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石如对书法艺术的贡献主要是什么?

题目
问答题
邓石如对书法艺术的贡献主要是什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草书创于什么时候?“章草”与“今草”有什么不同?张芝对书法艺术发展的贡献是什么?


正确答案: 草书是怎么出现的,东汉赵壹《非草书》说:“夫草书之兴也,其于近古乎?上非天象所垂,下非河洛所吐,中非圣人所造。盖秦之末,刑峻网密,官书烦冗,战攻并作,军书交驰,羽檄纷飞,故为隶草,趋急速耳,示简易之指,非圣人之业也。但贵删难省烦,损复为单,务取易为易知,非常仪也。”这篇批评当时草书的文章,揭示了人们为事急所迫,在“临事从宜”追求汉字简易写法的基础上出现草书的事实。篆书的草写就成了草篆(即古隶),化圆转为平直,后来发展成汉隶,再增加波磔起伏就成了八分书。由古隶向汉隶衍化时的西汉前期的简书,如《天汉三年简》、《始元二年简》,已有篆、隶、草相杂的现象。西汉宣帝时的《神爵三年简》和成帝时的《阳朔元年简》已出现比较成熟的草字,有人认为这就是纯然的章草字(见侯镜昶《论西汉书艺》)。此时正是汉隶向八分书衍化,八分书逐渐走向成熟的时期。由此可见八分书形成的同时,草书也在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之中。这时的草书,单体字的笔法有简易而疾速之势,这是“解散隶法,用以赴急”所形成的新书体,已有钩连曲折的特征。东汉简书里已有章草书体的,如光武帝《建初十一年简》,明帝《永平十一年简》等。这说明新兴的章草书是汉代下层书人在长期实用过程中形成创造出来的,它是时代的产物,并非是圣人和少数几位书家所为,正如卫恒所说:“汉兴而有草书,不知作者姓名。”根据史书,汉代善写章草的书家有杜度、崔瑗、崔寔等,历史上有章草创于史游说、杜度说、章帝说等等说法,虽然与实际不符,但是像杜、崔这些书家在当时以草书著称则是事实,他们在草书发展上所作出的贡献是不能抹煞的。
草书应用之初,虽有章草之实而无章草之名,定“章草”称,如张怀瓘《书断》说:“至建初中,杜度善草,见称于章帝,上贵其迹,诏使草书上事……盖因章奏,后世谓之章草。”可能有一定根据。但历来说法不止于此。汉晋之际写章草的名家有杜度、崔瑗、崔寔、张芝、罗晖、赵袭、卫凯、皇象、索靖等。杜度、崔瑗、崔寔等的章草书,目前没有原迹留传。张芝《秋凉帖》,吴皇象《急就章》,晋王羲之《豹奴帖》,索靖的《月仪帖》、《出师颂》等,大约皆出自唐人摹写,不足为据。根据与他们同时代的有章草书的简书来看,那时的章草书圆笔多于方笔,有明显的波磔笔势,字与字不连缀,成为“字字区别”的独立状态。章草书的书写要“章务检而便”,不像今草那样放纵而多回旋。因章草带波磔,所以书写时重在“运其指”(索靖《草书势》),与今草在书写上也有很大区别。
草书发展到张芝,也是由实用性向艺术性转化的时期。张芝对草书下过很大功夫,“凡家之衣帛,必先书而后练之。临池学书,池水尽墨。”(《书断》)这是作为艺术家沉浸于书法艺术的生动写照,因此成为书学史上的美谈。按赵壹说草书的本意是“临事从宜”,但到张芝时,他书写草书的经验之谈却是“匆匆不暇草书”,作为艺术的创造,张芝的经验是合乎艺术创作规律的。但在当时却受到非难。东汉辞赋家赵壹《非草书》认为“草本易而速”,到杜度、崔瑗和张芝之时,草书“反难而迟”了。而且社会上兴起了“慕张生之草书过于希孔、颜焉”,“皆废仓颉、史籀,竞以杜、崔为楷,私书相与,庶独就书,云适迫遽,故不及草”的现象。赵壹非草书,反映了草书由单纯的实用性向艺术性转化的社会现实。

第2题:

宋徽宗赵佶对中国书法艺术的贡献如何?


