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小壁虎借尾巴》

题目
小学语文《小壁虎借尾巴》
一、考题回顾


参考答案和解析
答案:
解析: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上课之前啊,我们一起来猜个谜语:“是虎不上山,特别会爬墙,不怕尾巴断,断了能再长。”对,就是我们上节课新认识的朋友,小壁虎,那老师想问大家,小壁虎向谁借尾巴了?为什么没借到?之后又发生了什么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继续探索小壁虎尾巴的秘密吧。(板书:小壁虎借尾巴)
(二)初读感知
1.PPT出示生字词,学生以开小火车的形式朗读。
2.大声齐读第一、二自然段,并出示书中插图,问小壁虎为什么去借尾巴?回答时用上“谁、什么地方、干什么”句式。
【明确】小壁虎在墙角捉蚊子时,被蛇咬断了尾巴。
3.这里有一根线(或一段纸条)谁上台前给大家做出“一挣”的动作。
【明确】这里也看出小壁虎尾巴的特点——可以自动切断。
(三)深入研读
1.朗读课文,找出小壁虎一共借了几次尾巴?
【明确】三次
2.小壁虎为什么没有借到尾巴?
【明确】
(1)第一次借尾巴:看见了小鱼,小鱼要用尾巴拨水。
(齐读小壁虎的话,引导学生注意请别人帮忙时的态度,进行礼貌教育。)
(2)第二次借尾巴:看见了老黄牛,老黄牛要用尾巴赶蝇子。
(3)第三次借尾巴:看见了燕子,燕子要用尾巴掌握方向。
3.朗读课文最后一段,小壁虎为什么有尾巴了?
【明确】小壁虎长出一条新尾巴啦!
(句中的“!”号,写出了小壁虎长出新尾巴时又惊又喜的心情。)
总结:这句话讲出了小壁虎的尾巴再生的特点。壁虎的尾巴如果被什么动物咬住了,它就把尾巴挣断逃跑,用不了多久就会长出新的尾巴。
4.再次朗读课文并且观看图片,重点概括这几种动物尾巴的作用。
【明确】小鱼要用尾巴拨水;老黄牛要用尾巴赶蝇子;燕子要用尾巴掌握方向;小壁虎的尾巴可以帮助壁虎逃生。
(四)拓展延伸
请同学分角色扮演。
(五)小结作业
小结:总结回顾本课,我们跟着小壁虎一起了解了好多动物尾巴的作用,并且知道了壁虎的尾巴可以再生,下面请大家再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结束课堂。
作业:把所学内容与其他小伙伴进行分享,并且搜集生活中还知道哪些小动物的尾巴有特殊的用处,下节课与同学进行分享。
【板书设计】



【答辩题目解析】
1.你会怎样指导本课的朗读?
【参考答案】
本文对话多,感情色彩浓,采用了对话和图片的形式穿起了整个故事,朗读时应注意读出不同的语气、语调。文中反复出现的问句——“您把尾巴借给我行吗?”不仅应读出小壁虎难过、焦急的心情,还要注意小壁虎说话的礼貌,重音放在“借给我”三字上,然后稍停顿一下,再读“行吗”。读小鱼、黄牛、燕子的话时,要把“拨水”“赶蝇子”“掌握方向”读重一点,以表达它们不借尾巴的理由和它们各自尾巴的作用。读老牛的话时,声音应比小鱼、小壁虎等的声音低沉一些;读小鱼姐姐、燕子阿姨的话和小壁虎的声音也应有所区别,从而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
以上就是我全部的答案,谢谢考官!
2.对于新字讲授环节,你是如何设计的?
【参考答案】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会设计如下新字讲授环节:
①认读。a.我会范读课文,圈出本课要求认识的生字,学生自己拼读,读准字音。同时学生圈点出不认识的生字。b.出示生字卡,教师领读。c.组内朗读,互助解决。同桌互相检查读文,重点看字音是否读准确,句子是否读通顺。我会流动指导,最后每组代表总结组内的学习成果。我会进一步强化生字的读音。d.借助字典,自主学习。学生自由朗诵过程中,发现生字,通过字典,自己解决生字的读音。提醒大家应注意的地方:蛇是翘舌音。虎的声母是“h”,不是“f”。
②识记:识记环节可以利用图画情境进行识记;探究汉字的偏旁部首、汉字的构成规律进行识记;联系生活法进行识记。
③书写指导学生书写,我会按照“指导—示范—练写—点评”的顺序进行。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费思曼用什么实验来验证用进废退的学说()

A.长颈鹿实验

B.苍蝇实验

C.剪壁虎尾巴

D.剪老鼠尾巴


参考答案:D

第2题:

阅读《小壁虎借尾巴》的教学片段并回答问题。
师:刚才同学们找出了小壁虎三次借尾巴时说的话,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这些话。(学生七嘴八舌地读)
师:谁愿意给全班同学展示自己的朗读?(生读小壁虎说的话)
师:读得很流利,但似乎少了一点儿什么味道。什么叫“行吗?”
生(依次回答):“行吗?”就是“好不好”“好吗”“可以吗”……
师:对了.这说明小壁虎讲话时怎么样?
生(依次回答):和气,小心翼翼,谨慎,礼貌……
师:你们从哪里看出小壁虎讲话时很有礼貌的?
生:小鱼比小壁虎大,小壁虎叫她小鱼姐姐;老黄牛年纪大,小壁虎就称他伯伯;燕子比妈妈小,小壁虎就称她燕子阿姨。
生:小壁虎走了之后都跟他们一一告别,说:“再见。再见。”
生:小壁虎每次说话都用“您”很有礼貌。
生:小壁虎每次借尾巴都要问别人“行吗?”
师:对,小壁虎每次说话都很和气,都是用商量的口气跟人借尾巴的,说明小壁虎很有礼貌,谁能够用很有礼貌的语气试着朗读小壁虎三次借尾巴时说的话呢?(生读)
师:读得有点味道了,朗读的时候还要注意……(教师指导朗读)
师:请大家用有礼貌的语气再读一读。(学生品读小壁虎说的话)
师:读得更好了,请同学们回家后再读给爸爸妈妈听,注意读出礼貌的语气……
(1)教师在该教学片段中贯穿了哪些教学原则?(要求写出三条原则)(9分)
(2)结合材料分析其中两条教学原则的具体体现。(8分)


