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定风波》中“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的下一句是()。

题目
单选题
苏轼《定风波》中“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的下一句是()。
A

何妨吟啸且徐行

B

也无风雨也无晴

C

山头斜照却相迎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出自李清照《醉花阴•薄雾浓云》。()


答案:错

第2题:

,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苏轼《定风波》)


正确答案:
 (7)回首向来萧瑟处    

第3题:

(6)________________,归去也,也无风雨也无晴。(苏轼《定风波》)


正确答案:
(6)回首向来萧瑟处

第4题:

补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5分)
(1)温故而知新,__________。(《论语》)
(2)亦余心之所善兮,__________。(屈原《离骚》)
(3) __________ ,两朝开济老臣心。(杜甫《蜀相》)
(4)__________,往来无白丁。(刘禹锡《陋室铭》)
(5)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__________。(苏轼《定风波》)


答案:
解析:
(1)可以为师矣
(2)虽九死其犹未悔
(3)三顾频烦天下计
(4)谈笑有鸿儒
(5)也无风雨也无晴

第5题:

定风波
苏轼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睛。

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
解析:
表达了作者在种种打击和挫折面前,不退缩、不沮丧、坦然处之的旷达心境。

第6题: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一句,出自( )

A. 苏轼《念奴娇》

B. 柳永《雨霖铃》

C. 柳永《凤栖梧》

D. 苏轼《定风波》


参考答案:B

第7题:

定风波
苏轼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兩。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箫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1.诗人通过途中遇雨这件生活小事,表达了一种怎样的生活态度。(2分)
2.试结合全词赏析最后一句“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的艺术表达效果。(4分)


答案:
解析:
1.关键词:豁达、阔达、乐观、积极向上、豪放

2.赏析“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情。”
这饱含人生哲理意味的点睛之笔,道出了词人在大自然微妙的一瞬所获得的顿悟和启示:自然界的雨晴既属寻常,毫无差别,社会人生中的政治风云、荣辱得失又何足挂齿?句中“萧瑟”二字,意谓风雨之声,与上片“穿林打叶声”相应和。“风雨”二字,一语双关,既指野外途中所遇风雨,又暗指几乎致他于死地的政治“风雨”和人生险途。

第8题:

(3)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 。(苏轼《定风波》)


正确答案:
也无风雨也无晴

第9题:

定风波
苏轼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睛。

体现全词中心思想的是哪一句


答案:
解析:
“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第10题:

《定风波》有句:“竹仗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表现了苏轼()的心态。
随缘自适、履险如夷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