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题简述亚硝酸纳的病情判断。

题目
问答题
简述亚硝酸纳的病情判断。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简述亚硝酸纳中毒的紧急救护。


正确答案: (1)催吐、导泻与洗胃。
(2)补液。
(3)吸氧防窒息。
(4)及时使用特效解毒剂:立即使用特效损坏抗剂亚甲蓝。

第2题:

如何预防亚硝酸纳中毒?


正确答案:(1)严禁将亚硝酸纳与食盐或碱面一处放置。
(2)尽量少吃或不吃腌制食品,放置过久的蔬菜禁食。

第3题:

简述敌鼠纳盐中毒的原因、病情判断及紧急救护。


正确答案:(1)原因:敌鼠钠盐中毒多于误食。敌鼠纳盐的毒理作用是干扰肝脏利用维生素K1,影响凝血致活酶及凝血酶原的合成,降低血液凝固性,使凝血时间延长,也可直接损伤毛细血管壁,管壁通透性和脆性增加,容易破裂出血。(2)病情判断:多于误食3-7天后出现中毒症状。
(3)紧急救护。a.立即予以催吐。b.有效解毒药。c.出血倾向明显,病情较重者,可输入新鲜血液或血浆,或凝血酶原复合物,补充凝血因子。d.给予足量的维生素C及激素治疗,保护血管,减轻出血。e.加强基础护理,防止因损伤引起出血,包括静脉穿刺力争一次成功。

第4题:

问答题
简述马歇尔-勒纳条件。

正确答案: 马歇尔—勒纳条件:本国出口商品的价格需求弹性与本国进口商品的价格需求弹性之和的绝对值必须大于1,则本国货币贬值能改善国际收支,即,Ex+Em,>1。马歇尔一勒纳条件很好的总结了货币贬值与进出口商品的需求弹性两者之间的关系。
解析: 暂无解析

第5题:

问答题
简述亚硝酸盐中毒的急救原则?

正确答案: 急救原则:
(1)迅速催吐、洗胃、导泻、大量饮水。
(2)用特效解毒剂。如低浓度美兰、维生素C、葡萄糖等合用。
(3)对症治疗。
解析: 暂无解析

第6题:

简述昏迷的病情判断。


正确答案: (1)临床分度:临床上根据昏迷的程度可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昏迷。
(2)昏迷严重程度评估。

第7题:

简述亚硝酸纳的病情判断。


正确答案:发病较急,多在食入后半小时至数小时突然发病。发病后出现头晕、头痛、乏力、反应迟钝、出汗、恶心呕吐、腹胀、腹泻、胸闷、心悸、呼吸困难,以及口唇、颜面、甲床、全身皮肤、黏膜出现严重发绀。呈蓝黑、蓝灰和蓝褐色。严重者血压下降、休克、昏迷、抽搐、呼吸衰竭、脑水肿等。

第8题:

简述亚硝酸纳中毒原因。


正确答案:亚硝酸纳为强氧化剂,进入人体后,可使血中低铁血红蛋白氧化成高铁血红蛋白,失去运氧的功能,致使组织缺氧。亚硝酸纳外观近似食盐,并也有咸味,故常误当食盐使用而中毒。

第9题:

问答题
简述比纳量表的发展。

正确答案:
比纳量表的发展如下:
(1)1905年量表
出于诊断异常儿童智力的需要,1905年比纳和西蒙联名发表了“诊断异常儿童智力的新方法”,这就是世界上第一个智力量表,即比西量表。它共包括30个测验项目,主要特点是:①项目种类繁多,可以测量智力的多方面表现,比如记忆、言语、理解、手工操作等;②项目的排列由易而难,可以测量智力的高低;③用通过多少项目作为分别智力之标准,显现出年龄量表的雏型,已指明不同年龄的儿童所能通过的项目。
(2)1908年量表
1905年量表发表后,比纳和西蒙根据使用结果,于1908年发表了“儿童智力的发展”一文,提出了修订的量表。1908年量表是第一个年龄量表。修订的要点是:①把测验项目增加至59个;②把测验项目按年龄分组(3~13岁,每岁一组),每个年龄组项目数量不等,最多8项,最少3项;③以智力年龄来计算成绩,评估个体智力。儿童最后能通过哪个年龄组的项目,便说明他具有这一年龄的智力水平,而不论他的实际年龄是多少。
(3)1911年量表
比纳在去世前,根据自己和其他学者的使用经验,对量表做了最后一次修订,遂成1911年量表。修订要点是:①删掉一些旧的项目,补充一些新的项目(总数仍为59项),并重排项目的顺序;②将年龄范围扩展至成人,增设一个成人组;③除4岁组仅有四个项目外,其他每个年龄组一律为五项,在计算上较为方便。
解析: 暂无解析

第10题:

问答题
简述水溶性毒性亚硝酸盐中毒症状。

正确答案: 尸斑呈蓝褐色,血液呈酱油色,不凝固。
尸检可见气管内有白色气泡。
口服大量亚硝酸盐中毒,胃内可放出棕色二氧化氮气体,严重者脏器呈棕红色。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