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分析错误观念及其对教学的启示。

题目
试分析错误观念及其对教学的启示。

参考答案和解析
答案:
解析:
儿童并不是带着空白的头脑进入教室的,在日常生活以及以往的学习中,他们形成了大量的个体经验,其中有些经验可以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固定点,但其中也有很多理解是与当前的科学理论相违背的,这就是儿童头脑中的错误概念,或者说另类概念。错误概念不单是由于理解偏差或遗忘而造成的,它常与儿童的日常直觉经验联系在一起,植根于一个与科学理论不相容的认知体系。有时,儿童的错误概念恰巧是以前科学界曾主张过的观点,如“大地是扁平的”“太阳围着地球转”“重的物体会更快地落地”等。为了转变学生的错误观念,我们在教学中可以采取以下的策略:(1)类比推理策略。基于学生已有的知识概念,教师借助类比或比喻,逐步扩展到新的概念,从而达到使学生转变概念的目的。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教师要考虑到所做的类比是否为学生先前经验已有的概念。(2)认知冲突策略。引发认知冲突,让学生意识到与原有概念相对立的事实或观点,这是转变学生错误概念的基本途径。这是实际教学中运用较多的促进概念转变的教学措施。(3)创设为概念转变而教的情境。①创设一个开放的、相互接纳的课堂环境。②采用一些开放的具有揭示力的探测性问题以了解学生的想法。③鼓励学生交流讨论。④倾听、洞察学生的经验世界。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联系小学教学实际,试述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及其对教育的启示。


正确答案:

第2题:

简述学习迁移的概括化理论及其对教学的启示。


答案:
解析:
(1)概括化理论的基本内容: 迁移的概括化理论由贾德提出。该理论认为,新旧情境的共同因素只是迁移发生的客观前提,而概括化的原理和经验才是迁移得以产生的核心。掌握有关领域的原理、原则,提高知识经验的概括水平,可以促进学习的迁移。 (2)对教掌工作的启示有: ①在教材内容的选择上,把那些具有高度概括性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放在教材的中心地位;②在教材呈现的唳亭上,最好是从一般到个别,遵循不断分化的认识路线;③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将所掌握的知识经验提高到原理原则水平;④不断变更概念的无关属性或规则的应用情境,为学生的概括提供条件;⑤注意 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第3题:

音乐教师的做法对你的教育教学有什么启示?请简要分析。


正确答案:
启示:①学生是发展的人,教师要全面公正地看待每一个学生,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长处,不能片面否定学生。②教师要关爱学生,尊重学生,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的良师益友。③教师要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因材施教,培养学生良好品行,激发学生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第4题:

简述布鲁纳的认知发现说及其对教学的启示。


答案:
解析:
布鲁纳是美国著名的认知教育心理学家,他主张学习的目的在于以发现学习的方式,使学科的基本结构转变为学生头脑中的认知结构。(1)学习观。布鲁纳认为,学习的实质是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学习包括获得、转化和评价三个过程。(2)教学观。教学的目的在于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掌握学科基本结构的教学原则:动机原则、结构原则、程序原则、强化原则。对教学的启示:教师首先必须全面深入地分析教材,明确学科本身所包含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在引导学生理解教材结构的过程中,首先应注意教学本身应有新异性,同时跨度应适当,其难度不能过高或过低,以便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胜任感;最后,应根据学生的经验水平、年龄特点和材料性质,选取灵活的教学程序和结构方式来组织实际的教学活动过程;同时,应注意提供有助于学生矫正和提高的反馈信息,并教育学生进行自我反馈,以提高学习的自觉性和能动性。

第5题:

试述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及其对教学工作的启示。


答案:
解析:
(1)认知发展理论:①认知发展的实质与原因。皮亚杰认为认知发展是一种建构的过程,是个体在与环境不断的相互作用中实现的。智力既非起源于先天的成熟,亦非起源于后天的经验,而是起源于主体的动作。这种动作的本质是主体对客体的适应。②认知发展机制。皮亚杰提出认知发展的结构是图式。图式是个体经过组织而形成的思维以及行为的方式,它有助于我们适应外在的环境,并可能表征着行动和经验的某种固定的形式。皮亚杰提出认知发展的机能包括适应和组织。适应包括同化和顺应。对环境中信息进行整合,吸收到图式中去的过程是同化。环境中刺激导致图式调整或重构的过程是顺应。将发展中的图式进行整合是组织。③影响认知发展的因素。成熟:有机体的成长,特别是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成熟,为儿童形成新的行为模式和思维方式提供了生理基础。物理环境:个体从与物理环境的相互作用,尤其从对物体发出的动作中获得经验。社会环境: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社会文化的传递,即社会环境也会加速或阻碍认知发展。平衡化:指一种动态的认知过程,其目标是要达到更高水平的平衡状态。④认知发展阶段论。皮亚杰认为,心理发展过程具有连续性、阶段性和顺序性,每个阶段具有其独特的结构。儿童思维发展依次经过感知运动阶段(o~2岁)、前运算阶段(2~7岁)、具体运算阶段(7~11岁)和形式运算阶段(11~16、17岁)。 (2)对教学工作的启示:①教学应适应学生的认知结构。教学材料和教学方法的选择都要以儿童所处的认知发展阶段为基础。②这种理论是活动教学法。皮亚杰认为主客体的相互作用促进了认知发展’因此他提出活动教学法。③认知冲突法。在适应认知发展水平的同时,也要促进儿童向下一个认知发展阶段发展。④加强儿童与同伴的交往。虽然皮亚杰更为强调活动的重要性,他也不否定与同伴交往的作用,因为同伴交往可帮助儿童去自我中心。

