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安全工程师《案例分析》真题及答案13版

A企业为矿山企业,地下金属矿山采用竖井、斜井、斜坡道联合开拓方式和下行分层胶结充填采矿方法。2016年6月9日8时,司机甲和司机乙开始在井下1150工作面进行铲装作业。9时,甲使用的铲装车出现故障,无法正常作业,于是来到休息室休息。10时30分,乙完成自己的铲装工作量后也来到休息室。甲见乙来到休息室便借用了乙的铲装车进行作业。11时,甲发现铲装车的监控系统显示排气管温度已达到170℃便停止铲装作业,将车开到斜坡道岔口处熄火降温。11时10分,甲再次启动乙的铲装车时,发现发动机下方着火。甲取下车载灭火器灭火,火未灭掉,于是去叫休息中的乙和乙一起在休息室拿了两个大容量灭火器进行灭火,但由于已引燃井下临时加油罐中的柴油,火焰蔓延,无法扑灭。11时30分,甲将火情报告给在附近的工区值班员丙,丙向调度室作了电话报告,调度员丁接到丙的火情报告后进行了记录,但未向主管领导报告,也未向消防部门报警。丙向调度室报告火情后,与甲各拿一个灭火器赶往着火现场灭火,甲、乙、丙看到火势猛烈冒出阵阵浓烟,感觉呼吸困难,遂于12时返回地面。由于未能及时控制火势,造成铲装车下风侧巷道和工作面的作业人员17人死亡、2人重伤、直接经济损失9421万元。事故调查确认该起事故的过程为:铲装车发动机长时间工作,排气管温度过高;铲装车油管泄漏,渗漏的柴油因高温烘烤在发动机周围形成可燃气体,重新启动时产生的火花点燃可燃气体,引燃临时加油罐内的柴油,燃烧产生大量的有毒有害气体,造成人员中毒或窒息。
该起事故的责任单位是(??)

A.A企业
B.甲所在班组
C.调度室
D.铲装车维修班
E.1150工作面所在工区值班班组

答案:A
解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规定,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全面负责。事故责任主体是指对发生生产安全事故负有责任的单位或者个人。事故责任主体包括发生生产安全事故的生产经营单位的责任人员和对发生生产安全事故负有监管职责的有关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的责任人员。


A企业为矿山企业,地下金属矿山采用竖井、斜井、斜坡道联合开拓方式和下行分层胶结充填采矿方法。2016年6月9日8时,司机甲和司机乙开始在井下1150工作面进行铲装作业。9时,甲使用的铲装车出现故障,无法正常作业,于是来到休息室休息。10时30分,乙完成自己的铲装工作量后也来到休息室。甲见乙来到休息室便借用了乙的铲装车进行作业。11时,甲发现铲装车的监控系统显示排气管温度已达到170℃便停止铲装作业,将车开到斜坡道岔口处熄火降温。11时10分,甲再次启动乙的铲装车时,发现发动机下方着火。甲取下车载灭火器灭火,火未灭掉,于是去叫休息中的乙和乙一起在休息室拿了两个大容量灭火器进行灭火,但由于已引燃井下临时加油罐中的柴油,火焰蔓延,无法扑灭。11时30分,甲将火情报告给在附近的工区值班员丙,丙向调度室作了电话报告,调度员丁接到丙的火情报告后进行了记录,但未向主管领导报告,也未向消防部门报警。丙向调度室报告火情后,与甲各拿一个灭火器赶往着火现场灭火,甲、乙、丙看到火势猛烈冒出阵阵浓烟,感觉呼吸困难,遂于12时返回地面。由于未能及时控制火势,造成铲装车下风侧巷道和工作面的作业人员17人死亡、2人重伤、直接经济损失9421万元。事故调查确认该起事故的过程为:铲装车发动机长时间工作,排气管温度过高;铲装车油管泄漏,渗漏的柴油因高温烘烤在发动机周围形成可燃气体,重新启动时产生的火花点燃可燃气体,引燃临时加油罐内的柴油,燃烧产生大量的有毒有害气体,造成人员中毒或窒息。
为防止此类事故再次发生,A企业应采取的预防措施包括(??)。

A.改变开拓方式
B.改变采矿方法
C.进行全员安全教育培训
D.针对此类事故组织应急演练
E.排查治理铲装车的火灾隐患

答案:C,D,E
解析:
为防止此类事故再次发生,A企业应采取的预防措施:进行全员三级安全教育教训;组织突发事件应急演练;进行安全生产检查并排查治理火灾隐患。


A企业为矿山企业,地下金属矿山采用竖井、斜井、斜坡道联合开拓方式和下行分层胶结充填采矿方法。2016年6月9日8时,司机甲和司机乙开始在井下1150工作面进行铲装作业。9时,甲使用的铲装车出现故障,无法正常作业,于是来到休息室休息。10时30分,乙完成自己的铲装工作量后也来到休息室。甲见乙来到休息室便借用了乙的铲装车进行作业。11时,甲发现铲装车的监控系统显示排气管温度已达到170℃便停止铲装作业,将车开到斜坡道岔口处熄火降温。11时10分,甲再次启动乙的铲装车时,发现发动机下方着火。甲取下车载灭火器灭火,火未灭掉,于是去叫休息中的乙和乙一起在休息室拿了两个大容量灭火器进行灭火,但由于已引燃井下临时加油罐中的柴油,火焰蔓延,无法扑灭。11时30分,甲将火情报告给在附近的工区值班员丙,丙向调度室作了电话报告,调度员丁接到丙的火情报告后进行了记录,但未向主管领导报告,也未向消防部门报警。丙向调度室报告火情后,与甲各拿一个灭火器赶往着火现场灭火,甲、乙、丙看到火势猛烈冒出阵阵浓烟,感觉呼吸困难,遂于12时返回地面。由于未能及时控制火势,造成铲装车下风侧巷道和工作面的作业人员17人死亡、2人重伤、直接经济损失9421万元。事故调查确认该起事故的过程为:铲装车发动机长时间工作,排气管温度过高;铲装车油管泄漏,渗漏的柴油因高温烘烤在发动机周围形成可燃气体,重新启动时产生的火花点燃可燃气体,引燃临时加油罐内的柴油,燃烧产生大量的有毒有害气体,造成人员中毒或窒息。
导致该起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是(??)。

A.甲的铲装车出现故障
B.甲使用乙的铲装车
C.甲将乙的铲装车开到斜坡道岔口处熄火降温
D.乙的铲装车油管漏油,甲再次启动时引燃发动机周围的可燃气体
E.丁未向主管领导报告,也未向消防部门报警

