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要下雨了练习题及答案

一、课文 麦克:你要吃水果吗? 妥妮:要。 麦克:你要吃什么? 妥妮:我要吃苹果,你们呢? 妥娜:我也要苹果。 麦克:我不要苹果,我要芒果。 麦克:你要喝什么? 妥妮:果汁,你们呢? 麦克:我要喝汽水。 安娜:我不要汽水,我要喝茶。 二、生词 1.水果2.苹果3.芒果4.果汁5.汽水6.茶7.要8.也9.呢 本课的语法教学目标是:()

  • A、疑问代词“什么”
  • B、是非问句的回答形式
  • C、人称代词的复数形式
  • D、某人+(不/也)要+某物

正确答案:D


设计口语课教案。(对象为具有HSK初等B级汉语水平的学生。课时为100分钟) A:今天你上哪儿了? B:今天我们去颐和园了。你呢? A:我们去香山了。你昨天去哪儿了? B:昨天我们上长城了。你明天上哪儿? A:我们明天去故宫。你呢? B:我也想去故宫。 A:太好了!咱们明天一块儿去吧。 根据上面的课文设计本课的教学环节。


正确答案: 1.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2.学习新课。
1)学习生词
2)课文讲练
3)讲练语法点
4)问答等课堂技能训练
3.课堂小结及布置作业


一、课文 麦克:你要吃水果吗? 妥妮:要。 麦克:你要吃什么? 妥妮:我要吃苹果,你们呢? 妥娜:我也要苹果。 麦克:我不要苹果,我要芒果。 麦克:你要喝什么? 妥妮:果汁,你们呢? 麦克:我要喝汽水。 安娜:我不要汽水,我要喝茶。 二、生词 1.水果2.苹果3.芒果4.果汁5.汽水6.茶7.要8.也9.呢 针对本课内容进行汉字教学时,下列哪种做法最恰当?()

  • A、介绍“要”的演变过程
  • B、告诉学生“要”是一个假借字
  • C、告诉学生“7”表示与水有关
  • D、不分析字形字义,直接练习“果”的书写笔顺

正确答案:C


设计口语课教案。(对象为具有HSK初等B级汉语水平的学生。课时为100分钟) A:今天你上哪儿了? B:今天我们去颐和园了。你呢? A:我们去香山了。你昨天去哪儿了? B:昨天我们上长城了。你明天上哪儿? A:我们明天去故宫。你呢? B:我也想去故宫。 A:太好了!咱们明天一块儿去吧。 根据上面的课文确定本课的教学目的和训练重点。


正确答案: 教学目的
1.掌握主要表示动作完成的“了”的用法,并能在日常对话中运用
2.分清“我们”、“咱们”的区别,并能正确运用这两个词
3.掌握询问活动的基本句型以及回答方式
训练重点
1,重点词语:上、去、哪儿、了、想、也、一块儿、我们、咱们
2,主要表示动作完成的动态助词“了1”的用法。
3,代词“我们”、“咱们”的区别和用法
4,表示去向的动词“去”、“上”的用法
5,疑问代词“哪儿”


一、课文 麦克:你要吃水果吗? 妥妮:要。 麦克:你要吃什么? 妥妮:我要吃苹果,你们呢? 妥娜:我也要苹果。 麦克:我不要苹果,我要芒果。 麦克:你要喝什么? 妥妮:果汁,你们呢? 麦克:我要喝汽水。 安娜:我不要汽水,我要喝茶。 二、生词 1.水果2.苹果3.芒果4.果汁5.汽水6.茶7.要8.也9.呢 “不”的声调在语流中可能发生变化,教师例举“不多、不来、不冷、不要”来帮助学生理解,这种语音教学方法是:()

