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资料:求助者,男性,29岁,自考本科毕业生。因与父母有矛盾,前来求助。

题目
一般资料:求助者,男性,29岁,自考本科毕业生。因与父母有矛盾,前来求助。
以下是心理咨询师与求助者的咨询谈话
求助者:我最近一个月特烦。
心理咨询师:你能对我详细讲讲烦恼的原因吗?
求助者:老爸老妈结起伙来整天追着我说个没完,本来我就心烦,现在就更烦了。
心理咨询师:你的父母向你说些什么呢?
求助者:嫌我不出去找工作,晚上上网,白天睡觉。
心理咨询师:噢,他们嫌你不出去找工作,嫌你晚上上网白天睡觉,由于整天说个没完,搞得你心里很烦,是这样吗?
求助者:是呀。你说,就这样谁能不烦?
心理咨询师:你因何不出去找工作呢?
求助者:我找过,但是都不合适,我看好的单位都不要我。我原先是学计算机的,总不能让我去扫大街、看大门吧?
心理咨询师:你最近一次找工作是在什么时间?
求助者:大约两年前。
心理咨询师:看来你并不着急找工作啊。
求助者:谁说我不着急?我着急我自己知道。
心理咨询师:你说自己着急,可是为什么两年以来一直没有行动?两年时间了,你一直在家里待着,靠爸爸妈妈养活,爸爸妈妈说你几句你还烦,你太有问题了!你知不知道自己己经成为“啃老族”?
求助者:(沉默)……
“你说自己着急,可是为什么两年来一直没有行动?”心理咨询师使用的是()
A.面质 B.参与性技术
C.质疑 D.影响性技术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共用题干
一般资料:求助者,女性,28岁,已婚,本科学历,教师。案例介绍:求助者是独生女,家境富足。当年谈恋爱时,其父母曾明确要求她婚后要与他们共同居住,孩子随娘家姓,求助者的男友没有明确提出反对意见。求助者结婚后与父母同住。一个多月前求助者顺产一男婴,其父母非常高兴,多次催促报户口,让孩子随求助者的姓。可求助者的丈夫坚决反对,坚持用自己的姓。求助者了解父母的守旧思想,也知道丈夫的自尊心很强,想劝说父母但担心他们生气,影响他们的身体健康,想劝说丈夫又怕引发夫妻矛盾,对今后孩子的发展产生不利影响。求助者不知该如何处理,内心苦恼、烦躁。后悔生了孩子,有时为小事发脾气,甚至与父母及丈夫吵架。最近有时失眠,食欲下降。曾到医院检查,未见明显异常。为解决内心苦恼主动前来咨询。心理咨询师观察了解到的情况:求助者温柔善良,孝顺父母,懂事听话,人际关系良好。平常身体健康。

