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兴奋性变化的特点是

题目
心肌兴奋性变化的特点是

A、绝对不应期短
B、有效不应期特别长
C、低常期较长
D、超常期特别长
E、相对不应期短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心肌与骨骼肌在兴奋性变化方面的区别是心肌的()

A、兴奋性低

B、有效不应期短

C、有效不应期长

D、兴奋性高


参考答案:C

第2题:

心肌细胞一次兴奋时兴奋性有何变化?其兴奋性的特点有何生理意义?


正确答案: ①绝对不应期和有效不应期:心肌细胞从去极化开始到复极化到-55mv,为绝对不应期,钠通道处于失活状态,细胞兴奋性为零。在膜电位从-55mv复极化到-60mv期间,钠通道开始复活,给予足够强度的刺激可以引起局部反应,但不能引起动作电位。此期和绝对不应期合称有效不应期。
②相对不应期:膜电位从-60mv复极化到-860mv期间,钠通道逐渐复活,但开放能力尚未达到正常状态。细胞的兴奋性仍低于正常。
③超常期:膜电位从-80mv复极化到-90mv期间,钠通道已经复活,膜电位与阈电位的差距小于正常,细胞兴奋性高于正常。心肌细胞的有效不应期特别长,一直持续到舒张早期结束。心肌细胞只有在舒张早期之后,才有可能在受到有效刺激作用时发生兴奋和收缩。因此心肌不可能发生完全强直收缩。这也就保证了心脏的收缩和舒张过程可以交替进行,有利于心室的充盈和射血。

第3题:

(2001)心肌兴奋性变化的特点是A、绝对不应期短B、有效不应期特别长C、相对不应期短D、超常期特别长E、

心肌兴奋性变化的特点是

A、绝对不应期短

B、有效不应期特别长

C、相对不应期短

D、超常期特别长

E、低常期较长


参考答案:B

第4题:

心肌与骨骼在兴奋性变化上的区别是心肌的();心肌不产生强直收缩的原因();心肌能代偿间歇的原因是()。


正确答案:兴奋性高;绝对不应期长;绝对不应期长

第5题:

心肌兴奋性变化的特点是()

  • A、绝对不应期短
  • B、有效不应期特别长
  • C、相对不应期短
  • D、超常期特别长
  • E、低常期特别长

正确答案:B

第6题:

心肌兴奋性变化的特点是

A.有效不应期特别长
B.低常期特别长
C.超常期特别长
D.相对不应期短
E.绝对不应期短

答案:A
解析:

第7题:

心肌在一次兴奋中兴奋性发生哪些变化?


正确答案: (1)有效不应期:期间不产生新的动作电位。
①0期到3期复极至-55mV:绝对不应期,这时期膜的兴奋性完全丧失;
②3期电位从-55mV至-60mV:局部反应期,这时期肌膜受足够强度刺激可产生局部的去极化反应,但仍不产生动作电位;
(2)相对不应期:3期电位从-60mV至-80mV,这时期膜若受一个阈上刺激能产生新的动作电位,膜的兴奋性有所恢复但仍低于正常;
(3)超常期:3期电位从-80mV至-90mV:这时期若受一个阈下刺激便能产生新动作电位,膜的兴奋性高于正常。

第8题:

心肌兴奋性变化的特点是

A、低常期较长

B、有效不应期特别长

C、相对不应期短

D、超常期特别长

E、绝对不应期短


参考答案:B

第9题:

心肌兴奋性周期变化经历(),()和()


正确答案:有效不应期;相对不应期;超常期

第10题:

随着血K+逐步升高时,心肌兴奋性的变化先升高后降低。


正确答案: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