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杜威教育思想的特点及教育基本原则。

题目
论述杜威教育思想的特点及教育基本原则。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论述杜威的进步主义教育思想密封线。


参考答案:一、进步主义教育思潮产生与发展的社会背景二、进步主义教育的基本主张1.关于教育本质问题的论述2.关于课程论的探讨3.关于教学方法论4.关于道德教育理论5.教育目的论

第2题:

杜威的教育思想被称为实用主义教育思想.()


正确答案:√
√【解析】杜威主张教育为当下的生活服务,主张“在做中学”,注重实效.

第3题:

简述杜威的主要教育思想。


正确答案:
(1)教育即“生活”、“生长”和“经验的改组、改造”。教育能传递人类积累的经验,丰富人类经验的内容,增强经验指导生活和适应社会的能力,从而把社会生活维募起来和发展起来。广义地讲,个人在社会生活中与人接触、相互影响、逐步扩大和改进经验,养成道德品质和习得扣识技能,这就是教育。由于改造经验必须紧密地和生活结为一体,而且改造经验能够促使个人成长,杜威便总结说“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为经验的改组、改造”。
(2)教育无目的论。杜威认为,在不民主、不平等的社会中,教育只是夕、力强加于受教育者的目的。在民主的社会中就不同了,应当奉行无目的论。在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革命日益激化的年代,杜威很强调教育在改进社会方面的效用,杜威教育目的论的资产阶级性是显而易见的。
(3)“学校即社会”。杜威认为人们在社会中参加真实的生活,才是身心成长和改造经验的正当途径。所以教师要把教授知识的课堂变成儿童活动的乐园,引导儿童积极自愿地投入活动,从活动中不知不觉地养成品德和获得知识,实现生活、生长和经验的改造。
(4)教学论。杜威以教育是生活、生长和经验的改造的理论为基础,对教材和教法等作出和传统观念不同的论述。
①在教材的选择上,杜威建议“学校与科目的相互联系的真正中心,不是是科学……而是儿童本身的社会活动”。具体地讲是学校安排种种作业,把基本的人类事物引进学校里来,作为学校的教材。
②在教学方法上,杜威主张“从做中学”,他认为儿童不从活动而由听课和读书所获得的知识是虚渺的。
(5)道德教育论。杜威说:“道德是教育的最高和最终的目的。”“道德过程和教育过程是统一的。”在杜威看来,德育在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杜威极力强调道德才是推动社会前进的力量。在实施方面。杜威首先主张“在活动中培养儿童的道德品质”,其次是要求结合智育达到德育的目的。再次,他很注重教育方法的道德教育作用。

第4题:

论述杜威的教育思想。


答案:
解析:
杜威是美国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学家、心理学家和社会学家。他一生都在从事教育活动和哲学、心理学及教育理论的研究,对美国乃至世界教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威实用主义的教育思想主要是从教育的本质论、教育目的论、课程论和教学方法观这几个方面论述的。(1)教育本质论。在杜威看来教育的本质就是: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的持续不断的改造。①教育即生长。儿童的心理发展基本上是以本能为核心的情绪、冲动、智慧等天生机能不断开展、生长的过程。教育的目的就是促进这种本能的生长,杜威批评传统教育无视儿童内部的本能与倾向,只是从外部强迫他们学习成人的经验,教育成为一种“外来的压力”,他明确提出了以儿童为教育中心的主张。②教育即生活。在杜威看来,一切事物的存在都是人与环境相互作用产生的,人不能脱离环境,学校也不能脱离眼前的生活。因此,教育即是生活本身,而不是为未来的生活作准备。根据“教育即生活”这一原则,杜威又提出了一个基本的教育原则——“学校即社会”,明确提出应把学校创造为一个小型的社会,从而培养能够适应现实生活的人。③教育即经验的持续不断的改造。经验是杜威实用主义哲学和实用主义教育体系中的核心概念。他把教育视为从已知经验到未知经验的连续过程,这种过程不是教给儿童既有的科学知识,而是让他们在活动中不断增加经验。经验的获得离不开儿童的亲身活动,由此杜威又提出了另一个教育基本原则——“从做中学”,他认为这是教学的中心原则。评价:杜威的这些观点在当时教育严重脱离社会生活的情况下,有利于教育参与生活,是有积极意义的。对传统教育中只教死知识的书本教学形成了有力的冲击,但是把获得主观经验作为教学的唯一目的,忽视系统知识的传授,这是错误的。(2)教育的目的。基于教育即生长、生活,即经验不断改造的理论,杜威提出,教育是一种过程,除这一过程自身发展以外,教育是没有外在目的的。他认为由儿童的本能、冲动、兴趣所决定的具体教育过程,即“生长”就是教育的目的。评价:杜威指责“教育过程以外”的目的是一种外在的、虚伪的目的。杜威不是一般的教育无目的论者。他反对那种普遍性的终极目的,而强调教育过程中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心中的具体目的,当然,他很难把教育的内在目的与教育的社会性目的统一起来。(3)课程与教材。①批判传统课程。他认为传统课程在智育方面极度贫乏,教材中充斥着许多呆板而枯燥无味的东西,阻滞了儿童的生长。②教材心理学化。儿童获取的知识应当符合儿童的心理水平,在课程中占中心地位的应是各种形式的活动作业,让儿童从做中学。③从做中学。杜威认为,应为学生设置适当的环境,使学生“由做事而学习”,在“做”中习得经验,从而掌握知识,发展思维能力。评价:杜威认识到传统课程的弱点,主张重视儿童的直接经验的积累,教材的编写更是要注重学生心理水平,教材心理学化进一步将教育和心理学相结合,使我们的课程编写更有科学依据。杜威强调的从做中学对于传统的静坐学习也是有启发和进步意义的,但是却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只强调直接经验,却忽视了间接经验的学习。(4)思维与教学方法。在教学方法、课程上杜威提倡“从做中学”,在思维方法上他提倡反省思维,意思是对某个经验情境中的问题进行反复的、严肃的、持续不断的思考,其功能在于求得一个新情境,把困难解决、疑虑排除。(5)杜威认为道德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协调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他反对个人至上论和社会至上论,反对将社会与个人割裂开来,认为个人的充分发展是社会进步的必要条件,社会的进步又可为个人的发展提供更好的基础。他反对过分强调个人自由和竞争的旧个人主义,而提倡人与人之间的合作,强调社会责任和理智作用的新个人主义。道德教育应该是社会性的,道德教育应该在社会性的情境中进行而不是停留在口头说教。道德教育应该有社会性的情境、社会性的内容和社会性的目的。学校生活、教材、教法是道德教育的重要途径。评价:杜威非常重视学校对学生优良思维习惯的培养,他认为学校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杜威强调在教学中要重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主动地活动、积极地思维,并注意学生的兴趣与需要,这是很有见地的,为“发现法”的教学方法奠定了基础。但是,把整个教学过程完全建立在学生带有盲目性、摸索性的“做”的基础上,这是不科学的,不符合教与学的规律。综上所述,杜威的教育思想始终是围绕着“儿童中心”,以“从做中学”的方式开展的,形成了以生长为教育目的、以活动为课程、以反省思维为基础的教学方法。这样一个实用主义的教学思想体系,提倡教育的实用性,固然有很大的积极意义,然而,上面分析中所说到的关于杜威思想的一些不足和矛盾也是值得我们深思的。

第5题:

论述夸美纽斯教育思想及对当今教育实践的作用。


答案:
解析:
夸美纽斯是17世纪捷克的伟大教育改革家和教育理论家,是欧洲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过渡时期的伟大教育家。他的代表作《大教学论》的问世,标志着教育学成为独立的学科。他的教育贡献主要体现在教育适应自然原则、泛智教育、普及教育、统一学制、学年制、班级授课制、德育、教育管理、教学原则等思想上。 (1)教育目的与教育作用。夸美纽斯认为教育的宗教目的是为人来世生活做好准备;现实的教育目的是培养具有“学问、德行、虔信”的人。教育的作用是改造社会、建设国家以及发展人的天赋。 (2)教育适应自然原则。这是夸美纽斯教育体系的一条指导原则,一方面,教育应当服从大自然的“普遍秩序”,即客观规律;另一方面,教育要根据人的自然本性和年龄特征进行。教育工作应该是有规律的,教育工作者应该遵守这些规律;既然教育是有规律的,那么我们就应该发现、探明这些规律。 (3)泛智教育、普及教育。夸美纽斯从他的民主主义的“泛智”思想出发,提出了普及教育的思想。泛智思想要求“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并且认为“一切儿童都可以教育成人”。夸美纽斯提出要把教育普及给所有儿童,并建立了比较完善的普及教育理论体系。于是,他主张广设泛智学校,由国家普及教育。 (4)统一学制,为了便于管理全国学校,为了使所有儿童都有上学的机会,夸美纽斯主张建立全国统一学制,他把儿童从出生到青年分为四个阶段:婴儿期进入母育学校,儿童期进入国语学校,少年期进入拉丁语学校,青年期进入大学。 (5)学年制和班级授课制。所谓学年制,就是所有公立学校统一招生时间,同时开学与放假,通过考试同时升级。所谓班级授课制,就是把不同年龄、不同知识水平的儿童,分成不同年级,通过班组进行教学。他是最早在理论上确立班级授课制的教育家。 (6)夸美纽斯是首个把教学原则进行归纳总结的人,主要有直观性、自觉自动性、巩固性、量力性、系统性和循序渐进原则。 (7)德育论。夸美纽斯非常重视道德教育,认为德育比智育更重要。他要求把世俗道德的培养从宗教中分离出来,成为一个独立的部分,甚至高于宗教教育。德育要为国家政治服务,关心国家的文化繁荣。 (8)教育管理思想。夸美纽斯认为国家应该重视教育,普遍设立学校。他主张国家设置督学,对全国的教育进行监督,以保证全国教育的统一发展。 综上所述,夸美纽斯基于“泛智”思想,第一次提出了统一的学校体系,打破了封建教育的等级限制,在西方教育发展史上是个重大进步,也是夸美纽斯的巨大贡献。夸美纽斯提倡普及教育思想,教育适应自然原则的提出,充分地显示了他的民主主义和人道主义教育思想。在历史上第一次系统地总结了教学原则,他的教学理论包含了大量宝贵的教学经验,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教学工作的客观性、规律性,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他论述了教育的作用,试图让所有的人都接受高等教育,制定了学制和班级授课制,编写了教科书,他的很多创举在教育领域都具有开拓意义,尤其在教育理论方面,奠定了近代教育理论的基础。但是他的思想中也存在着一些缺陷,主要是因为认识和时代的局限性,导致其教育思想中带有严重的宗教性,对科学知识的认识也不够准确。但是,整体讲来,夸美纽斯在世界教育史上建立了丰功伟绩。

第6题:

论述杜威的学前教育思想。


参考答案:杜威赞同“儿童中心”从批判传统学校教育“科目本位”的做法出发,杜威认为,学校生活组织应该以儿童为中心,教育的措施便围绕他们而组织起来 在以“儿童为中心”的时候,教师并不能采取“放手”的政策,教育过程是儿童与教师共同参与的过程,是他们双方真正合作的过程。教师不仅应该给儿童提供生长的适当机会和条件,而且应该观察儿童的生长并给以真正的引导 

第7题:

陈鹤琴的“活教育”课程思想源自杜威的教育 思想。


答案:对
解析:
这一表述是正确的。 (1) “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是陈鹤琴对“活教育”课程论的概括表述。他指出,传统 的课堂教学将书本看作唯一的教育资料,把读书 和教书当成了学校教育活动的全部内容,人的观 念被书本严重地束缚住了,学校成为“知识的牢 狱”。唯有提倡“活教育”,到大自然、大社会中 去寻找"活教材”,才能摒弃传统教育的严重 弊端。 (2) 陈鹤琴所谓“活教材”,是指取自大自然、大社会的“直接的书”,即让儿童在与自然、社会的直接接触中,在亲身观察中获取经验和知识。 (3) “活教育”的课程论并不摒弃书本,只是强调为历来教育所忽视的活生生的自然和社会,而书本知识则应是现实世界的写照,应能在自然和社会中得到印证,并能够反映儿童的身心特点 和生活特点,陈鹤琴追求的是让自然、社会、儿童生活和学校教育内容形成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 (4) “活教育”的课程打破惯常按学科组织的体系,采取活动中心和活动单元的形式,即能体现儿童生活整体性和连贯性的“五指活动” (“五组活动”)形式,也即儿童健康活动(包括卫 生、体育、营养等)、儿童社会活动(包括史地、公民、时事等)、儿童科学活动(包括生、数、理、化、地等)、儿童艺术活动(包括音、美、工等)、儿童文学活动(包括读、写、说、译等)。 (5) 这些理念无不与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密切相关,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

第8题:

阐述杜威的“教育即生活”的教育思想。


参考答案:杜威认为,“生活就是发展,而不断发展,不断生长,就是生活。”“没有教育即不能生活。所以我们可以说,教育即生活。”因此从广义上讲教育就是社会生活的延续,教育过程就是生活的过程。教育不是生活的准备,而是儿童生活本身即儿童现在生活的过程。因此教育的内容应与儿童相关的生活经验,与儿童眼前的生活融为一体,着重培养儿童的生活适应能力。

第9题:

杜威的教育思想


答案:
解析:
杜威是美国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学家、心理学家和社会学家。他一生从事教育活动和哲学、心理学及教育理论的研究,对美国乃至世界教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威实用主义的教育思想主要从教育的本质、教育目的、课程与教材、思维与教学方法这几个方面论述的。(1)教育的本质。在杜威看来,教育的本质就是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的持续不断的改造。①教育即生长。儿童的心理发展基本上是以本能为核心的情绪、冲动、智慧等天生机能不断开展、生长的过程。教育的目的就是促进这种本能的生长。杜威批评传统教育无视儿童内部的本能与倾向,只是从外部强迫他们学习成人的经验,教育成为一种“外来的压力”,他明确提出了以儿童为教育中心的主张。②教育即生活。在杜威看来,一切事物的存在都是人与环境相互作用产生的,人不能脱离环境,学校也不能脱离眼前的生活。因此,教育即是生活本身,而不是为未来的生活作准备。根据“教育即生活”,杜威又提出了一个基本的教育原则一“学校即社会”,明确提出应把学校创造为一个小型的社会,从而培养能够适应现实生活的人。③教育即经验的持续不断的改造。经验是杜威实用主义哲学和实用主义教育体系中的核心概念。他把教育视为从已知经验到未知经验的连续过程,这种过程不是教给儿童既有的科学知识,而是让他们在活动中不断增加经验。经验的获得离不开儿童的亲身活动,由此杜威又提出了另一个教育基本原则——“从做中学”,他认为这是教学的中心原则。评价:杜威的这些观点在当时教育严重脱离社会生活的情况下,有利于使教育融人生活,是有积极意义的。在当时对传统教育中只教死知识的书本教学形成了有力的冲击,但是把获得主观经验作为教学的唯一目的,忽视系统知识的传授,这是错误的。(2)教育的目的。基于教育即生长、生活即经验不断改造的理论,杜威提出,教育是一种过程,除这一过程自身发展以外,教育是没有外在目的的。他认为由儿童的本能、冲动、兴趣所决定的具体教育过程,即“生长”,就是教育的目的。评价:杜威不是一般的教育无目的论者。他反对那种普遍性的终极目的,而强调教育过程中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心中的具体目的,当然,他却很难把教育的内在目的与教育的社会性目的统一起来。(3)课程与教材。①批判传统课程。他认为传统课程在智育方面极度贫乏,教材中充斥着许多呆板而枯燥无昧的东西,阻滞了儿童的生长。②教材心理学化。儿童获取知识应当估计儿童的心理水平,在课程中占中心地位的应是各种形式的活动作业,让儿童从做中学。③从做中学。杜威认为,应为学生建立良好的环境,使学生“由做事而学习”,在“做”中习得经验,从而掌握知识,发展思维能力。评价:杜威认识到传统课程的弱点,主张重视儿童的直接经验的积累,教材的编写更要注重学生心理水平。教材心理学化是进一步将教育和心理学相结合,使我们的课程编写更有科学依据。杜威强调的做中学对于传统的静坐学习也是有启发和进步意义的,但是杜威却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只强调直接经验,却忽视了间接经验的学习。(4)思维与教学方法。在教学方法和课程上杜威提倡“从做中学”,在思维方法上他提倡反省思维,意思是对某个经验情境中的问题进行反复的、严肃的、持续不断的思考,其功能在于求得一个新情境,把困难解决、疑虑排除。评价:杜威非常重视学校对学生优良思维习惯的培养,他认为学校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杜威强调在教学中要重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主动地活动,积极地思维,并注意学生的兴趣与需要,这是很有见地的,为“发现法”的教学方法奠定了基础。但是,把整个教学过程完全建立在学生带有盲目的、摸索性的“做’的基础上,这是不科学的,不符合教与学的规律。综上所述,杜威的教育思想始终是围绕着“儿童中心”,以“做中学”的方式开展的,依次形成了以生长为教育目的,以活动为课程,以反省为思维基础的教学方法这样一个实用主义的教学思想体系。提倡教育的实用性,强调教育的实行,固然有很大的积极意义,然而,以上分析中关于杜威思想的一些不足和矛盾也是值得我们深思的。(5)杜威教育思想的影响:①强调知行合一,将教学中死的知识变为活的知识。②教育是人与环境的交互作用的观点是内发论和外铄论的超越和突破。③教育即生长和生活的观点是从心理学角度探讨了教育的本质。将教育的本质概括为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④教育即经验是从认识论的角度探讨教育的本质,解决知识、经验的获得以及心理与社会、过程与目的的协调问题。⑤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是从社会的度出发将个人与社会统一起来。将学校的生活和学生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解决教育与社会的脱节问题。⑥教材心理学化,适合学生经验的心理发展,而不是逻辑顺序。⑦教学方法的科学化和探究精神使科学精神成为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⑧教学专业,提高教育学的学科地位,增强学术性。在其影响下教育专业机构大量设立。⑨杜威具有世界性影响,其教育理论对世界教育进程挥巨大作用,对日本、中国、土耳其、苏联、墨西哥等国有直接影响。⑩杜威的理论中过于强调儿童中心、活动中心、经验中心而使得教育实践忽视了系统知识的传授,并引发了自由和纪律、师生关系等诸多矛盾。另外,根据经验和教材心理学化原则编写新型教材的设想过于理想,难以实现。