  • A、带音法
  • B、夸张法
  • C、描述法
  • D、声调搭配法

正确答案:D


.要下雨了基础过关空呢伸沉腰一、。neyokngshnchén呀 呢 吧 吗二、。1.你去过上海( )?2.你来我家做客( )。3.妈妈到底去哪儿了( )?4.这儿的景色真美( )!三、。潮 消 响 搬 伸家 湿 起 腰 息能力提升四、。1.我正忙着捉虫子呢2.你为什么飞得那么低呀3.今天怎么有空出来呀4.小白兔 你快回家吧 小心淋雨5、 。飞得很低搬家 游出水面 要下雨了,燕子 ;小鱼儿 ;蚂蚁 。 六、,。 ,。 ,。 ,。 ,。 ,。 ,。 ,。1. 儿歌中盼望小雨点到来的都有谁?用“_”画出。2. 根据儿歌内容选一选。(只填序号) 裂开嘴巴 钻出水面 一点敬一个礼撑着小伞 一点一个笑窝 小野菊_ 小水塘_ 小荷叶_ 泥土_ 小蘑菇_顶正栏: 参考答案:一、腰yo 沉chén 伸shn 呢ne 空kng二、1.吗 2.吧 3.呢4.呀三、潮湿 消息 响起 搬家 伸腰四、1.!2.? 3.? 4., , 。五、 六、1.泥土 小蘑菇 小荷叶 小水塘 小野菊 2. 不用注册,免费下载!

单选题
一、课文 麦克:你要吃水果吗? 妥妮:要。 麦克:你要吃什么? 妥妮:我要吃苹果,你们呢? 妥娜:我也要苹果。 麦克:我不要苹果,我要芒果。 麦克:你要喝什么? 妥妮:果汁,你们呢? 麦克:我要喝汽水。 安娜:我不要汽水,我要喝茶。 二、生词 1.水果2.苹果3.芒果4.果汁5.汽水6.茶7.要8.也9.呢 本课的语法教学目标是:()
A

疑问代词“什么”

B

是非问句的回答形式

C

人称代词的复数形式

D

某人+(不/也)要+某物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单选题
一、课文 麦克:你要吃水果吗? 妥妮:要。 麦克:你要吃什么? 妥妮:我要吃苹果,你们呢? 妥娜:我也要苹果。 麦克:我不要苹果,我要芒果。 麦克:你要喝什么? 妥妮:果汁,你们呢? 麦克:我要喝汽水。 安娜:我不要汽水,我要喝茶。 二、生词 1.水果2.苹果3.芒果4.果汁5.汽水6.茶7.要8.也9.呢 针对本课内容进行汉字教学时,下列哪种做法最恰当?()
A

介绍“要”的演变过程

B

告诉学生“要”是一个假借字

C

告诉学生“7”表示与水有关

D

不分析字形字义,直接练习“果”的书写笔顺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单选题
一、课文 麦克:你要吃水果吗? 妥妮:要。 麦克:你要吃什么? 妥妮:我要吃苹果,你们呢? 妥娜:我也要苹果。 麦克:我不要苹果,我要芒果。 麦克:你要喝什么? 妥妮:果汁,你们呢? 麦克:我要喝汽水。 安娜:我不要汽水,我要喝茶。 二、生词 1.水果2.苹果3.芒果4.果汁5.汽水6.茶7.要8.也9.呢 针对本课内容进行汉字教学时,下列哪种做法最恰当?()
A

介绍“要”的演变过程

B

告诉学生“要”是一个假借字

C

告诉学生“7”表示与水有关

D

不分析字形字义,直接练习“果”的书写笔顺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单选题
一、课文 麦克:你要吃水果吗? 妥妮:要。 麦克:你要吃什么? 妥妮:我要吃苹果,你们呢? 妥娜:我也要苹果。 麦克:我不要苹果,我要芒果。 麦克:你要喝什么? 妥妮:果汁,你们呢? 麦克:我要喝汽水。 安娜:我不要汽水,我要喝茶。 二、生词 1.水果2.苹果3.芒果4.果汁5.汽水6.茶7.要8.也9.呢 “不”的声调在语流中可能发生变化,教师例举“不多、不来、不冷、不要”来帮助学生理解,这种语音教学方法是:()
A

带音法

B

夸张法

C

描述法

D

声调搭配法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问答题
设计口语课教案。(对象为具有HSK初等B级汉语水平的学生。课时为100分钟) A:今天你上哪儿了? B:今天我们去颐和园了。你呢? A:我们去香山了。你昨天去哪儿了? B:昨天我们上长城了。你明天上哪儿? A:我们明天去故宫。你呢? B:我也想去故宫。 A:太好了!咱们明天一块儿去吧。 根据上面的课文设计本课的教学环节。

正确答案: 1.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2.学习新课。
1)学习生词
2)课文讲练
3)讲练语法点
4)问答等课堂技能训练
3.课堂小结及布置作业
解析: 暂无解析

