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考试 强化练习言语3 常新雨 (笔记)(2021国考笔试大班1期)

查询设计器的 “ 排序依据 ” 选项卡对应于 SQL SELECT 语句的 【 8 】 短语。


正确答案:


有时由于语句结构不完全确定,会使一个语句在不同的情况下表达不同的命题。()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参考答案:正确


在SQL的查询语句中,使用orderby选项只能按照一个列的值排序结果表,不能按照多个列的值排序结果表。()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答案:错误


置两个条件的排序目的是___。2)( )

A.第一排序条件完全相同的记录以第二排序条件确定记录的排列顺序

B.记录的排列顺序必须同时满足这两个条件

C.先确定两列排序条件的逻辑关系,再对数据表进行排序

D.记录的排序必须符合这两个条件之一


正确答案:A 


在下列有关查询设计器的叙述中,正确的叙述是( )。

A. “杂项”选项卡与SQL语句的HAVING短语对应

B. “筛选”选项卡与SQL语句的HAVING短语对应

C. “排序依据”选项卡与SQL语句的ORDER BY短语对应

D. “分组依据”选项卡与SQL语句的ORDER BY短语对应


正确答案:C
在查询设计器中,“杂项”选项卡与SQL语句的DISTINCT短语及TOP短语对应;“筛选”选项卡与SQL语句的WHERE短语对应;“排序依据”选项卡与SQL语句的 ORDER BY短语对应;“分组依据”选项卡与SQL语句的 GROUP BY短语对应。


