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患者,男,22岁。乏力、倦怠2年余,半年前出现活动后气促。查体:心尖区可闻及收缩期高调吹风样杂音。X线胸片如下图所示。 引起该病最常见的原因是()A 风湿性损害B 二尖瓣脱垂C 先天性二尖瓣前叶裂D 肥厚性心肌病E 左室扩大F 二尖瓣肥厚

题目
单选题
患者,男,22岁。乏力、倦怠2年余,半年前出现活动后气促。查体:心尖区可闻及收缩期高调吹风样杂音。X线胸片如下图所示。 引起该病最常见的原因是()
A

风湿性损害

B

二尖瓣脱垂

C

先天性二尖瓣前叶裂

D

肥厚性心肌病

E

左室扩大

F

二尖瓣肥厚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有以下哪些表现

A.胸骨左缘下端和心尖部粗糙收缩期杂音
B.室间隔非对称性肥厚
C. 二尖瓣前叶脱垂引起喀喇音
D.心尖部舒张期杂音

答案:A,B
解析:

第2题:

患者,男性,24岁。查体:心尖区可闻及收缩中晚期吹风样杂音及喀喇音,超声心动图可见二尖瓣前叶CD段呈吊床样波形。该患者诊断考虑为()

  • A、主动脉瓣狭窄
  • B、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 C、二尖瓣狭窄
  • D、二尖瓣关闭不全
  • E、二尖瓣脱垂

正确答案:E

第3题:

女性,25岁。3年来经常有胸痛入院。曾晕倒3次,数分钟后恢复。体检:卧位时心尖部可闻及隆隆样杂音Ⅰ级,而坐位时杂音增强为Ⅱ级。下列哪项诊断可能性最大

A、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

B、左房黏液瘤

C、梗阻型肥厚性心肌病

D、二尖瓣脱垂

E、先天性二尖瓣狭窄


参考答案:B

第4题:

女性,36岁,患风湿性心脏病多年,发热两周,皮肤出现环形红斑,乏力、多汗,检查:心尖区闻及舒张期雷鸣样杂音与Ⅱ级收缩期吹风样杂音,心率100次/分,律齐,心界左下扩大,肺清。诊断该患者为风湿性心脏病的依据是()

  • A、皮肤环形红斑
  • B、心界向左下扩大
  • C、二尖瓣区听到舒张期雷鸣样杂音
  • D、二尖瓣区听到收缩期吹风样杂音
  • E、关节炎病史

正确答案:C

第5题:

患者男性,32岁。劳累后出现呼吸困难、心前区疼痛,有时出现晕厥。查体:主动脉瓣第一听诊区可触及收缩期震颤,并可闻及粗糙而响亮的收缩期吹风样杂音。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初步诊断为()

  • A、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
  • B、二尖瓣脱垂
  • C、左房黏液瘤
  • D、大动脉炎
  • E、二尖瓣狭窄
  • F、主动脉狭窄

正确答案:F

第6题:

患者男,64岁。心悸,乏力,心脏检查显示二尖瓣关闭不全,该患者查体不可能出现的体征是

A.心界向左下扩大
B.心尖搏动向左下移位
C.可闻及Austin Flint杂音
D.心尖区收缩期吹风样杂音
E.抬举样心尖搏动

答案:C
解析:

第7题:

患者男性,27岁,气急,乏力,心绞痛,活动后晕厥,听诊胸骨左缘可闻及收缩中晚期粗糙的吹风样杂音,临床诊断为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 心动图表现有()

  • A、室壁非对称性肥厚
  • B、左室流出道狭窄
  • C、室间隔回声不均匀,呈毛玻璃样
  • D、主动脉瓣提前关闭
  • E、二尖瓣舒张期震颤波
  • F、室壁运动弥漫性减低
  • G、SAM现象

正确答案:A,B,C,D,G

第8题:

心脏瓣膜疾病中心尖区闻及3/6级收缩期吹风样杂音,下列哪项诊断是错误的

A. 急性心包炎
B. 二尖瓣关闭不全
C. 乳头肌功能不全
D. 二尖瓣脱垂
E. 肥厚型心肌病

答案:A
解析:

第9题:

男性,64岁。心悸,乏力,心脏检查显示二尖瓣关闭不全。该患者查体不可能出现的体征是()。

  • A、可闻及AustinFlint杂音
  • B、抬举样心尖搏动
  • C、心界向左下扩大
  • D、心尖区收缩期吹风样杂音
  • E、心尖搏动向左下移位

正确答案:A

第10题:

男,25岁,气促、下肢水肿2个月。查体:心脏扩大,室性奔马律,心尖2/6级收缩期吹风样杂音,双肺少许湿性啰音,肝大,下肢水肿。B超:左房、左室扩大明显。可能诊断是( )

  • A、冠心病
  • B、风心病二尖瓣关闭不全
  • C、扩张型心肌病
  • D、急性病毒性心肌炎
  • E、二尖瓣脱垂

正确答案:C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