答案:D
解析:
事故的直接原因有:①机械、物质或环境的不安全状态。②人的不安全行为。本案例中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是乙的铲装车油管泄漏,渗漏的柴油因高温烘烤在发动机周围形成可燃气体,重新启动铲装车时产生的火花点燃可燃气体,引燃临时加油罐内的柴油。


A企业为矿山企业,地下金属矿山采用竖井、斜井、斜坡道联合开拓方式和下行分层胶结充填采矿方法。2016年6月9日8时,司机甲和司机乙开始在井下1150工作面进行铲装作业。9时,甲使用的铲装车出现故障,无法正常作业,于是来到休息室休息。10时30分,乙完成自己的铲装工作量后也来到休息室。甲见乙来到休息室便借用了乙的铲装车进行作业。11时,甲发现铲装车的监控系统显示排气管温度已达到170℃便停止铲装作业,将车开到斜坡道岔口处熄火降温。11时10分,甲再次启动乙的铲装车时,发现发动机下方着火。甲取下车载灭火器灭火,火未灭掉,于是去叫休息中的乙和乙一起在休息室拿了两个大容量灭火器进行灭火,但由于已引燃井下临时加油罐中的柴油,火焰蔓延,无法扑灭。11时30分,甲将火情报告给在附近的工区值班员丙,丙向调度室作了电话报告,调度员丁接到丙的火情报告后进行了记录,但未向主管领导报告,也未向消防部门报警。丙向调度室报告火情后,与甲各拿一个灭火器赶往着火现场灭火,甲、乙、丙看到火势猛烈冒出阵阵浓烟,感觉呼吸困难,遂于12时返回地面。由于未能及时控制火势,造成铲装车下风侧巷道和工作面的作业人员17人死亡、2人重伤、直接经济损失9421万元。事故调查确认该起事故的过程为:铲装车发动机长时间工作,排气管温度过高;铲装车油管泄漏,渗漏的柴油因高温烘烤在发动机周围形成可燃气体,重新启动时产生的火花点燃可燃气体,引燃临时加油罐内的柴油,燃烧产生大量的有毒有害气体,造成人员中毒或窒息。
根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该起事故等级为(??)。

A.轻微事故
B.一般事故
C.较大事故
D.重大事故
E.特别重大事故

答案:D
解析:
重大事故是指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者50人以上100人以下重伤,或者5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A企业为矿山企业,地下金属矿山采用竖井、斜井、斜坡道联合开拓方式和下行分层胶结充填采矿方法。
2012年5月9日8时,司机甲和司机乙开始在井下11 50工作面进行铲装作业。9时,甲使用的铲装车出现故障,无法正常作业,于是来到休息室休息。10时30分,乙完成自己的铲装工作量后也来到休息室。甲见乙来到休息室,便借用了乙的铲装车进行作业。11时甲发现铲装车的监控系统显示排气管温度已达到170℃,便停止铲装作业,将车开到斜坡道岔口处熄火降温。11时10分,甲再次启动乙的铲装车时,发现发动机下方着火。甲取下车载灭火器灭火,火未灭掉,于是去叫休息中的乙,并和乙一起在休息室拿了两个大容量灭火器进行灭火,但由于已引燃井下临时加油罐中的柴油.火焰蔓延,无法扑灭。
11时30分,甲将火情报告给在附近的工区值班员丙,丙向调度室作了电话报告,调度员丁接到丙的火情报告后进行了记录,但未向主管领导报告,也未向消防部门报警。丙向调度室报告火情后,与甲各拿一个灭火器赶往着火现场灭火,甲、乙、丙看到火势猛烈、冒出阵阵浓烟,并感觉呼吸困难,遂于12时返回地面。
由于未能及时控制火势,造成铲装车下风侧巷道和工作面的作业人员17人死亡、2个重伤,直接经济损失9421万元。
事故调查确认该起事故的过程为:铲装车发动机长时间工作,排气管温度过高;铲装车油管泄漏,渗漏的柴油因高温烘烤在发动机周围形成可燃气体,重新启动时产生的火花点燃可燃气体,引燃临时加油罐内的柴油,燃烧产生大量的有毒有害气体,造成人员中毒或窒息。
根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务院令第493号),该起事故等级为(  )。

