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CPU与I/O设备以中断方式进行数据传送,CPU响应中断时,该I/O设备接口控制器送给CPU的中断向量表(中断向量表存放中断向量)指针是0800H,0800H单元中的值为1200H。则该I/O设备的中断服务程序在主存中的入口地址为()。

题目
设CPU与I/O设备以中断方式进行数据传送,CPU响应中断时,该I/O设备接口控制器送给CPU的中断向量表(中断向量表存放中断向量)指针是0800H,0800H单元中的值为1200H。则该I/O设备的中断服务程序在主存中的入口地址为()。

A.0800H
B.0801H
C.1200H
D.1201H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设备管理中为什么要引入缓冲( )。

A 缓和CPU与I/O设备间速度不匹配的矛盾

B 减少中断CPU次数,放宽对中断响应的要求

C 提高CPU、通道和I/O设备之间的并行性。

D没有必要


正确答案:ABC

第2题:

中断是CPU与外部设备数据交换的重要方式。CPU响应中断时必须具备三个条件,分别为:外部提出中断请求;本中断未屏蔽;(4)。CPU响应中断后,必须由(5)提供地址信息,引导程序进入中断服务子程序:中断服务程序的入口地址存放在(6)中。

A.中断源

B.中断响应

C.允许中断

D.中断向量表


正确答案:C
解析:允许中断是CPU响应中断必须具备的三个条件之一。答案为C。

第3题:

主机与I/O设备传送数据时,采用()CPU的效率最高。

A、程序查询方式

B、中断方式

C、DMA方式

D、I/O方式


参考答案:C

第4题:

为尽量减少主机对繁杂FO控制的干预,I/O控制方式在不断地发展,如下对I/O控制方式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中断驱动I/O方式需要不断循环测试忙/闲标志

B.仅当输完一个数据时,CPU才去进行中断处理,其他时间CPU与I/O并行工作的方式称为忙—等待方式

C.DMA方式是数据块在设备与内存之间的直接传送,只有在传送多个数据块或传送开始和结束时才需要CPU的干预

D.I/O通道控制方式额外增加了一个处理器专门来处 I/0请求,实现了CPU、通道和I/O设备间的并行工作


正确答案:C

第5题:

关于在I/O设备与主机间交换数据的叙述,“(4)”是错误的。

A.中断方式下,CPU需要执行程序来实现数据传送任务

B.中断方式和DMA方式下,CPU与I/O设备都可同步工作

C.中断方式和DMA方式中,快速I/O设备更适合采用中断方式传递数据

D.若同时接到DMA请求和中断请求,CPU优先响应DMA请求


正确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I/O设备与主机间交换数据的方式和特点。I/O设备与主机间进行数据输入输出主要有直接程序控制方式、中断方式、DMA方式和通道控制方式。直接程序控制方式的主要特点是:CPU直接通过I/O指令对I/O接口进行访问操作,主机与外设之间交换信息的每个步骤均在程序中表示出来,整个的输入输出过程是由CPU执行程序来完成的。中断方式的特点是:当I/O接口准备好接收数据或准备好向CPU传送数据时,就发出中断信号通知CPU。对中断信号进行确认后,CPU保存正在执行的程序的现场,转而执行提前设置好的I/O中断服务程序,完成一次数据传送的处理。这样,CPU就不需要主动查询外设的状态,在等待数据期间可以执行其他程序,从而提高了CPU的利用率。采用中断方式管理I/O设备,CPU和外设可以并行地工作。虽然中断方式可以提高CPU的利用率,能处理随机事件和实时任务,但一次中断处理过程需要经历保存现场、中断处理、恢复现场等阶段,需要执行若干条指令才能处理一次中断事件,因此这种方式无法满足高速的批量数据传送要求。直接内存存取(Direct Memory Access,DMA)方式的基本思想是:通过硬件控制实现主存与I/O设备间的直接数据传送,数据的传送过程由DMA控制器(DMAC)进行控制,不需要CPU的干预。在DMA方式下,需要CPU启动传送过程,即向设备发出“传送一块数据”的命令。在传送过程结束时,DMAC通过中断方式通知CPU进行一些后续处理工作。DMA方式简化了CPU对数据传送的控制,提高了主机与外设并行工作的程度,实现了快速外设和主存之间成批的数据传送,使系统的效率明显提高。通道是一种专用控制器,它通过执行通道程序进行I/O操作的管理,为主机与I/O设备提供一种数据传输通道。用通道指令编制的程序存放在存储器中,当需要进行I/O操作时,CPU只要按约定格式准备好命令和数据,然后启动通道即可;通道则执行相应的通道程序,完成所要求的操作。用通道程序也可完成较复杂的I/O管理和预处理,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将主机从繁重的I/O管理工作中解脱出来,提高了系统的效率。

