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题我国对计划与市场关系的认识经历了哪几个主要阶段?

题目
问答题
我国对计划与市场关系的认识经历了哪几个主要阶段?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我国计划与市场的关系的讨论经历了怎样的演变过程


正确答案: 第一阶段:1978年至1983年,提出了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改革思想。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理论界有越来越多的人认为,应通过放权让利,把计划建立在价值规律的基础上。
第二阶段:1984年至1987年,提出了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理论。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提出了以下论断: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商品经济。商品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不可逾越的阶段;计划经济与商品经济具有统一性;计划与市场板块式结合。
第三阶段:1987年至1992年,提出了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理论。党的十三大明确提出: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应该是计划与市场内在统一的体制,计划调节与市场调节应有机结合。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的经济运行模式。
第四阶段,1992年以后,提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邓小平在1992年春的南方谈话中,提出了“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的重要论断。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党的十五大进一步确认: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就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党的十六大重申: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第2题:

二战结束后,中国对外关系的调整与发展经历了哪几个主要阶段?


正确答案: (1)新中国成立至20世纪50年代中期,揭开中国独立外交的崭新篇章。
(2)20世纪50年代末至20世纪60年代末,为维护国家主权而顶住美苏两国压力。
(3)20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末,侧重反对苏联霸权主义。
(4)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赋予独立自主外交政策以新内容。
(5)20世纪90年代,坚持和发展邓小平独立自主外交政策,开创中国外交新局面。

第3题:

人类对机械安全的认识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1.安全的自发认识阶段
2.安全的局部认识阶段
3.系统安全的认识阶段
4.安全系统的认识阶段

第4题:

西方领导体制的变迁经历了哪几个阶段?他们对我国领导体制的启示主要有哪些?


正确答案: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领导体制从微观角度来看,主要指资本主义国家企业的领导体制,这种体制的发展过程主要包括五个阶段:
(1)家长制领导;
(2)经理制领导;
(3)职业“软专家”领导制;
(4)专家集团领导制;
(5)多级领导制。
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领导体制从宏观角度来看,是与资本主义经济基础相适应的政治领导体制,也就是资产阶级民主制。资产阶级民主制,就其一般意义来说,是指统治阶级平等地掌握政权,并对其他阶级实行统治的一种政治领导体制。通过对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企业以及政治领导体制演变的过程进行简略的考察,我们可以发现,它们大体上是适合现代化大生产的状况的,同时也不得不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进行某些相应的变革。因此在总体上是符合领导体制的发展变化规律的。资本主义国家的企业领导体制反映了社会大生产的某些客观要求,同时具备日益完善的内容与形式,因而对于我们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搞好经济管理,可以起到很好的借鉴作用。资产阶级民主制虽然在本质上是少数人对绝大多数人的专政,但其在内容与形式上,比如实行三权分立制度、议会制以及进行分级分权的管理等,对于完善我国的政治领导建设都有可供参考的价值。

第5题:

市场营销管理哲学的演变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正确答案:生产观念,产品观念,推销观念,市场营销观念,客户观念,社会市场营销观念

第6题:

我国对计划与市场关系的认识经历了哪几个主要阶段?


正确答案: 第一阶段,1978年至1983年,提出了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改革思想。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理论界有越来越多的人认为,应通过放权让利,把计划建立在价值规律的基础上。在党的十二大上,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被正式确立为经济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
第二阶段,1984年至1987年,提出了有计划商品经济理论。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明确提出了社经是公有制基础上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根据这一论断,取得了共识:商品经济是社经不可逾越的阶段;计划经济与商品经济具有统一性;计划与市场板块式结合。在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理论的指导下,经济体制改革的重心从农村转向城市,并进行了具有明显的市场取向的改革。
第三阶段,1987年至1992年,提出了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理论。党的十三大明确指出,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与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区别不在于市场与计划的多少。社商应该是计划与市场统一的体制,计划与市场的作用都是覆盖全社会的,计划调节与市场调节应有机结合。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要建立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的经济运行模式。
第四阶段,1992年以后,提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邓小平在92年春的南方谈话中明确提出了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的重要论断。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全面系统地阐明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框架和战略部署。党的十五大进一步确认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就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党的十六大重申: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的作用。

第7题:

我国社会组织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正确答案: (1)第一阶段,1978年至1989年。在改革初期,为了调动广大群众的积极性,加经济发展,政府鼓励在经济领域建立行业协会。
(2)第二阶段,1989年底至1998年。政府对社会组织以“限制”为主,建立了“双重管理体制”。所以,正式社会组织的数量没有多少增加,但社会组织的总体规模获得了发展,并且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大。
(3)第三阶段,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国家民政部正式成立民间组织管理局,国务院先后颁布了《社会团体等级管理条例》、《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条例》、《基金会管理条例》三个行政法规,促使我国社会组织的发展走上规范化、法制化的道路。

第8题: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中国对外关系的调整与发展经历了哪几个主要阶段?


正确答案: (1)新中国成立至50年代中期,揭开中国独立自主外交的崭新篇章;
(2)20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末,为维护国家主权盯住美苏两国压力;
(3)20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末,侧重反对苏联霸权主义;
(4)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赋予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以新的内容;
(5)20世纪90年代以来,坚持和发展邓小平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开创中国外交新局面。

第9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计划与市场关系经历了怎样的演变过程?


正确答案: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到80年代末,这一时期主要是围绕如何发展商品经济,发挥市场作用并把市场计划结合起来以及如何结合等问题展开的。提出了要建立有计划商品经济体制,形成“计划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的经济运行模式。
90年代以来,对计划与市场关系的认识,从“利用论”、“结合论”发展为市场“基础论”,市场经济真正被理解为一种资源配置方式和经济体制类型,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第10题: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财政管理体制发展变主要经历了以下哪几个阶段()。

  • A、计划型财政管理阶段
  • B、市场型财政管理阶段
  • C、计划型财政管理向公共财政管理过度阶段
  • D、明确导向公共财政管理阶段

正确答案:A,C,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