正确答案:宋徽宗,姓赵名佶。宋神宗第十一个儿子,生于宋神宗元封五年,卒于宋高宗绍兴五年(公元一○八二年——公元一一三五年)。赵佶为政,昏庸骄淫,终至国破身辱,被金兵俘虏,死于北方五国城。但于琴棋书画等却诸艺皆精,颇有建树。在位之年,曾召集文臣,编辑《宣和书谱》、《宣和画谱》、《宣和博古图》等书,保存下来了中国书画的精华。徽宗的书法,以行草、正书为佳,尤以正书“瘦金体”名世。因此他在中国书画史上有相当重要地位。其“瘦金体”形态修长俊伟,点画清劲挺拔,意度天成,结体灵活,细而不觉其枯。能在楷书上有独特面貌自成一家的,在唐朝以后,唯宋徽宗和赵孟頫二人而已。传世书迹有《大观圣作之碑》、《宣和御制化道文碑》、《洛神赋》、《草书千文》、《御书临写兰亭绢本》等。

第3题:

画家对书法艺术有何贡献?


正确答案: 画家的书法往往以独辟蹊径、另具一番情趣而引人注目,但是,也往往被评论为失之狂怪而非正宗。这种“正统”看法影响至今,这实在是一种偏见和误解。平心而论,画家对书法艺术的发展是作出了较大贡献的。
“书画同源”是在文字产生的初期,随着历史的发展,书法和绘画已成为两门独立的艺术了。但是,由于二者使用的工具相同,笔法相近,当这两门艺术发展到一定的阶段,又出现了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的现象。
在宋代,文人画的兴起就对当时的书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它是由画师的专业,变为士大夫阶层的普遍爱好;由“成教化、助人伦”的白描人物,发展到纯任天真、不假修饰的草草墨戏。无疑这是绘画的一个极大的发展和解放,像大小米的山水、文与可的墨竹、苏轼的竹石、扬无咎的墨梅、梁楷的泼墨人物等,就是那个时代的产物。那时的书法家基本上都是画家,被列入画家传上的书法家有:司马光、蔡襄、王安石、文同、苏轼、苏过、王诜、晃补之、米芾、米友仁、黄伯思、赵孟坚、朱熹等人。黄庭坚和蔡京虽未收入画家传,但据文献上记载,他们至少是精通画理的。书家兼是画家,画法通融书法,也是十分自然的事了。苏轼曾自言:“画得寒林竹石,已入神品,草书益奇。”黄庭坚亦说:“李伯时书法极精,画之关纽透入书中。”因此,这个轻形式,重精神,与实用脱离,深入纯艺术境界的文人画,无疑对宋代“尚意”新书风的形成,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由于元、明时期复古思潮的影响,馆阁体的盛行,帖学到了清代已经接近没落了。这时,一种新的书法艺术形式在酝酿中出现,那就是后来盛极一时的清代碑学。清代碑学的成功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其中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由于大量的画家介入书坛,把绘画的理论和技法融入了书法,为书法的发展开拓了新境。画家兼书家或书家兼画家的傅山、王铎、石涛、朱耷、金农、郑燮、张廷济、伊秉绶、何绍基、陈鸿寿、高凤翰、赵之谦、吴昌硕、齐璜等人,无不把他们的书法作品与绘画沟通,使书法的章法、笔法、墨法比过去有了大的突破。
他们在书法的章法上讲究绘画的“经营位置”,常有那种疏密穿插、大小斜正、黑白对比的构图处理。结体上往往追求一种形式美,如金农横粗竖细、长短对比强烈的漆书,伊秉绶方正充实、宽博大方的隶书,吴昌硕左右上下参差取态的篆书,陈鸿寿横竖笔画长短反常的隶书等。
因绘画笔法的多样化,对书法笔法的创新产生了相应影响,清代书法的新笔法多不胜数,而大多数笔法是重视表现出的艺术效果,而不择手段的,这不能说不是绘画思想在书法上的体现。有的画家直接用画法写字,如郑板桥在书中渗用兰竹笔法,吴昌硕写石鼓文以画梅之法为之等。
他们把绘画里的用墨用水之法也用进书法中去了。在画家们的书法作品里,其焦墨、浓墨、宿墨、涨墨、破墨、渴墨、淡墨时时可见,墨色多变超越了前代,成为清代书法的一大特色。画家书法的用墨用水之法,后来被日本书家继承过去,并光大发扬,成为日本书道的流派之一。
我们从这些历史史实可以看出,画家进入书坛,画法融进书法,丰富了书法的意境和表现力,为书法艺术的发展作出了不小的贡献。从当今书坛来看,有些风格突出的书法家,本身就是画家或是学过绘画的。因此,我们对画家书法不应存在任何偏见。

