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实验本身刺激呈现的规律性,使得被试对刺激是否达到阈限值提前做出反应而产生的误差是

题目
由于实验本身刺激呈现的规律性,使得被试对刺激是否达到阈限值提前做出反应而产生的误差是

A.习惯误差
B.期望误差
C.练习误差
D.疲劳误差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在一项反应时的启动实验中,对于某个项目来说,启动刺激呈现200ms后消失,随后为100ms空白间隔,之后为呈现400ms的目标刺激。某被试在启动刺激呈现1100ms后做出了反应,则该被试对这个项目的反应时是()。

A.200ms

B.300ms

C.500ms

D.800ms


正确答案:C

第2题:

反应时实验中的插入侦查实验,是指()。

A.每一种刺激要有一种相应的反应

B.给预备信号之后并不呈现刺激

C.预备和刺激的每个时间间隔在每次实验时有所变化

D.避免出现被试滞后反应


参考答案:B

第3题:

下列关于刺激和反应的说法,哪项是错误的()

A、有刺激必然产生反应

B、产生反应时,必然接受了刺激

C、阈刺激时,必然产生反应

D、有刺激时,不一定产生反应

E、有时反应随刺激强度加大而增强


参考答案:A

第4题:

为了防止在反应时实验中出现“假反应”,常采取的措施有()

A.随机变化预备信号与刺激呈现间的时距
B.与被试签订实验诚信守则
C.运用统计方法事后检验
D.呈现“空白刺激”

答案:A,D
解析:
反应时。 在简单反应时实验中,需要注意的问题是要避免被试的过早反应,尤其是在刺激与预备信号之间的时距保持恒定的情况下,这种现象更是常见。为了防止被试这种“假反应”,有两种有效的措施:第一,随机变化预备信号与刺激呈现间的时距:第二,插入侦查试验,即发出预备信号之后并不呈现刺激,或者说是呈现“空白刺激”,如果被试对空白刺激仍作出反应,则表明被试存在假反应,其实验结果无效。故选择AD。假反应并不是被试不诚信,所以排除B项。统计方法事后检验是对已经发生的无关变量进行事后弥补,即假反应已经发生,题意是避免,所以排除C项。

第5题:

局部反应的产生是由于()

A.阈下刺激使细胞膜超极化

B.阈下刺激直接使细胞膜去极化

C.膜自身的去极化反应

D.阈下刺激激活大量Na+ 通道开放所致

E.阈下刺激直接使细胞膜去极化和膜自身的轻度去极化叠加的结果


参考答案:E

第6题:

在实验室实验研究中,主要要控制哪些方面()

A、实验情境

B、控制被试

C、控制实验刺激

D、控制被试的反应


正确答案:ABCD

第7题:

可兴奋细胞发生兴奋的相对不应期内( )

A.对阈上刺激不发生反应

B.阈上刺激才能产生反应

C.阈刺激能产生动作电位

D.对阈下刺激可发生反应

E.自动发放神经冲动


正确答案:B
在绝对不应期后的一段时间内,处于关闭的通道数量较少(部分通道尚处于复活的过程中),因此必须给予较强的去极化刺激才能引发动作电位,即阈上刺激,表现为相对不应期。

第8题:

给被试呈现多个刺激,只要求他对其中某个刺激进行反应,而对其它刺激不作反应,该反应时属于()。

A.A反应时

B.B反应时

C.C反应时

D.D反应时


正确答案:C

第9题:

在超常期

A.无论多么强的刺激都不能引起反应

B.需要阈上刺激才能产生反应

C.不能产生动作电位

D.阈下刺激也可以诱发反应


正确答案:D

第10题:

在感觉阈限测定中,使用少数几个固定的刺激。刺激的呈现是随机的,每呈现一个刺激只要求被试答“有”和“无”或“轻”和“重”等,然后按照被试对不同刺激回答“有”和“无”或“轻”和“重”的次数计算阈限值。这种方法是

A.调整法
B.平均差误法
C.极限法
D.次数法

答案:D
解析:
恒定刺激法又称正误法、次数法,它是心理物理学中最准确、应用最广的方法。采用该方法测量感觉阈限时,一般只使用少数几个刺激,并且在测定过程中是恒定不变的。刺激的呈现是随机的,每呈现一个刺激只要求被试答“有”和“无”或“轻”和“重”等,然后按照被试对不同刺激回答“有”和“无”或“轻”和“重”的次数计算阈限值。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