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正文各段(“1932年第十届奥运会……金牌榜首位。”)中的中文文字设置为小三号宋体、西文文字设置为小三号Arial字体

题目
问答题
将正文各段(“1932年第十届奥运会……金牌榜首位。”)中的中文文字设置为小三号宋体、西文文字设置为小三号Arial字体;各段落段前间距为0.2行。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在Word中绘制如图所示的课程表,按照题目要求完成后,用Word的保存功能直接存盘。

要求:

1.绘制的课程表样式、线条形状、线条颜色与所给图示一致。

2.将表格外部边框线条粗细设置为3磅;内部线条粗细设置为0.5磅;表格底纹设置为灰色-20%。

3.将“软件工程专业课程表”字体设置为宋体、24号。

4.将课程列的文字字体设置为黑色、宋体、小五号、居中;时间列表示时间的字体设置为红色、Times New Roman、五号、居中,其他字体设置为黑色、宋体、五号、居中;日期行的文字字体设置为黑色、宋体、五号、居中。


正确答案:
解析:本题要点为:插入表格后进行单元格的合并、绘制线条与线条颜色的选择、绘制斜线头、录入文字并进行编排。
[操作的关键步骤]
(1)插入表格。使用“表格”菜单下的“插入”命令,在其下级菜单中选择“表格”命令;然后在“表格”菜单下选择“合并单元格”命令。
(2)绘制线条。使用“视图”菜单下的“工具栏”命令,在其下级菜单中选择“绘图”命令绘制线条和斜线头。
(3)文字编排。使用“格式”菜单下的“字体”命令,进行字号、字体的设置。
(4)艺术字的插入。使用“工具栏”下的“艺术字”命令进行设置。

第2题:

对考生文件夹下WORD.DOC文档中的文字进行编辑、排版和保存,具体要求如下:

(1) 将标题段(“Web 2.0时代”)文字设置为中文楷体_GB2312、英文Arial字体、三号,红色、空心、加粗、居中并添加蓝色底纹。

(2) 将正文各段落(“‘Web 2.0’的概念开始于……Web 2.0会议由此诞生。”)中的西文文字设置为小四号Times New Roman字体、中文文字设置为小四号仿宋_GB2312体;各段落首行缩进2字符、段前间距为0.5行。

