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用笔、结字、布局上,米芾的心得体会怎样?

题目
问答题
在用笔、结字、布局上,米芾的心得体会怎样?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在用笔、结字、布局上,米芾的心得体会怎样?


正确答案: 在用笔上,他说:“学书贵弄翰,谓把笔轻,自然手心虚,振迅天真,出于意外。所以古人书各各不同,若一一相似,则奴书也。其次要得笔,谓骨筋、皮肉、脂泽、风神皆全,犹如一佳士也。又笔笔不同,‘三’字三画异,故作异;重轻不同,出于天真,自然异。
又书非以使毫,使毫行墨而已,其浑然天成如莼丝是也。又得笔,则虽细为丝发亦圆;不得笔,虽粗如椽亦扁。此虽心得,亦可学。”(《群玉堂法帖》卷八)认为“把(执)笔”要轻,要“得笔”,要“笔笔不同”,要“使毫行墨”笔迹自必圆美。又云“以腕着纸,则笔端有指力无臂力”。是说写字者的力量,通过手臂达到毫端,故须悬手提笔;而要使力量贯注毫端,则其间执笔是个重大关键。故学书重此,就是这个道理。
在结字、布局方面,米芾认为结字要从笔形、笔画的繁简疏密以及字的大小,布局要从整体的气势安排上来着眼考虑问题。如前所说“‘三’字三画异”外,他在《海岳名言》中还这样说道:“凡大字要如小字,小字要如大字。”又说“……写大字……要须如小字,锋势备全,都无刻意做作乃佳”。认为“小字展令大,大字促令小,是张颠教颜真卿谬论。盖字自有大小相称,且如写‘太一之殿’,作四窠分,岂可将‘一’字肥满一窠,以对‘殿’字乎!盖自有相称,大小不展促也。余尝书‘天庆之观’,‘天’、‘之’字皆四笔,‘庆’、‘观’字多画在下,各随其相称写之,挂起气势自带过,皆如大小一般,真有飞动之势也”。可见他论结构反对大小一律,论布局要气势飞动的主张。

第2题:

当年()游历永新时,在龙溪的石壁上写下“龙溪”二字,每字丈余见方,苍劲有力,气势宏伟。

  • A、米芾
  • B、颜真卿

正确答案:B

第3题:

下列关于赵孟頫对书法观点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

A、书法以用笔为上,而结字亦须用工,盖结字饮食相传用笔千古不易

B、学术在玩味古人法帖,悉知其用笔之意乃为有益

C、强调书法的品格来源于人的品格

D、“朝学执笔,暮已自夸其能,薄俗可鄙”是其形容王羲之书法的话。


正确答案:D

第4题:

“结字因时相传,用笔千古不易”是谁说的?作何解释?


正确答案: “结字因时相传,用笔千古不易”是元代大书法家赵孟頫《兰亭十三跋》中所说的话。这一跋的全文是:“书法以用笔为上,而结字亦须工。盖结字因时相传,用笔千古不易。右军字势,古法一变,其雄秀之气,出于天然,故古今以为师法。齐、梁间人结字非不古,而乏俊气。此又存乎其人,然古法终不可失也。”文中论用笔和结字的关系,以“用笔为上”,其次才是结字。平心而论,虽说用笔和结字两者不可偏废,但核心应如赵孟頫所说的那样,是以用笔为核心的。因为字的间架结构安排,固然有着它自己的特殊规律,但积点画然后才能成字,其建筑材料自然是离不开用笔所形成的点画。所以人们常说:用笔生结构。就是这个道理。
“盖结字因时相传”,随着时代的传变及人们审美意趣的变化,结字自然也就随之而产生变化。正如高超的建筑设计师那样,各各匠心独运,“存乎其人”。欧体峻瘦,颜字壮满,千变万化,满目绚丽。然而,终始贯穿在这结体用笔中的中锋用笔原则,却是千古不能改易的。因为中锋用笔所产生的“圆”的艺术效果,是不能用其他用笔来代替的。正如米芾在《海岳名言》中所说的那样:“得笔(得中锋用笔之道),则虽细如髭发亦圆,不得笔,虽粗如椽亦扁。”中锋用笔的原则是历来无数书家探索实践所得出的一致公认的原则结论,虽说各人的笔姿有长有短、有肥有瘦,但这只不过是形态上的不同罢了,是不能和用笔中锋铺毫的方法论划等号的。

第5题:

米芾的书法美学思想怎样?其传世的书迹书论有哪些?