更多 “14.要下雨了练习题及答案” 相关考题
考题 单选题男:快放寒假了,你打算到哪儿玩儿?女:我不知道哪里好玩儿,你有什么建议吗?男:苏州你已经去过了,你可以去桂林看看,那里风景非常美。女:好,就去那儿。谢谢你,我原来还想去杭州呢。问:女的最有可能到哪里玩儿?A 苏州B 杭州C 桂林D 上海正确答案:A解析:暂无解析

考题 单选题男:姐,外面下雨了,我去给你送伞吧。你在哪儿呢?女:不用了,我刚下出租车,已经到楼下了。问:女的是怎么回来的?A 走路B 打车C 坐地铁D 坐公共汽车正确答案:B解析:暂无解析

考题 单选题男:你经常到这儿来运动吗?女:对,每个星期二和星期五我都来,你呢?A B C D E 正确答案:E解析:暂无解析

考题 单选题男:快放寒假了,你打算到哪儿玩儿?女:我不知道哪里好玩儿,你有什么建议吗?男:苏州你已经去过了,你可以去桂林看看,那里风景非常美。女:好,就去那儿。谢谢你,我原来还想去杭州呢。问:女的最有可能到哪里玩儿?A 苏州B 杭州C 桂林D 上海正确答案:C解析:暂无解析