(3) 设置正文第二段(“更重要的是……Web 2.0会议由此诞生。”)行距为1.3倍;在页面底端(页脚)居中位置插入页码(首页显示页码)。

(4) 计算“季度总计”行的值;以“全年合计”列为排序依据(第一关键字)、以“数字”类型降序排序表格(除“季度总计”行外)。

(5) 设置表格居中,表格第—列宽为2.5厘米;设置表格所有框线为1.5磅蓝色单实线。


正确答案:设置文本 在制作本例时首先对标题文本进行设置然后再对正文部分进行设置其具体操作如下: 步骤1 选择标题文本选择[格式→字体]命令在弹出的“字体”对话框“中文字体”中选择“楷体_GB2312”在“西文字体”中选择“Arial”在“字号”中选择“三号”在“字体颜色”中选择“红色”在“效果”中勾选“空心”。 步骤2 单击“确定”按钮返回到编辑界面中单击工具栏上的设置字体居中对齐选择[格式→边框和底纹]命令在“边框和底纹”对话框“底纹”的“填充”中选择“蓝色”单击“确定”按钮完成设置。 步骤3 选择所有的正文部分选择[格式→字体]命令在弹出的“字体”对话框“中文字体”中选择“仿宋_GB2312”在“西文字体”中选择“Times New Roman”在“字号”中选择“小四”。 步骤4 保持正文部分的选中状态单击鼠标右键在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择“段落”命令在弹出的“段落”对话框的“特殊格式”中选择“首行缩进”在“度量值”中输入“2字符”在“段前”中输入“0.5行”。 步骤5 选择第2段单击鼠标右键在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择“段落”命令在弹出的“段落”对话框的“设置值”中输入“1.3” 。 步骤6 选择[插入→页码]命令在“页码”的“位置”中选择“页面底端(页脚)”在对齐方式中选择“居中”并选中“首页显示页码”复选框。 (2) 编辑表格 在制作本例时首先计算出“季度总计”行的值并对其进行排序然后再设置表格其他属性其具体操作如下: 步骤1 将鼠标光标定位在表格第2行的最后一个单元格中选择[表格→公式]命令在弹出的“公式”对话框中直接输入“=SUM(LEFT)”即可完成对A公司行总计的计算并应用相同的方法计算出其他季度的总计。 步骤2 选择全表选择[表格→排序]命令在弹出的“排序”对话框的“排序依据”中选择“全年合计”。在“类型”中选择“数字”并选中“降序”和“有标题行”单选按钮。 步骤3 单击“确定”按钮完成表格的排序选择[表格→表格属性]命令在弹出的“表格属性”对话框的“对齐方式”中选择“居中”设置表格居中对齐。 步骤4 选择表格的第1列单击鼠标右键在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择“表格属性”命令在弹出的“表格属性”对话框的“列”中勾选“指定宽度”在其后的文本框中输入“2.5厘米”。 步骤5 选择整个表格单击鼠标右键在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择“边框和底纹”命令在弹出的“边框和底纹”对话框的“线型”中选择“单实线”在“颜色”中选择“蓝色”在“宽度”中选择“1磅”。 步骤6 单击“确定”按钮完成对表格的设置。
设置文本 在制作本例时,首先对标题文本进行设置,然后再对正文部分进行设置,其具体操作如下: 步骤1 选择标题文本,选择[格式→字体]命令,在弹出的“字体”对话框“中文字体”中选择“楷体_GB2312”,在“西文字体”中选择“Arial”,在“字号”中选择“三号”,在“字体颜色”中选择“红色”,在“效果”中勾选“空心”。 步骤2 单击“确定”按钮返回到编辑界面中,单击工具栏上的,设置字体居中对齐,选择[格式→边框和底纹]命令,在“边框和底纹”对话框“底纹”的“填充”中选择“蓝色”,单击“确定”按钮完成设置。 步骤3 选择所有的正文部分,选择[格式→字体]命令,在弹出的“字体”对话框“中文字体”中选择“仿宋_GB2312”,在“西文字体”中选择“Times New Roman”,在“字号”中选择“小四”。 步骤4 保持正文部分的选中状态,单击鼠标右键,在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择“段落”命令,在弹出的“段落”对话框的“特殊格式”中选择“首行缩进”,在“度量值”中输入“2字符”,在“段前”中输入“0.5行”。 步骤5 选择第2段,单击鼠标右键,在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择“段落”命令,在弹出的“段落”对话框的“设置值”中输入“1.3” 。 步骤6 选择[插入→页码]命令,在“页码”的“位置”中选择“页面底端(页脚)”,在对齐方式中选择“居中”,并选中“首页显示页码”复选框。 (2) 编辑表格 在制作本例时,首先计算出“季度总计”行的值,并对其进行排序,然后再设置表格其他属性,其具体操作如下: 步骤1 将鼠标光标定位在表格第2行的最后一个单元格中,选择[表格→公式]命令,在弹出的“公式”对话框中直接输入“=SUM(LEFT)”,即可完成对A公司行总计的计算,并应用相同的方法计算出其他季度的总计。 步骤2 选择全表,选择[表格→排序]命令,在弹出的“排序”对话框的“排序依据”中选择“全年合计”。在“类型”中选择“数字”,并选中“降序”和“有标题行”单选按钮。 步骤3 单击“确定”按钮完成表格的排序,选择[表格→表格属性]命令,在弹出的“表格属性”对话框的“对齐方式”中选择“居中”,设置表格居中对齐。 步骤4 选择表格的第1列,单击鼠标右键,在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择“表格属性”命令,在弹出的“表格属性”对话框的“列”中勾选“指定宽度”,在其后的文本框中输入“2.5厘米”。 步骤5 选择整个表格,单击鼠标右键,在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择“边框和底纹”命令,在弹出的“边框和底纹”对话框的“线型”中选择“单实线”,在“颜色”中选择“蓝色”,在“宽度”中选择“1磅”。 步骤6 单击“确定”按钮完成对表格的设置。

第3题:

请用Word 2003对考生文件夹下WORD.DOC文档中的文字进行编辑、排版和保存,具体要求如下:

(2)将正文各段落(“科技改变生活……都是做什么的”)中的中文文字设置为5号宋体、西文文字设置为5号Arial字体;将正文第一段(“科技改变生活……会是什么样子呢?”)首字下沉2行(距正文0.2厘米)、其余各段落(“目前各地的……都是做什么的。”)首行缩进2字符。