在本案例咨询中,建立良好咨询关系的关键是()。单选
A:支持求助者
B:指导求助者
C:取悦求助者
D:尊重求助者

答案:D
解析:
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心理诊断技能中一般临床资料整理与评估概念的掌握情况。该求助者的主要症状可分为心理症状和生理症状,其中心理症状有:内心苦恼、烦躁、后悔和易激惹;而生理症状有:失眠、食欲下降。选项A的动机冲突是指一个人在某种活动中,同时存在两个或两个以上互相排斥的动机,当处于相互矛盾的状态时,个体难以决定取舍,表现为行动上犹豫不决的心理状态。动机冲突一般有三种形式:(1)双趋式冲突;(2)双避式冲突:(3)趋避冲突(多重趋避冲突)。在本案例中,引发求助者心理问题的原因是,由于生了男孩子,因此,在孩子姓名问题上面临双重趋避冲突:一方面,想劝说父母但担心他们生气;另一方面,想劝说丈夫又怕引发夫妻矛盾。选项C在案例中没有提及。
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心理诊断技能中一般临床资料整理与评估的掌握情况。社会功能主要针对工作学习以及人际交往方面,因此该求助者社会功能受损的标志是“与父母及丈夫吵架”。选项A的“后悔生孩子”和选项D的“内心苦恼压抑”均是求助者的心理症状,不属于求助者社会功能受损的范畴。
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心理诊断技能中病因识别的掌握情况。在探寻求助者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时,可以从生物学因素、社会性因素和心理学因素三个方面考虑。在本案例中,引发求助者心理问题的原因是,由于生了男孩子,在孩子姓名问题上面临双重趋避冲突:一方面,想劝说父母但担心他们生气,影响他们的身体健康;另一方面,想劝说丈夫又怕引发夫妻矛盾,对今后孩子的发展产生不利影响。因此,引发该求助者心理问题的社会因素包括三个方面:生了男孩子、父母要求随娘家姓和丈夫的坚决反对。选项D的孝顺父母亲是求助者的人格(个性)特征。
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心理诊断技能中病因识别的掌握情况。在探寻求助者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时,可以从生物学因素、社会性因素和心理学因素三个方面考虑。在本案例中,引发求助者心理问题的原因是,由于生了男孩子,在孩子姓名问题上面临双重趋避冲突:一方面,想劝说父母但担心他们生气;另一方面,想劝说丈夫又怕引发夫妻矛盾。因此,引发求助者问题的心理学因素可以总结为担心与父母或丈夫一方产生矛盾。
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心理诊断技能中确定造成求助者心理与行为问题的关键点的掌握情况。在本案例中,引发求助者心理问题的关键是在孩子姓名问题上面临双重趋避冲突:一方面,想劝说父母但担心他们生气;另一方面,想劝说丈夫又怕引发夫妻矛盾。
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心理诊断技能中一般心理问题诊断的掌握情况。一般心理问题是指在近期发生的,内容尚未泛化,反应强度不太强烈的情绪问题,常能找到相应的原因,思维合乎逻辑,人格也无明显异常。在本案例中,引发该求助者心理问题的原因是求助者面临双重趋避冲突,时间为近期(一个多月前),心理问题的内容尚未泛化,故属于一般心理问题。而严重心理问题是由相对强烈的现实因素激发,初始情绪反应剧烈、持续时间长久、内容充分泛化的心理不健康状态。由于该求助者有主动求治愿望,自知力正常,故亦可排除选项B的精神病性问题。此外,求助者的心理问题是由孩子姓名这一现实因素引发,故亦可排除神经症性问题。
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心理咨询技能中有效咨询目标基本要素的掌握情况。一个有效的咨询目标,应该具备以下要素:(1)具体;(2)可行;(3)积极;(4)双方可以接受;(5)属于心理学性质;(6)可以评估;(7)多层次统一。在确立咨询目标的过程中,心理咨询师需要将近期咨询目标和远期目标相结合。在本案例中,求助者因面临双重趋避冲突而苦恼、烦躁。因此,咨询师可以给求助者制定的近期咨询目标是解决求助者的心理冲突。远期目标(最终目标)则是健全求助者的人格,促进求助者的全面发展。
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心理咨询技能中有效咨询目标基本要素的掌握情况。一个有效的咨询目标,应该具备以下要素:(1)具体;(2)可行;(3)积极;(4)双方可以接受;(5)属于心理学性质;(6)可以评估;(7)多层次统一。在确立咨询目标的过程中,心理咨询师需要将近期咨询目标和远期目标相结合。在本案例中,求助者因面临双重趋避冲突而苦恼、烦躁。所以,咨询师可以给求助者制定的近期咨询目标是解决求助者的心理冲突,所以,咨询思路应该围绕解决求助者的心理冲突展开。
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心理咨询技能中咨询关系建立的掌握情况。咨询关系是指心理咨询师与求助者之间的相互关系。任何心理咨询学派的理论与方法,都必须以良好的咨询关系为平台,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是心理咨询的核心内容。而正确的咨询态度是建立良好咨询关系的重要基础。咨询态度不是单纯的工具或手段,而是咨询师职业理念和人性的表达,尤其在咨询理念上,心理咨询师务必理解并接纳求助者。它包含的五种要素是尊重、热情、真诚、共情和积极关注。在本案例中,咨询师对孩子起名这个问题上的应有态度是尊重求助者的决定,从而给求助者创造一个安全、温暖的氛围,使其最大限度地表达自己,可使求助者感到自己受尊重、被接纳,获得一种自我价值感。此外,心理咨询师的态度又必须保持中立,因此,对父母和丈夫各自的立场应表示“理解”。这里的“理解”,是最中立化的和非评判性的态度,表明咨询师在这个问题上既非支持者也非反对者。从心理学角度看,“理解”只说明心理咨询师对求助者的行为或情绪发生的规律性或必然性有了肯定的看法,而对其社会效应和其他后果仍持一种保留态度。所以,这种表态既不破坏会谈气氛,又为后来的帮助指导留有余地。
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心理咨询技能中咨询关系建立的掌握情况。咨询关系是指心理咨询师与求助者之间的相互关系。任何心理咨询学派的理论与方法,都必须以良好的咨询关系为平台,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是心理咨询的核心内容。而正确的咨询态度是建立良好咨询关系的重要基础。咨询态度不是单纯的工具或手段,而是咨询师职业理念和人性的表达。它包含的五种要素是尊重、热情、真诚、共情和积极关注。在本案例中,咨询师应该“无条件尊重”求助者,从而给求助者创造一个安全、温暖的氛围,使其最大限度地表达自己,可使求助者感到自己受尊重、被接纳,获得一种自我价值感。为了恰当地对求助者表达尊重,咨询师应着重理解和掌握尊重的含义:(1)尊重意味着咨询师对求助者无条件的接纳;(2)尊重意味着平等;(3)尊重意味着礼貌;(4)尊重意味着信任;(5)尊重意味着保护隐私;(6)尊重意味着真诚。指导作为对求助者影响力最明显的一种咨询技术,是指咨询师直接地指示求助者做某件事、说某些话或者以某种方式行动。在本案例中,咨询师应保持中立的原则,并尊重求助者在孩子起名问题上的决定。