考题 问答题说明:根据下面的课文设计一份综合课教案,确定本课的教学目的,教学环节和训练重点。田芳去哪儿了  (一)田芳去哪了?  (张东打电话找田芳……)  张东:喂!是田芳吗?  田芳妈:田芳不在。是东东吧。  张东:阿姨,您好!田芳去哪了?  田芳妈:她四点多就去同学家了。她中学的同学要出国,她去看看她。  张东:什么时候能回来?  田芳妈:她没说,你过一会儿再来电话吧。  张东:好的。  (张东又来电话了)  张东:阿姨,田芳回来了没有?  田芳妈:还没有呢。  (二)他又来电话了  田芳:妈妈,张东给我来电话了没有?  妈妈:来了,你不在,我让他一会儿再来。  (电话铃响了)  妈妈:快!他又来电话了,你去接吧。  (田芳接电话)  田芳:我是田芳。  张东:下午你呼我了吧?  田芳:呼了,你下午做什么了?怎么没给我回电话?  张东:对不起,我去踢足球了。你呼我的时候,我可能正在操场踢球呢。今天下午我们跟政法大学代表队比赛。  田芳:你们队又输了吧?  张东:没有。这次我们赢了。  田芳:祝贺你们!  张东:谢谢!哎,你呼我有什么事吗?  田芳:我想问问你,你不是要上托福班吗?报名了没有?  张东:报了。  田芳:什么时候开始上课?  张东:下星期六。  田芳:每星期六你不是都要去学开车吗?  张东:我已经毕业了。  田芳:是吗?通过考试了?  张东:通过了。你是不是也想考托福?  田芳:对。我想明天去报名,你陪我一起去,好吗?  张东:好。正确答案: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一)语气助词“了”(1)及其疑问.否定形式的意义和用法。 (二)副词“再”和“又”的意义和用法。 (三)本课生词和课文内容,并能对打电话的功能项进行独立表达。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一)语气助词“了”(1)的意义和用法。 (二)副词“再”和“又”。 三、教学课时分工(4课时,两次完成) (一)第1~2课时: 1.生词 2.语气助词“了”(1) 3.课文(一) (二)第3~4课时: 1.副词“又”和“再” 2.课文(二) 3.课堂表演 四、教学步骤 (一)第2课时 1.导入(5分钟左右) 依照具体情况向学生提问。如:周末你们去哪儿了?昨天晚上你们去哪儿了?做什么了?等等。用带“了”的正确形式重复学生的回答,并请全班同学集体重复一遍。最后引入课文:“我们今天一起来学习第三十一课”,请学生读课文标题。 2.生词(要求预习)(15~20分钟) (1)出示生词卡片(一面汉字一面拼音) 集体认读生词,汉字有问题看拼音;领读;学生个别认读,纠音。 (2)重点生词听写(请同学到黑板上写) 踢 接 输 赢 祝贺 已经 考试 考 陪 (3)生词讲练:教师给出情境,尽量引导学生说出句子。 喂:打电话时的开头语 踢:踢球,踢足球 接:接电话 输:比赛输了,北京队输了(一般不说“输了比赛”) 赢:我们赢了。 祝贺:祝贺你! 已经:30课我们已经学了。他已经写完作业了。我已经毕业了。 考试:通过考试。你考试考得怎么样? 考:考大学,考听力,考汉语 陪:我陪你去。我陪朋友去商店。 (4)读生词及其扩展形式,在集体快速认读一遍生词卡 3.课文 课文(一)的内容(10~15分钟) 学生不看书,由教师叙述课文中的对话,学生听。(2遍) (1)回答下列问题 这是谁给谁打的电话﹖ 田芳在家吗? 谁接的电话? 田芳下午去哪儿了?(请学生们互相提问这一问题,并回答)(板书问题和回答) 她去做什么?(同上) 他什么时候回来?(同上) 过了一会儿,张东又打电话了吗? 田芳回来了没有?(请学生互相提问这一问题,并回答)(板书问题和回答) 引导学生用课文中的话回答,目的是熟悉课文内容,扫清阅读障碍。 (2)语法讲练(20分钟左右) 第一,板书: A:田芳下午去哪儿? 她去同学家。 B:田芳下午去哪儿了? 她四点就去同学家了。 请学生比较A组句子与B组句子(划横线部分)的不同点。 a.句尾的“了”表示以前的时间。 b.表示动作或事情已经发生或完成。 c.句尾有“了”的句子,说明已经说完了一个意思,后边要开始说别的内容。 第二,练习一:教师出示卡片并提问,学生用卡片上的词语回答问题,后两组由学生互相提问和回答。 昨天你看球赛了吗?(去商店)(回家)(给他打电话) 你下午去哪儿了?(书店)(体育馆)(田芳家) 下午你做什么了?(去买磁带)(学太极拳)(吃饭) 否定形式用“没有”,但是不加“了”。 练习二:请学生给出肯定和否定的回答 你报名了吗?(买晚报)(预习生词)(复习语法) 句尾有“了”的句子,正反疑问句是“……了没有?” 练习三:请学生把前面练习中的问题变成正反疑问句,并回答。 田芳回来了没有? 还没有呢。 有时候否定用“还没……呢”,表示要做的事现在还没做。 练习四:请学生用“还没……呢”回答前一个练习的问题。 补充问题: 你们来北京以后去香山了没有? 你们参加HSK考试了吗? 第三,读课文(5~7分钟) 教师领读,个别学生分角色读,适当纠音。 第四,解决学生疑难问题 第五,复述课文(15~20分钟) 给出课文提示词(小黑板),引导学生复述课文。(分句→整个句子;先引导学生说→教师带领学生说→学生个别说);学生从头到尾集体复述一遍;个别学生分角色复述;背诵;撤掉提示词,先让学生集体复述,然后个别同学分角色对话。 4.作业 (1)读课文(一),准备3~4课时表演 (2)预习课文(二) (3)抄写课文(一遍),下节课听写 (4)书后练习 (二)第3~4课时 1.复习(10~15分钟) 听写课文的句子(请一位同学到前面写);读课文;集体读听写的句子;个别学生分角色读课文;请两位同学到前边表演课文(一) 2.课文(二) 请两位同学分角色读课文,其他同学一边看图一边听。(15分钟) (1)回答下列问题: 田芳回来以后,妈妈说什么了?(板书“我让他一会儿再来。”) 张东又给她来电话了没有?(请学生互相提问并回答,板书“张东又来电话了。”) 田芳给张东打电话了没有?(同上) 张东给田芳回电话了吗?(请学生互相提问并回答)为什么? 足球比赛谁赢了? 张东上托福班,报名了没有?田芳知道吗?为什么?(板书“不是……吗?”) 张东每星期六做什么?田芳知道吗?为什么? 田芳明天想做什么? 3.语法讲练(15~20分钟) (1)不是……吗?不需要回答,是强调说话人已经知道了。 (2)“再”和“又” 请学生看板书,教师引导他们说出“再”常常用于没发生的事;“又”常常用于已经发生的事(应该指出,“再”也可以用于过去式,关键在于事情发生了没有)。 练习:用课本第9页的练习,教师给出情景,学生说句子。学生看课本,集体重复一遍刚才的句子。 4.读课文(5~7分钟) 5.课文复述(20分钟) 具体过程同1.2课时。由于课文(二)较长,复述时可以分段进行。 6.课堂讨论(10~15分钟) 请学生三人一组,分角色练习课文的对话,然后请1~2组同学到前面表演。解析:暂无解析