(3)在页面底端(页脚)居中位置插入页码,并设置起始页码为“II”。

(4)将文中后t1行文字转换为一个11行4列的表格;设置表格居中,表格第一列列宽为2厘米、其余各列列宽为3厘米、行高为0.7厘米,表格中所有文字中部居中。

(5)设置表格外框线为0.5磅蓝色双实线、内框线为0.5磅蓝色单实线;按“销售台数列”(依据:“数字”类型)降序排列表格内容。


正确答案:
首先在“考试系统”中选择【答题→字处理题→word.doc】命令,将文档“Word.doc”打开。
(1)设置文本
在制作本例时,首先对标题文本进行设置,然后再对正文部分进行设置,最后再编辑页脚,其具体操作如下:
步骤1选择标题文本,选择【格式→字体】命令,在弹出的“字体”对话框的“中文字体”中选择“黑体”(西文字体设为“使用中文字体”),在“字号”中选择“三号”,在“字体颜色”中选择“蓝色”,在“效果”中勾选“阳文”。
步骤2选择【格式→边框和底纹】命令,在“边框和底纹”对话框“底纹”的“填充”中选择“黄色”,单击“确定”按钮完成设置。
步骤3选择正文文本,选择【格式→字体】命令,在弹出的“字体”对话框的“中文字体”中选择“宋体”,在“西文字体”中选择“Arial”在“字号”中选择“五号”。
步骤4选择正文的第1段,选择【格式→首字下沉】命令,在“首字下沉”对话框的“位置”中选择“下沉”,在F沉“行数”中输入…2,在“距正文”中输入“0.2厘米”。
步骤5选择正文中中其他段落,单击鼠标右键,在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择“段落”命令,在弹出的“段落”对话框的“特殊格式”中选择“首行缩进”,在“度量值”中输入“2字符”。步骤6选择【插入→页码】命令,在“页码”的“位置”中选择“页面底端(页脚)”,在对齐方式中选择“居中”,单击“格式”按钮,在弹出的“页码”对话框“格式”的“数字格式”中选择大写罗马字母数字格式,在“起始页码”中选择“II”,依次单击“确定”按钮完成对文本的编辑。
(2)编辑表格
在制作本例时,首先将文本转换为表格,然后再对表格进行编辑,其具体操作如下:
步骤1将文本中的后11行选中,选择【表格→转换→文字转换成表格】命令,在弹出的“将文本转换成表格”对话框中设置“文字分隔位置”为“制表符”,单击“确定”按钮完成文本向表格的转换。
步骤2选择【表格→表格属性】命令,在弹出的“表格属性”对话框“表格”的“对齐方式”中选择“居中”,设置表格居中对齐。选择表格的第1列,单击鼠标右键,在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择“表格属性”命令,在弹出的“表格属性”对话框的“列”中勾选“指定宽度”,在其后的文本框中输入“3厘米”。
步骤3选择表格中的其他单元格,单击鼠标右键,在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择“表格属性”命令,在弹出的“表格属性”对话框的中用相同的方法设置列宽为“3厘米”。
步骤4全选表格,单击鼠标右键,在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择【单元格对齐方式→中部居中】命令,设置表格居中对齐。
步骤5选中整个表格,单击鼠标右键,在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择“边框和底纹”命令,在弹出的“边框和底纹”对话框的“线型”中选择“双窄线”,在“颜色”中选择“蓝色”,在“宽度”中选择“0.5磅”。
步骤6在“设置”中选择“自定义”,在“线型”中选择“单实线”,在“颜色”中选择“蓝色”,在“宽度”中选择“0.75磅”,将鼠标光标移动到“预览”的表格中心位置,单击鼠标添加内线。
步骤7选择【表格→排序】命令,在弹出的“排序”对话
框“排序依据”中选择“销售台数”,在“类型”中选择“数字”,并选中“降序”和“有标题行”单选按钮。

第4题:

一、题目:word软件录入以下文字,按照题目要求完成排版后,用word保存功能直接存盘。

要求:

1.将纸型设置为A4、高度为21cm、宽度为29.7cm。

2.将段落标题设置为幼圆、三号、红色、居中;正文文字设置为仿宋、四号、行距为1.2倍。

3.将正文中的“中国特色”加粗,并设置为红色。

4.为文档添加页脚,内容为“复兴之路”,并将页脚的文字字体设置为宋体、五号、加粗、居中、浅蓝色,文字效果为阴文。


正确答案:

【考查目的】
(1)文字录入及编排。
(2)格式菜单的使用。
(3)视图菜单的使用。
【要点分析】
本题要点:文档格式(包括字体、字号和行距)操作;页面设置;页脚设置。
【操作的关键步骤】
(1)文档格式。选定文档对象,通过“格式”菜单下的“字体”、“段落”等命令进行文档格式设置。
(2)页面设置。通过“文件”菜单下的“页面设置”命令进行页面设置。
(3)页眉设置。通过“视图”菜单下的“页眉和页脚”命令进行页眉设置。
参考答案:

评分点数量:5 个

序号

评分点名称

评分点分数百分比

1

文字录入完全正确。

20

2

将纸型设置为A4、高度为21cm、宽度为29.7cm。

20

3

将段落标题设置为幼圆、三号、红色、居中;正文文字设置为仿宋、四号、行距为1.2倍。

20

4

将正文中的“中国特色”加粗,并设置为红色。

20

5

为文档添加页脚,内容为“复兴之路”,并将页脚的文字字体设置为宋体、五号、加粗、居中、浅蓝色,文字效果为阴文。

20

第5题:

在PowerPoint中制作演示文稿时,希望将所有幻灯片中标题的中文字体和英文字体分别统一为微软雅黑、Arial,正文的中文字体和英文字体分别统一为仿宋、Arial,最优的操作方法是

A.在幻灯片母版中通过“字体”对话框分别设置占位符中的标题和正文字体

B.在一张幻灯片中设置标题、正文字体,然后通过格式刷应用到其他幻灯片的相应部分

C.通过“替换字体”功能快速设置字体

D.通过自定义主题字体进行设置


正确答案:A

第6题:

在Word软件中按照要求绘制如图示课程表,用Word的保存功能直接存盘。

要求:

1.将表格外部边框线条粗细设置为3磅、酸橙色:内部线条粗细设置为0.5磅、形状与颜色保持与图示的一致;表格底纹设置为淡蓝色。

2.将“应用数学专业课程表”编辑为艺术字,并设置为细上弯弧形状、宋体、24号、红色。

3.将课程列的文字字体设置为黑色、宋体、小五号、居中:时间列表示时间的字体设置为红色、Times New Roman、五号、居中,其他字体设置为黑色、宋体、五号、居中;日期行的文字字体设置为黑色、宋体、五号、居中。

4.绘制完成的课程表与图示的一致。


正确答案:
解析:(1)插入表格。使用“表格”菜单下的“插入”命令,在其下级菜单中选择“表格”命令;然后在“表格”菜单下选择“合并单元格”命令。
(2)绘制线条。使用“视图”菜单下的“工具栏”命令,在其下级菜单中选择“绘图”命令绘制线条和斜线头。
(3)文字编排。使用“格式”菜单下的“字体”命令,进行字号、字体和文字效果的设置。

第7题:

实例1、将以下素材按要求排版。

(1)、将标题字体设置为“华文行楷”,字形设置为“常规”,字号设置为“小初”、选定“效果”为“空心字”且居中显示。

(2)、将“陶渊明”的字体设置为“隶书”、字号设置为“小三”,文字右对齐 加双曲线边框,线型宽度应用系统默认值显示。

(3)、将正文行距设置为25磅。

【素材】:


正确答案:

(1)选定“归去来辞”,单击“格式”菜单中的“字体”命令,打开“字体”对话框。将“中文字体”下拉框设置为“华文行楷”,“字形”选择框设置为常规,“字号”选择框设置为“小初”,选定“效果”框中的“空心字”复选框。

(2)单击“确定”按钮,然后单击“格式”工具栏上的“居中”按钮,将文字居中显示。

(3)选定“陶渊明”,单击“格式”菜单中的“字体”命令,打开“字体”对话框,将“中文字体”设置为“隶书”,“字号”设置为“小三”。

(4)单击“确定”按钮,然后单击格式”工具栏上的“右对齐”按钮,将文字右对齐显示。作者名班级名称

(5)再次选定“陶渊明”,单击“格式”菜单中的“边框和底纹”命令,打开“边框和底纹”对话框。在“设置”中选定“方框”;在“线型”下选择双曲线;在“应用范围”框中选择“字体”,单击“确定”按钮。

(6)选定正文,单击“格式”菜单中的“段落”命令,打开“段落”对话框。单击“行距”框右端的下拉按钮,打开下拉列表,选择“固定值”,然后将后面的“设置值”设置为25磅。

第8题:

执行【答题】→【字处理】菜单命令,然后按照题目要求再打开相应的命令,完成下面的内容,具体要求如下:

注意:下面出现的所有文件都必须保存在考生文件夹下。

请用Word 2000对考生文件夹下WORD.DOC文档中的文字进行编辑、排版和保存,具体要求如下:

(1)将标题段(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文字设置为小二号、蓝色、阴影、黑体、加粗、居中。

(2)将正文第3~8段中的文字设置为五号宋体、西文文字设置为五号Times New Roman字体;段落首行缩进2字符。

(3)将文中第2行(第一章教学要求)设置成黑体、红色、小三号,段后间距0.5行。文中第3行(计算机网络发展趋势探析:)设置成小四号、宋体、加粗并加黄色底纹。

(4)将文中后11行文字转换为一个11行4列的表格。设置表格居中,表格每列列宽为3.5厘米,表格中所有文字中部居中。

(5)将表格标题行单元格文字设置为小四号、红色、空心、黑体,设置表格所有框线为1.5磅、蓝色、单实线。


正确答案:首先在“考试系统”中执行[答题]→[字处理]→[WORD.DOC]菜单命令打开“WORD.DOC”文档。 (1)设置文本。在制作本例时首先设置文档中的标题文本然后再对文本进行编辑其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①选择标题文本执行[格式]→[字体]菜单命令在弹出的“字体”对话框的“中文字体”下拉框中选择“黑体”在“字形”列表框中选择“加粗”在“字号”列表框中选择“小二”在“字体颜色”下拉框中选择“蓝色”在“效果”选项组中勾选“阴影”复选框单击“确定”按钮。保持文本的选中状态单击工具栏中的“居中”按钮设置字体居中对齐。 ②选择正文的第3~8段执行[格式]→[字体]菜单命令在弹出的“字体”对话框的“中文字体”下拉框中选择“宋体”在“西文字体”下拉框中选择“Times New Roman”在“字号”列表框中选择“五号”单击“确定”按钮。 ③选择正文的第3~8段执行[格式]→[段落]菜单命令在“特殊格式”下拉框中选择“首行缩进”在“度量值”文本框中输入“2字符”单击“确定”按钮。 ④选择文档中的第2行设置字体为“黑体”、字号为“小三”“颜色”为“红色”。 ⑤保持文本的选中状态执行[格式]→[段落]菜单命令在弹出的“段落”对话框的“段后”文本框中输入“0.5行”单击“确定”按钮。 ⑥选择文档中的第3行设置字体为“宋体”、字号为“小四”加粗显示。 ⑦执行[格式]→[边框和底纹]菜单命令在“边框和底纹”对话框的“底纹”选项卡中设置“填充”为“黄色”单击“确定”按钮。 (2)设置表格。首先将文本转换为表格然后再对表格进行设置其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①选中文本中的后11行执行[表格]→[转换]→[文字转换成表格]菜单命令在弹出的“将文本转换成表格”对话框中设置“文字分隔位置”为“制表符”单击“确定”按钮完成文本向表格的转换。 ②执行[表格]→[表格属性]菜单命令在弹出的“表格属性”对话框的“对齐方式”选项组中选择“居中”单击“确定”按钮设置表格居中对齐;选择表格的第1列右击弹出快捷菜单选择[表格属性]菜单命令在弹出的“表格属性”对话框的“列”选项卡中勾选“指定宽度”复选框在其后的文本框中输入“3.5厘米”单击“确定”按钮。 ③将光标移动到表格中使用拖动鼠标的方法将所有的单元格选中单击工具栏中的“居中”按钮设置表格中文本居中对齐。 ④选择表格第1行中的所有文本执行[格式]→[字体]菜单命令。在弹出的“字体”对话框的“中文字体”下拉框中选择“黑体”在“字号”列表框中选择“小四”在“字体颜色”下拉框中选择“红色”在“效果”选项组中勾选“空心”复选框单击“确定”按钮。 ⑤选中整个表格右击弹出快捷菜单选择[边框和底纹]命令在弹出的“边框和底纹”对话框的“线型”列表框中选择“单实线”在“宽度”下拉框中选择“1.5磅”在“颜色”下拉框中选择“蓝色”单击“确定”按钮。