A.轻微事故
B.一般事故
C.较大事故
D.重大事故
E.特别重大事故

答案:D
解析:
重大事故是指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者50人以上100人以下重伤,或者5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2013年注册安全工程师案例分析真题及答案一、A企业为矿山企业,地下金属矿山采用竖井、斜井、斜坡道联合开拓方式和下行分层胶结充填采矿方法。2012年5月9日8时,司机甲和司机乙开始在井下1150工作面进行铲装作业。9时,甲使用的铲装车出现故障,无法正常作业,于是来到休息室休息。10时30分,乙完成自乙的铲装工作量后也来到休息室。甲见乙来到休息室,便借用了乙的铲装车进行作业。11时甲发现铲装车的监控系统显示排气管温度已达到170,便停止铲装作业,将车到斜坡道岔口处熄火降温。11时10分,甲再次启动乙的铲装车时,发现发动机下方着火。甲取下车载灭火器灭火,火未灭掉,于是去休息中的乙,并和乙一起人休息室拿了两个大容量灭火器进行灭火,但由于已引燃井下临时加油罐中的柴油,火焰蔓延,无法扑灭。11月30分,甲将火情报告给在附近的工区值班员丙,丙向调度室作了电话报告,调度员丁接到丙的火情报告后进行了记录,但未向主管领导报告,也未向消防部门报警。丙向调度室报告火情后,与甲各拿一个灭火器赶往着火现场灭火,甲、乙、丙看到火势猛烈、冒出阵阵浓烟,并感觉呼吸困难,遂于12时返回地面。由于未能及时控制火势,造成着铲装车下风侧巷道和工作面的作业人员17人死亡、2个重伤,直接经济损失9421万元。事故调查确认该起事故的过程为:铲装车发动机长时间工作,排气管温度过高;铲装车油管泄漏,渗漏的柴油因高温烘烤在发动机周围形成可燃气体,重新启动时产生的火花点燃可燃气体,引燃临时加油罐内的柴油,燃烧产生大量的有毒有害气体,造成人员中毒或窒息。根据以上场景,回签下列问题(共14分,每题2分,1-3题为单选题,4-7题为多选题)1、该起事故的责任单位是(A)A.企业B.甲所在班组C.调度室D.铲装车维修班E.1150工作面所在工区值班室2、根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务院令第493号),该起事故等级为(D)A.轻微事故B.一般事故C.较大事故D.重大事故E.特别重大事故3、导致该起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是(D).A.甲的铲装车出现故障B.甲使用乙的铲装车C.甲将乙的铲装车开到斜坡道岔口处熄火降温D.乙的铲装车油管漏油,甲再次启动时引燃发动机周围的可燃气体E.丁未向主管领导报告,也未向消防部门报警4、该起事故中,造成人员伤亡的燃烧产物有(AC)A.COB.N2C.CO2D.H2O气E.NH35、甲在铲装作业时佩戴和使用的劳动防护用品有(AB)A.电绝缘鞋B.安全帽C.防护镜D.便携式矿灯E.防尘口罩6、根据安全生产法及配套法规,关于A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机构设置和人员配置的要求,下列说法正确的有(ACE)A.应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B.可以委托第三方中介机构负责A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C.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应取得应金资格D.可以委托取得相应资格的注册安全工程师负责A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E.A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必须经过相应的培训7、为防止此类事故再次发生,A企业应采取预防措施包括(CDE).A.改变开拓方式B.改变采矿方法C.进行全员安全教育培训D.针对此类事故组织应急演练E.排查治理铲装车的火灾隐患二、B企业为禽类加工企业,有员工415人,有一车间、二车间、冷冻库、液氨车间、配电室等生产单元和办公区。液氨厂房为独立厂房,其余生产单元位于一个连体厂房内。连体厂房房顶距地面12m,采用彩钢板内喷聚氨酯泡沫材料;吊顶距房顶2.7m,采用聚苯乙烯材料;吊顶内的同一桥架上平行架设液氨管道和电线;厂房墙体为砖混结构,厂房内车间之间、车间与办公区之间用聚苯乙烯板隔断;厂房内的电气设备均为非防爆电气设备。一车间为屠宰和粗加工车房,主要工艺有:宰杀禽类、低温褪毛、去内脏、水冲洗。半成品送二车间。二车间为精加工车间,主要工艺有:用刀分割禽类、真空包装。成品送冷库或冷藏库。B企业采用液氨制冷,液氨车间制冷压缩机为螺杆式压缩机,液氨储量150t。B企业建有1000立方米消防水池,在厂区设置消防栓22个,但从未按规定检测。B企业自2002年投产以来,企业负责人重生产、轻安全,从未组织过员工安全培训和应急演练,没有制应急救援预案。连体厂房有10个出入口,其7个常年封闭、2个为货物进出通道、1个为员出入通道。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共16分,每题2分,1-3题为单选题,4-8题为多选题)1、根据火灾分类(GB/T4968-2008),如果B企业配电室内的配电柜发生火灾,该火灾的类别为(E).A.A类火灾B.B类火灾C.C类火灾D.D类火灾E.E类火灾2、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B企业液氨车间的生产火灾危险性类别应为(B).A.甲级B.乙级C.丙级D.丁级3、根据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GB6441-86),如果冷冻库内液氨泄漏导致人员伤亡,则该类事故类别为(A)A.中毒和窒息B.物体打击C.冲击D.机械伤害D.淹溺4、B企业存在的违规违章行为有(ACD)A.未对员工进行相应的安全培训 B.连体厂房内的电气设备均为非防爆电气设备C.厂区内设置的消防栓未按规定检测D.连体厂房的7个出入口常年封闭E.吊顶内的同一桥架上平行架设液氨管道和电线5、液氨车间可能发生的爆炸有(ACDE)A.氨气爆炸B.氢气爆炸C.压缩机爆炸D.液氨管道爆炸E.液氨罐爆炸6、 在配电室内应采服的安全防护措施包括(ABD)7、 .A.高压区与低压区分设B.保持检查通道有足够的宽度和高度C.辐射防护D.设置应急照明E.设置消防栓7、根据职业病目录(卫法监发【2002】108号),B企业液氨车间内作业员工可能罹患的职业病有(CE)A.放射性皮肤疾病B.外照射急性放射病C.氨中毒D.尘肺病E.噪声性耳聋8、当液氨车间发生液氨泄漏事故时,应采服的应急措施包括(ACD)A.影响区域内所有人员向安全区域转移B.紧急放空液氨储罐C.关闭所液氨管道阀门D.喷水稀释泄漏的液氨E.用生石灰吸附泄漏的液氨三、C公司是一家建于二十世纪50年代的老企业,该企业的涂装车间为独立设置的联合厂房,由5个主跨和1个辅跨组成。主跨内主要进行除锈、打磨、上漆、干燥。辅跨内设有相互独立的办公室、休息室、更衣室和变配电室。涂装车间有员125人,其中80人为来自D公司的劳务人员,配备1名专职安全管理人员。车间制定了针对安全生责任制、工艺安全管理、教育培训、防火防爆、劳保用品、隐患排查、应急管理等方面的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安全管理人员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定期进行尘毒点监测。涂装作业以人工作业为主,主要包括:使用超声波除油垢、采用火焰去除旧漆、采用石英砂干喷除锈、使用红丹防锈作底漆、采聚氨酯漆作面漆。涂装车间厂房耐火等级为二级,并采取了防爆设计,有通风除尘设施和完善的避雷系统,设置了相应的安全标志。喷涂底漆和面漆的作业场所为封闭空间,设置了可燃气体报警器和自动灭火装置,安全管理人员负责定期检测。根据以上场景。回签下列问题(共22分)1、辨识涂装车间可能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答:职业病危害因素,化学性危害因素有,粉尘(除锈打磨),有毒品(油漆),物理性危害因素是明火(用火除去旧漆),非电离辐射(超声波),电伤害,噪声。2、指出涂装车间存在的国家禁止的作业。