强化练习-言语 3 (笔记) 主讲教师:常新雨 授课时间:2020.04.14 粉笔公考官方微信 1 强化练习强化练习- -言语言语 3 3(笔记)(笔记) 【注意】 1.强化练习一和二主要讲解片段阅读题,包括中心理解题和细节判断题,中 心理解题要找准文段的核心内容,千万不要追求完美,要对比择优。细节判断题 解题时要平心静气,掌握常用的技巧和方法,问表述错误的选项,优先验证绝对 化的表述;问表述正确的选项,验证相对温和的表述。 2.本节课讲解语句表达的三个题型以及逻辑填空题。 语句排序题 解题要点:从选项入手 1、确定首句 2、确定捆绑集团/确定顺序/确定尾句 【注意】语句排序题:国考中通常考查 2-3 题。 1.不需要读提问方式,看文段和选项中出现一堆序号则是排序题。 2.6 个句子可以排出很多形式,所以要从选项入手。 3.首先确定首句,通常能排除 2 个或者直接锁定答案。确定完首句之后利用 剩下的三个方法,确定捆绑集团/确定顺序/确定尾句不分先后。 高频考点一:首尾句特征 首句特征: (1)背景引入(随着、近年来、在大背景/环境下) (2)提出观点(有人说、人们普遍认为) (3)下定义(就是/是指) 非首句特征: (1)指代词指代不明确 (2)关联词的后半部分 尾句特征: (1)形式:因此、所以、看来、这引导的总结性尾句 (2)内容:对策 【注意】高频考点一: 1.首句特征: 2 (1)背景引入:随着、近年来、在大背景/环境下,在中心理解题中也 经常作为开头。 (2)提出观点:有人说、人们普遍认为,联想到逆向思维中提出“小傻瓜” 的观点。 (3)下定义:就是/是指,在公务员考试中经常出现,例如“唐卡”那 道题,开头指出唐卡是什么样的绘画形式。 2.非首句特征: (1)指代词指代不明确,例如“这”指代的是前文,前面应有铺垫,不适 合作首句。 (2) 关联词的后半部分, 在中心理解题中学习了很多, 例如不能直接用 “也、 更、但是、所以”引导首句。 3.尾句特征: (1)形式: “因此、所以、看来、这”引导的总结性句子。 (2)内容: “应该、应当”引导的对策。 4.要兼顾形式和内容的结合,看首尾句要进行对比。 1.(2017 国考)未开采的煤炭只是一种能源储备,只有开采出来,价值 才能得到发挥 充分挖掘并应用大数据这座巨大而未知的宝藏, 将成为企业转型升级的关 键 有人把大数据比喻为蕴藏能量的煤矿 数据作为一种资源,在“沉睡”的时候是很难创造价值的,需要进行数据 挖掘 大数据是一种在获取、存储、管理、分析方面规模大大超出传统数据库软 件工具能力范围的数据集合 与此类似,大数据并不在“大” ,而在于“用” 将以上 6 个句子重新排列,语序正确的是: A. B. 3 C. D. 【解析】1.对比首句,“比喻”给大数据进行解释说明,指出其蕴含 的能量特别多;“是”引导下定义,应先知道什么是大数据,然后对其进行解 释说明,因此在前在后,排除 A、C 项。 对比 B、D 项,看后面接还是,均论述大数据,话题一致,不 易判断,寻找其他线索。出现指代词“此” ,利用指代词捆绑,表示将大数据 与另外的事物进行对比,因此指代词指代的不是大数据,之前的是或, 强调煤炭应该去被开采, 捆绑恰当; 强调的是数据, 数据不能与自己相比, 不能与捆绑,锁定 D 项。 【选 D】 【注意】 出现两个双引号, 后半句强调大数据是怎样用的, 后面接或, 论述煤炭的开采,论述大数据的应用,因此衔接恰当。 2.(2017 陕西)如果把不同形态的花朵分别布置在不同的区域,那么蜜 蜂就会持续选择一种花朵进行采集; 当不同形态的花朵被均匀分散在一个区域的 时候,蜜蜂的懒惰劲儿就上来了,变得不那么挑剔了 真相就是蜜蜂有着各自的记忆效应,有比较强的学习能力,它们会把之前 采集花蜜的经验运用在后续的工作中 为了投其所好,于是植物们经常大片大片地开花了 可是即便有了工作经验的积累,蜜蜂还是喜欢偷懒,喜欢简单重复劳动 面对外面的花花世界, 植物是怎样保证蜜蜂在采蜜过程中不会换口味的呢 蜜蜂在作出选择之前往往有 45 秒的考虑时间,如果在这段时间内发现 了相同的花朵,那么蜜蜂一定会去采那朵相同的花朵,如果没有,只能退而求其 次,不加选择地进行采集 将以上 6 个句子重新排列,语序正确的是: A. B. C. 4 D. 【解析】 2.本题文段较新颖, 相当于拓展对这类题目的了解。 首句各不相同, 对比,举了两个对照的方面,类似于对照实验,可以作首句。出现 指代词“其”指代前文,之前一定要有所铺垫,不适合作首句,排除 C 项。 相当于提出问题,就是植物到底是怎么样保证蜜蜂每次都选择它去采; 是两个“如果”引导的不同的情况,是蜜蜂选择花朵的情况,与是做了两个 对照实验进行解释说明,均不适合作首句,适合作首句,先提出问题,再做实 验,锁定 A 项。 验证 A 项,首先提出疑问,指出真相是什么,相当于回答,衔接没 问题。“可是”表转折, “把之前采集花蜜的经验运用在后续的工作中” “喜欢 偷懒”前后语义反转。相当于两组对比实验,“于是”引导结论, “其” 指代蜜蜂,适合作尾句。且首尾呼应。 【选 A】 高频考点二:确定捆绑集团 关联词捆绑: 1.配套出现确定捆绑 2.单个出现分析句义 (1)转折前后语义相反 (2)并列前后语义相近或相反 指代词捆绑:这、那、他、其、该、此 【注意】确定捆绑集团: 1.关联词捆绑: (1)配套出现确定捆绑,例如“只有才” 。 2.单个出现分析句义: (1)转折前后语义相反,例如“但是、然而” ,前面说好,后面说不好。 (2)并列前后语义相近或相反,例如“同时、此外” “不是而是” 。 3.指代词捆绑:这、那、他、其、该、此。指代词指代的是前文,所以看哪 个句子出现在指代词之前。 5 3.(2019 吉林乙)如果能不肥胖、不生病,如果绝症能被消灭,就好了 到了现代,科学让绝大多数人知道公然声称自己要追寻长生会显得很傻 对生命延续的渴望是刻在骨子里的 这些难被满足的欲望,是神话里生命树的果实,也是古代皇帝的丹药 科学未到之处,就有机会酝酿出“造神运动”的狂欢,让消费者辨真伪的 成本和难度前所未有地增加了 但是假借科学之名的骗局也更高级、复杂 将以上 6 个句子重新排序,语序正确的是: A. B. C. D. 【解析】3.对比首句,有三个,只有一个,不能据此排除,一定 要对比句子的意思。“如果”即人们许了一堆愿望;也许了一个愿望,二者、 话题不一致,不易判断首句。 出现指代词“这些” ,指代多个对象,之前是,“不肥胖、不 生病, 如果绝症能被消灭” 是多个愿望, 二者可以捆绑; 没有许愿, 且就算 “追 求长生” 是愿望也只是一个, 不能捆绑; “渴望” 是一个愿望, 个数上是一个, 二者不能捆绑,锁定 A 项。 【选 A】 4.(2015 黑龙江)甲午中日战争前后共举办 15 年,有七期毕业生 最早兴办的新式军教育机构是 1885 年李鸿章于天津设立的武备学堂 据史载,最早装备西洋式武器的大规模部队是太平天国末期的淮军 但他们后来成为袁世凯编练新军的主要干部, 也构成后来北洋系军阀的骨 干 该学堂的设立本是中法战争的结果之、一,目的是培养下级军士和军官 其毕业生在当时处于低位,在甲午等战事中发挥作用甚小 将以上 6 个句子重新排列,语序正确的是: A. 6 B. C. D. 【解析】4.对比首句,“最早”相当于引出背景,适合作首句;“最 早”也是引出背景,适合作首句,两句不易判断。 出现转折关联词 “但” , 出现指代词 “该” , 此时利用指代词解题较容易, 因为转折关系需要分析句子前后的意思, 指代词捆绑只需要看之前哪个句子出 现学堂即可, 之前是, “毕业生” 论述的是人, 不是学堂, 不能捆绑。 论述武备学堂,可以捆绑,对应 D 项。论述“骨干” ,也不是学堂,不能捆 绑。 验证 D 项,指代词“其”指代中的“毕业生” ,捆绑。表示毕业 生处于低位,“但”表转折,指出后