考题 问答题田芳去哪儿了(一)田芳去哪了?(张东打电话找田芳……)张东:喂!是田芳吗?田芳妈:田芳不在。是东东吧。张东:阿姨,您好!田芳去哪了?田芳妈:她四点多就去同学家了。她中学的同学要出国,她去看看她。张东:什么时候能回来?田芳妈:她没说,你过一会儿再来电话吧。张东:好的。(张东又来电话了)张东:阿姨,田芳回来了没有?田芳妈:还没有呢。(二)他又来电话了田芳:妈妈,张东给我来电话了没有?妈妈:来了,你不在,我让他一会儿再来。(电话铃响了)妈妈:快!他又来电话了,你去接吧。(田芳接电话)田芳:我是田芳。张东:下午你呼我了吧?田芳:呼了,你下午做什么了?怎么没给我回电话?张东:对不起,我去踢足球了。你呼我的时候,我可能正在操场踢球呢。今天下午我们跟政法大学代表队比赛。田芳:你们队又输了吧?张东:没有。这次我们赢了。田芳:祝贺你们!张东:谢谢!哎,你呼我有什么事吗?田芳:我想问问你,你不是要上托福班吗?报名了没有?张东:报了。田芳:什么时候开始上课?张东:下星期六。田芳:每星期六你不是都要去学开车吗?张东:我已经毕业了。田芳:是吗?通过考试了?张东:通过了。你是不是也想考托福?田芳:对。我想明天去报名,你陪我一起去,好吗?张东:好。正确答案:一、教学目的与要求(一)语气助词“了”(1)及其疑问.否定形式的意义和用法。(二)副词“再”和“又”的意义和用法。(三)本课生词和课文内容,并能对打电话的功能项进行独立表达。二、教学重点与难点(一)语气助词“了”(1)的意义和用法。(二)副词“再”和“又”。三、教学课时分工(4课时,两次完成)(一)第1~2课时:1.生词2.语气助词“了”(1)3.课文(一)(二)第3~4课时:1.副词“又”和“再”2.课文(二)3.课堂表演四、教学步骤(一)第2课时1.导入(5分钟左右)依照具体情况向学生提问。如:周末你们去哪儿了?昨天晚上你们去哪儿了?做什么了?等等。用带“了”的正确形式重复学生的回答,并请全班同学集体重复一遍。最后引入课文:“我们今天一起来学习第三十一课”,请学生读课文标题。2.生词(要求预习)(15~20分钟)(1)出示生词卡片(一面汉字一面拼音)集体认读生词,汉字有问题看拼音;领读;学生个别认读,纠音。(2)重点生词听写(请同学到黑板上写)踢 接 输 赢 祝贺 已经 考试 考 陪(3)生词讲练:教师给出情境,尽量引导学生说出句子。喂:打电话时的开头语踢:踢球,踢足球接:接电话输:比赛输了,北京队输了(一般不说“输了比赛”)赢:我们赢了。祝贺:祝贺你!已经:30课我们已经学了。他已经写完作业了。我已经毕业了。考试:通过考试。你考试考得怎么样?考:考大学,考听力,考汉语陪:我陪你去。我陪朋友去商店。(4)读生词及其扩展形式,在集体快速认读一遍生词卡3.课文课文(一)的内容(10~15分钟)学生不看书,由教师叙述课文中的对话,学生听。(2遍)(1)回答下列问题这是谁给谁打的电话﹖田芳在家吗?谁接的电话?田芳下午去哪儿了?(请学生们互相提问这一问题,并回答)(板书问题和回答)她去做什么?(同上)他什么时候回来?(同上)过了一会儿,张东又打电话了吗?田芳回来了没有?(请学生互相提问这一问题,并回答)(板书问题和回答)引导学生用课文中的话回答,目的是熟悉课文内容,扫清阅读障碍。(2)语法讲练(20分钟左右)第一,板书:A:田芳下午去哪儿?她去同学家。B:田芳下午去哪儿了?她四点就去同学家了。请学生比较A组句子与B组句子(划横线部分)的不同点。a.句尾的“了”表示以前的时间。b.表示动作或事情已经发生或完成。c.句尾有“了”的句子,说明已经说完了一个意思,后边要开始说别的内容。第二,练习一:教师出示卡片并提问,学生用卡片上的词语回答问题,后两组由学生互相提问和回答。昨天你看球赛了吗?(去商店)(回家)(给他打电话)你下午去哪儿了?(书店)(体育馆)(田芳家)下午你做什么了?(去买磁带)(学太极拳)(吃饭)否定形式用“没有”,但是不加“了”。练习二:请学生给出肯定和否定的回答你报名了吗?(买晚报)(预习生词)(复习语法)句尾有“了”的句子,正反疑问句是“……了没有?”练习三:请学生把前面练习中的问题变成正反疑问句,并回答。田芳回来了没有?还没有呢。有时候否定用“还没……呢”,表示要做的事现在还没做。练习四:请学生用“还没……呢”回答前一个练习的问题。补充问题:你们来北京以后去香山了没有?你们参加HSK考试了吗?第三,读课文(5~7分钟)教师领读,个别学生分角色读,适当纠音。第四,解决学生疑难问题第五,复述课文(15~20分钟)给出课文提示词(小黑板),引导学生复述课文。(分句→整个句子;先引导学生说→教师带领学生说→学生个别说);学生从头到尾集体复述一遍;个别学生分角色复述;背诵;撤掉提示词,先让学生集体复述,然后个别同学分角色对话。4.作业(1)读课文(一),准备3~4课时表演(2)预习课文(二)(3)抄写课文(一遍),下节课听写(4)书后练习(二)第3~4课时1.复习(10~15分钟)听写课文的句子(请一位同学到前面写);读课文;集体读听写的句子;个别学生分角色读课文;请两位同学到前边表演课文(一)2.课文(二)请两位同学分角色读课文,其他同学一边看图一边听。(15分钟)(1)回答下列问题:田芳回来以后,妈妈说什么了?(板书“我让他一会儿再来。”)张东又给她来电话了没有?(请学生互相提问并回答,板书“张东又来电话了。”)田芳给张东打电话了没有?(同上)张东给田芳回电话了吗?(请学生互相提问并回答)为什么?足球比赛谁赢了?张东上托福班,报名了没有?田芳知道吗?为什么?(板书“不是……吗?”)张东每星期六做什么?田芳知道吗?为什么?田芳明天想做什么?3.语法讲练(15~20分钟)(1)不是……吗?不需要回答,是强调说话人已经知道了。(2)“再”和“又”请学生看板书,教师引导他们说出“再”常常用于没发生的事;“又”常常用于已经发生的事(应该指出,“再”也可以用于过去式,关键在于事情发生了没有)。练习:用课本第9页的练习,教师给出情景,学生说句子。学生看课本,集体重复一遍刚才的句子。4.读课文(5~7分钟)5.课文复述(20分钟)具体过程同1.2课时。由于课文(二)较长,复述时可以分段进行。6.课堂讨论(10~15分钟)请学生三人一组,分角色练习课文的对话,然后请1~2组同学到前面表演。解析:暂无解析