A企业为矿山企业,地下金属矿山采用竖井、斜井、斜坡道联合开拓方式和下行分层胶结充填采矿方法。
2012年5月9日8时,司机甲和司机乙开始在井下11 50工作面进行铲装作业。9时,甲使用的铲装车出现故障,无法正常作业,于是来到休息室休息。10时30分,乙完成自己的铲装工作量后也来到休息室。甲见乙来到休息室,便借用了乙的铲装车进行作业。11时甲发现铲装车的监控系统显示排气管温度已达到170℃,便停止铲装作业,将车开到斜坡道岔口处熄火降温。11时10分,甲再次启动乙的铲装车时,发现发动机下方着火。甲取下车载灭火器灭火,火未灭掉,于是去叫休息中的乙,并和乙一起在休息室拿了两个大容量灭火器进行灭火,但由于已引燃井下临时加油罐中的柴油.火焰蔓延,无法扑灭。
11时30分,甲将火情报告给在附近的工区值班员丙,丙向调度室作了电话报告,调度员丁接到丙的火情报告后进行了记录,但未向主管领导报告,也未向消防部门报警。丙向调度室报告火情后,与甲各拿一个灭火器赶往着火现场灭火,甲、乙、丙看到火势猛烈、冒出阵阵浓烟,并感觉呼吸困难,遂于12时返回地面。
由于未能及时控制火势,造成铲装车下风侧巷道和工作面的作业人员17人死亡、2个重伤,直接经济损失9421万元。
事故调查确认该起事故的过程为:铲装车发动机长时间工作,排气管温度过高;铲装车油管泄漏,渗漏的柴油因高温烘烤在发动机周围形成可燃气体,重新启动时产生的火花点燃可燃气体,引燃临时加油罐内的柴油,燃烧产生大量的有毒有害气体,造成人员中毒或窒息。
导致该起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是(  )。

A.甲的铲装车出现故障
B.甲使用乙的铲装车
C.甲将乙的铲装车开到斜坡道岔口处熄火降温
D.乙的铲装车油管漏油,甲再次启动时引燃发动机周围的可燃气体
E.丁未向主管领导报告,也未向消防部门报警

答案:D
解析:
事故的直接原因有:①机械、物质或环境的不安全状态;②人的不安全行为。本案例中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是乙的铲装车油管泄漏,渗漏的柴油因高温烘烤在发动机周围形成可燃气体,重新启动时产生的火花点燃可燃气体,引燃临时加油罐内的柴油。


A企业为矿山企业,地下金属矿山采用竖井、斜井、斜坡道联合开拓方式和下行分层胶结充填采矿方法。
2012年5月9日8时,司机甲和司机乙开始在井下1150工作面进行铲装作业。9时,甲使用的铲装车出现故障,无法正常作业,于是来到休息室休息。10时30分,乙完成自己的铲装工作量后也来到休息室。甲见乙来到休息室,便借用了乙的铲装车进行作业。11时甲发现铲装车的监控系统显示排气管温度已达到170℃,便停止铲装作业,将车停到斜坡道岔口处熄火降温。
11时10分,甲再次启动乙的铲装车时,发现发动机下方着火。甲取下车载灭火器灭火,火未灭掉,于是找来休息中的乙,并和乙一起进入休息室拿了两个大容量灭火器进行灭火,但由于已引燃井下临时加油罐中的柴油,火焰蔓延,无法扑灭。
11月30分,甲将火情报告给在附近的工区值班员丙,丙向调度室作了电话报告,调度员丁接到丙的火情报告后进行了记录,但未向主管领导报告,也未向消防部门报警。
丙向调度室报告火情后,与甲各拿一个灭火器赶往着火现场灭火,甲、乙、丙看到火势猛烈、冒出阵阵浓烟,并感觉呼吸困难,遂于12时返回地面。由于未能及时控制火势,造成铲装车下风侧巷道和工作面的作业人员17人死亡、2个重伤,直接经济损失9421万元。
事故调查确认该起事故的过程为:铲装车发动机长时间工作,排气管温度过高;铲装车油管泄漏,渗漏的柴油因高温烘烤在发动机周围形成可燃气体,重新启动时产生的火花点燃可燃气体,引燃临时加油罐内的柴油,燃烧产生大量的有毒有害气体,造成人员中毒或窒息。
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

为防止此类事故再次发生,A企业应采取预防措施包括()。

A.改变开拓方式
B.改变采矿方法
C.进行全员安全教育培训
D.针对此类事故组织应急演练
E.排查治理铲装车的火灾隐患

答案:C,D,E
解析:


A企业为矿山企业,地下金属矿山采用竖井、斜井、斜坡道联合开拓方式和下行分层胶结充填采矿方法。
2012年5月9日8时,司机甲和司机乙开始在井下1150工作面进行铲装作业。9时,甲使用的铲装车出现故障,无法正常作业,于是来到休息室休息。10时30分,乙完成自己的铲装工作量后也来到休息室。甲见乙来到休息室,便借用了乙的铲装车进行作业。11时甲发现铲装车的监控系统显示排气管温度已达到170℃,便停止铲装作业,将车停到斜坡道岔口处熄火降温。
11时10分,甲再次启动乙的铲装车时,发现发动机下方着火。甲取下车载灭火器灭火,火未灭掉,于是找来休息中的乙,并和乙一起进入休息室拿了两个大容量灭火器进行灭火,但由于已引燃井下临时加油罐中的柴油,火焰蔓延,无法扑灭。
11月30分,甲将火情报告给在附近的工区值班员丙,丙向调度室作了电话报告,调度员丁接到丙的火情报告后进行了记录,但未向主管领导报告,也未向消防部门报警。
丙向调度室报告火情后,与甲各拿一个灭火器赶往着火现场灭火,甲、乙、丙看到火势猛烈、冒出阵阵浓烟,并感觉呼吸困难,遂于12时返回地面。由于未能及时控制火势,造成铲装车下风侧巷道和工作面的作业人员17人死亡、2个重伤,直接经济损失9421万元。
事故调查确认该起事故的过程为:铲装车发动机长时间工作,排气管温度过高;铲装车油管泄漏,渗漏的柴油因高温烘烤在发动机周围形成可燃气体,重新启动时产生的火花点燃可燃气体,引燃临时加油罐内的柴油,燃烧产生大量的有毒有害气体,造成人员中毒或窒息。
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

甲在铲装作业时佩戴和使用的劳动防护用品有()。

A.电绝缘鞋
B.安全帽
C.防护镜
D.便携式矿灯
E.防尘口罩

答案:B,D,E
解析:


A企业为矿山企业,地下金属矿山采用竖井、斜井、斜坡道联合开拓方式和下行分层胶结充填采矿方法。2012年5月9日8时,司机甲和司机乙开始在井下1150工作面进行铲装作业。9时,甲使用的铲装车出现故障,无法正常作业,于是来到休息室休息。10时30分,乙完成自己的铲装工作量后也来到休息室。甲见乙来到休息室便借用了乙的铲装车进行作业。11时,甲发现铲装车的监控系统显示排气管温度已达到170℃便停止铲装作业,将车开到斜坡道岔口处熄火降温。11时10分,甲再次启动乙的铲装车时,发现发动机下方着火。甲取下车载灭火器灭火,火未灭掉,于是去叫休息中的乙并和乙一起在休息室拿了两个大容量灭火器进行灭火,但由于已引燃井下临时加油罐中的柴油,火焰蔓延,无法扑灭。11时30分,甲将火情报告给附近的工区值班员丙,丙向调度室作了电话报告,调度员丁接到丙的火情报告后进行了记录,但未向主管领导报告,也未向消防部门报警。丙向调度室报告火情后,与甲各拿一个灭火器赶往着火现场灭火,甲、乙、丙看到火势猛烈、冒出阵阵浓烟,感觉呼吸困难,遂于12时返回地面。由于未能及时控制火势,造成着火的铲装车下风侧巷道和工作面的作业人员17人死亡、2人重伤、直接经济损失9421万元。事故调查确认该起事故的过程为:铲装车发动机长时间工作,排气管温度过高;铲装车油管泄漏,渗漏的柴油因高温烘烤在发动机周围形成可燃气体,重新启动时产生的火花点燃可燃气体,引燃临时加油罐内的柴油,燃烧产生大量的有毒有害气体,造成人员中毒或窒息。
为防止此类事故再次发生,A企业应采取的预防措施包括()。

A.改变开拓方式
B.改变采矿方法
C.进行全员安全教育培训
D.针对此类事故组织应急演练
E.排查治理铲装车的火灾隐患

答案:C,D,E
解析:
生产经营单位可采取以下预防措施:①建立、健全本单位安全生产责任制。②组织制定本单位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③保证本单位的安全生产投入。④督促、检查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及时消除安全生产事故隐患。⑤组织制定本单位的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并进行应急演练。⑥加强对从业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选项A、B属于企业生产经营措施,而非预防措施。


A企业为矿山企业,地下金属矿山采用竖井、斜井、斜坡道联合开拓方式和下行分层胶结充填采矿方法。
2012年5月9日8时,司机甲和司机乙开始在井下11 50工作面进行铲装作业。9时,甲使用的铲装车出现故障,无法正常作业,于是来到休息室休息。10时30分,乙完成自己的铲装工作量后也来到休息室。甲见乙来到休息室,便借用了乙的铲装车进行作业。11时甲发现铲装车的监控系统显示排气管温度已达到170℃,便停止铲装作业,将车开到斜坡道岔口处熄火降温。11时10分,甲再次启动乙的铲装车时,发现发动机下方着火。甲取下车载灭火器灭火,火未灭掉,于是去叫休息中的乙,并和乙一起在休息室拿了两个大容量灭火器进行灭火,但由于已引燃井下临时加油罐中的柴油.火焰蔓延,无法扑灭。
11时30分,甲将火情报告给在附近的工区值班员丙,丙向调度室作了电话报告,调度员丁接到丙的火情报告后进行了记录,但未向主管领导报告,也未向消防部门报警。丙向调度室报告火情后,与甲各拿一个灭火器赶往着火现场灭火,甲、乙、丙看到火势猛烈、冒出阵阵浓烟,并感觉呼吸困难,遂于12时返回地面。
由于未能及时控制火势,造成铲装车下风侧巷道和工作面的作业人员17人死亡、2个重伤,直接经济损失9421万元。
事故调查确认该起事故的过程为:铲装车发动机长时间工作,排气管温度过高;铲装车油管泄漏,渗漏的柴油因高温烘烤在发动机周围形成可燃气体,重新启动时产生的火花点燃可燃气体,引燃临时加油罐内的柴油,燃烧产生大量的有毒有害气体,造成人员中毒或窒息。
甲在铲装作业时佩戴和使用的劳动防护用品有(  )。

A.电绝缘鞋
B.安全帽
C.防护镜
D.便携式矿灯
E.防尘口罩

答案:A,C,D,E
解析:
由于甲从事的是矿山井下铲装车铲装作业,所以应防止产生静电,防止粉尘,所以应佩戴和使用电绝缘鞋、防尘口罩和防护镜,由于在井下作业所以还应使用便携式矿灯。

更多 “注册安全工程师《案例分析》真题及答案13版” 相关考题
考题 A企业为矿山企业,地下金属矿山采用竖井、斜井、斜坡道联合开拓方式和下行分层胶结充填采矿方法。 2012年5月9日8时,司机甲和司机乙开始在井下11 50工作面进行铲装作业。9时,甲使用的铲装车出现故障,无法正常作业,于是来到休息室休息。10时30分,乙完成自己的铲装工作量后也来到休息室。甲见乙来到休息室,便借用了乙的铲装车进行作业。11时甲发现铲装车的监控系统显示排气管温度已达到170℃,便停止铲装作业,将车开到斜坡道岔口处熄火降温。11时10分,甲再次启动乙的铲装车时,发现发动机下方着火。甲取下车载灭火器灭火,火未灭掉,于是去叫休息中的乙,并和乙一起在休息室拿了两个大容量灭火器进行灭火,但由于已引燃井下临时加油罐中的柴油.火焰蔓延,无法扑灭。 11时30分,甲将火情报告给在附近的工区值班员丙,丙向调度室作了电话报告,调度员丁接到丙的火情报告后进行了记录,但未向主管领导报告,也未向消防部门报警。丙向调度室报告火情后,与甲各拿一个灭火器赶往着火现场灭火,甲、乙、丙看到火势猛烈、冒出阵阵浓烟,并感觉呼吸困难,遂于12时返回地面。 由于未能及时控制火势,造成铲装车下风侧巷道和工作面的作业人员17人死亡、2个重伤,直接经济损失9421万元。 事故调查确认该起事故的过程为:铲装车发动机长时间工作,排气管温度过高;铲装车油管泄漏,渗漏的柴油因高温烘烤在发动机周围形成可燃气体,重新启动时产生的火花点燃可燃气体,引燃临时加油罐内的柴油,燃烧产生大量的有毒有害气体,造成人员中毒或窒息。 该起事故中,造成人员伤亡的燃烧产物有(  )。A.CO B.N2 C.CO2 D.H2O气 E.NH3 答案:A,C解析:本案例中由于加油罐内的柴油燃烧产生大量的有毒有害气体,造成人员中毒或窒息。柴油燃烧产物中有CO、CO2能引起人员中毒或窒息,所以AC正确。

