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女性,68岁。反复咳嗽、喘息20年,加重1周入院。查体:神清,口唇发绀,颈静脉怒张,双肺散在中小水泡音。心率120次/分,律齐。肝肋下3cm,双下肢凹陷性水肿。血白细胞12×10/L;胸片示双肺纹理粗,右下肺动脉干扩张,其横径≥15mm。患者的目前主要诊断是

题目
患者,女性,68岁。反复咳嗽、喘息20年,加重1周入院。查体:神清,口唇发绀,颈静脉怒张,双肺散在中小水泡音。心率120次/分,律齐。肝肋下3cm,双下肢凹陷性水肿。血白细胞12×10/L;胸片示双肺纹理粗,右下肺动脉干扩张,其横径≥15mm。患者的目前主要诊断是

A.呼吸衰竭+左心衰
B.全心衰竭
C.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肺源性心脏病
D.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
E.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患者女性,68岁。反复咳嗽、喘息20年,加重1周入院。查体:神清,口唇发绀,颈静脉怒张,双肺散在中小水泡音。心率120次/分,律齐。肝肋下3cm,双下肢可凹性水肿。外周血白细胞12×10/L,中性粒细胞80%。X线胸片示右下肺动脉大于17mm,双肺纹理重。

患者首先应选用的药物是
A.洋地黄
B.抗生素
C.利尿剂
D.糖皮质激素
E.抗心律失常药

答案:B
解析:

患者无氧分压降低,故排除A;患者有反复咳嗽、喘息、双肺散在中小水泡音等COPD的临床表现,又有颈静脉怒张、肝肋下3cm,双下肢可凹性水肿等右心衰竭的临床表现,表现为肺、心功能失代偿,而不是单独任何一个,排除选项B、D、E,符合肺源性心脏病的临床表现,故应选C。
该患者目前有右心衰竭的表现,应多休息,减少机体耗氧、减轻心脏负担,限制钠盐摄入,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故选D。
对肺源性心脏病患者,改善了呼吸功能后,心力衰竭的症状会自行缓解。而肺心病患者要改善呼吸功能,需对症积极抗感染,保持呼吸道通畅。
从上题分析中可以看出:对肺源性心脏病患者应首先积极抗感染,故应选用适当的敏感抗生素。
患者血气分析结果显示氧分压低,同时伴有二氧化碳潴留,达到呼吸衰竭的诊断标准。对慢性肺疾患呼吸衰竭的患者,给氧原则是持续低流量吸氧,1~2L/min,氧浓度=21+4×氧流量,所以氧浓度应在25%~29%。

第2题:

患者女性,68岁。反复咳嗽、喘息20年,加重1周入院。查体:神清,口唇发绀,颈静脉怒张,双肺散在中小水泡音。心率120次/分,律齐。肝肋下3cm,双下肢可凹性水肿。外周血白细胞12×10/L,中性粒细胞80%。X线胸片示右下肺动脉大于17mm,双肺纹理重。

以下对该患者护理措施不妥的是
A.卧床休息
B.限制钠盐摄入
C.低流量、低浓度吸氧
D.鼓励病人多运动、增加抵抗力
E.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

答案:D
解析:
1.患者无氧分压降低,故排除A;患者有反复咳嗽、喘息、双肺散在中小水泡音等COPD的临床表现,又有颈静脉怒张、肝肋下3cm,双下肢可凹性水肿等右心衰竭的临床表现,表现为肺、心功能失代偿,而不是单独任何一个,排除选项B、D、E,符合肺源性心脏病的临床表现,故应选C。
2.该患者目前有右心衰竭的表现,应多休息,减少机体耗氧、减轻心脏负担,限制钠盐摄入,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故选D。
3.对肺源性心脏病患者,改善了呼吸功能后,心力衰竭的症状会自行缓解。而肺心病患者要改善呼吸功能,需对症积极抗感染,保持呼吸道通畅。
4.从上题分析中可以看出:对肺源性心脏病患者应首先积极抗感染,故应选用适当的敏感抗生素。
5.患者血气分析结果显示氧分压低,同时伴有二氧化碳潴留,达到呼吸衰竭的诊断标准。对慢性肺疾患呼吸衰竭的患者,给氧原则是持续低流量吸氧,1~2L/min,氧浓度=21+4×氧流量,所以氧浓度应在25%~29%。

第3题:

女性,65岁。反复咳嗽、咳痰伴喘息30年,加重1周入院。查体:神清,口唇发绀,颈静脉怒张,双肺散在中小水泡音。心率120次/分,律齐。肝肋下3cm,双下肢可凹性水肿。胸片示右下肺动脉干横径17mm,双肺纹理重。对该患者最重要的治疗是

A、吸氧,静点呼吸兴奋药

B、积极抗感染,雾化吸入支气管扩张药

C、静脉注射西地兰

D、静脉点滴氨茶碱和甲基强的松龙

E、静脉注射速尿


参考答案:B

第4题:

患者,女性,68岁。反复咳嗽、喘息20年,加重1周入院。查体:神清,口唇发绀,颈静脉怒张,双肺散在中小水泡音。心率120次/分,律齐。肝肋下3cm,双下肢凹陷性水肿。外周血白细胞12×109/L,胸片示双肺纹理重。患者的医疗诊断是().

