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利用信息系统 ××市拟建设“面向公众服务的土地利用信息系统”,项目内容包括建设全市土地利用信息数据,开发数据库管理与服务系统。 1)已有数据 (1)1980~1991年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数据; (2)1992~1996年第一次土地利用详查数据; (3)1997~2000年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数据; (4)2001~2011年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数据; (5)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数据库; (6)1987~2000年第一轮、1997~2010年第二轮、2006~2020年第三轮××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资料; (7)土地

题目

土地利用信息系统


××市拟建设“面向公众服务的土地利用信息系统”,项目内容包括建设全市土地利用信息数据,开发数据库管理与服务系统。


1)已有数据


(1)1980~1991年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数据;


(2)1992~1996年第一次土地利用详查数据;


(3)1997~2000年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数据;


(4)2001~2011年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数据;


(5)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数据库;


(6)1987~2000年第一轮、1997~2010年第二轮、2006~2020年第三轮××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资料;


(7)土地整治规划、基本农田保护规划、土地储备规划;


(8)1980~2011年遥感影像数据,5年一期。


2)全市土地利用信息数据库要求


针对××市土地利用相关数据来源、类型、结构、格式、统计口径、时间节点、空间尺度等存在差异的现状,研究多源、多尺度、异型异构的土地利用信息整合技术,以及增量数据获取与更新技术,对数据进行批量采集、分析、协调、融合,并进行示范区数据库的设计与建设。建立元数据和数据字典,以便于数据交换和数据共享。


3)数据库管理与服务系统开发


包括数据采集与更新、数据库管理与服务两个子系统,在互联网环境中运行。


数据采集与更新子系统,利用无线网络与互联网连接,要求利用携带的GPS实地采集更新土地利用数据,并自动转换到城市独立坐标系;同时可调用基础地理信息服务平台的地图和影像数据服务为背景,实地调绘对土地利用信息数据进行更新。


数据库管理与服务子系统的主要功能包括数据建库、管理、更新,以及对外数据目录发布、信息查询、数据编辑处理、数据提取、地图服务等。


4)问题


(1)简述数据整合的含义。


(2)什么是空间元数据?


(3)简述系统设计与开发总体思路。


(4)简述系统运行的网络体系结构。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1)工程概况


××市拟建设“面向公众的土地利用信息服务系统”,其中主要任务之一局是以××市国资源局信息中心现有的土地利用信息为基础,提取、编辑、加工公共土地利用信息框架数据,基于互联网向政府、专业部门、公众提供服务。


利用××市国土资源局信息中心的现有数据资源,按照面向公众的土地利用信息服务系统相关数据规范,加工面向公众发布的土地利用信息框架数据集,为“面向公众的土地利用信息服务系统”生产在线地理信息数据集。


遵照国土信息建设相关技术标准与规范,建设“面向公众的土地利用信息服务系统”的在线信息服务发布软件。


明确运行支持系统建设内容与基本要求,为设备采购与详细部署方案的编制提供依据。


2)问题


(1)简述在线地理信息系统数据的主要形式。


(2)简述电子地图数据处理的基本要求。


(3)简述公众版在线地理信息数据的位置精度要求、影像分辨率要求。


(4)简述在线地理信息服务发布系统的基本构成。


(5)简述地图浏览服务、地名查询服务、要素查询服务、空间分析服务应遵循的OGC规范。


(6)简述运行支持系统的基本构成。





答案:
解析:

(1)简述在线地理信息系统数据的主要形式。


在线地理信息数据主要包括地理实体数据、地名地址数据、电子地图数据。


(2)简述电子地图数据处理的基本要求。


当前我国网络电子地图遵循的技术标准主要是《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电子地图数据规范》(CH72 9011-2011)。该标准规定了网络服务电子地图数据的坐标系统、数据源、地图瓦片、地图分级及地图表达,适用于电子地图数据的制作、加工、处理、地图瓦片的制作,以及地图瓦片文件数据交换。


在电子地图数据产生过程中,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地图分级、地图表达,以及地图瓦片规格与命名等。