考题 A企业为矿山企业,地下金属矿山采用竖井、斜井、斜坡道联合开拓方式和下行分层胶结充填采矿方法。 2012年5月9日8时,司机甲和司机乙开始在井下11 50工作面进行铲装作业。9时,甲使用的铲装车出现故障,无法正常作业,于是来到休息室休息。10时30分,乙完成自己的铲装工作量后也来到休息室。甲见乙来到休息室,便借用了乙的铲装车进行作业。11时甲发现铲装车的监控系统显示排气管温度已达到170℃,便停止铲装作业,将车开到斜坡道岔口处熄火降温。11时10分,甲再次启动乙的铲装车时,发现发动机下方着火。甲取下车载灭火器灭火,火未灭掉,于是去叫休息中的乙,并和乙一起在休息室拿了两个大容量灭火器进行灭火,但由于已引燃井下临时加油罐中的柴油.火焰蔓延,无法扑灭。 11时30分,甲将火情报告给在附近的工区值班员丙,丙向调度室作了电话报告,调度员丁接到丙的火情报告后进行了记录,但未向主管领导报告,也未向消防部门报警。丙向调度室报告火情后,与甲各拿一个灭火器赶往着火现场灭火,甲、乙、丙看到火势猛烈、冒出阵阵浓烟,并感觉呼吸困难,遂于12时返回地面。 由于未能及时控制火势,造成铲装车下风侧巷道和工作面的作业人员17人死亡、2个重伤,直接经济损失9421万元。 事故调查确认该起事故的过程为:铲装车发动机长时间工作,排气管温度过高;铲装车油管泄漏,渗漏的柴油因高温烘烤在发动机周围形成可燃气体,重新启动时产生的火花点燃可燃气体,引燃临时加油罐内的柴油,燃烧产生大量的有毒有害气体,造成人员中毒或窒息。 该起事故的责任单位是(  )。A.A企业 B.甲所在班组 C.调度室 D.铲装车维修班 E.1150工作面所在工区值班室 答案:A解析:《安全生产法》规定,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全面负责。事故责任主体是指对发生生产安全事故负有责任的单位或者个人。事故责任主体包括发生生产安全事故的生产经营单位的责任人员和对发生生产安全事故负有监管职责的有关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的责任人员。

考题 A企业为矿山企业,地下金属矿山采用竖井、斜井、斜坡道联合开拓方式和下行分层胶结充填采矿方法。2012年5月9日8时,司机甲和司机乙开始在井下1150工作面进行铲装作业。9时,甲使用的铲装车出现故障,无法正常作业,于是来到休息室休息。10时30分,乙完成自己的铲装工作量后也来到休息室。甲见乙来到休息室便借用了乙的铲装车进行作业。11时,甲发现铲装车的监控系统显示排气管温度已达到170℃便停止铲装作业,将车开到斜坡道岔口处熄火降温。11时10分,甲再次启动乙的铲装车时,发现发动机下方着火。甲取下车载灭火器灭火,火未灭掉,于是去叫休息中的乙并和乙一起在休息室拿了两个大容量灭火器进行灭火,但由于已引燃井下临时加油罐中的柴油,火焰蔓延,无法扑灭。11时30分,甲将火情报告给附近的工区值班员丙,丙向调度室作了电话报告,调度员丁接到丙的火情报告后进行了记录,但未向主管领导报告,也未向消防部门报警。丙向调度室报告火情后,与甲各拿一个灭火器赶往着火现场灭火,甲、乙、丙看到火势猛烈、冒出阵阵浓烟,感觉呼吸困难,遂于12时返回地面。由于未能及时控制火势,造成着火的铲装车下风侧巷道和工作面的作业人员17人死亡、2人重伤、直接经济损失9421万元。事故调查确认该起事故的过程为:铲装车发动机长时间工作,排气管温度过高;铲装车油管泄漏,渗漏的柴油因高温烘烤在发动机周围形成可燃气体,重新启动时产生的火花点燃可燃气体,引燃临时加油罐内的柴油,燃烧产生大量的有毒有害气体,造成人员中毒或窒息。 根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该起事故等级为()。A.轻微事故 B.一般事故 C.较大事故 D.重大事故 E.特别重大事故 答案:D解析:重大事故是指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者50人以上100人以下重伤,或者5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考题 A企业为矿山企业,地下金属矿山采用竖井、斜井、斜坡道联合开拓方式和下行分层胶结充填采矿方法。 2012年5月9日8时,司机甲和司机乙开始在井下1150工作面进行铲装作业。9时,甲使用的铲装车出现故障,无法正常作业,于是来到休息室休息。10时30分,乙完成自己的铲装工作量后也来到休息室。甲见乙来到休息室,便借用了乙的铲装车进行作业。11时,甲发现铲装车的监控系统显示排气管温度已达170℃,便停止铲装作业,将车开到斜坡道岔口处熄火降温。11时10分,甲再次启动乙的铲装车时,发现发动机下方着火,甲取下车载灭火器灭火,火未灭掉,于是去叫休息中的乙,并和乙一起从休息室拿了两个大容量灭火器进行灭火,但由于已引燃临时加油罐中的柴油,火焰蔓延,无法扑灭。11时30分,甲将火情报告给在附近的工区值班员丙,丙向调度室作了电话报告,调度员丁接到丙的火情报告后进行了记录,但未向主管领导报告,也未向消防部门报警。丙向调度室报告火情后,与甲各拿一个灭火器赶往着火现场灭火,甲、乙、丙看到火势猛烈、冒出阵阵浓烟。并感觉呼吸困难,遂于12时返回地面。 由于未能及时控制火势,造成着火铲装车下风侧巷道和工作面的作业人员17人死亡、2人重伤,直接经济损失9421万元。 事故调查确认该起事故的过程为:铲装车发动机长时间工作,排气管温度过高;铲装车油管泄漏,渗漏的柴油因高温烘烤在发动机周围形成可燃气体,重新启动时产生的火花点燃可燃气体,引燃临时加油罐内的柴油,燃烧产生大量的有毒有害气体,造成人员中毒或窒息。 导致该起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是(  )。A.甲的铲装车出现故障B.甲使用乙的铲装车C.甲将乙的铲装车开到斜坡道岔口处熄火降温D.乙的铲装车油管漏油,甲再次启动时引燃发动机周围的可燃气体E.丁未向主管领导报告,也未向消防部门报警答案:D解析:本次事故的直接原因是火灾,而本案例中是由于乙的铲装车油管漏油,甲再次启动时引燃发动机周围的可燃气体,而引发了火灾。

