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是一在校大学生,一天在寝室门缝里看到一张无抵押贷款的广告卡片,便找到广告卡片上联系人乙借钱,双方口头约定,甲向乙借款1万元。按月付息500元,借款期限一年,甲向乙提供了家庭成员、老师、同学、朋友的联系方式,两天后乙向甲银行卡转款人民币1万元,甲向乙支付了两个月利息后便停止了,乙找到甲索要款项无果,便要求甲找某融资公司借款还债,甲认为融资公司利息太高不愿意,乙则告知如果不愿意便要找人“修理他”,

题目
甲是一在校大学生,一天在寝室门缝里看到一张无抵押贷款的广告卡片,便找到广告卡片上联系人乙借钱,双方口头约定,甲向乙借款1万元。按月付息500元,借款期限一年,甲向乙提供了家庭成员、老师、同学、朋友的联系方式,两天后乙向甲银行卡转款人民币1万元,甲向乙支付了两个月利息后便停止了,乙找到甲索要款项无果,便要求甲找某融资公司借款还债,甲认为融资公司利息太高不愿意,乙则告知如果不愿意便要找人“修理他”,并把其欠债之事告知其家长、老师、同学,甲担心挨打也顾及情面,被迫签下书面协议,向融资公司借款人民币5万元,每月付息1万元,款项全部用于支付对乙欠款及违约金,一个月后,加无法向融资公司支付利息,融资公司员工丙和丁把甲带到一出租屋索要钱款,不给钱不准离开,两天后老师同学报警,甲才得以离开,公安机关决定刑事立案调查,初查发现乙丙丁同属融资公司股东。
公安机关决定刑事立案调查后, 采取了系列调查措施。 作为办案民警, 下列事 项中应尽力调查清楚的有( ) (多选)

A.学校寝室门缝广告是谁发的
B.乙丙丁之间协作关系及分工情况
C.甲丙丁到达、 离开出租屋的时间
D.乙丙丁是否还有针对其他受害人的类似行为存在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2012年1月,乙为了购买笔记本电脑向甲借款11000元,约定还款日期为2012年12月15日,后乙一直拒绝还款。2013年甲将乙诉至法院,要求其返还借款。该案中,就乙向甲借款事实的证明,下列属于直接证据的是()。

A、甲向法院提交的乙向其借款时出具的借据

B、甲向法院提交的其向乙的银行卡转款的银行凭条

C、乙的朋友丙向法院提供的乙经常向朋友借钱但不按时归还的证言

D、甲的同事丁向法院提供的曾见到甲交给过乙钱的证词


参考答案:A

第2题:

甲对乙提起的返还借款的诉讼,就乙向甲借款事实的证明,根据民事诉讼理论,下列哪一选项属于直接证据?

A.甲向法院提交的乙向其借款时出具的借据的复印件

B.甲向法院提交的其向乙的银行卡转款的银行凭条

C.甲的朋友丙向法院提供的曾听甲说乙要向甲借钱的证词

D.甲的同事丁向法院提供的曾见到甲交给过乙钱的证词


正确答案:A

第3题:

公民甲与乙书面约定甲向乙借款5万元,未约定利息,也未约定还款期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借款合同自乙向甲提供借款时生效

B.在依照合同法的有关规定不能确定还款期限的情况下,乙有权随时要求甲返还 借款

C.乙可以要求甲按银行同期同类贷款利率支付利息

D.经乙催告,甲仍不还款,乙有权主张逾期利息

E.未约定利息,视为无利息


正确答案:ABDE

第4题:

甲公司与乙银行签订借款合同,约定甲公司向乙银行贷款500万元,用途为购买机械设备:借期一年,利息合计50万元,合同特别约定银行有权决定预先在本金中扣除利息。合同签订后,乙银行预先扣除50万元利息,向甲公司划款450万元。甲公司将该款用于房地产开发。关于甲公司与乙银行借款合同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

A.甲公司应当向乙银行返还本金500万元并以此为基数计算利息
B.甲公司应向乙银行返还本金450万元并以此为基数计算利息
C.乙银行有权提前收回借款
D.乙银行有权解除合同
E.甲公司提前还款的,应当按照1年的约定借款时间计算利息

答案:B,C,D
解析:
本题考核借款合同。《合同法》规定,借款的利息不得预先在本金中扣除。利息预先在本金中扣除的,应当按照实际借款数额返还借款并计算利息。所以选项A错误,选项B正确。《合同法》规定,借款人未按照约定的借款用途使用借款的,贷款人可以停止发放借款、提前收回借款或者解除合同。所以选项C、D正确。《合同法》规定,借款人提前偿还借款的,除当事人另有约定的以外,应当按照实际借款的期间计算利息。所以选项E错误。

第5题:

甲是一在校大学生,一天在寝室门缝里看到一张无抵押贷款的广告卡片,便找到广告卡片上联系人乙借钱,双方口头约定,甲向乙借款1万元。按月付息500元,借款期限一年,甲向乙提供了家庭成员、老师、同学、朋友的联系方式,两天后乙向甲银行卡转款人民币1万元,甲向乙支付了两个月利息后便停止了,乙找到甲索要款项无果,便要求甲找某融资公司借款还债,甲认为融资公司利息太高不愿意,乙则告知如果不愿意便要找人“修理他”,并把其欠债之事告知其家长、老师、同学,甲担心挨打也顾及情面,被迫签下书面协议,向融资公司借款人民币5万元,每月付息1万元,款项全部用于支付对乙欠款及违约金,一个月后,加无法向融资公司支付利息,融资公司员工丙和丁把甲带到一出租屋索要钱款,不给钱不准离开,两天后老师同学报警,甲才得以离开,公安机关决定刑事立案调查,初查发现乙丙丁同属融资公司股东。
下列关于甲与乙之间口头约定借款行为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口头约定不属于民事合同行为
B.利息太高的借款行为不受法律保护
C.借款及还款约定是在平等地位上达成的一致
D.口头约定完成即表明二者之间的借款民事法律关系成立