(3)简述公众版在线地理信息数据的位置精度要求、影像分辨率要求。


基于不同的网络环境和用户群体,互联网地理信息服务所使用的数据分为涉密版和公众版两类。其中,公众版数据运行于互联网或国家电子政务外网环境,须符合国家地理信息与地图公开表示有关规定,包括数据内容与表示、影像分辨率、空间位置精度共三个方面。


公众版数据的内容与表示需符合《基础地理信息公开表示内容的规定(试行)》(国测成发[2010]8号)、《公开地图内容表示若干规定》(国测法字[2003]号)、《公开地图内容表示补充规定(试行)》(国测图字[2009]2号)要求。


公众版数据的影像分辨率需符合《遥感影像公开使用管理规定(试行)》(国测成发[2011]9号)要求,即空间位置精度不得高于50m,影像地面分辨率不得优于0.5m,不标注涉密信息、不处理建筑物、构筑物等固定设施。


所有类型的公众版数据的空间位置精度均须符合《公开地图内容表示补充规定(试行)》(国测图字[2009]2号)要求,即位置精度不高于50m,等高距不小于50m,数字高程模型格网不小于100m。


(4)简述在线地理信息服务发布系统的基本构成。


在线地理信息服务发布系统包括在线服务基础系统、门户网站系统、应用程序编程接口与控件库、在线数据管理系统等。


(5)简述地图浏览服务、地名查询服务、要素查询服务、空间分析服务应遵循的OGC规范。


地理信息浏览服务必须支持OGCWMTS、OGCWMS规范;地名地址查询服务须遵循OGCWFS-G规范;要素查询服务应遵循OGC的WFS规范;空间分析服务须遵循OGCWPS规范。


(6)简述运行支持系统的基本构成。


运行支持系统主要包括互联网接入系统、服务器集群系统、存储备份系统、计算机安全保密系统等。




第2题:


农村地籍管理信息系统


××市拟开发“农村地籍管理信息系统”。


1)系统建设目标


农村地籍管理信息系统是数字地球建设的基本内容之一,实现基础地理空间数据的统一管理,主要包括土地利用基础信息库建立、更新调查内业处理、日常变更调查、年度土地统计数据上报等农村地籍管理工作。系统具有海量数据管理、高效智能无缝拼接处理、多源数据融合、动态更新维护等特点。


2)系统建设任务


(1)农村地籍信息数据库的建立;


(2)软件应用软件平台的研制。


3)提交成果


(1)农村地籍信息数据库及入库技术方案;


(2)全套技术文档;


(3)农村地籍管理信息软件系统一套。


4)问题


(1)简述应用系统设计与开发总体思路。


(2)简述C/S网络结构下的GIS开发方法。


(3)简述系统运行的网络体系结构。






答案:
解析:

农村地籍管理信息系统


(1)简述应用系统设计与开发总体思路。


按照一般性原则,GIS应用系统的设计与开发基本上从数据库与专业应用功能两方面来考虑。


数据库设计主要包括概念设计、逻辑设计、存储设计、元数据设计等。从概念上讲数据库由基础地理数据、专题空间数据、多媒体数据共三部分构成,它们的数据源、类型、格式都是多样的,需要一个能够有力管理这些复杂数据的数据库逻辑模型。目前在GIS应用中多采用二维表的关系模型,将数据按照数据集、数据区与数据层这三个逻辑单元进行组织与存储。


专业应用功能的设计与实现,要紧紧围绕用户需求,针对实际管理的业务要求和工作流程,开展应用功能设计,同时包括系统运行的网络体结构的设计。在统一标准体系、数据规则的前提下,将所有业务和问题集成到GIS平台上,进行统一存储、管理、关联,提供符合用户管理实际要求的专业化业务模块和各类业务综合分析功能。一般应包括基础数据管理、通用数据查询、桌面业务处理、机助专题制图、辅助分析决策、动态数据交换、网络信息发布、运行维护管理共八大功能模块。