第6题:

在中断响应过程中,CPU保护程序计数器的主要目的是______ 。

A.使CPU能找到中断服务程序的入口地址

B.为了实现中断嵌套

C.为了使CPU在执行完中断服务程序时能回到被中断程序的断点处

D.为了使CPU与I/O设备并行工作


正确答案:C
解析:中断响应过程大致如下:CPU收到中断请求后,如果CPU内部的中断允许触发器为1,则在当前指令执行完后,响应中断。CPU保护好被中断的主程序的断点及现场信息,CPU根据中断类型码从中断向量表中找到对应的中断服务程序的入口地址,进而进入中断服务程序。中断服务程序执行结束后,CPU返回断点处继续执行刚才被中断的程序。而CPU能够回到断点处的原因就是因为在程序计数器中保存了被中断程序的断点地址。

第7题:

中断是CPU与外部设备进行数据交换的重要方式。CPU响应中断时必须具备三个条件,分别为:外部提出中断请求、本中断未屏蔽、(4)。CPU响应中断后,必须由(5)提供地址信息,引导程序进入中断服务子程序;中断服务程序的入口地址存放在(6)中。

A.中断源

B.中断响应

C.允许中断

D.中断向量表


正确答案:C

第8题:

试题(16)

以下关于在I/O设备与主机间交换数据的叙述中,错误的是(16)。

(16)A.中断方式下,CPU需要执行程序来实现数据传送

B.中断方式和DMA方式下,CPU与I/O设备都可同步工作

C.中断方式和DMA方式相比,快速I/O设备更适合采用中断方式传递数据

D.若同时接到DMA请求和中断请求,CPU优先响应DMA请求


正确答案:C
试题(16)分析
本题考查计算机系统基础知识。
常用的I/O设备和CPU之间数据传送控制方式有4种,分别为程序直接控制方式、中断控制方式、DMA方式和通道方式。
程序直接控制方式和中断控制方式都只适用于简单的、外设很少的计算机系统,因为程序直接控制方式耗费大量的CPU时间,而且无法检测发现设备或其他硬件产生的错误,设备与CPU、设备与设备只能串行工作。中断控制方式虽然在某种程度上解决了上述问题,但由于中断次数多,因而CPU仍需要花费较多的时间处理中断,而且能够并行操作的设备台数也受到中断处理时间的限制,中断次数增多也导致数据丢失。DMA方式和通道方式较好地解决了上述问题。这两种方式采用了外设和内存直接交换数据的方式。只有在一段数据传送结束时,才发出中断信号要求CPU做善后处理,从而大大减少了CPU的工作负担。DMA方式与通道控制方式的区别是,DMA方式要求CPU执行设备驱动程序来启动设备,给出存放数据的内存起始地址以及操作方式和传送字节长度等;而通道控制方式则是在CPU发出I/O启动命令之后,由通道指令来完成这些工作。
参考答案
(16)C

第9题:

●在中断响应过程中,CPU保护程序计数器的主要目的是(57)。

(57)

A.使CPU能找到中断服务程序的入口地址

B.为了实现中断嵌套

C.为了使CPU在执行完中断服务程序后能返回到被中断程序的断点处

D.为了使CPU与I/O设备并行工作


正确答案:C

第10题:

8259中断管理器中会向CPU提供中断向量,其作用是向CPU提供______。

A.主程序的断点地址

B.传送数据的起始地址

C.被选中设备的起始地址

D.中断服务程序的入口地址


正确答案:D
解析:中断向量提供中断程序的入口地址。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