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胆汁酸的“肠肝循环”描述错误的是

题目
对胆汁酸的“肠肝循环”描述错误的是

A.结合型胆汁酸在回肠和结肠中水解为游离型胆汁酸
B.结合型胆汁酸的重吸收主要在回肠部
C.重吸收的胆汁酸被肝细胞摄取并可转化成为结合型胆汁酸
D.“肠肝循环”障碍不影响对脂类的消化吸收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关于胆汁酸的说法错误是

A.由胆固醇生成

B.是乳化剂

C.是胆色素的成分

D.能经肠肝循环被重吸收

E.胆汁酸有很多种类


正确答案:C
[答案] C

第2题:

下列有关胆汁酸的描述,错误的是

A、初级胆汁酸在肝脏合成

B、次级胆汁酸在小肠合成

C、与甘氨酸或牛磺酸结合称为结合型胆汁酸

D、人胆汁中结合型胆汁酸以牛磺酸结合物为主

E、人胆汁中几乎不含游离型胆汁酸


参考答案:D

第3题:

关于胆汁酸的说法错误的是

A.由胆固醇生成

B.是乳化剂

C.是胆色素的成分

D.能经肠肝循环被重吸收

E.胆汁酸有很多种类


正确答案:C

第4题:

关于胆汁酸肠肝循环的叙述,下列哪项是正确的?
A.排入肠道的胆汁酸约90%被回吸收 B.以空肠部对结合型胆汁酸的被动吸收为主
C.每天进行约12 ~ 20次 D.以回肠部对结合型胆汁酸的主动吸收为主


答案:D
解析:
由肝脏合成进入肠道的初级胆汁酸,在回肠和结肠上段细菌作用下形成次级胆汁酸。排人肠腔 的胆汁酸(包括初级、次级、结合型与游离型)约95%被重吸收入肝。在肝细胞内,游离胆汁酸被重新合 成为结合胆汁酸,与新合成的结合胆汁酸一同再随胆汁排入小肠。这样形成胆汁酸的肠肝循环。肠道 的胆汁重吸收以回肠部对结合型胆汁酸的主动重吸收为主(D对),其余在肠道各部被动重吸收。肝每 天合成胆汁酸约0.4 ~ 0.6g,肝胆的胆汁酸池约3 ~ 5g,每天进行肠肝循环约6 ~ 12次,经肠肝循环重吸 收的胆汁酸总量为12~32g。

第5题:

下列对胆汁酸肠肝循环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进入肠道的胆汁酸约有95%以上被重吸收
B.结合型胆汁酸在回肠被主动重吸收
C.游离型胆汁酸在肠道各部分被动重吸收
D.经肠肝循环游离型胆汁酸均可转变为双重结合胆汁酸
E.此循环可使有限的胆汁酸循环利用以满足生理需求

答案:D
解析:

第6题:

关于肠肝循环叙述错误的是

A、肠肝循环是药物及其代谢物通过门静脉重新吸收入血的过程

B、肠肝循环发生在由胆汁排泄的药物中

C、肠肝循环的药物在体内停留时间缩短

D、肠肝循环的药物应适当减低剂量

E、地高辛、苯妥英钠等存在肠肝循环现象


参考答案:C

第7题:

下列有关胆汁酸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为脂肪消化吸收所必需

B、胆汁中只含有胆酸和鹅脱氧胆酸

C、是乳化剂

D、能进行肠肝循环

E、是胆固醇的代谢产物


参考答案:B

第8题:

有关胆汁酸的描述以下错误的是

A.初级胆汁酸在肝脏合成

B.次级胆汁酸在小肠合成

C.与甘氨酸或牛磺酸结合称为结合型胆汁酸

D.人胆汁中结合型胆汁酸以牛磺酸结合物为主

E.人胆汁中几乎不含游离型胆汁酸


正确答案:D
人胆汁中结合型胆汁酸以甘氨酸结合物为主。

第9题:

胆囊中胆汁浓缩后胆固醇沉淀析出形成胆结石,其原因有

A.肝合成胆汁酸的能力降低
B.消化道丢失胆汁酸过多
C.胆汁酸肠肝循环减少
D.排入中的胆固醇过多

答案:A,B,C,D
解析:
生化P241。人体内约99%的胆固醇随胆汁经肠道排出体外,其冲1/3以胆汁 酸形式,2/3以直接形式排出体外。由于胆固醇难溶于水,在浓缩后的胆囊胆汁中胆固醇较易沉 淀析出。胆汁中的胆汁酸盐与卵磷脂协同作用,使胆固醇分散形成可溶性微团,使之不易结晶沉 淀而随胆汁排泄。胆固醇是否从胆汁中沉淀析出主要取决于胆汁中胆汁酸盐和卵磷脂与胆固醇 之间的合适比例。如果肝合成胆汁酸的能力下降、消化道丢失胆汁酸过多或胆汁酸肠肝循环减少以及排入胆汁中的胆固醇过多等均可造成胆汁中胆汁酸和卵磷脂与胆固醇的比例下降,易发生胆固醇析出沉淀,形成胆结石。

第10题:

治疗高胆固醇血症药物消胆胺的主要作用环节是

A.减少肠道胆固醇吸收
B.减少胆汁酸排泄
C.阻断胆汁酸的肠肝循环
D.减少胆固醇的内源合成

答案:C
解析: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