(2)简述C/S网络结构下的GIS开发方法。


××C/S网络结构下的GIS应用系统一般都要求具有强大的GIS分析和查询功能。在C/S网络结构下GIS的开发主要采用COM组件技术实现。


组件(COM)技术在GIS中的应用已经非常广泛,主要的GIS厂商都推出了自己的组件产品,如Esri公司的ArcObjects、 ArcEngine, MapInfo公司的MapX等。 VB、VC、Delphi等支持COM标准的可视化集成开发环境都支持组件式GIS开发方式。目前,常用的GIS开发以ArcEngine较多。


ArcEngine的开发主要依赖于ArcGIS产品体系中所提供的若干类和接口,这些类和接口分别封装在20多个ArcGIS库文件中。在开发时只需要找到对应接口,并熟悉接口调用,即能实现所需GIS功能。


(3)简述系统运行的网络体系结构。


为适应分布在不同区域的多用户使用系统的特点,并考虑系统中部分数据属于保密信息的情况,系统应分别采用C/S和B/S两种分布式模式,以适应并支持局域网和城域网(或互联网)两种网络环境。系统管理工作在内部的局域网采用C/S架构完成,具备数据入库、操作与查询功能的客户端层构成客户端,空间数据引擎与数据库构成服务器端;在全用户范围的城域网内采用B/S架构,仅能浏览、查询、检索空间数据库构成浏览器端;空间数据引擎、WebGIS服务器与数据库服务器构成服务器端。


第3题: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及土地利用现状变更调查成果资料主要包括(  )。

A.评价区域的分幅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图
B.覆盖评价区域的分幅地籍图
C.(村)镇土地利用现状图
D.初始地籍调查文字报告
E.水利电力及林业铁路通讯等权属分布图

答案:A,C,E
解析: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及土地利用现状变更调查成果资料主要包括:评价区域的分幅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图、正射影像图、地块档案、土地统计台账、乡村边界图、乡镇及农村居民点地籍图、村组土地利用现状图、调绘片、面积量算图、(村)镇土地利用现状图、权属界线协议书、详查数据库、水利电力及林业铁路通讯等权属分布图等。BD两项属于城镇地籍调查及城镇变更调查的成果。

第4题:

农村地区土地利用现状调查中使用的工作底图包含多项要素,以下不属于底图要素的是()

  • A、正摄影像(DOM)
  • B、调查图斑
  • C、大机数据库中土地利用现状底版数据
  • D、《土地调查记录表》

正确答案:C

第5题:

为了保持土地利用数据资料的现势性,对发生变化的土地利用类型和土地权属界线等进行的年度性调查称为()。

  • A、土地利用现状调查
  • B、土地利用变更调查
  • C、土地利用更新调查
  • D、地籍调查

正确答案:B

第6题:

某市拟整台土地利用规划、城乡规划等各类空间规划,在此基础上建设国土空间规划辅助信息系统。
1.已有数据
(1)全市1∶1万DLG(shapefile格式),DOM数据,均为CGCS2000坐标;
(2)全市国土调查的地类图斑数据(shapefile 格式),CGCS2000坐标;
(3)全市土地利用规划数据,数据格式为(shapefile),土地用途以图斑属性值表示,西安80坐标;
(4)全市城乡规划数据,数据格式为DWG,土地用途以地块的颜色区分,西安80坐标。
2.任务和要求
(1)制作土地利用规划和城乡规划的土地用途分类与国土调查地类分类关系表;
(2)预处理士地利用规划和城乡规划数据,使其符合规划信息数据库建设要求;
(3)在整合预处理全市土地利用规划和城乡规划数据后,分析提取两者土地用途不一致的范围;
(4)建设规划信息数据库,数据包括:1∶1万DLG和DOM数据、国上调查的地类图斑数据、土地利用规划和城乡规划数据等,坐标系统统采用 CGCS2000,矢量数据采用(shapefile)格式;
(5)利用已建立的数据库,开发土地用途核查专用APP,辅助开展对土地实际用途与土地利用规划不一致的现场核查取证,包括范围和实际用途等,实时上传核查证据。

问题:
1.为符合规划信息数据库建库要求,对土地利用规划和城乡规划数据的预处理应包括哪些内容?
2.如何提取国土调查地类图斑中地类与土地利用规划中土地用途不一致的空间位置?简述其技术流程。
3.土地用途核查专用APP至少应具备哪些GIS基本功能?需在线使用数据库的哪些数据?


