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定,该结构进行方案调整后,在规定的水平力作用下,框架所承担的地震倾覆力矩占结构总地震倾覆力矩的35%,且结构各层框架柱数量不变,对应于地震作用标准值的结构底部总剪力VO=8950kN (各层水平地震剪力均满足规范、规程关于楼层最小水平地震剪力的规定),对应于地震作用标准值且未经调整的各层框架承担的地震总剪力中的最大值Vf,max=1060kN。试问,调整后首层框架总剪力标准值(kN),应取用下

题目
假定,该结构进行方案调整后,在规定的水平力作用下,框架所承担的地震倾覆力矩占结构总地震倾覆力矩的35%,且结构各层框架柱数量不变,对应于地震作用标准值的结构底部总剪力VO=8950kN (各层水平地震剪力均满足规范、规程关于楼层最小水平地震剪力的规定),对应于地震作用标准值且未经调整的各层框架承担的地震总剪力中的最大值Vf,max=1060kN。试问,调整后首层框架总剪力标准值(kN),应取用下列何项数值?
A 1790
B 1590
C 1390
D 1060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某14层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质量和刚度沿高度分布比较均匀,框架柱数量保持不变,房屋高度55.4m,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框架抗震等级为二级,剪力墙抗震等级为一级。

假定,对应于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结构基底总剪力V0=16000kN,各层框架所承担的未经调整的地震总剪力中的最大值Vfmax=2400kN,某楼层框架承担的未经调整的地震总剪力Vf=1850kN;该楼层某根柱调整前的柱底内力标准值为:弯矩M=土320kN·m,剪力V=±85kN。试问,调整后,该柱应采用的内力标准值,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
提示:楼层剪重比满足规程关于楼层最小地震剪力系数(剪重比)的要求。

A.M=±320kN·m,V=±85kN
B.M=±420kN·m,V=±110kN
C.M=±560kN·m,V=±150kN
D.M=±630kN·m,V=±170kN

答案:C
解析:
根据《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10)第8.1.4条第1款规定的内力调整条件,满足式(8.1.4)要求的楼层,其框架总剪力不必调整;不满足式(8.1.4)要求的楼层,其框架总剪力应按0.2V0和1.5Vf,max二者的较小值采用。



该层中的柱内力需要调整。



应取较小值作为框架部分承担的总剪力,V=3200kN。又根据第8.1.4条第2款,应按调整前、后总剪力的比值调整每根框架柱和与之相连框架梁的剪力及端部弯矩标准值,该层框架内力调整系数=3200/1850=1.73。柱底弯矩M=±320×1.73=±553.6kN·m,剪力V=±85×1.73=±147.1kN。故C项数值最接近。

第2题:

某拟建工程,房屋高度为57.6m,地下2层,地上15层,首层层高为6.0m,二层层高为4.5m,其余各层层高均为3.6m。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丙类建筑,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5g,Ⅲ类场地。混凝土强度等级采用C40(fc=19.1N/mm2)。在规定的水平力作用下结构总地震倾覆力矩



底层剪力墙承受的地震倾覆力矩



3.假定,该结构首层框架,对应于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的框架柱总剪力Vf=2400kN,框架柱的侧向刚度总和



其中某边柱C1的侧向刚度DC1=17220kN/m,其反弯点高度hy=3.75m,沿柱高范围没有水平力作用。试问,在水平地震作用下,按侧向刚度计算的C1柱底弯矩标准值(kN·m),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

A. 240
B. 270
C. 340
D. 400

答案:C
解析: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第5.2.3条规定,柱底剪为:



故柱底弯矩为:

{图1}

由此可知,C项数值最为接近。

第3题:

某拟建工程,房屋高度为57.6m,地下2层,地上15层,首层层高为6.0m,二层层高为4.5m,其余各层层高均为3.6m。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丙类建筑,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5g,Ⅲ类场地。混凝土强度等级采用C40(fc=19.1N/mm2)。在规定的水平力作用下结构总地震倾覆力矩



底层剪力墙承受的地震倾覆力矩



4.假定,该结构进行方案调整后,在规定的水平力作用下,框架所承担的地震倾覆力矩占结构总地震倾覆力矩的35%,且结构各层框架柱数量不变,对应于地震作用标准值的结构底部总剪力V0=8950kN(各层水平地震剪力均满足规范、规程关于楼层最小水平地震剪力的规定),对应于地震作用标准值且未经调整的各层框架承担的地震总剪力中的最大值Vf,max=1060kN。试问,调整后首层框架总剪力标准值(kN),应取用下列何项数值?(  )

A. 1790
B. 1590
C. 1390
D. 1060

答案:B
解析:
根据《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10)第8.1.4条第1款规定,对框架柱数量从下至上基本不变的结构,应取对应于地震作用标准值的结构底层总剪力,即V0=8950KN。由于0.2V0=0.2×8950kN=1790kN>1060kN=Vf,max,故而框架总剪力应按0.2V0与1.5Vf,max二者的较小值采用。由于1.5×Vf,max=1.5×1060kN=1590kN<1790kN,故取V=1590kN。由此可知,B项数值最为接近。