第2题:

共用题干
一般资料:求助者,男性,37岁,自考本科学历,公司职员。
案例介绍:求助者最大的遗憾是没有接受过正规的高等教育。与朋友相处时,总觉得自己笨,样样不如别人,羡慕别人知识面广,认为别人知道的自己也应该知道。害怕在人多的场合说话,怕说不好,别人会笑话他,对他的评价低,很不自信。因此内心非常烦恼,也非常着急。为此不断地买书,积极去听各类讲座,但仍觉得没有太大的收获。目前,求助者还面临婚姻问题,认为这对自己的心理状况也有一定的影响。
心理咨询师观察了解到的情况:求助者父母早年对他批评多鼓励少。因为家里孩子多,求助者最小,父母无力照顾,被送到爷爷、奶奶家,父母给予关注较少。求助者性格内向,自幼很自卑。成年后谨小慎微,对自己要求严格,工作得到上级和同事的认可。

该案例最可能的诊断是( )。
A:一般心理问题
B:躯体性障碍
C:严重心理问题
D:精神类疾病

答案:A
解析:

第3题:

案例一:
一般资料:求助者,女性,28 岁,已婚,本科学历,教师。
案例介绍:求助者是独生女,家境富足。当年谈恋爱时,其父母曾明确要求她婚后要与他们共同居住,孩子随娘家姓,求助者的男友没有明确提出反对意见。求助者结婚后与父母同住。一个多月前求助者顺产一男婴,其父母非常高兴,多次催促报户口,让孩子随求助者的姓。可求助者的丈夫坚决反对,坚持用自己的姓。求助者了解父母的守旧思想,也知道丈夫的自尊心很强,想劝说父母但担心他们生气,影响他们的身体健康,想劝说丈夫又怕引发夫妻矛盾,对今后孩子的发展产生不利影响。求助者不知该如何处理,内心苦恼、烦躁。后悔生了孩子,有时为小事发脾气,甚至与父母及丈夫吵架。最近有时失眠,食欲下降。曾到医院检查,未见明显异常。为解决内心苦恼主动前来咨询。
心理咨询师观察了解到的情况:求助者温柔善良,孝顺父母,懂事听话,人际关系良好。平常身体健康。