答案:
解析:
1.为符合规划信息数据库建库要求,对土地利用规划和城乡规划数据的预处理应包括:
答:(1)资料准备:将全市土地利用规划数据和全市城乡规划数据导入地理信息系统。

(2)坐标转换:在地理信息系统中将全市土地利用规划数据和全市城乡规划数据西安坐标系转换成符合建库要求的CGCS2000坐标。

(3)格式转换:将全市城乡规划数据DWG格式转换为shapefile格式,对全市土地利用规划数据和全市城乡规划数据进行数据处理,即图形要素处理、要素属性处理、代码转换、数据分层处理及接边检查,使其符合建库要求。

2.如何提取国土调查地类图斑中地类与土地利用规划中土地用途不一致的空间位置?简述其技术流程。
答:(1)数据调用:1∶1万DLG数据,全市国土调查的地类图斑数据、经预处理后的全市土地利用规划数据和全市城乡规划数据。
(2)将全市国土调查的地类图斑数据、经预处理后的全市土地利用规划数据和全市城乡规划数据进行空间叠置分析,提取国土调查地类图斑中地类与土地利用规划中土地用途不一致的图斑;将提取的图斑叠加到1∶1万DLG数据中,得到国土调查地类图斑中地类与土地利用规划中土地用途不一致的空间位置。

3.土地用途核查专用APP至少应具备哪些GIS基本功能?需在线使用数据库的哪些数据?

答:(1)土地用途核查专用APP至少应具备数据采集与输入、编辑与更新、空间查询与分析、数据显示与输出等基本功能,辅助开展对土地实际用途与土地利用规划不一致的现场核查取证,包括范围和实际用途等,实时上传核查证据。

(2)需在线使用数据库数据有:全市1∶1万DLG (shapefile格式),DOM数据、全市国土调查的地类图斑数据、全市土地利用规划数据和全市城乡规划数据。

第7题:

比较土地利用变更调查与土地利用现状调查,请说说它们之间的不同与联系?


正确答案: (1)不同:现状(更新)调查是一种普遍的性的调查,在此之前没有进行过此类调查或很久以前进行过,通过这次调查建立起土地资料档案,是一次基础性的调查;变更调查则是对已有土地资料进行更新为目的的调查。
(2)联系:现状调查是整个土地资源调查的开端,变更调查是进一步的延续。开展变更调查是更新上一次调查成果,实现土地资源数据的现势性、同步性的一项工作。

第8题:

下列各项不属于农村土地调查内业阶段的工作的有(  )。

A.对调查成果进行检查验收,确保其可靠性
B.对外业阶段的调查成果进行整理,形成原始调查成果
C.依据调查底图,参照原有土地利用数据库或土地利用现状图,对影像进行解译
D.依据原始调查成果建设农村土地调查数据库,通过数据库形成土地调查的各种图件、数据成果
E.编写土地调查报告,全面记录、反映调查的组织实施全过程,分析土地利用程度,总结土地利用经验和存在问题,提出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建议

答案:A,C
解析:
对调查成果进行检查验收是成果检查验收和核查阶段的工作;依据调查底图对影像进行解译是在调查工作的准备阶段应进行的工作。

第9题:

城镇内部土地利用调查中,市调办下发的内容不包括()。

  • A、电子调查表
  • B、纸质工作底图
  • C、调查图斑数据库
  • D、电子工作底图

正确答案:B

第10题:

上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应以()土地详查变更调查数据为准。

  • A、1996年年初
  • B、1996年年末
  • C、1996年10月31日
  • D、1997年初

正确答案:A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