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社会《走出烦恼》

题目
小学社会《走出烦恼》
一、考题回顾
题目来源:5月18日辽宁省沈阳市面试考题
试讲题目
1.题目:走出烦恼
2.内容:



3.基本要求:
(1)运用情景教学揭示如何排除烦恼;
(2)联系学生实际;
(3)有板书设计。
(4)试讲时间不要超过10分钟。
答辩题目
1.为什么人不可能没有烦恼?
2.说说你讲本节课的逻辑思路?

参考答案和解析
答案:
解析: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环节一:课堂导入
揭“烦恼”题热身运动:老师说相关的表情词,请大家演示各种表情。如:“悲伤”“生气”“愤怒”“开心”“烦恼”“哈哈大笑”“平静”。
揭示课题。“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我们在生活中、学习上有时会开心,有时会悲伤,有时会兴奋,有时会烦恼。如果常被困在烦恼里,不仅对我们的学习有影响,对我们的身体健康也有影响,我们都希望做“快乐小精灵”、“阳光少年”所以,我们应赶快走出烦恼,快乐生活,这节课我们就学习“走出烦恼”。
环节二:新课讲授
活动一:人人都有烦恼
学生活动:写出自己的烦恼。
教师追问:大家想一想,为什么人就不可能没有烦恼呢?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教师总结:烦恼是我们生活中的一部分,生活中有挫折,就会有烦恼,这是我们每个人成长中必须要经历的,我们一方面我们要悦纳它、接受它,另一方面,我们要学会不断地排除烦恼,发现快乐,这才是生活对我们的要求。
活动二:排除烦恼
过渡:那么,怎么排除烦恼,让我们的生活多一些快乐,少一份烦恼呢?我们先来看看“李萌的烦心事”(教材第十页),看看她是如何面对烦恼的。
情境一:一天大扫除,李萌去大部队拿报纸,回到教室时,听到几个同学在议论她。她生气了好半天。
思考:假如你是李萌,听到同学议论后,你会是什么感受?你会怎么做呢?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被同学误解,受到委屈而感到心里有些不高兴,有些生气,甚至伤心得哭都是正常的,但是如果因此而长时间闷闷不乐,发脾气或者对误解自己的同学耿耿于怀,就是不正常的情绪。大家设想如果李萌向同学们解释后,很快会化解误会,原谅同学,对自己与自己同学的关系会怎么样呢?如果为此而闷闷不乐,不理同学又会怎样呢?所以我们要自己去化解烦心事,自己主动去排除烦恼。
情境二:放学时,李萌看到几个同学在前边,她叫了几声,可是他们没有理她。她想:我这么大声喊,还能听不见?准是故意不理我。于是,她扭头自己走了。
思考:不良的心理表现会给自己、给自己同学的关系带来什么样的后果?为什么李萌总会遇到烦恼?原因是什么?请大家给她开个药方。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小组代表发言后,教师总结:不良的心理表现会给自己带来很多烦恼,会让自己不开心,同时也会影响自己与同学的关系,会让自己变得不受大家欢迎,所以我们要调整好自己的情绪,有问题要自己及时进行处理。李萌总是遇到烦心事,其实她遇到的这些事情我们也会遇到,有时候处理不当就会给自己带来更多的烦恼,我们要懂得自己排除烦恼。
环节三:巩固提高
刚才大家都写下了自己的烦恼,哪位同学愿意说说自己有哪些烦恼呢?大家认真听一听,帮忙出出主意,也许你的一条建议会帮助同学从烦恼中走出来呢。
学生进行全班交流活动。
教师总结:同学们,我被大家的热情深深感动了,老师感受到了大家都是善良的人,咱们的班级也是互助团结的集体,刚才大家提出的建议只是供当事人参考,但是他们会心存感激。当我们遇到烦恼的时候,也可以寻求他人的帮助,要想办法去解决烦恼。
环节四:小结作业
课堂小结:我们的成长历程中,总是会有这样或者那样的烦恼,有些烦恼不是我们自己造成的,但是我们却无法回避,面对这些烦恼,我们要想办法去排除它,除了听一听他人的建议,还可以通过改变自己的想法来排除。生活就像一面镜子,希望大家都能笑口常开,多一些快乐,少一些烦恼。
课后作业:请同学们下去想想自己曾经遇到了什么样的烦恼让你印象深刻,又是如何排除的?



【答辩题目解析】
1.为什么人不可能没有烦恼?
【参考答案】
烦恼是我们生活中的一部分,生活中有挫折,就会有烦恼,这是我们每个人成长中必须要经历的,我们一方面我们要悦纳它、接受它,另一方面,我们要学会不断地排除烦恼,发现快乐,这才是生活对我们的要求。
2.说说你讲本节课的逻辑思路?
【参考答案】
本节课的讲授,我按照烦恼人人都有—为什么有烦恼—诊断(分析)烦恼—排除烦恼的逻辑进行讲解,通过这样的思路引导学生理解人人都有烦恼,我们可以通过恰当的方式排除烦恼,帮助孩子健康成长。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学校社会工作的工作场域并不仅限于学校范围,根据工作需要,学校社会工作者也常常会走出学校去开展工作。这种走出学校开展学校社会工作服务的模式被称为( )。