第6题:

论述人本主义教学理论及其启示。


答案:
解析:
【答案要点】人本主义理论是罗杰斯提出的,其基本观点是:
(1)强调人的因素和“以学生为中心”。
罗杰斯激烈抨击传统教育不能使学生适应变化的社会,导致学生知情分离等弊病。主张学校应该“培养出真正的学生,真正的学习者,创造性的科学家和学者,实践家,以及这样一种人:在现时所学到的东西和将来动态的、变化的、变幻莫测的问题及事实之间,他们能生存于一种美妙的但又是不断变化的平衡之中。”因此,学校教学的基本目的是促使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激发自己高层次的学习动机,充分发展自己的潜能和积极向上的自我概念、价值观和态度体系,从而使学习者能够自己教育自己,最终把他们培养成为人格充分发挥作用的人。
(2)主张意义学习及自发的经验学习。
罗杰斯在描述他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观的特征时,经常使用“意义学习”这个术语。他认为,意义学习提倡对知识的灵活理解,而不是消极地接受。在这种学习中,要求学生能在相当大的范围内自行选择学习材料;自行安排适合自己的情境;提出自己的问题,确定自己的学习进程;关心自己的选择结果。此外,罗杰斯还用“自发的经验学习”描述他所提倡的这种学习类型。
(3)促进学生学会学习并增强适应性。
罗杰斯主张教育的目标应该是促进变化、改革和学习。变化是确立教育目标的根据,而对这种变化的适应取决于学习过程,而非静态的知识。所以,应该把学生培养成“学会如何学习的人”,“学会如何适应变化的人”,从而成为能顺应社会要求“充分发挥作用”的人。
为了实现该目标,罗杰斯将他在心理治疗实践中逐渐摸索出来的非指导性方法直接诉诸于教育情境而形成了一种完全不同于传统教学模式的新教学方法一一非指导性教学。它鼓励学生充分自信,从而使学生产生他能超越自己的思想,开发出自己的潜在能力,最终达到学会学习、完善个性这种教育目的。其中,教师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形成理想的课堂教学气氛,与每个学生就他或她愿意从事工作的种类和数量达成协议,提供学生可以选择的学习资料、仪器等,成为学生产生意义学习动机的促进者。
(4)倡导学生的自我评价。
人在一生中伴随着各种各样的外部评价,它们左右着人们的行为和生长方向。在教学过程中,罗杰斯对这种外部评价模式持反对态度,从而倡导学生的自我评价。他认为学生是处于学习过程中心的人,只有他自己才能清楚地知道自己是否已作出了最大努力,才能发现哪些方面失败了,哪些方面意义深远和成果累累。自我评价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这种作用的本质就是使学生为自己的学习承担责任,因而能使学生更加主动,更加有效和更加持久,意义学习就自然而然出现了。
在操作上罗杰斯的方法有:由学生提问,然后根据问题内容出试卷,而学生参与评价;由全班学生讨论课程结束应达到的水平,并谈论自己已达到的程度;师生共同评定每一个分数;学生书面进行自我评价,若与教师的评价有很大差异,师生间就进行讨论、商榷,共同确定分数。
启示:在传统教育理论中,能力基本上局限于认知方面,其中主要是思维活动方面。能力培养被纳入学业活动之中。对学生学知识的要求只是上课能听懂,课后能消化,考试出成绩。使学生养成了跟着教师走的依赖心理。一旦脱离了教师走上社会,在遇到实际问题而没有所学的现成知识时,就会束手无策。此外,我们的学生从小到大都是在“外部评价”尤其是教师的评价中长大的。因此习惯于凡事都要教师说“好”、说“对”心里才踏实,离开教师的评价许多学生就会产生一种无所适从的感觉。
凡此种种,传统教育中的这些弊病其实许多教师都已经看得很清楚,只是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尚未进行彻底的改革。