考题 不定项题A企业为矿山企业,地下金属矿山采用竖井、斜井、斜坡道联合开拓方式和下行分层胶结充填采矿方法。2012年5月9日8时,司机甲和司机乙开始在井下1150工作面进行铲装作业。9时,甲使用的铲装车出现故障,无法正常作业,于是来到休息室休息。10时30分,乙完成自己的铲装工作量后也来到休息室。甲见乙来到休息室便借用了乙的铲装车进行作业。11时,甲发现铲装车的监控系统显示排气管温度已达到170℃ 便停止铲装作业,将车开到斜坡道岔口处熄火降温。11时10分,甲再次启动乙的铲装车时,发现发动机下方着火。甲取下车载灭火器灭火,火未灭掉,于是去叫休息中的乙并和乙一起在休息室拿了两个大容量灭火器进行灭火,但由于已引燃井下临时加油罐中的柴油,火焰蔓延,无法扑灭。11时30分,甲将火情报告给附近的工区值班员丙,丙向调度室作了电话报告,调度员丁接到丙的火情报告后进行了记录,但未向主管领导报告,也未向消防部门报警。丙向调度室报告火情后,与甲各拿一个灭火器赶往着火现场灭火,甲、乙、丙看到火势猛烈、冒出阵阵浓烟,感觉呼吸困难,遂于12时返回地面。由于未能及时控制火势,造成着火的铲装车下风侧巷道和工作面的作业人员17人死亡、2人重伤、直接经济损失9421万元。事故调查确认该起事故的过程为:铲装车发动机长时间工作,排气管温度过高;铲装车油管泄漏,渗漏的柴油因高温烘烤在发动机周围形成可燃气体,重新启动时产生的火花点燃可燃气体,引燃临时加油罐内的柴油,燃烧产生大量的有毒有害气体,造成人员中毒或窒息。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4.该起事故中,造成人员伤亡的燃烧产物有( )。ACOBN2CCO2DH2OENH3正确答案:B解析:

考题 A企业为矿山企业,地下金属矿山采用竖井、斜井、斜坡道联合开拓方式和下行分层胶结充填采矿方法。 2012年5月9日8时,司机甲和司机乙开始在井下1150工作面进行铲装作业。9时,甲使用的铲装车出现故障,无法正常作业,于是来到休息室休息。10时30分,乙完成自己的铲装工作量后也来到休息室。甲见乙来到休息室,便借用了乙的铲装车进行作业。11时甲发现铲装车的监控系统显示排气管温度已达到170℃,便停止铲装作业,将车停到斜坡道岔口处熄火降温。 11时10分,甲再次启动乙的铲装车时,发现发动机下方着火。甲取下车载灭火器灭火,火未灭掉,于是找来休息中的乙,并和乙一起进入休息室拿了两个大容量灭火器进行灭火,但由于已引燃井下临时加油罐中的柴油,火焰蔓延,无法扑灭。 11月30分,甲将火情报告给在附近的工区值班员丙,丙向调度室作了电话报告,调度员丁接到丙的火情报告后进行了记录,但未向主管领导报告,也未向消防部门报警。 丙向调度室报告火情后,与甲各拿一个灭火器赶往着火现场灭火,甲、乙、丙看到火势猛烈、冒出阵阵浓烟,并感觉呼吸困难,遂于12时返回地面。由于未能及时控制火势,造成铲装车下风侧巷道和工作面的作业人员17人死亡、2个重伤,直接经济损失9421万元。 事故调查确认该起事故的过程为:铲装车发动机长时间工作,排气管温度过高;铲装车油管泄漏,渗漏的柴油因高温烘烤在发动机周围形成可燃气体,重新启动时产生的火花点燃可燃气体,引燃临时加油罐内的柴油,燃烧产生大量的有毒有害气体,造成人员中毒或窒息。 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导致该起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是()。A.甲的铲装车出现故障 B.甲使用乙的铲装车 C.甲将乙的铲装车开到斜坡道岔口处熄火降温 D.乙的铲装车油管漏油,甲再次启动时引燃发动机周围的可燃气体 E.丁未向主管领导报告,也未向消防部门报警答案:D解析:

考题 A企业为矿山企业,地下金属矿山采用竖井、斜井、斜坡道联合开拓方式和下行分层胶结充填采矿方法。 2012年5月9日8时,司机甲和司机乙开始在井下1150工作面进行铲装作业。9时,甲使用的铲装车出现故障,无法正常作业,于是来到休息室休息。10时30分,乙完成自己的铲装工作量后也来到休息室。甲见乙来到休息室,便借用了乙的铲装车进行作业。11时,甲发现铲装车的监控系统显示排气管温度已达170℃,便停止铲装作业,将车开到斜坡道岔口处熄火降温。11时10分,甲再次启动乙的铲装车时,发现发动机下方着火,甲取下车载灭火器灭火,火未灭掉,于是去叫休息中的乙,并和乙一起从休息室拿了两个大容量灭火器进行灭火,但由于已引燃临时加油罐中的柴油,火焰蔓延,无法扑灭。11时30分,甲将火情报告给在附近的工区值班员丙,丙向调度室作了电话报告,调度员丁接到丙的火情报告后进行了记录,但未向主管领导报告,也未向消防部门报警。丙向调度室报告火情后,与甲各拿一个灭火器赶往着火现场灭火,甲、乙、丙看到火势猛烈、冒出阵阵浓烟。并感觉呼吸困难,遂于12时返回地面。 由于未能及时控制火势,造成着火铲装车下风侧巷道和工作面的作业人员17人死亡、2人重伤,直接经济损失9421万元。 事故调查确认该起事故的过程为:铲装车发动机长时间工作,排气管温度过高;铲装车油管泄漏,渗漏的柴油因高温烘烤在发动机周围形成可燃气体,重新启动时产生的火花点燃可燃气体,引燃临时加油罐内的柴油,燃烧产生大量的有毒有害气体,造成人员中毒或窒息。 该起事故的责任单位是(  )。A.A企业B.甲所在班组C.调度室D.铲装车维修班E.1150工作面所在工区值班班组答案:A解析:《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务院令第493号)规定,生产经营单位(事故发生单位)发生生产安全事故后,负有报告,救援和接受调查的义务。据此,生产经营单位对事故发生负有直接责任,应当作为独立的责任主体承担法律责任。

