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如下程序: Private Sub Form_Click()E=1:F=1 For j=1 To 3 E=E+F:F=F+E Next Print E;F End Su

题目

有如下程序:

Private Sub Form_Click()

E=1:F=1

For j=1 To 3

E=E+F:F=F+E

Next

Print E;F

End Sub

该程序的输出结果是

A.6 6

B.5 8

C.13 21

D.34 55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阅读以下程序,填写运行结果________________. def f(): m=0 m=m+1 print(m,end='') #此处''为空字符串 f() f()


D

第2题:

根据斐波那契数列的定义,F(0)=0,F(1)=1, F(n)=F(n–1)+F(n–2)(n≥2),输出不大于100的序列元素,提示代码如下: a,b = 0, 1 while a<100: print(a,end=",") a,b=______________


(1)由斐波那契数列的定义可得: F n =F n-1 +F n-2 =2F n-2 +F n-2 =3F n-3 +2F n-4 =5F n-4 +3F n-5 =8F n-5 +5F n-6 =pF 1 +qF 0 设Fm的执行次数为Bm(m=012…n-1)由以上等式可知F n-1 被执行一次即B n-1 =1;F n-2 被执行再次即B n-2 =2;直至F 1 被执行p次F 0 被执行q次即B 0 =pB 0 =q。B m 的执行次数为前两等式第一因式系数之和即B m =B m-1 +B m-2 再有B n-1 =1和B n-2 =2这也是一个斐波那契数列。可以解得: (2)时间复杂度为O(n)。 本题主要考查递归算法的时间复杂度。考生应该比较熟悉斐波那契数列,只要具备一定的数学功底,解决该题应该没有什么困难。但是,通过该题需要掌握将实际问题转换成数据结构,进而能够通过数学分析得到时间复杂度的能力。

第3题:

多面体的欧拉公式是:

A.V–F + E = 2

B.V–F–E = 2

C.V + F–E = 2

D.V + F–E = 1


A

第4题:

1、多面体的欧拉公式是:

A.V–F + E = 2

B.V–F–E = 2

C.V + F–E = 2

D.V + F–E = 1


A

第5题:

有如下程序: Private Sub Form_Click() E=1:F=1 For i=1 To 3 E=E+F:F=F+E Next Print E;F End Sub 该程序的输出结果是

A.6 6

B.5 8

C.13 21

D.34 55


正确答案:C
解析:阅读本题程序,可以看出,E或F的值总是它前边E和F值的和,E和F的值顺序分别为1、1,2、3,5、8,13、21,可以很容易地用前两个数相加得到后一个数。第1次循环E和F的值分别为2和3,第2次循环E和F的值分别为5和8,第3次循环E和F的值分别为13和21,最后输出结果为13和21。

第6题:

有如下程序: include using namespace std; class TestClass { private: int x,y; pu

有如下程序: #include<iostream> using namespace std; class TestClass { private: int x,y; public: TestClass (int i,int j) { x=i; y=j; } void print() { cout<<"print1"<<end1; } void print()const { cout<<"print2"<<end1; } }; int main() { const TestClass a(1,2); a.print(); return 0; } 该程序运行后的输出结果是( )。

A.print1

B.print2

C.print1 print2

D.程序编译时出错


正确答案:B
解析:由主函数main入手,定义TestClass型的常对象a,然后调用对象a中的成员函数print()。因为在C++中,如果一个对象被声明为常对象,则不能调用该对象中的非const型的成员函数。所以,这里调用的是对象中的const型成员函数“void print()const”,输出为print2。

第7题:

有如下程序: Private Sub Form_Click() E=1:F=1 For j=1 To 3 E=E+F:F=F+E Next Print E:F End Sub 该程序的输出结果是

A. 6 6

B. 5 8

C.13 21

D.34 55


正确答案:C
解析:阅读本题程序可以看出,E或F的值总是它前边E和F值的和,E和F的值顺序分别为1、1,2、3,5、8,13、21,可以很容易地用前两个数相加得到后一个数。第1次循环E和F的值分别为2和3,第2次循环E和F的值分别为5和8,第3次循环E和F的值分别为13和21,最后输出结果为13和21。

第8题:

有如下程序: include using namespace std; int main(){ int f, f1=0, f2=1; for(int

有如下程序:

#include<iostream>

using namespace std;

int main(){

int f, f1=0, f2=1;

for(int i=3; i<=6; i++) {

f=f1+f2;

f1=f2; f2=f;

}

cout<<f<<end1;

return 0;

}

运行时的输出结果是( )。

A) 2

B) 3

C) 5

D) 8

A.

B.

C.

D.


正确答案:C
解析:在主函数中for循环语句执行4次,第一次循环结束时,变量f的值等于1,f1的值等于1,f2的值等于1;第二次循环结束时,变量f的值等于2,f1的值等于1,f2的值等于2;第三次循环结束时,变量f的值等于3,f1的值等于2,f2的值等于3;第四次循环结束时,变量f的值等于5,f1的值等于3,f2的值等于5;结束循环。

第9题:

有如下程序:

Private Sub Form_C1ick()

E=1:F=1

For j=1 To 3

E=E+F:F=F+E

Next

Print E;F

End Sub

该程序的输出结果是

A.6 6

B. 5 8

C. 13 21

D.34 55


正确答案:C
解析:阅读本题程序可以看出,E或F的值总是它前边E和F值的和,E和F的值顺序分别为1、1,2、3,5、8, 13、21,可以很容易地用前两个数相加得到后一个数。第1次循环E和F的值分别为2和3,第2次循环E和F的值分别为5和8,第3次循环E和F的值分别为13和21,最后输出结果为13和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