周岁的人,并不是绝对不适用死刑。审判的时候已满75周岁的人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死亡的还是可以适用死刑的。故B、D选项说法不正确。

考题 不适用死刑的情况有()。A.犯罪时怀孕的妇女;B.审判时怀孕的妇女;C.犯罪时不满16周岁的犯罪分子;D.审判时不满18周岁的犯罪分子参考答案: BCD

考题 我国不适用死刑的是()A、犯罪时不满18周岁的人B、审判时怀孕的妇女C、审判时不满18周岁的人D、犯罪时怀孕的妇女正确答案:A,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