正确答案: 米芾的书法美学思想,集中的反映在其书论著作《书史》和《海岳名言》之中,而以《海岳名言》为最。《海岳名言》是米芾平日论书语辑录,虽篇幅不长,但却观点鲜明生动。首先,米芾对唐人书法中的唯法是循很反感,他把唐朝的几个大家的书法,如颜、柳、欧、虞、褚等斥为“一笔书”,意指他们书迹的基调,只有一个“法”字。认为他们的书法没有能表达其各不相同的抒情达性,而是成了按“法”行事的工匠式的复制,失去了书法的艺术性。其评论是否恰当,这里暂不多讲,但其主张书法艺术要抒情达性却无疑是正确的,道出了书法艺术的美的实质。
另外,他还主张书法不能“刻意做作”,即如他说:“无刻意做作乃佳”,“心既贮之,随意落笔皆得自然”。也就是主张要真,要抒真感情达真理性。因为有意做作、虚假的面目是不能给人们以美的感受的。他的书法跳宕欹斜,随意“刷”去,行动也不拘“礼法”,被视为“颠狂”。其实这种“颠狂”,正是其真实思想感情的流露,这正是他自己认为美的具体表现。他批评颜、柳之书为“丑怪恶扎之祖”,也正是从这点出发来评论的。如他视颜真卿的楷书为丑,但却以为其《争座位帖》天真烂漫、遒放纵逸,是美。其三,米芾还主张书法要古雅脱俗,不同俗人的书法风貌才算美。所以米芾虽非常崇尚晋人,以晋为古,却不是崇尚晋人的书写法度,而是崇尚晋人各抒胸臆的情调和气质。
由于米芾把天真自然的抒情达意作为其审美理想,所以对书法中的有关技法,往往看得很淡,他在答书家薛绍彭的论书诗说:“何必识难字,辛苦笑杨雄,自古写字人,用字或不通,要之皆一戏,不当问拙工,意足我后足,放笔一戏空”,就是反映的这种观点。因此,他对自己的“集古自成家”,“人不知何以为祖”,相当得意。不计法度,强调独具风格、独具性情的美学思想,决定了米芾的对书法美的欣赏的独特性,即“故吾所论,变化入人,不为溢辞”。简单地说:要针对每个书家的每幅作品的不同情况,进行有区别的审美评价,重具体,贬玄神。因此,他对晋唐以来用玄神空泛的比喻如“龙跳天门、虎卧凤阙”等,深恶痛绝,斥之为“是何等语”,无益学者。他认为以“勒字”、“排字”、“描字”、“画字”、“刷字”等词语来评论时人的书法,才是中肯的。
当然,由于其《海岳名言》是语录。杂述式的书论,不成体系,自相矛盾的地方亦不少见,但瑕不掩玉,这里就不再细述了。
其传世书迹有:《苕溪诗卷》、《多景楼帖》、《虹县诗卷》、《蜀素帖》、《珊瑚帖》、《樂兄帖》、《崇国公墓志》、《王羲之王略帖跋》、《苏东坡木石图题诗》、《叔晦帖》、《李太师帖》等。还有很多散见于《群玉堂》、《宝晋斋》、《余清斋》、《快雪堂》,《三希堂》等丛帖之中。

第6题:

《春秋》用笔严谨,褒则称字,贬则称名,其引文用笔,常用一字寓意褒贬,微言大义。


正确答案:正确

第7题:

临帖,即在摹帖的基础上,对帖字的用笔、结字规律有了基本认识之后,对着帖写。临帖有()这几种方法。

  • A、对临
  • B、格临
  • C、背临
  • D、向临

正确答案:A,B,C

第8题:

郭若虚在《图画见闻志》里提出用笔的三病:()。

A、板

B、刻

C、结

D、甜


正确答案:A,B,C

第9题:

米芾论书,说他的字是“集古字”,不知何解?


正确答案: 米芾说自己的字是“集古字”,见《海岳名言》,原文是这样说的:“壮岁未能立家,人谓吾书为‘集古字’,盖取诸长处,总而成之。既老,始自成家,人见之,不知以何为祖也。”可见“集古字”是米芾善于学习古人长处的心得之谈,也是集古能变的关键所在。否则死守一家,终成“奴书”,是成不了自己面目的。所以清王文治《论书绝句》称他道:天姿凌轹未须夸,集古终能自立家。
“一扫二王”非妄语,只应酿蜜不留花。从诗中所说情况来看,王羲之、王献之父子的书法艺术,自东晋以来,风靡天下,但到了北宋时期,已觉得不甚新鲜,需要有新的才人来“管领风骚”了。《志林》中记载米芾说:“徽宗命元章(米芾)书《周官》篇于御屏,书毕掷笔于地,大言曰‘一洗二王恶札,照耀皇宋万古。’”,其实,这并不是他的妄语。我们知道,任何一种艺术形式,都是不变则死,变则通的。这是几千年来历史告诉我们的客观规律。但是,如果没有继承,也便没有创新。
诗中说他“集古终能自立家”,就是从《海岳名言》中总括而来的说话,然后,复又形象地用蜜蜂酿蜜来作比喻;蜜蜂酿蜜,必须经过大量的辛勤劳动,采百花而后成蜜。蜜出于花而又不着花的痕迹,这里有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哲理。我们也由此可以推想到学习的其他方面,正如唐太宗论书所说的那样:“凡诸艺业,未有学而不得者也。病在心力懈怠,不能专精耳。”

第10题:

米芾的儿子米友仁的书法怎样?


正确答案:米友仁,宋哲宗元祐元年生于襄阳,宋孝宗乾道元年卒(公元一零八六——一一六五年)。享年八十岁。幼名虎儿,别名尹仁,字元晖,号海岳后人、懒拙道人。其书画皆名传后世,人称“小米”。他因以点皱法画江南山水,得“米点皱”入中国画史。书法则酷似其父,善用隶书题榜。魏了翁认为他的书法不如其父,但清康有为则认为米友仁的行书中含,而米芾外拓,“南宫跳僄过甚”,“若小米书,则沉奇秾缛,肌态丰嫮矣”。有《吴郡重修大成殿记》、《潇湘奇观图跋》、《米芾草书九帖跋》、《杜门帖》、《文字帖》等书迹传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