第10题:

美国教育家杜威提出“从做中学”的教育思想,我国教育家陶行知倡导“教学做合一”的主张,请你在分析两种观点的基础上,结合实际论述他们的教育思想对我国基础教育的理论价值。


答案:
解析:
(1)对于教学和课程,杜威的基本原则是“从做中学”,他把这一原则贯穿于教学过程、教学方法、课程、教学组织形式等各个方面。杜威认为,应为学生“配备相当的环境,使学生‘由做事而学习”’,在“做”中习得经验,从而掌握知识,发展思维能力。杜威认识到传统课程的弱点,主张重视儿童直接经验的积累,教材的编写更是要注重学生的心理水平,教材心理学化进一步将教育和心理学相结合,使课程编写更有科学依据。同时,杜威强调的“从做中学”对于传统的静坐学习也是有启发和进步意义的,这与我们新课改中所提倡的“综合实践活动”和“小组合作学习”的思想具有一致性。但是,杜威将传统的学科课程一概否定,仅仅满足于活动课程和个人的经验,这是不科学的,这种做法最终导致了美国教育质量的落后。因此我们在实际的课程编制上,应该将教材的知识逻辑和心理逻辑相结合;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应该以学科课程为主,保证学生可以学到系统的、科学的文化知识,提高教学效率,同时以活动课程作为辅助,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2)陶行知的“教学做合一”是生活,也就是教育法。第一,要求“在劳力上劳心”。针对传统教育将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割裂,造成“田呆子、书呆子”,长不出科学的种子的结果,这一弊端而提出的。第二,“行是知之始”。行是知识的重要来源,教育必须从行动开始,以创造结束。第三,要求“有教先学”和“有学有教”。教人者先教自己,有学到知识就要去教别人。第四,否定注入式教学法认为教育要与实践结合。生活教育论提示我们,生活中随处存在可以学习的东西,要拓宽我们的课程资源,教科书不应是唯一的课程资源,不能只会死读书本上的知识,而不问寻生活中的学习机会。生活教学论还启发我们,教学要给学生充分的自主空间和活动空间。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做学习与活动的主人,探索个性的学习方法。虽然,陶行知的生活教育论是在特定时代提出来的,有一定的时代局限性,发展也不是非常完善,但是以上诸点也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尤其是针对当今应试教育的局面,重温生活教育有很大的现实意义。(3)对我国的基础教育的理论价值。我国的基础教育改革也要遵循“从做中学”的观点,具体表现为(同学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想法畅所欲言,言之成理即可):①教育目的上: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②教育内容上:教学的内容要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如将教材中的宏大叙事改为日常生活中发生的小事。③教育方法上:增加综合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让学生主动参与、交流合作。采用实验法、参观法、实习法等作为讲授法的辅助。④教育组织形式上:以班级或小组的形式组织学生进行课外活动或完成实际的实验操作。⑤教学评价上:注重学生的发展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可以采用档案袋评价的方式,将学生参加实践活动的照片、优秀作品等收集起来,并组织进行集中的展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