首先在“考试系统”中执行[答题]→[字处理]→[WORD.DOC]菜单命令,打开“WORD.DOC”文档。 (1)设置文本。在制作本例时,首先设置文档中的标题文本,然后再对文本进行编辑,其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①选择标题文本,执行[格式]→[字体]菜单命令,在弹出的“字体”对话框的“中文字体”下拉框中选择“黑体”,在“字形”列表框中选择“加粗”,在“字号”列表框中选择“小二”,在“字体颜色”下拉框中选择“蓝色”,在“效果”选项组中勾选“阴影”复选框,单击“确定”按钮。保持文本的选中状态,单击工具栏中的“居中”按钮,设置字体居中对齐。 ②选择正文的第3~8段,执行[格式]→[字体]菜单命令,在弹出的“字体”对话框的“中文字体”下拉框中选择“宋体”,在“西文字体”下拉框中选择“Times New Roman”,在“字号”列表框中选择“五号”,单击“确定”按钮。 ③选择正文的第3~8段,执行[格式]→[段落]菜单命令,在“特殊格式”下拉框中选择“首行缩进”,在“度量值”文本框中输入“2字符”,单击“确定”按钮。 ④选择文档中的第2行,设置字体为“黑体”、字号为“小三”,“颜色”为“红色”。 ⑤保持文本的选中状态,执行[格式]→[段落]菜单命令,在弹出的“段落”对话框的“段后”文本框中输入“0.5行”,单击“确定”按钮。 ⑥选择文档中的第3行,设置字体为“宋体”、字号为“小四”,加粗显示。 ⑦执行[格式]→[边框和底纹]菜单命令,在“边框和底纹”对话框的“底纹”选项卡中,设置“填充”为“黄色”,单击“确定”按钮。 (2)设置表格。首先将文本转换为表格,然后再对表格进行设置,其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①选中文本中的后11行,执行[表格]→[转换]→[文字转换成表格]菜单命令,在弹出的“将文本转换成表格”对话框中设置“文字分隔位置”为“制表符”,单击“确定”按钮,完成文本向表格的转换。 ②执行[表格]→[表格属性]菜单命令,在弹出的“表格属性”对话框的“对齐方式”选项组中选择“居中”,单击“确定”按钮,设置表格居中对齐;选择表格的第1列,右击弹出快捷菜单,选择[表格属性]菜单命令,在弹出的“表格属性”对话框的“列”选项卡中勾选“指定宽度”复选框,在其后的文本框中输入“3.5厘米”,单击“确定”按钮。 ③将光标移动到表格中,使用拖动鼠标的方法将所有的单元格选中,单击工具栏中的“居中”按钮,设置表格中文本居中对齐。 ④选择表格第1行中的所有文本,执行[格式]→[字体]菜单命令。在弹出的“字体”对话框的“中文字体”下拉框中选择“黑体”,在“字号”列表框中选择“小四”,在“字体颜色”下拉框中选择“红色”,在“效果”选项组中勾选“空心”复选框,单击“确定”按钮。 ⑤选中整个表格,右击弹出快捷菜单,选择[边框和底纹]命令,在弹出的“边框和底纹”对话框的“线型”列表框中选择“单实线”,在“宽度”下拉框中选择“1.5磅”,在“颜色”下拉框中选择“蓝色”,单击“确定”按钮。

