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定某根转换柱抗震等级为一级,X向考虑地震作用组合的二、三层B、A节点处的梁、柱端弯矩组合值分别为:节点A:上柱柱底弯矩下柱柱顶弯矩1800kN.m,节点左侧梁端弯矩节点右侧梁端弯矩节点B:上柱柱底弯矩下柱柱顶弯矩节点左侧梁端弯矩底层柱底弯矩组合值试问,该转换柱配筋设计时,节点A、B下柱柱顶及底层柱柱底的考虑地震作用组合的弯矩设计值MA;MB;Mc(KN.M)应取下列何组数值?(提示:柱轴压比>

题目
假定某根转换柱抗震等级为一级,X向考虑地震作用组合的二、三层B、A节点处的梁、柱端弯矩组合值分别为:节点A:上柱柱底弯矩下柱柱顶弯矩1800kN.m,节点左侧梁端弯矩节点右侧梁端弯矩节点B:上柱柱底弯矩下柱柱顶弯矩节点左侧梁端弯矩底层柱底弯矩组合值试问,该转换柱配筋设计时,节点A、B下柱柱顶及底层柱柱底的考虑地震作用组合的弯矩设计值MA;MB;Mc(KN.M)应取下列何组数值?(提示:柱轴压比>0.15,按框支柱。
(A)1800;500;400
(B)2520;700;400
(C)2700 ;500;600
(D)2700 ;750;600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下列关于反弯点法计算框架结构在水平荷载作用下柱的剪力,说法正确的是( )。

A.求各柱的剪力时,假定各柱上、下端都不发生角位移

B.在确定柱的反弯点位置时,假定除底层柱外,其余各层柱的上、下端节点转角均相同

C.对于底层柱,则假定其反弯点位于距支座 2/3 层高处

D.梁端弯矩可由节点弯矩平衡条件求出不平衡弯矩,再按节点左右梁的线刚度进行分配


参考答案:ABCD

第2题:

为体现“强梁弱柱”的设计原则,二级框架柱端弯矩应大于等于同一节点左、右梁端弯矩设计值之和的()。

A. 1.05倍

B.1.10倍

C. 1.15倍

D. 1.20倍


正确答案:D

第3题:

在由节点弯矩平衡求各梁端弯矩时,中间节点处的梁端弯矩可将该节点柱端不平衡弯矩按梁的相对线刚度进行分配。()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参考答案:正确

第4题:

图所示的框架为某框架—剪力墙结构中的一榀边框架,其抗震等级为二级,底部一、二层顶梁截面高度为700mm,梁顶与板顶平,柱截面为700mm×700mm。已知在重力荷载和地震作用下,柱BC的轴压比为0.75,节点B和柱BC未按“强柱弱梁”调整的组合弯矩设计值(kN·m)如图所示。[2012年真题]
提示:①对应于地震作用标准值,各层框架承担的剪力均不小于结构总剪力的20%;
②按《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10)作答。



1.试问,底层柱BC的纵向配筋计算时,考虑地震组合的弯矩设计值(kN·m)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

A. 450
B. 470
C. 680
D. 700

答案:B
解析:
根据《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10)第6.2.1条第2款规定,二级框架(其他结构中)柱端弯矩增大系数取



故柱端弯矩设计值为:




第5题:

用弯矩分配法计算各敞口框架的杆端弯矩,在计算每个节点周围各杆件的弯矩分配系数时,底层柱和各层梁的传递系数均取(),其他各层柱的传递系数改用()


正确答案:1/2、1/3

第6题:

框架结构在水平荷载作用下,因无节点间荷载,()。

A、梁、柱的弯矩图都是直线形

B、梁、柱的弯矩图都是曲线形

C、梁的弯矩图是直线形、柱的弯矩图是曲线形

D、梁的弯矩图是曲线形、柱的弯矩图是直线形


参考答案:A

第7题:

框架结构在节点水平集中力作用下,()。

A.梁和柱的弯矩图都呈直线形

B.梁的弯矩图呈直线形,柱的弯矩图呈曲线形

C.柱的弯矩图呈直线形,梁的弯矩图呈曲线形

D.梁和柱的弯矩图都呈曲线形


参考答案:A

第8题:

为体现“强梁弱柱”的设计原则,三级抗震等级框架柱端弯矩应大于等于同一节点左、右梁端弯矩设计值之和的( )。

A. 1.10倍

B. 1.15倍

C. 1.20倍

D. 1.40倍


正确答案:A

第9题:

某抗震等级为二级的高层框架结构,首层的梁柱中节点,横向左、右侧梁截面尺寸及纵向梁截面尺寸如图所示。梁柱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0,fc=14.3MPa,ft=1.43MPa,as=as′=60mm。节点左侧梁端弯矩设计值



右侧梁端弯矩设计值



上柱底部考虑地震作用组合的轴向压力设计值N=3484.0kN,节点上下层柱反弯点之间的距离Hc=4.65m。




1.节点的剪力设计值Vj最接近于(  )kN。

A. 973.52
B. 1182.43
C. 1414.96
D. 1476.48

答案:B
解析: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附录D式(D1.1-1)计算,二级框架节点核心区的剪力设计值为:



由于节点两侧梁截面高度不等,采用平均值hb=(800+600)/2=700mm;
由于as=60mm,hb0=hb-as=700-60=640mm;
根据附录D第D.1.1条规定,二级框架,剪力增大系数ηjb=1.2,则该节点的剪力设计值为:



由此可知,B项数值最为接近。

第10题:

某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办公楼如图,柱距均为8.4m。由于两侧结构层高相差较大且有错层,设计时拟设置防震缝,并在缝两侧设置抗撞墙,如图1所示。已知:该房屋抗震设防类别为丙类,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建筑场地类别为Ⅱ类,建筑安全等级为二级。A栋房屋高度为21m,B栋房屋高度为27m。[2011年真题]



5.已知:A栋房屋的抗震等级为二级,A栋底层中柱KZl的柱净高Hn=2.5m,柱上节点梁端截面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组合的弯矩设计值∑Mb=360kN·m,柱下端截面组合的弯矩设计值Mn=320kN·m,反弯点在柱层高范围内,柱轴压比为0.5。试问,为实现“强柱弱梁”及“强剪弱弯”,按规范调整后该柱的组合剪力设计值V(kN),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
提示:①柱上节点上、下柱端的弯矩设计值按平均分配。②


A、390
B、430
C、470
D、530

答案:A
解析:
求解本题的关键是确定框架柱端的弯矩增大系数和柱端剪力增大系数。先考虑“强柱弱梁”把柱上端弯矩放大,同时放大底层柱下端弯矩,而后考虑“强剪弱弯”用增大后的柱端弯矩和柱剪力增大系数求解柱端截面组合的剪力设计值。已知框架的抗震等级为二级,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第6.2.2条及第6.2.3条规定,A栋房屋的抗震等级为二级,则柱下端截面弯矩设计值增大系数为1.5,




根据第6.2.5条式(6.2.5-1)计算,



由此可知,A项数值最为接近。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