考题 A企业为矿山企业,地下金属矿山采用竖井、斜井、斜坡道联合开拓方式和下行分层胶结充填采矿方法。 2012年5月9日8时,司机甲和司机乙开始在井下1150工作面进行铲装作业。9时,甲使用的铲装车出现故障,无法正常作业,于是来到休息室休息。10时30分,乙完成自己的铲装工作量后也来到休息室。甲见乙来到休息室,便借用了乙的铲装车进行作业。11时,甲发现铲装车的监控系统显示排气管温度已达170℃,便停止铲装作业,将车开到斜坡道岔口处熄火降温。11时10分,甲再次启动乙的铲装车时,发现发动机下方着火,甲取下车载灭火器灭火,火未灭掉,于是去叫休息中的乙,并和乙一起从休息室拿了两个大容量灭火器进行灭火,但由于已引燃临时加油罐中的柴油,火焰蔓延,无法扑灭。11时30分,甲将火情报告给在附近的工区值班员丙,丙向调度室作了电话报告,调度员丁接到丙的火情报告后进行了记录,但未向主管领导报告,也未向消防部门报警。丙向调度室报告火情后,与甲各拿一个灭火器赶往着火现场灭火,甲、乙、丙看到火势猛烈、冒出阵阵浓烟。并感觉呼吸困难,遂于12时返回地面。 由于未能及时控制火势,造成着火铲装车下风侧巷道和工作面的作业人员17人死亡、2人重伤,直接经济损失9421万元。 事故调查确认该起事故的过程为:铲装车发动机长时间工作,排气管温度过高;铲装车油管泄漏,渗漏的柴油因高温烘烤在发动机周围形成可燃气体,重新启动时产生的火花点燃可燃气体,引燃临时加油罐内的柴油,燃烧产生大量的有毒有害气体,造成人员中毒或窒息。 为防止此类事故再次发生,A企业应采取的预防措施包括(  )。A.改变开拓方式B.改变采矿方法C.进行全员安全教育培训D.针对此类事故组织应急演练E.排查治理铲装车的火灾隐患答案:C,D,E解析:本案例中的开拓方式及采矿方法并不需要改变,为防止事故再次发生。应对全员进行培训,并针对此类事故组织应急演练,排查治理铲装车的火灾隐患。

考题 A企业为矿山企业,地下金属矿山采用竖井、斜井、斜坡道联合开拓方式和下行分层胶结充填采矿方法。2012年5月9日8时,司机甲和司机乙开始在井下1150工作面进行铲装作业。9时,甲使用的铲装车出现故障,无法正常作业,于是来到休息室休息。10时30分,乙完成自己的铲装工作量后也来到休息室。甲见乙来到休息室便借用了乙的铲装车进行作业。11时,甲发现铲装车的监控系统显示排气管温度已达到170℃便停止铲装作业,将车开到斜坡道岔口处熄火降温。11时10分,甲再次启动乙的铲装车时,发现发动机下方着火。甲取下车载灭火器灭火,火未灭掉,于是去叫休息中的乙并和乙一起在休息室拿了两个大容量灭火器进行灭火,但由于已引燃井下临时加油罐中的柴油,火焰蔓延,无法扑灭。11时30分,甲将火情报告给附近的工区值班员丙,丙向调度室作了电话报告,调度员丁接到丙的火情报告后进行了记录,但未向主管领导报告,也未向消防部门报警。丙向调度室报告火情后,与甲各拿一个灭火器赶往着火现场灭火,甲、乙、丙看到火势猛烈、冒出阵阵浓烟,感觉呼吸困难,遂于12时返回地面。由于未能及时控制火势,造成着火的铲装车下风侧巷道和工作面的作业人员17人死亡、2人重伤、直接经济损失9421万元。事故调查确认该起事故的过程为:铲装车发动机长时间工作,排气管温度过高;铲装车油管泄漏,渗漏的柴油因高温烘烤在发动机周围形成可燃气体,重新启动时产生的火花点燃可燃气体,引燃临时加油罐内的柴油,燃烧产生大量的有毒有害气体,造成人员中毒或窒息。 该起事故中,造成人员伤亡的燃烧产物有()。A.CO B.N2 C.CO2 D.H20 E.NH3 答案:A,C解析:本案例中由于加油罐内的柴油燃烧产生大量的有毒有害气体,造成人员中毒或窒息。柴油燃烧产物中有C0、C0,,能引起人员中毒或窒息,所以选项A和选项C正确。

考题 A企业为矿山企业,地下金属矿山采用竖井、斜井、斜坡道联合开拓方式和下行分层胶结充填采矿方法。 2012年5月9日8时,司机甲和司机乙开始在井下1150工作面进行铲装作业。9时,甲使用的铲装车出现故障,无法正常作业,于是来到休息室休息。10时30分,乙完成自己的铲装工作量后也来到休息室。甲见乙来到休息室,便借用了乙的铲装车进行作业。11时,甲发现铲装车的监控系统显示排气管温度已达170℃,便停止铲装作业,将车开到斜坡道岔口处熄火降温。11时10分,甲再次启动乙的铲装车时,发现发动机下方着火,甲取下车载灭火器灭火,火未灭掉,于是去叫休息中的乙,并和乙一起从休息室拿了两个大容量灭火器进行灭火,但由于已引燃临时加油罐中的柴油,火焰蔓延,无法扑灭。11时30分,甲将火情报告给在附近的工区值班员丙,丙向调度室作了电话报告,调度员丁接到丙的火情报告后进行了记录,但未向主管领导报告,也未向消防部门报警。丙向调度室报告火情后,与甲各拿一个灭火器赶往着火现场灭火,甲、乙、丙看到火势猛烈、冒出阵阵浓烟。并感觉呼吸困难,遂于12时返回地面。 由于未能及时控制火势,造成着火铲装车下风侧巷道和工作面的作业人员17人死亡、2人重伤,直接经济损失9421万元。 事故调查确认该起事故的过程为:铲装车发动机长时间工作,排气管温度过高;铲装车油管泄漏,渗漏的柴油因高温烘烤在发动机周围形成可燃气体,重新启动时产生的火花点燃可燃气体,引燃临时加油罐内的柴油,燃烧产生大量的有毒有害气体,造成人员中毒或窒息。 甲在铲装作业时应佩戴和使用的劳动防护用品有(  )。A.电绝缘鞋B.安全帽C.防护镜D.便携式矿灯E.防尘口罩答案:B,C,E解析:作业时应佩戴和使用什么种类的劳动防护品,主要取决于作业现场可能产生什么危害因素,本案例中,可能产生物体打击和粉尘,所以选择B、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