第4题:

清代书家邓石如最擅()书。


正确答案:

第5题:

试述邓宁OIL理论的理论贡献及其局限性。


正确答案: (1)邓宁OIL理论的理论贡献主要在于从产业组织理论和国际贸易理论各学说中选择了被认为是最关键的三个解释变量,即厂商特定资产所有权优势,内部分优势,国家区位优势,根据这三个变量的相互联系性来说明对外直接投资及其他各种形式的国际经济活动。由此而成为国际直接投资综合研究方面最有影响的理论。
(2)其局限性主要表现在:
第一,忽视各因素之间的背离关系对国际直接投资的影响;
第二,其并未做到真正意义上的“折中主义”,它主要偏重于内部化优势的核心作用,这使得该理论不适宜于解释中小投资厂商的投资行为,因而不能成为国际直接投资的一般理论。

第6题:

邓石如对书法艺术的贡献主要是什么?


正确答案: “平和简穆,遒丽天成”,这是清代学者包世臣对邓石如篆书的评价。并在《国朝书品》一文中,将其列入神品。
邓石如(公元一七四三——一八○五年)原名琰。因避嘉庆皇帝讳,遂以字行。号顽伯、完白山人,又号笈游道人、古浣子等。安徽怀宁人。邓氏出身寒门,九岁时就已辍学谋生,然而他在逆境中仍能学而不倦。他学篆刻是在与梅镠相处时开始的。梅是江宁大收藏家。邓由梁闻山介绍而得与梅氏相识,并与之相处达八年之久。梅镠金石书画收藏宏富,为邓石如钻研书法艺术,提供了极好的学习条件。邓入梅府以后,“每日昧爽起,研墨盈盘,至夜分尽墨,寒暑不辍”(包世臣语)。自此,完白山人的书法、篆刻艺术大进,并得到当时名人金榜等人的褒扬,书名由此大振,而尤以篆书著称。当时大学士刘墉、副都御史陆锡熊称其书为:“千数百年无此作矣”。完白篆书初以二李为宗,但又不为其所限,以隶书的方法作篆,加强了行笔的提按顿挫变化,丰富了篆书的用笔,突破了玉筋篆笔笔圆转,处处圆转的藩篱,取得了沉雄浑厚、意气天成的艺术效果。正所谓“笔从圆处还求直,意入圆时觉更方”。康有为曾云:“完白山人之得处在以隶笔为篆”,可谓确评。其次,邓氏篆书线条凝练苍劲,紧密厚重,具有一种金石的韵味。山人喜游山水,黄山、雁荡、天台、泰山、匡庐、维扬都有他的足迹,这也就给其书法艺术带来了一种空灵飘逸、疏宕典雅的灵山秀水的气质。这个特点也可说是邓完白篆书所特有的。另外,邓石如作篆书,强调“遒”和“灵”,所以他的作品线条具有一种柔中有刚之美。邓石如曾多次书写“沧海日,赤城霞,峨眉雪,巫峡云,洞庭月,彭蠡烟,潇湘雨,广陵涛,庐山瀑布,合宇宙奇观绘吾斋壁;少陵诗,摩洁画,左传文,马迁史,薛涛笺,右军帖,南华经,相如赋,屈子离骚,收古今绝艺置我山窗”这幅对联,由中可窥邓氏书法艺术的旨趣特点和渊源。

第7题:

在把篆刻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艺术中,作出突出贡献的篆刻家是()。

  • A、文彭
  • B、邓石如
  • C、赵之谦
  • D、吴昌硕

正确答案:A

第8题:

邓石如的书艺在清代书法史上的贡献是什么?