  • A、呼吸衰竭
  • B、右心衰竭
  • C、肺源性心脏病
  • D、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 E、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

正确答案:C

第5题:

患者女性,68岁。反复咳嗽、喘息20年,加重1周入院。查体:神清,口唇发绀,颈静脉怒张,双肺散在中小水泡音。心率120次/分,律齐。肝肋下3cm,双下肢可凹性水肿。外周血白细胞12×109/L,中性粒细胞80%。X线胸片示右下肺动脉大于17mm,双肺纹理重。 患者的医疗诊断是()

  • A、呼吸衰竭
  • B、右心衰竭
  • C、肺源性心脏病
  • D、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 E、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

正确答案:C

第6题:

患者女性,68岁。反复咳嗽、喘息20年,加重1周入院。查体:神清,口唇发绀,颈静脉怒张,双肺散在中小水泡音。心率120次/分,律齐。肝肋下3cm,双下肢可凹性水肿。外周血白细胞12×10/L,中性粒细胞80%。X线胸片示右下肺动脉大于17mm,双肺纹理重。

患者血气分析结果示PaO50mmHg,PaCO55mmHg。此时患者吸氧的浓度应为
A.25%~30%
B.35%~40%
C.41%~45%
D.46%~50%
E.51%~60%

答案:A
解析:
1.患者无氧分压降低,故排除A;患者有反复咳嗽、喘息、双肺散在中小水泡音等COPD的临床表现,又有颈静脉怒张、肝肋下3cm,双下肢可凹性水肿等右心衰竭的临床表现,表现为肺、心功能失代偿,而不是单独任何一个,排除选项B、D、E,符合肺源性心脏病的临床表现,故应选C。
2.该患者目前有右心衰竭的表现,应多休息,减少机体耗氧、减轻心脏负担,限制钠盐摄入,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故选D。
3.对肺源性心脏病患者,改善了呼吸功能后,心力衰竭的症状会自行缓解。而肺心病患者要改善呼吸功能,需对症积极抗感染,保持呼吸道通畅。
4.从上题分析中可以看出:对肺源性心脏病患者应首先积极抗感染,故应选用适当的敏感抗生素。
5.患者血气分析结果显示氧分压低,同时伴有二氧化碳潴留,达到呼吸衰竭的诊断标准。对慢性肺疾患呼吸衰竭的患者,给氧原则是持续低流量吸氧,1~2L/min,氧浓度=21+4×氧流量,所以氧浓度应在25%~29%。

第7题:


患者女性,68岁。反复咳嗽、喘息20年,加重1周入院。查体:神清,口唇发绀,颈静脉怒张,双肺散在中小水泡音。心率120次/分,律齐。肝肋下3cm,双下肢可凹性水肿。外周血白细胞12×10/L,中性粒细胞80%。X线胸片示右下肺动脉大于17mm,双肺纹理重。

患者的医疗诊断是
A.呼吸衰竭
B.右心衰竭
C.肺源性心脏病
D.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E.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

答案:C
解析:
患者无氧分压降低,故排除A;患者有反复咳嗽、喘息、双肺散在中小水泡音等COPD的临床表现,又有颈静脉怒张、肝肋下3cm,双下肢可凹性水肿等右心衰竭的临床表现,表现为肺、心功能失代偿,而不是单独任何一个,排除选项B、D、E,符合肺源性心脏病的临床表现,故应选C。

第8题:

患者,女性,68岁。反复咳嗽、喘息20年,加重1周入院。查体:神清,口唇发绀,颈静脉怒张,双肺散在中小水泡音。心率120次/分,律齐。肝肋下3cn,双下肢凹陷性水肿。外周血白细胞12×10/ L,胸片示双肺纹理重。患者的医疗诊断是

A.呼吸衰竭
B.右心衰竭
C.肺源性心脏病
D.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E.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

答案:C
解析: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多由于急性呼吸道感染而使COPD的症状加重,并相继出现呼吸衰竭和(或)心力衰竭。

第9题:

患者女性,68岁。反复咳嗽、喘息20年,加重1周入院。查体:神清,口唇发绀,颈静脉怒张,双肺散在中小水泡音。心率120次/分,律齐。肝肋下3cm,双下肢可凹性水肿。外周血白细胞12×109/L,中性粒细胞80%。X线胸片示右下肺动脉大于17mm,双肺纹理重。 患者血气分析结果示PaO250mmHg,PaCO255mmHg。此时患者吸氧的浓度应为()

  • A、25%~30%
  • B、35%~40%
  • C、41%~45%
  • D、46%~50%
  • E、51%~60%

正确答案:A

第10题:

女性,65岁,反复咳嗽,咳痰伴喘息30年,加重1周入院。查体:神清,紫绀,颈静脉怒张,双肺散在中小水泡音及干鸣音,心率120次/分,律齐。肝肋下3cm,双下肢可凹性水肿。外周血白细胞12×10/L,中性粒细胞80%。胸片示右下肺动脉干17cm,双肺纹理重。对该患者最重要的治疗措施是()

  • A、立即吸氧,静点呼吸兴奋剂
  • B、积极抗感染,保持呼吸道通畅
  • C、给予西地兰纠正律失常
  • D、静点氨茶碱和地塞米松
  • E、静脉注射速尿,消除水肿

正确答案:B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