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令牌环的发送站上,插进一新令牌的条件是()。

题目
在令牌环的发送站上,插进一新令牌的条件是()。

A.该站已完成帧发送

B.还有其它站要发送帧

C.该站所发送帧的前沿已回到本站

D.该站已完成帧发送且所发送帧的前沿已回到本站

参考答案和解析
参考答案:D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在令牌环网中,当数据帧在循环时,令牌在( )。

A.接收站点

B.发送站点

C.环中循环

D.上面任何一个均不是


正确答案:B
解析:在令牌环网中,当结点A获得空闲令牌之后,它将令牌标志位由“闲”变为“忙”,然后传送数据帧。然后数据帧在环中各结点依次传输,当A结点重新接收到自己发出的、并已被目的结点正确接收的数据帧时,它将回收已发送的数据帧,并将忙令牌标志位改成“闲”,再将空闲令牌向它的下一处结点传送。所以当数据帧在循环时,令牌在发送站点。

第2题:

在令牌环中如何实现优先级高者优先发送的原则?


正确答案:在采用优先级操作方式时,每当发送帧时都应设置AC字段中的优先权P,使之等于发送帧的优先级。当不采用优先级操作时,令P=0。
有帧发送的站点,形成MAC帧,一方面令该帧排队等待发送,另一方面则预约令牌。当其在环接口中收到上站发送的帧时,要检查帧内AC字段中的预约优先数Rr,如果本站待发送的帧的优先级Pm大于Rr,则须在转发该帧时,把其预约优先级Rr升高,使之等于Pm;否则仍保持原有帧中的Rr值。在每一个要发送帧的环路接口中,都按这种方式进行预约,如果后一站待发送帧的优先级又高于前一站待发送帧的优先级,则可又将优先级Rr升高。
截获令牌。当环路中流动的帧返回到当前站时,须由该站检查返回帧中的预约优先级Rr。若它已被升高,则在发送令牌时应设置令牌帧中的Pr=Pm。具有优先级的令牌在环路中传送到待发送信息的环路接口时,由该接口将令牌中的优先级Pr与本站待发送帧的优先级Pm进行比较,若Pr≤Pm时,则该站即可将令牌截获下来,并启动令牌计时器THT,以便对本站保持令牌的时间进行计数。
截获令牌后便开始发送数据帧。如果还有PmPr的数据帧,则还可继续发送,直至全部发完或THT超时,方才交出令牌将它发送给下一站。

第3题:

关于令牌环网运行机理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每个站点在发送数据前需生成新令牌

B.接收站点在数据接收完毕后向环路释放空闲令牌

C.在网络重负荷条件下利用率高

D.令牌环网使用令牌对全网的运行进行集中控制和管理


参考答案:C

第4题:

下面哪种说法对于令牌环体系结构来说是正确的()

  • A、令牌环是无源拓扑
  • B、令牌环的运行速度为4Mbit/s或16Mbit/s
  • C、令牌环集线器叫做多站访问单元
  • D、令牌环是宽带体系结构

正确答案:B,C

第5题:

在令牌总线和令牌环局域网中,令牌是用来控制结点对总线的( )


正确答案:D
在令牌总线和令牌环局域网中有一种特殊结构的控制帧,用来控制结点对总线的访问权,就是“令牌”。

第6题:

在令牌环中,为了解决竞争,使用了一个称为()的特殊标记,只有拥有的站才有权利发送数据。令牌环网络的拓扑结构为()


参考答案:令牌,环型

第7题:

在下面关于以太网与令牌环网性能的比较中,正确的是

A.在重负载时,以太网比令牌环网的响应速度快

B.在轻负载时,令牌环网比以太网的利用率高

C.在重负载时,令牌环网比以太网的利用率高

D.在轻负载时,以太网比令牌环网的响应速度慢


正确答案:C
以太网使用的是CSMA/CD介质访问控制,它采用总线争用方式,具有结构简单、在轻负载下延迟小等优点;但随着负载的增加,冲突概率也会增加,且性能明显下降。令牌环访问控制在重负载下利用率高,性能对传输距离不敏感且访问公平;但环形网结构复杂,且存在检错能力和可靠性差等问题。因此,正确答案为选项C。

第8题:

● 在下面关于以太网与令牌环网性能的比较中,正确的是 (58) 。

(58)A. 在重负载时,以太网比令牌环网的响应速度快

B. 在轻负载时,令牌环网比以太网的利用率高

C. 在重负载时,令牌环网比以太网的利用率高

D. 在轻负载时,以太网比令牌环网的响应速度慢


正确答案:C

第9题:

令牌环网中某个站点能发送帧是因为( )。

A.最先提出申请

B.优先级最高

C.令牌到达

D.可随机发送


答案:C

第10题:

令牌环网中,当所有站点都有报文要发送时,则最坏情况下等待获得令牌和发送报文时间等于()

  • A、所有站点传送令牌的时间总和
  • B、所有站点传送令牌发送报文的时间总和
  • C、所有站点传送令牌的时间总和的一半
  • D、所有站点传送令牌和发送报文的时间总和的一半

正确答案:B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