若以下选项中的变量已正确定义,则正确的赋值语句是( )

A.x1=26.8%3

B.1+2=x2

C.x3=0x12

D.x4=1+2=3;


正确答案:C
解析:在C语言中,“ =”称为赋值运算符,“=”符号的左边必须是变量名,“=”符号的右边必须是C 语言中合法的表达式。在选项B)中,0x12表示16进制数;在选项D)中,1+2=3不是正确的表达式。选项A)中,“%”符号的运算对象为整型。


下列选项中,能正确定义数组的语句是( )。

A.A

B.B

C.C

D.D


正确答案:A
数组定义的长度必须为常量,所以A)选项正确。


若各选项中所用变量已正确定义,函数fun中通过return语句返回一个函数值,以下选项中错误的程序是

A.A

B.B

C.C

D.D


正确答案:A
在函数调用前,需要定义或声明,A)选项错误。


关于语句“for(表达式1;表达式2;表达式3)”,下面说法中错误的是( )。

A.for语句中的三个表达式不可以同时省略

B.for语句可以用于循环次数不确定的情况

C.for语句中表达式2可以是关系表达式或逻辑表达式

D.for语句中表达式1和表达式3可以是逗号表达式


正确答案:A
解析:for语句中的3个表达式可以同时省略,但两个;不能省略。所以选项A的说法错误。


下列选项中,能正确定义数组的语句是

A.intnum[0..2008];

B.intnum[];

C.intN=2008; intnum[N];

D.#DeFineN2008 intnum[N];


正确答案:D
解析:选项A不符合C语言的语法要求;选项B中没有指定数组的大小;选项C中数组大小不能用变量来指定。

更多 “公务员考试 强化练习言语3 常新雨 (笔记)(2021国考笔试大班1期)” 相关考题
考题 填空题在SQL的查询语句中,()选项实现分组统计功能,()选项实现对结果表的排序功能。正确答案:group by,order by解析:暂无解析

考题 有关查询设计器,正确的描述是:A.“联接“选项卡与SQL语句的GROUP BY 短语对应B.“筛选“选项卡与SQL语句的HAVING 短语对应C.“排序依据"选项卡与SQL语句的ORDER BY 短语对应D."分组依据“ 选项卡与SQL语句的JOIN ON 短语对应正确答案:C

考题 填空题IF语句根据指定的条件来确定语句执行顺序,共有3种类型:()。正确答案:用于门闩控制的IF语句、用于二选一控制的IF语句、用于多选择控制的IF语句解析:暂无解析

考题 单选题置两个条件的排序目的是()A 第一排序条件完全相同的记录以第二排序条件确定记录的排列顺序B 记录的排列顺序必须同时满足这两个条件C 先确定两列排序条件的逻辑关系,再对数据表进行排序D 记录的排序必须符合这两个条件之一正确答案:A解析:暂无解析

考题 在SQL的查询语句中,()选项实现分组统计功能,()选项实现对结果表的排序功能。正确答案:group by;order by

考题 下列选项中,能正确定义数组的语句是( )。A.B.C.D.正确答案:D选项A)不符合c语言的语法要求;选项B)中没有指定数组的大小;选项c)中数组大小不能用变量来指定。

考题 置两个条件的排序目的是()A、第一排序条件完全相同的记录以第二排序条件确定记录的排列顺序B、记录的排列顺序必须同时满足这两个条件C、先确定两列排序条件的逻辑关系,再对数据表进行排序D、记录的排序必须符合这两个条件之一正确答案:A

考题 填空题软件测试策略的确定过程通常经历()、评估风险、确定测试策略三个阶段组成。正确答案:确定测试需求解析:暂无解析

考题 填空题()是由题干和两个或更多的选项组成的,题干可以是直接提问或者以不完整的句子的形式出现,而选项是提供可供选择的答案。选项中有一至多个正确答案的称作()。正确答案:选择题,多选题解析:暂无解析

考题 查询设计器的“排序依据”选项卡对应于SQL—SELECT语句的__________短语。正确答案:ORDERBY 【解析】查询设计器界面的各选项卡和SQL SELECT语句的各短语是相对应的,其中“排序依据”选项卡对应与0RDERBY短语,用于指定排序的字段和排序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