A.社区一学校社会工作
B.家庭一学校社会工作
C.治疗型学校社会工作
D.变迁型学校社会工作

答案:A
解析:

第2题:

累积的烦恼这类事件常以社会过敏的形式出现:烦人小事。


正确答案:正确

第3题:

幼小衔接工作是()共同责任。

A.幼儿园、小学与家庭

B.幼儿园、小学与社会

C.幼儿园、家庭与社会

D.幼儿园、小学、家庭与社会


参考答案:A

第4题:

一切烦恼是消极的情绪,不会促进社会进步。


正确答案:错误

第5题:

西方列强侵略中国的目的是要帮助中国走出封建社会,发展资本主义。


正确答案:错误

第6题:

小学社会《秋天的收获》


答案:
解析:
【教学过程】
环节一:新课导入
运用播放视频的方法导入,播放秋天的田野的视频。
导入实录:同学们,我们一起来看一段关于秋天的视频,田野里到处是金黄色,金色的田地,金色的树林,金色的叶子,金色的果实。美不美呀?很美!这些都是秋天赐予我们的,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秋天的收获。
环节二:新课讲授
1.收获的季节
(1)PPT展示关于秋天的收获的小诗

学生读诗,初步感受秋天是收获的季节。
(2)学生分成小组,课下通过观察、访问、看电视、亲身体验等多种方式,了解本地区秋天的情况,感受秋天收获的喜悦。
课上学生将自己观察、调查了解到的秋天的收获进行交流。(农民收获玉米;柿子像小红灯笼一样挂在书上;农民伯伯驾驶着收割机收获水稻;阿姨们手上下飞舞摘棉花)
2.小小丰收会。
(1)认一认
学生课下每个人收集一两样果实,课上引导学生用看、闻、摸、尝等方式观察自己带的果实有什么特点,并且对拿来的果实进行分类(蔬菜类、水果类、粮食类、干果类)。
(2)说一说
教师引导学生自己思考这些果实都是谁生产的,怎么生产出来的。(农民伯伯在菜园子、果园子和田地里辛勤生产出了蔬菜、水果、粮食。一些水果经过晾晒加工后成为干果。
通过这些方式引导学生感受农民伯伯的辛勤付出才有丰收的果实,学生对农民伯伯产生热爱之情。
环节三:巩固提高
教师出示一个口袋,里面装有一种果实,请学生摸一摸,说说是什么。通过“摸一摸,猜一猜”的游戏,增强对果实的了解和感受。
环节四:小结作业
鼓励学生课后为秋天的果实写谜语。
【板书设计】

【答辩题目解析】
1.说一下你本课的难点,以及你是如何突破难点的。
由于本课面对的学生是小学二年级学生,珍惜劳动成果,懂得分享、尊重是他们难以理解的内容,因此我把本课的难点设置为:养成愿意与他人分享的习惯;懂得珍惜劳动成果。尊敬付出劳动的人。
为了突破这个难点,我设置了如下活动帮助学生理解难点。
首先是让学生课下收集一两样果实,课上引导学生用看、闻、摸、尝等方式观察自己带的果实,对劳动成果有个初步的认识。
接着引导学生自己思考这些果实都是谁生产的,怎么生产出来的。引导学生认识到这些劳动成果是农民伯伯辛辛苦苦生产出来的。要珍惜劳动成果,尊重付出劳动的人。
最后设置“摸一摸,猜一猜”的游戏,引导学生学会分享与合作。
2.说一下你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什么。
根据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我设计了如下教学目标:
1.懂得珍惜劳动成果,尊敬付出劳动的人。
2.养成愿意与他人分享的习惯
3.增强劳动意识和技能
4.知道秋天是收获的季节。

第7题:

青春期成人感的出现,随之产生一连串的困惑和烦恼()。

  • A、身体变化所引起的烦恼
  • B、学习的烦恼
  • C、人际关系的烦恼
  • D、前途的烦恼

正确答案:A,B,C,D

第8题:

一般来说,在家庭中,父母主要通过以下途径对小学生施加影响:()

A、教导,即父母通过言传身教,直接向小学生传授各种社会经验和行为准则

B、强化,即父母采取奖惩的方式强化小学生的行为准则,并巩固这些行为准则的地位

C、榜样,即父母往往是小学生最早开始模仿的对象,他们效仿父母,学习父母的行为方式

D、慰藉,即小学生对父母形成的依恋感使他们易于向父母倾诉不安和烦恼,以得到父母的安慰和帮助


参考答案:ABCD

第9题:

无端烦恼与生活中的正常烦恼有何区别?


正确答案:正常烦恼是由于客观存在的原因引起的,无端烦恼是建立在“假设”基础上的,即引起无端烦恼的原因是主观想象出来的,并非客观存在。

第10题:

‘烦恼即菩提’,是否来了烦恼会打得破,再增加勇猛进道,烦恼就是帮助进道的意思否?


正确答案:亦可如是解释,烦恼迷也,菩提觉也。迷觉为对待辞,有迷方有觉也,是就生灭之义解。此句之‘即’字,乃当下即是,不必分析言之。从无作立言,益见其精也。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