考题 问答题设计口语课教案。(对象为具有HSK初等B级汉语水平的学生。课时为100分钟。)  A:今天你上哪儿了?  B:今天我们去颐和园了。你呢?  A:我们去香山了。你昨天去哪儿了?  B:昨天我们上长城了。你明天上哪儿?  A:我们明天去故宫。你呢?  B:我也想去故宫。  A:太好了!咱们明天一块儿去吧。  要求:  (1)根据上面的课文确定本课的教学目的和训练重点。  (2)设计本课的教学环节。正确答案:【参考答案】教 案 (1)教学目的 ①掌握主要表示动作完成的“了”的用法,并能在日常对话中运用。 ②分清“我们”“咱们”的区别,并能正确运用这两个词。 ③掌握询问活动的基本句型以及回答方式。 (2)训练重点 ①重点词语:上、去、哪儿、了、想、也、一块儿、我们、咱们。 ②主要表示动作完成的动态助词“了”的用法。 ③代词“我们”“咱们”的区别和用法。 ④表示去向的动词“去”“上”的用法。 ⑤疑问代词“哪儿”的用法。 (3)教学环节 ①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②学习新课 a.学习生词; b.课文讲练; c.讲练语法点; d.问答等课堂技能训练。 ③课堂小结及布置作业解析:暂无解析

考题 单选题男:我来北京两年了,还没去过长城呢。女:是吗?这个周末有时间我陪你一起去。A B C D E 正确答案:B解析:暂无解析

考题 单选题男:我来北京两年了,还没去过长城呢。女:是吗?这个周末有时间我陪你一起去。A B C D E 正确答案:A解析:暂无解析

考题 单选题女:一起出去玩儿吧。男:不行啊,我正忙着写东西呢,你自己去吧。A B C D E 正确答案:E解析: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