正确答案: 邓石如处于清代碑学大盛的初期,是集书法、篆刻于一身,真、草、隶、篆四体皆备的大书家,他的书艺成就主要在篆、隶书方面。篆隶书的发展是构成清代书艺成就的主要因素,清初篆隶书虽不乏名家,但他们的成就和影响都没有邓石如的深远,因此说邓石如在篆隶书上的成就奠定了清代篆隶书和碑学发展的基础,尽管在当时受到内阁大学士翁方纲的贬斥和排挤,但动摇不了他在清代书法史上的地位以及对后代的影响。
邓石如(1743——1805)初名琰,以字行后,更字顽伯,号完白山人。起自寒门,终生布衣。早年好刻石,“仿汉人玉篆甚工”,后来在书法的功底上“印以书出”,在清代篆刻复兴、流派云起的乾嘉时代,以他雄健的腕力运刀如笔,于浙派、徽派之外创立圆劲刚健、婀娜多姿的“邓派”,又称“皖派”,对后来的印坛产生很大的影响。邓石如在书法上用过苦功,“乃好石鼓文,李斯《峄山碑》、《泰山刻石》,《汉启母阙》,《敦煌太守碑》,苏建《国山碑》及皇象《天发神谶碑》,李阳冰《城隍庙碑》、《三坟记》,每种临摹各百本。又苦篆体不备,手写说文解字二十本,半年而毕。复旁搜三代钟鼎及秦汉瓦当、碑额,以纵其势,博其趣。每日昧爽起,研墨盈盘,至夜分尽墨乃就寝,寒暑不辍。五年篆书成,乃学汉分。临《史晨》前后碑、《华山碑》、《白石神君》、《张迁》、《校官》、《孔羡》、《受禅》、《大飨》各五十本,三年分书成。”完成了他的书艺奠基之功。又将篆隶书的深厚功底和成就通于真、行、草书,真草隶篆交互为用,浑然一体。再加连年“访求金石碑刻,物色贤豪”,足迹遍名山大川,茅店野宿,多得江山之助,终于成就了邓派书艺创造。
邓石如篆书以二李为宗,又旁搜博取,“所见博,所临多,熟古今之体变,通源流之分合”,“而别有情意熔铸”,达到合心应手的境地。邓石如写篆书不像元代吾丘衍以来用秃毫以及王澍用烧毫那样,他善用长锋羊毫,以凝炼而舒畅之笔,正锋直落,如锥划沙。更重要的是他以隶笔入篆,挥运自如,起笔处往往见锋,又“杀锋以取劲折,故字体微方”,形成“茂密浑劲,苍古奇伟,雅健妙丽”的特点,以瘦劲而气体磅礴见风神。邓石如篆书突破了二李的局限,“一变故态,用笔如行云流水,结字如瑶草琪花,茂密伟丽”,(《书法精论》)为清代篆书发展开拓了广阔的前景。杨守敬说他“以柔毫作篆,博大精深”,“自完白后,篆业大昌”。康有为誉之为“集篆之大成”。邓石如的隶书从汉隶入手,得力于《曹全碑》的遒丽,《史晨碑》的从容秀雅,《衡方碑》的淳厚,《夏承碑》的奇古,《石门颂》的纵肆,终之于隋墓志《张俭》而出之己意。以篆、草笔意入隶是形成邓石如隶书特征的关键,包世臣说:“山人移篆分以作今隶”,“分书则遒丽淳质,变化不可方物,结体极严正,而浑融无迹,善约峄山、国山之法而为之。”尤其是晚年的隶书,如《宋敖陶孙诗评条屏》淋漓尽致,跌宕多姿,“有十荡十决之雄,兼一觞一咏之乐”。包世臣认为邓石如的隶书达到了“平和简敖,遒丽天成”的境界。
清代的隶书家,邓石如之前有郑簠,其书得《曹全碑》之逸而兼《史晨》,隶中用草笔,故多飞动之致。金农隶书得力于《华山碑》,因参入漆书笔意而得浓密之致,又多侧锋,于拙中见巧,确有诗人之韵、画家之趣、书家之功。与邓石如同代而稍后的伊秉绶,师《衡方碑》、《郙阁颂》、《弔比干文》,以颜楷笔意写隶字,体方笔圆,寓巧于拙,愈大愈壮,挺健刚直,苍古雄茂。此外还有何绍基、陈鸿寿、朱彝尊、桂馥、黄易等,这些书家都有独特的风彩和贡献。
邓石如正书直法北碑,以篆隶笔法入之,峻峭蕴藉,挺健秀逸,“一洗圆润之习,遂开有清一代碑学之宗”。行草书气体浑厚开张,以篆隶笔意兼帖之风韵,独具神貌。邓石如的书艺成就,深入地启掘和发扬了碑版书艺之美,为清代碑学大盛打开大门,在书学史上的贡献是巨大的,不愧为清代第一大书家。

第9题:

索绪尔的主要贡献是什么?


正确答案:主要贡献在从语言本体的角度界定了“语言,明确地限定了语言学的研究对象范围和重点,使语言学脱离了早期什么都研究,什么都难以深入的缺陷,走上研究对象相对单纯,因而有可能逐步形成本学科特有的理论体系和方法论体系的现代科学的道路。

第10题:

陆机是唐代书法艺术史上贡献最大的人。


正确答案: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