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民法基础知识。A项错误,口头约定双方意思表示一致,符合法定要件也可以成立民事合同,对于借款合同来说属于不要式合同,可以是口头形式。B项正确,根据我国法律和相关司法解释,自然人借款利息年利率超过36%的不受法律保护。C项错误,借款是双方真实意思表示的一致,还款约定是甲受胁迫的结果。D项错误,自然人借款合同属于实践性合同,以交付借款为生效条件,口头约定时,双方的借款民事法律关系尚未成立。因此本题选择B项。

第6题:

甲乙书面约定甲向乙借款8万元,未约定利息,也未约定还款日期。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借款合同自乙向甲提出借款时生效

B、乙有权随时要求甲返还借款

C、乙可以要求甲按银行同期同类贷款利率支付利息

D、经乙催告,甲仍不还款,乙有权主张逾期利息


参考答案:C

第7题:

甲与乙签订借款合同,约定:乙借给甲10万元,该笔资金用于甲租赁店铺。双方未约定利息,也未约定还款期限。对此,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乙有权请求甲根据市场利率支付利息
B.若甲向乙支付利息,乙收取该利息不构成不当得利
C.乙有权催告甲在合理期限内返还借款
D.如果甲将该笔资金用于购买奢侈品,则乙有权解除合同

答案:A
解析:
本题涉及借款合同的利息支付问题。《合同法》第211条规定:自然人之间的借款合同对支付利息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视为不支付利息。因为甲、乙之间的借款合同未约定利息,故乙无权请求甲支付利息。选项A错误。《民间借贷规定》第31条规定:没有约定利息但借款人自愿支付,或者超过约定的利率自愿支付利息或违约金,且没有损害国家、集体和第三人利益,借款人又以不当得利为由要求出借人返还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但借款人要求返还超过年利率36%部分的利息除外。借款人自愿支付利息,系履行自然债务,该自然债务成为出借人保有利息的法律上的原因,不成立不当得利之债。故选项B正确。 《合同法》第206条规定:借款人应当按照约定的期限返还借款。对借款期限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依照本法第六十一条的规定仍不能确定的,借款人可以随时返还;贷款人可以催告借款人在合理期限内返还。故选项C正确。《合同法》第203条规定:借款人未按照约定的借款用途使用借款的,贷款人可以停止发放借款、提前收回借款或者解除合同。故选项D正确。综上,本题答案为A。

第8题:

甲起诉乙,要求其偿还借款,下列( )证据能够作为乙向甲借款事实的直接证据。

A.甲向法院提交的乙向其借款时出具的借据的复印件

B.甲向法院提交的其向乙的银行卡转款的银行凭条

C.甲的朋友丙向法院提供的曾听甲说乙要向甲借钱的证词

D.甲的同事丁向法院提供的曾见到甲交给过乙钱的证词


正确答案:A
A。解析:直接证据是指能够单独、直接证明待证实事实,即乙向甲借款的全部或者部分的证据。

第9题:

甲是一在校大学生,一天在寝室门缝里看到一张无抵押贷款的广告卡片,便找到广告卡片上联系人乙借钱,双方口头约定,甲向乙借款1万元。按月付息500元,借款期限一年,甲向乙提供了家庭成员、老师、同学、朋友的联系方式,两天后乙向甲银行卡转款人民币1万元,甲向乙支付了两个月利息后便停止了,乙找到甲索要款项无果,便要求甲找某融资公司借款还债,甲认为融资公司利息太高不愿意,乙则告知如果不愿意便要找人“修理他”,并把其欠债之事告知其家长、老师、同学,甲担心挨打也顾及情面,被迫签下书面协议,向融资公司借款人民币5万元,每月付息1万元,款项全部用于支付对乙欠款及违约金,一个月后,加无法向融资公司支付利息,融资公司员工丙和丁把甲带到一出租屋索要钱款,不给钱不准离开,两天后老师同学报警,甲才得以离开,公安机关决定刑事立案调查,初查发现乙丙丁同属融资公司股东。
从现有材料看,乙、丙、丁行为构成的犯罪罪名包括( )

A.强迫交易罪
B.敲诈勒索罪
C.非法拘禁罪
D.参加黑社会性质组织罪

答案:B,C
解析:
本题考查刑法基础知识。A项错误,三人的行为没有强买强卖强迫交易的行为,不构成强迫交易罪。B项正确,三人通过威胁的方式逼迫甲还款借款等行为,已构成敲诈勒索罪。C项正确,三人非法限制甲的人身自由已经构成非法拘禁罪。D项错误,三人共同建立的融资公司并非黑社会性质的组织,不构成参加黑社会性质组织罪。因此本题选BC项。

第10题:

甲向乙借款5万元,乙要求甲提供担保,甲找到友人丙,丙出具字据称"如甲到期不向乙还款,本人某处私房就归乙了”,并未构成保证。


正确答案:正确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