第4题:

某拟建工程,房屋高度为57.6m,地下2层,地上15层,首层层高为6.0m,二层层高为4.5m,其余各层层高均为3.6m。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丙类建筑,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5g,Ⅲ类场地。混凝土强度等级采用C40(fc=19.1N/mm2)。在规定的水平力作用下结构总地震倾覆力矩



底层剪力墙承受的地震倾覆力矩



5.假定,方案调整后,该结构中部未加剪力墙的某一榀框架如图6-7所示(地下部分未示出),框架抗震等级为二级。作用在底层边柱AB底截面A处的考虑地震作用组合的弯矩设计值MA=580kN·m,剪力计算值VA=230kN。按式



调整后,柱AB上端考虑地震作用组合的弯矩设计值MB=620kN?m(与MA同时针方向)。柱净高Hn=5.4m。试问,当柱AB进行底部截面配筋设计时,其剪力设计值(kN)最接近于下列何项数值?(  )
.

A. 230
B. 270
C. 330
D. 360

答案:B
解析:
根据《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10)第6.2.3条第2款规定,剪力设计值公式为:



代入数据可知,当柱AB进行底部截面配筋设计时,其剪力设计值为:



由此可知,B项数值最接近。

第5题:

某高层普通民用办公楼,拟建高度为37.8m,地下2层,地上10层,如题图所示。该地区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5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二组,场地类别为Ⅳ类,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且框架柱数量各层保持不变,地下室顶板可作为上部结构的嵌固部位,质量和刚度沿竖向分布均匀。假定,集中在屋盖和楼盖处的重力荷载代表值为G10=15000kN,G2-9=16000kN,G1=18000kN。



假定,该结构按侧向刚度分配的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如下:结构基底总剪力标准值V0=15000kN(满足最小地震剪力系数要求),各层框架承担的地震剪力标准值最大值Vf,max=1900kN。首层框架承担的地震剪力标准值Vf=1620kN,柱EF的柱底弯矩标准值M=480kN·m,剪力标准值V=150kN。试问,该柱调整后的内力标准值M(kN·m)、V(kN),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

A. 480、150
B. 850、260
C. 890、280
D. 1000、310

答案:B
解析:
根据《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10)第8.1.4条规定,满足式(8.1.4)要求的楼层,其框架总剪力不必调整;不满足式(8.1.4)要求的楼层,其框架总剪力应按0.2V0和1.5Vf.max二者的较小值采用。
由于Vf=1620kN<0.2V0=0.2×15000=3000kN,则该柱内力需要调整。
1.5Vf,max=1.5×1900=2850kN<0.2V0
故取较小值V=2850kN作为框架部分承担的总剪力,则该层框架内力调整系数为
2850/1620=1.76
该层EF柱底弯矩M=1.76×480=845kN·m.,剪力V=1.76×150=264kN。

第6题:

某12层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一剪力墙结构,房屋高度45m,抗震设防烈度8度(0.20g),丙类建筑,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建筑场地类别为Ⅱ类,建筑物平、立面示意如图图所示,梁、板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0(fc=14.3N/mm2,ft=1.43N/mm2);框架柱和剪力墙为C40(fc=19.1N/mm2,ft=1.71N/mm2)。

根据以上材料,回答34-36题:
假定,在该结构中,各层框架柱数量保持不变,对应于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的计算结果为:结构基底总剪力V0=13500kN,各层框架所承担的未经调整的地震总剪力中的最大值Vf,max=1600kN,第3层框架承担的未经调整的地震总剪力Vf=1500kN;该楼层某根柱调整前的柱底内力标准值为:弯矩M=±180kN·m,剪力V=±50kN。试问,抗震设计时,水平地震作用下该柱调整后的内力标准值,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
提示:楼层剪重比满足规程关于楼层最小地震剪力系数(剪重比)的要求。

A.M=±180kN·m;V=±50kN
B.M=±270kN·m:V=±75kN
C.M=±288kN·m;V=±80kN
D.M=±324kN·m;V=±90kN

答案:C
解析:
根据《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10)第8.1.4条第1款规定,0.2V0=0.2×13500=2700kN>Vfmax=1600kN>Vf=1500kN,该层中的柱内力需要调整。1.5Vfmax=1.5×1600=2400kN<0.2V0=2700kN。应取二者较小值作为框架部分承担的总剪力,V=2400kN。根据第8.1.4条第2款规定,该层框架内力调整系数=2400/1500=1.6。柱底弯矩M=±180×1.6=±288kN·m,剪力V=±50×1.6=±80kN。由此可知,C项数值最为接近。

第7题:

某15层框架一剪力墙结构,其平立面示意如图所示,质量和刚度沿竖向分布均匀,对风荷载不敏感,房屋高度58m,首层层高5m,二~五层层高4.5m,其余各层层高均为3.5m,所在地区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59,Ⅲ类场地,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2011年真题]



3.假定,该结构对应于x向地震作用标准值的底部总剪力V0=4250kN,相应未经调整的各层框架部分所承担的地震总剪力中的最大值为620kN。试问,抗震设计时,x向地震作用下,相应的底层框架部分承担的地震总剪力(kN)为下列何项数值时符合有关规范、规程的最低要求?(  )

A. 620
B. 850
C. 900
D. 930

答案:B
解析:
根据《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10)第9.1.11条第3款规定,当框架部分分配的地震剪力标准值小于结构底部总地震剪力标准值的20%,但其最大值不小于结构底部总地震剪力标准值的10%时,应按结构底部总地震剪力标准值的20%和框架部分楼层地震剪力标准值中最大值的1.5倍二者的较小值进行调整。可得:




即取框架部分地震总剪力为:V=850kN。

第8题:

某12层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一剪力墙结构,房屋高度45m,抗震设防烈度8度(0.20g),丙类建筑,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建筑场地类别为Ⅱ类,建筑物平、立面示意如图所示,梁、板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0(fc=14.3N/mm2,ft=1.43N/mm2);框架柱和剪力墙为C40(fc=19.1N/mm2,ft=1.71N/mm2)。[2014年真题]



1.假定,在该结构中,各层框架柱数量保持不变,对应于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的计算结果为:结构基底总剪力V0=13500kN,各层框架所承担的未经调整的地震总剪力中的最大值Vf,max=1600kN,第3层框架承担的未经调整的地震总剪力Vf=1500kN;该楼层某根柱调整前的柱底内力标准值为:弯矩M=±180kN·m,剪力V=±50kN。试问,抗震设计时,水平地震作用下该柱调整后的内力标准值,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
提示:楼层剪重比满足规程关于楼层最小地震剪力系数(剪重比)的要求。

A. M=±180kN·m;V=±50kN
B. M=±270kN·m:V=±75kN
C. M=±288kN·m;V=±80kN
D. M=±324kN·m;V=±90kN

答案:C
解析:
根据《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10)第8.1.4条第1款规定,0.2V0=0.2×13500=2700kN>Vfmax=1600kN>Vf=1500kN,该层中的柱内力需要调整。1.5Vfmax=1.5×1600=2400kN<0.2V0=2700kN。应取二者较小值作为框架部分承担的总剪力,V=2400kN。根据第8.1.4条第2款规定,该层框架内力调整系数=2400/1500=1.6。柱底弯矩M=±180×1.6=±288kN·m,剪力V=±50×1.6=±80kN。由此可知,C项数值最为接近。

第9题:

某15层框架-剪力墙结构,其平立面示意如图3-16所示,质量和刚度沿竖向分布均匀,对风荷载不敏感,房屋高度58m,首层层高5m,二~五层层高4.5m,其余各层层高均为3.5m,所在地区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5g,Ⅲ类场地,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

假定,该结构对应于X向地震作用标准值的底部总剪力V0=4250kN,相应未经调整的各层框架部分所承担的地震总剪力中的最大值为620kN。试问,抗震设计时,X向地震作用下,相应的底层框架部分承担的地震总剪力(kN)为下列何项数值时符合有关规范、规程的最低要求?
(A)620 (B)850 (C)900 (D)930


答案:B
解析:
答案:(B)
解答:根据《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02)8.1.4条,0.2V0=0.2×4250kN=850kN>Vfmax=620kN
1.5Vfmax=1.5×620kN=930kN>850
即取V=850kN,故选(B)。

第10题:

某拟建工程,房屋高度为57.6m,地下2层,地上15层,首层层高为6.0m,二层层高为4.5m,其余各层层高均为3.6m。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丙类建筑,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5g,Ⅲ类场地。混凝土强度等级采用C40(fc=19.1N/mm2)。在规定的水平力作用下结构总地震倾覆力矩



底层剪力墙承受的地震倾覆力矩



2.假定,该结构采用振型分解反应谱法进行多遇地震作用下的弹性分析,单向水平地震作用下不考虑偶然偏心影响的某框架柱轴力标准值:不考虑扭转耦联时X向地震作用下为5800kN,Y向地震作用下为6500kN;考虑扭转耦联时X向地震作用下为5300kN,Y向地震作用下为5700kN。试问,该框架柱考虑双向水平地震作用的轴力标准值(kN)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

A. 7180
B. 7260
C. 8010
D. 8160

答案:B
解析: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第5.2.3条规定,取单向水平地震作用下考虑扭转耦联时的轴力标准值讲行计算:Nxk=5300kN,Nyk=5700kN;根据第5.2.3条第2款第3项规定,双向水平地震作用下的扭转耦联效应,应按下式中的较大值确定:




故取轴力标准值NEK=7265KN。由此可知,B项数值最为接近。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