在孩子起名的问题上,咨询师正确的态度包括( ) 。多选

A. 理解父母
B. 尊重求助者
C. 理解丈夫
D. 同情求助者

答案:A,B,C
解析:
知识点: 心理咨询技能 /建立关系
咨询师应当尊重求助者,理解求助者,和求助者共情,而不是同情。同时,咨询师也应当理解其父母和丈夫的做法,这样才能帮助来访者更好地解决目前的问题。

第4题:

一般资料:求助者,男性,29岁,自考本科毕业生。因与父母有矛盾,前来求助。
以下是心理咨询师与求助者的咨询谈话
求助者:我最近一个月特烦。
心理咨询师:你能对我详细讲讲烦恼的原因吗?
求助者:老爸老妈结起伙来整天追着我说个没完,本来我就心烦,现在就更烦了。
心理咨询师:你的父母向你说些什么呢?
求助者:嫌我不出去找工作,晚上上网,白天睡觉。
心理咨询师:噢,他们嫌你不出去找工作,嫌你晚上上网白天睡觉,由于整天说个没完,搞得你心里很烦,是这样吗?
求助者:是呀。你说,就这样谁能不烦?
心理咨询师:你因何不出去找工作呢?
求助者:我找过,但是都不合适,我看好的单位都不要我。我原先是学计算机的,总不能让我去扫大街、看大门吧?
心理咨询师:你最近一次找工作是在什么时间?
求助者:大约两年前。
心理咨询师:看来你并不着急找工作啊。
求助者:谁说我不着急?我着急我自己知道。
心理咨询师:你说自己着急,可是为什么两年以来一直没有行动?两年时间了,你一直在家里待着,靠爸爸妈妈养活,爸爸妈妈说你几句你还烦,你太有问题了!你知不知道自己己经成为“啃老族”?
求助者:(沉默)……
“你能对我详细讲讲烦恼的原因吗?”心理咨询师使用的提问方式与技术包括
A.开放式提问 B.影响性技术
C.解释性问题 D.具体化技术


答案:A,D
解析:

第5题:

共用题干
一般资料:求助者,男性,37岁,自考本科学历,公司职员。
案例介绍:求助者最大的遗憾是没有接受过正规的高等教育。与朋友相处时,总觉得自己笨,样样不如别人,羡慕别人知识面广,认为别人知道的自己也应该知道。害怕在人多的场合说话,怕说不好,别人会笑话他,对他的评价低,很不自信。因此内心非常烦恼,也非常着急。为此不断地买书,积极去听各类讲座,但仍觉得没有太大的收获。目前,求助者还面临婚姻问题,认为这对自己的心理状况也有一定的影响。
心理咨询师观察了解到的情况:求助者父母早年对他批评多鼓励少。因为家里孩子多,求助者最小,父母无力照顾,被送到爷爷、奶奶家,父母给予关注较少。求助者性格内向,自幼很自卑。成年后谨小慎微,对自己要求严格,工作得到上级和同事的认可。

本案例中最合理的近期咨询目标是( )。
A:增加知识
B:提高自
C:稳定婚姻
D:提高素质

答案:B
解析:

第6题:

一般资料:求助者,男性,37岁,自考本科学历,公司职员。
案例介绍:求助者最大的遗憾是没有接受过正规的高等教育。与朋友相处时,总觉得自己笨,样样不如别人,羡慕别人知识面广。认为别人知道的自己也应该知道。害怕在人多的场合说话,怕说不好,别人会笑话他,对他的评价低,很不自信。因此内心非常烦恼,也非常着急。为此不断地买书,积极去听各类讲座,但仍觉得没有太大的收获。目前,求助者还面临婚姻问题,认为这对自己的心理状况也有一定的影响。
心理咨询师观察了解到的情况:求助者父母早年对他批评多鼓励少。因为家里孩子多.求助者最小,父母无力照顾,被送到爷爷、奶奶家,父母给予关注较少。求助者性格内向,自幼很自卑。成年后谨小慎微,对自己要求严格,工作得到上级和同事的认可。
引发求助者心理问题的最主要原因可能是()。
A.性别因素
B.身体因素
C.年龄因素
D.认知因素