第9题:

请用Word 2003对考生文件夹下WORD.DOC文档中的文字进行编辑、排版和保存。

(2)将标题段文字(“中国奥运之路”)设置为小初号红色宋体、居中;将副标题段文字“(圆梦2008)”设置为三号黑体、加粗、居中、段后间距2行。

(3)将正文各段(“19 32年第十届奥运会……金牌榜首位。”)中的中文文字设置为小三号宋体、西文文字设置为小三号Axial字体;各段落段前间距为0.2行。

(4)将文中后8行文字转换成一个8行4列的表格;设置表格第一行居中、黑体、六号,表格中其他所有文字中部左对齐。

(5)设置表格列宽为2厘米、行高为0,6厘米,设置所有表格框线为l磅蓝色单实线。按“金牌数”列以“数字”类型升序排序表格内容。


正确答案:
本题分为一小题(对应Word.doc)。首先在“考试系统”中选择【答题→字处理题→Word.Doc】命令,将文档“Word.doe”打开。
(1)设置文本
在制作本例时,首先对文档的页面属性进行设置,然后设置标题文本的属性,再对正文部分进行设置,其具体操作如下:
步骤1 选择【文件→页面设置】命令,在弹出的“页面设置”对话框的上和下中输入“4厘米”。
步骤2选择标题文本,单击工具栏上的设置字体为“宋体”、字号为“小初号”,“颜色”为“红色”,并居中对齐。
步骤3选择副标题文本,单击工具栏上的设置字体为“黑体”且居中对齐。
步骤4保持文本的选中状态,单击鼠标右键,在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择“段落”命令,在弹出的“段落”对话框的段后中输入“2行”:
步骤5选择文档中的正文部分,选择【格式→字体】命令,在弹出的“字体”对话框的“中文字体”中选择“宋体”,在“西文字体”中选择Arial,在“字号”中选择“小三”。
步骤6 保持文本的选中状态,单击鼠标右键,在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择“段落”命令,在弹出的“段落”对话框的段前中输入“0.2行”。
(2)设置表格
在制作本例时,首先将文本转换为表格,然后再分别设置表格中的字体、表格属性及表格的排序,其具体操作如下:
步骤1将文本中的后8行选中,选择【表格→转换→文字转换成表格】命令,在弹出的“将文本转换成表格”对话框中设置“文字分隔位置”为“制表符”,单击“确定”按钮完成文本向表格的转换。
步骤2选择表格的第1行,单击工具栏上的设置字体为“黑体”、字号为“六号”,文本居中对齐,选择表格中的其他行,右键单击弹出快捷菜单,选择“单元格对齐方式”命令,在弹出的菜单中选择
步骤3选择整个表格,单击鼠标右键,在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择“表格属性”命令,在弹出的“表格属性”对话框“列”中勾选“指定宽度”,在其后的文本框中输入“2厘米”。
步骤4在“行”中勾选“指定高度”,在其后的文本框中输入“0.6厘米”,在“行高值是”中选择“固定值”。
步骤5保持表格的选中状态,单击鼠标右键,在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择“边框和底纹”命令,在弹出的“边框和底纹”对话框的“线型”中选择“单实线”,在“宽度”中选择“l磅”,在“颜色”中选择“蓝色”。
步骤6将选择【表格→排序】命令,在弹出的“排序”对话框的“排序依据”中选择“金牌数”,在“类型”中选择“数字”,并选中“升序”和“有标题行”单选按钮。
步骤7单击“确定”按钮,返回到编辑窗口中即可查看表格的最终效果。

第10题:

在Word中绘制如图5-19所示的电路原理图,按题目的要求完成排版后,用Word的保存功能直接存盘。

[要求]

1.绘制的电路原理图样式、线条形状、箭头头形状与所给图示一致。

2.各图形边框线条粗细设置为1磅,各箭头线粗细设置为0.75磅。

3.图中所有中文文字的字体设置为黑色、宋体、小三号,英文文字的字体设置为黑色、Times New Roman、小三号。


正确答案:该Word文档完成排版后的显示效果如图5-19所示。
该Word文档完成排版后的显示效果如图5-19所示。 解析:本试题操作要点如下。
(1)在[绘图]工具栏中单击[自选图形]按钮,在弹出的菜单中选择[基本形状]选项,在弹出的子菜单中选择相应的矩形、等腰三角形和月牙图形进行绘制,如图5-43所示。
(2)双击某个图形,打开[设置自选图形格式]对话框。切换到[大小]选项卡,在[尺寸和旋转]区域中,可通过更改[高度]和[宽度]微调框中的数值来设置图形尺寸的大小,如图5-44所示。以下给出图5-19中各图形大小的一个参数范本,供读者练习时参考(注:读者可根据自己的审美观点自由调整,下同)。
●月牙形图:2.48cm(高)×1.59cm(宽)。
●等腰三角形图:1.27cm×1.38cm。
●CPU矩形图:9.63cm×2.22cm。
●U0和U7矩形图:5.5cm×2.54cm。

(3)切换到[颜色与线条]选项卡,在[线条]下的[颜色]下拉列表框中选择[黑色]选项,再在[线型]下拉列表框中选择[普通直线]线型,然后在[虚实]下选列表框中选择[实线]选项,设置[粗细]微调框中的数值为[1磅],如图5-45所示。
(4)切换到[版式]选项卡,在[环绕方式]区域中,选择[浮于文字上方]选项,如图5-46所示。

(5)选中等腰三角形图形,再单击鼠标拖动图形的旋转锚点(即绿色圆点)到适当的位置(如图5-47所示),实现三角形图形右转90度。
(6)选择月牙图形,再单击鼠标拖动图形的旋转锚点(即绿色圆点)到适当的位置(如图5-48所示),实现三角形图形右转180度。

(7)用鼠标右键单击某个矩形图,在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择[添加文字]命令(如图5-49所示),进入图形的文字编辑状态。录入“存储器”、“A0”……“CS”等相应的文字后,拖曳鼠标选中所录入的文字,选择[格式]→[字体]命令,打开[字体]对话框。在[字体]选项卡的[中文字体]下拉列表框中选择[宋体]选项,在[西文字体]下拉列表框中选择[Times New Roman]选项,在[字号]列表框中选择[小三]选项,在[字体颜色]下拉列表框中选择[黑色]选项(注:将鼠标移至每种颜色选项时,系统将会给出相应的提示信息),如图5-50所示。单击[确定]按钮,以保存所设置的字体格式参数,并返回到文档编辑窗口。