答案:
解析:
(1)教师在该教学片段中贯穿了启发性教学原则、科学性与教育性相结合的教学原则、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
(2)科学性与教育性相结合的原则就是指既要把现代先进科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传授给学生,同时要结合知识、技能中内在的德育因素,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材料中,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既注重对学生进行语文知识的传授,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注重对学生进行文明礼貌这一道德品质的培养。
启发性原则是指教师在教学工作中依据学习过程的客观规律,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中,教师在面对学生朗读时的不足,通过提问的形式进行了一步步地引导,通过三次朗读让学生认识到什么样才算是有礼貌的语气。


第3题:

把培养学生的听话、说话能力,明确定位为小学语文教学的目标之一的是()

A.1986年《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

B.1992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

C.1978年《全日制十年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

D.2001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参考答案:A

第4题:

小学语文教学的根本目标是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正确答案:正确

第5题:

下列过程不属于克隆的是( )。


A.利用柳树枝条繁殖植株
B.壁虎断尾后长出新尾巴
C.PCR扩增抗除草剂基因
D.单个大肠杆菌形成单菌落

答案:B
解析:
知识点:克隆技术。克隆原指以幼苗或嫩枝插条,以无性繁殖或营养繁殖的方式培育植物,如扦插和嫁接。现在一般是指生物体通过体细胞进行的无性繁殖,以及由无性繁殖形成的基因型完全相同的后代个体组成的种群。通常是利用生物技术由无性生殖产生与原个体有完全相同基因组织后代的过程。壁虎断尾后长出新尾巴是细胞分裂、分化的结果,不属于克隆,B项错误。与题干相符,当选。

A项:利用柳树枝条繁殖植株属于无性生殖,相当于克隆,正确。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PCR技术的原理是DNA 复制,其扩增基因的过程即DNA 的复制过程,属于克隆,正确。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单个大肠杆菌通过二分裂增殖逐渐形成大肠杆菌单菌落,二分裂是无性生殖,属于克隆,正确。与题干不符,排除。

第6题:

下面加点词的读法不同的一项是(  )。

A.小壁虎的尾巴不见了
B.白云生处有人家
C.这小东西躲起来了
D.问题已经明白了

答案:B
解析:
“人家”不是轻声,其他都是轻声。

第7题:

材料:
阅读《小壁虎借尾巴》的教学片段并回答问题。
师:刚才同学们找出了小壁虎三次借尾巴时说的话,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这些话。(学生七嘴八舌地读)
师:谁愿意给全班同学展示自己的朗读?(学生读小壁虎说的话)
师:读得很流利,但似乎少了一点儿什么味道。什么叫“行吗?”
生(依次回答):“行吗?”就是“好不好”“好吗”“可以吗”……
师:对了。这说明小壁虎讲话时怎么样?
生(依次回答):和气,小心翼翼,谨慎,礼貌……
师:你们从哪里看出小壁虎讲话时很有礼貌的?
生:小鱼比小壁虎大,小壁虎叫她小鱼姐姐;老黄牛年纪大,小壁虎就称他伯伯;燕子比妈妈小,小壁虎就称她燕子阿姨。
生:小壁虎走了之后都跟他们一一告别,说:“再见,再见。”
生:小壁虎每次说话都用“您”很有礼貌。
生:小壁虎每次借尾巴都要问别人“行吗?”
师:对,小壁虎每次说话都很和气,都是用商量的口气跟人借尾巴的,说明小壁虎很有礼貌,谁能够用很有礼貌的语气试着朗读小壁虎三次借尾巴时说的话呢?(学生读)
师:读得有点味道了,朗读的时候还要注意……(教师指导朗读)
师:请大家用有礼貌的语气再读一读。(学生品读小壁虎说的话)
师:读得更好了。请同学们回家后再读给爸爸妈妈听,注意读出礼貌的语气……
问题:
(1)教师在该教学片段中贯穿了哪些教学原则?(要求写出三条原则)
(2)结合材料分析其中两条教学原则的具体体现。


答案:
解析:
(1)教师在该教学片段中贯穿了启发性教学原则、科学性与教育性相结合的教学原则、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 (2)科学性与教育性相结合的原则就是指既要把现代先进科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传授给学生,同时又要结合知识、技能中内在的德育因素,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材料中,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不仅注重对学生进行语文知识的传授,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注重对学生进行文明礼貌这一道德品质的培养。
启发性原则是指教师在教学工作中依据学习过程的客观规律,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中,教师在面对学生朗读时的不足,通过提问的形式进行了一步步地引导,通过三次朗读让学生认识到什么样才算是有礼貌的语气。

第8题:

 

小学语文教师资格证,在教师招聘考试中报语文还是小学教育

 


语文

第9题:

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原则是根据小学语文学科的性质、任务,结合小学语文教学实际提出来的。


正确答案:正确

第10题:

小学语文学法


正确答案:教师通过一定的途径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传授、诱导、诊治,使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并灵活运用于学习之中,逐步形成较强的自学能力。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