第7题:

简述桑代克的试误说对教学的启示。


答案:
解析:
桑代克的试误说对教学的启示: (1)学习的实质在于形成情境与反应之间的联结。
(2)学习的过程是一种渐进的、盲目的、尝试错误的过程。
(3)学习要遵循三条重要原则:准备律、练习律、效果律。①任何学习都应该在学生有准备的状态下进行。②在学习过程中,应加强练习。③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努力使学生的学习得到自我满足的积极结果。

第8题:

试分析“与时俱进”的要求在认识论上对我们如何坚持、发展马克思主义有哪些启示。


正确答案:

第9题:

试析奥苏伯尔意义学习及其对课堂教授教学的启示。


答案:
解析:
奧苏贝尔的认知一接受学习理论注重有意义的接受学习,突出了学生的认知结构和有意义学习的学习方式在知识获得中的重要作用,对有意义接受学习的实质、条件、类型等作了精细的分析。在他看来,学生的学习,如果有价值的话,应该尽可能地有意义。为此,他仔细区分了机械学习与有意义学习之间的关系。(1)有意义学习的实质奥苏贝尔提出,有意义学习过程的实质就是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非任意的和实质性的联系。①有意义学习必须具备的第--条标准是,新的符号或符号代表的观念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的有关观念具有实质性联系。所谓实质性联系,指新的符号或符号代表的观念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表象和已经有意义的符号、概念或命题的联系。②第二条标准是新旧知识的非任意的联系,即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有关观念在某种合理的或逻辑基础上的联系。(2)有意义学习的条件有意义学习的产生既受学习材料性质的影响,也受学习者自身因素的影响。而有意义学习的材料本身,必须合乎这种非任意的和实质性的标准,也就是说,学习材料必须具有逻辑意义。这种逻辑意义指的是材料本身在人类学习能力范围内的与有关观念可以建立非任意的和实质性的联系。所以无意义音节的学习只可能是机械学习。①外部条件即指学习材料必须具有逻辑意义。这种逻辑意义指的是材料本身与人类学习能力范围内的有关观念可以建立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②内部条件包括以下几点:a.学习者必须具有有意义学习的心向。有意义学习的心向是指学习者积极主动地把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原有的适当知识加以联系的倾向性;b.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必须具有适当的知识,以便与新知识进行联系;c.学习者必须积极主动地使这种新知识与其旧知识发生相互作用。(3)有意义学习的类型有意义学习可分为表征学习、概念学习和命题学习三种类型。①表征学习是指学习单个符号或-一组符号的意义,或者说学习它们代表什么。②概念学习是掌握同类事物的共同的关键特征。③命题学习即是以句子的形式表达的一-种学习方式,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非概括性命题,只表示两个以上的特殊事物之间的关系;另一类命题是概括性陈述,表示若干事物或性质之间的关系,这类命题的学习就是学习若干概念之间的关系。(4)对课堂教授的教学的启示①讲授法与课件演示法相结合,优化课堂教学讲授法以语言作为传播媒介,存在形式单一、思维速度慢等不足,而适当地使用课件恰好可以弥补这些问题。课件可以提供声音、图像文字、动画等多种信息,对学习者形成感官刺激,引起学习者的兴趣和注意,加强记忆;直观性强,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事物的本质,有利于新旧知识的同化,形成有意义的学习;速度快,能够使学生获得并掌握更多的信息,实现高效的、最优化的学习。②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元学习教学奥苏贝尔的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只注重具体知识的迁移,而忽视了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的迁移,我们传统的教学方法也与此相似。而学会学习、学会自我控制的知识则是元学习的内容。在课堂教学中,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注重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的渗透教学,使学生学会学习,培养学生的元学习能力,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充分发挥主体作用,增进学习效率,培养学生的自主精神和责任心。

第10题:

试分析创新教学方法是对教学方法的整合与优化。


正确答案: (1)创新教学的方法必然也是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不是与以往不同就属于创新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方法应是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方法,能够给学生提供学习的最佳环境。这就需要对教学方法进行整合与优化,剔除不利于创新教学的方法。
(2)整合与优化应来自于创新教学的内在要求,它不是大杂烩,创新教学方法是众多方法的结合应用,它的表现是在创新教学过程各环节上对具体教学方法的选择与应用。
(3)教学实践证明,教学方法的单一化,造成固定与僵化的教学模式,使教学缺乏生气,教学效果并不理想。教学方法的单一化,往往还会抑制创新,因为创新教学方法本来就是要求多样的,不是唯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