(8)U0和U7矩形图中引脚的上标,可通过单击[绘图]工具栏中[直线]按钮,拖动鼠标画出相应长短的直线,然后调整其位置来完成相应的绘制任务。另外,U0和U7矩形图及其所添加的文字内容相同,可通过[复制]、[粘贴]命令来实现另一图形的绘制工作。
(9)拖曳鼠标选中CPU矩形图中所录入的文字,单击[格式]工具栏中按钮(即[右对齐]按钮),可将CPU矩形图中各引脚名称(如A0、A11等)统一靠右侧排版对齐。
(10)选择[插入]→[文本框]→[横排]命令,拖动鼠标画出一个大小适当的文本框。先在文本框中录入相应的文字,再拖曳鼠标选中所录入的文字,选择[格式]→[字体]命令,打开如图5-50所示的[字体]对话框,可对这些文字的字体格式进行参数设置。
(11)双击某个文本框边框,打开[设置文本框格式]对话框。在[颜色与线条]选项卡的[线条]区域中,在[颜色]下拉列表框中选择[无线条颜色]选项,如图5-51所示。单击[确定]按钮,系统将自动去除所选择文本框的边框。可以先通过[复制]、[粘贴]命令来完成另外两种文本框的绘制工作,然后根据图5-19更改相应文本框中的文字。
(12)单击[绘图]工具栏中按钮(即[箭头]按钮),拖动鼠标画出相应长短的箭头线。双击该箭头线,打开[设置自选图形格式]对话框。在[颜色与线条]选项卡的[线条]区域中,在[颜色]下拉列表框中选择[黑色]选项,在[线型]下拉列表框中选择[普通直线]线型,在[虚实]下拉列表框中选择[实线]选项,设置[粗细]微调框中的数值为[0.75磅l,如图5-52所示。在[箭头]区域中的 [末端样式]下拉列表框中选择箭头的样式(如图5-52所示),单击[确定]按钮,以保存所设置的箭头线格式参数,并返回到文档编辑窗口。可以先通过[复制]、[粘贴]命令来完成图5-19中另外几条箭头线的绘制工作,然后根据需要调整箭头线的长短。

(13)在[常用]工具栏中的[显示比例]下拉列表框中选择[200%]或[500%]选项,放大当前视图的显示。接着单击[绘图]工具栏中的按钮(即[椭圆]按钮),按住[Shift]键,拖动鼠标可画出适当大小的标准空心圆点(),例如尺寸大小为0.14cm(高)×0.16cm(宽)。可以通过[复制]、[粘贴]命令来完成图5-19中实心圆点的初始绘制工作。
(14)双击某个空心圆点,打开[设置自选图形格式]对话框。在[颜色与线条]选项卡的[填充]区域中,在[颜色]下拉列表框中选择[黑色]选项,其他参数保留系统的默认值,如图5-53所示。单击 [确定]按钮,可实现黑色、实心圆点的绘制工作。可以通过[复制]、[粘贴]命令来完成另一个黑色、实心圆点的绘制。或者双击图5-19中需要带黑色、实心圆点的箭头线,打开[设置自选图形格式]对话框。在[颜色与线条]选项卡的[箭头]区域中,在[始端样式]下拉列表框中选择[黑色实心圆点]选项,其他参数保留系统原来的设置值,如图5-54所示。单击[确定]按钮,也可实现黑色、实心圆点的绘制任务。

(15)按照图5-19的排版风格,调整各个图形至适当的位置,以使整个图形的排版美观、流畅。按住[Shift]键,逐个选中文本框、矩形图、三角形图、月牙图、圆点、箭头线和直线等对象(即图5-19中的所有对象,由于图5-46中选择的是[浮于文字上方]选项,因此按[Ctrl+A]无法实现全选图5-19中所有对象的任务)。接着用鼠标右键单击任意一个处于选中状态的对象,在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择[组合]→[组合]命令,将图5-19中所有对象组合成一个图形对象。
(16)保存及显示效果。单击[常用]工具栏中的按钮(即[保存]按钮)或选择[文件]→[保存]命令(或按[Ctrl+S]组合键),将文档以系统默认的文件名直接存储在系统默认的目录中。最后得到的文档整体编排效果类似于图5-19。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