答案:D
解析:
求助者存在着错误认知,“总觉得自己笨,样样不如别人……很不自信”,因此认知因素是其心理问题的最主要原因。

第7题:

一般资料:求助者,男性,29岁,自考本科毕业生。因与父母有矛盾,前来求助。
以下是心理咨询师与求助者的咨询谈话
求助者:我最近一个月特烦。
心理咨询师:你能对我详细讲讲烦恼的原因吗?
求助者:老爸老妈结起伙来整天追着我说个没完,本来我就心烦,现在就更烦了。
心理咨询师:你的父母向你说些什么呢?
求助者:嫌我不出去找工作,晚上上网,白天睡觉。
心理咨询师:噢,他们嫌你不出去找工作,嫌你晚上上网白天睡觉,由于整天说个没完,搞得你心里很烦,是这样吗?
求助者:是呀。你说,就这样谁能不烦?
心理咨询师:你因何不出去找工作呢?
求助者:我找过,但是都不合适,我看好的单位都不要我。我原先是学计算机的,总不能让我去扫大街、看大门吧?
心理咨询师:你最近一次找工作是在什么时间?
求助者:大约两年前。
心理咨询师:看来你并不着急找工作啊。
求助者:谁说我不着急?我着急我自己知道。
心理咨询师:你说自己着急,可是为什么两年以来一直没有行动?两年时间了,你一直在家里待着,靠爸爸妈妈养活,爸爸妈妈说你几句你还烦,你太有问题了!你知不知道自己己经成为“啃老族”?
求助者:(沉默)……
“噢,他们嫌你不出去找工作,嫌你晚上上网白天睡觉,由于整天说个没完,搞得你心里很烦,是这样吗?”心理咨询师使用的包括()
A.释义 B.情感反应
C.解释 D.情感表达


答案:A,B
解析:

第8题:

案例一:
一般资料:求助者,女性,28 岁,已婚,本科学历,教师。
案例介绍:求助者是独生女,家境富足。当年谈恋爱时,其父母曾明确要求她婚后要与他们共同居住,孩子随娘家姓,求助者的男友没有明确提出反对意见。求助者结婚后与父母同住。一个多月前求助者顺产一男婴,其父母非常高兴,多次催促报户口,让孩子随求助者的姓。可求助者的丈夫坚决反对,坚持用自己的姓。求助者了解父母的守旧思想,也知道丈夫的自尊心很强,想劝说父母但担心他们生气,影响他们的身体健康,想劝说丈夫又怕引发夫妻矛盾,对今后孩子的发展产生不利影响。求助者不知该如何处理,内心苦恼、烦躁。后悔生了孩子,有时为小事发脾气,甚至与父母及丈夫吵架。最近有时失眠,食欲下降。曾到医院检查,未见明显异常。为解决内心苦恼主动前来咨询。
心理咨询师观察了解到的情况:求助者温柔善良,孝顺父母,懂事听话,人际关系良好。平常身体健康。

在本案例咨询中,咨询师认可的近期咨询目标应该是( )。单选

A. 劝说父母改变要求
B. 解决心理冲突
C. 劝说丈夫服从父母
D. 改变人格特征

答案:B
解析:
知识点: 心理咨询技能 /咨询目标
求助者心理问题的原因是内心冲突,内心冲突得到解决,情绪问题自会得到缓解。

第9题:

共用题干
一般资料:求助者,男性,29岁,自考本科毕业生。因与父母有矛盾,前来求助。
以下是心理咨询师与求助者的咨询谈话。
求助者:我最近一个月特烦。
心理咨询师:你能对我详细讲讲烦恼的原因吗?
求助者:老爸老妈结起伙来整天追着我说个没完,本来我就心烦,现在就更烦了。
心理咨询师:你的父母向你说些什么呢?
求助者:嫌我不出去找工作,晚上上网,白天睡觉。
心理咨询师:噢,他们嫌你不出去找工作,嫌你晚上上网白天睡觉,由于整天说个没完,搞得你心里很烦,是这样吗?
求助者:是呀。你说,就这样谁能不烦?
心理咨询师:你因何不出去找工作呢?
求助者:我找过,但是都不合适,我看好的单位都不要我。我原先是学计算机的,总不能让我去扫大街、看大门吧?
心理咨询师:你最近一次找工作是在什么时间?
求助者:大约两年前。
心理咨询师:看来你并不着急找工作啊!
求助者:谁说我不着急?我着急我自己知道。
心理咨询师:你说自己着急,可是为什么两年来一直没有行动?两年时间了,你一直在家里待着靠爸爸妈妈养活,爸爸妈妈说你几句你还烦,你太有问题了!你知不知道自己已经成为“啃老族”?
求助者:(沉默)······

该求助者的沉默,可能是()。单选
A:思考
B:疑惑
C:阻抗
D:移情

答案:C
解析:
【考察重点】压力事件资料的收集【试题解析】压力事件来自外界,与个体内在不良的认知特点结合形成压力。该求助者面临的压力事件包括就业困难和父母的期待,造成其内心的冲突,形成压力。故答案选AD。
【考察重点】对心理问题的初步诊断【试题解析】该求助者遭遇现实事件,出现烦恼等情绪,病程一个月,不良情绪无泛化,社会功能受影响不大,属于一般心理问题。所以正确答案选A。
【考察重点】咨询技术的使用【试题解析】咨询师的提问方式是开放式的提问,要求求助者详细谈谈烦恼的原因,使用了具体化技术。故答案选AD。
【考察重点】咨询技术的使用【试题解析】咨询师的话反馈了求助者所谈的内容,同时也反馈了求助者的情感,故使用的咨询技术是内容反应和情感反应,内容反应也叫释义,所以答案选AB。
【考察重点】咨询技术的使用【试题解析】咨询师使用的是面质的技术,明确指出求助者谈话内容的矛盾,面质又叫质疑,属于影响性技术。故答案选ACD。
【考察重点】心理咨询师的咨询态度【试题解析】心理咨询师在咨询中应保持价值中立的原则,但是该咨询师的话明显违背了价值中立原则,变成了对求助者的指责。故答案选A。
【考察重点】沉默类型的判断【试题解析】沉默是讲话程度上的阻抗,往往表示求助者对于心理咨询的某种强烈抵触情绪。本案例中由于咨询师的指责,求助者出现了沉默,这种沉默最有可能代表了他对咨询师和咨询的阻抗。故答案选C。

第10题:

共用题干
一般资料:求助者,男性,37岁,自考本科学历,公司职员。
案例介绍:求助者最大的遗憾是没有接受过正规的高等教育。与朋友相处时,总觉得自己笨,样样不如别人,羡慕别人知识面广,认为别人知道的自己也应该知道。害怕在人多的场合说话,怕说不好,别人会笑话他,对他的评价低,很不自信。因此内心非常烦恼,也非常着急。为此不断地买书,积极去听各类讲座,但仍觉得没有太大的收获。目前,求助者还面临婚姻问题,认为这对自己的心理状况也有一定的影响。
心理咨询师观察了解到的情况:求助者父母早年对他批评多鼓励少。因为家里孩子多,求助者最小,父母无力照顾,被送到爷爷、奶奶家,父母给予关注较少。求助者性格内向,自幼很自卑。成年后谨小慎微,对自己要求严格,工作得到上级和同事的认可。

该求助者的情绪症状是( )。
A:烦恼
B:兴趣下降
C:易激惹
D:心情紧张

答案:A,D
解析: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