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小剂量乙酰水杨酸治疗缺血性心脏病的机制是抑制血小板PG合成酶,减少TXA2生成。

题目
判断题
用小剂量乙酰水杨酸治疗缺血性心脏病的机制是抑制血小板PG合成酶,减少TXA2生成。
A

B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某稳定型心绞痛病人,近期发生一过性脑缺血,在给予常规抗心绞痛药物的同时,选用小剂量阿司匹林治疗,其理论依据是药物

A.抑制PG合成酶,使PGI2合成减少

B.抑制PG合成酶,使TXA2合成减少

C.抑制PG合成酶,使PGE2合成减少

D.抑制PG合成酶,消除痛觉增敏效应

E.抑制PG合成酶,使致炎物质释放减少


正确答案:B
解析:本试题属理解分析的基本知识题,考核阿司匹林抗血栓形成机制。
  小剂量阿司匹林可抑制前列腺素合成酶 (环加氧酶),可减少血小板中血栓素(TXA2)生成而抑制血小板聚集及抗血栓形成。但阿司匹林大剂量时也抑制血管壁中前列腺素合成酶,减少前列环素(PGI2)合成。PGI2是TXA2的生理对抗剂,其合成减少,可促使血栓形成,故用阿司匹林防止血栓形成以小剂量为宜。选择正确答案考生占24.6%,显示题目“难”。理解分析备选答案,要涉及生理和病理基础知识。TXA2是强大的血小板聚集诱导剂,PGI2是TXA2的生理对抗剂,只有TXA2减少或PGI2增多,才能抑制血小板聚集,达到防止血栓形成。选择其他四个答案的考生,显然对PGI2、TXA2生理作用及阿司匹林抗血小板聚集作用等基本知识没有掌握,随意的选择错误答案。

第2题:

阿司匹林抑制血小板聚集的机理是

A、抑制TXA2合成酶,减少TXAe的合成

B、抑制环氧酶,减少TXA2合成

C、对抗TXA2的作用

D、抑制血小板生成

E、诱导环氧酶使PGl2的合成增加


答案:B

第3题:

小剂量阿司匹林用于预防血栓形成的机制是

A.减少血管壁中PG12的合成

B.抑制依前列醇的合成

C.抑制纤维蛋白原与血小板膜受体结合

D.抑制前列腺素合成酶,减少血小板TXA2的生成,抑制血小板聚集

E.抑制凝血因子的合成


正确答案:A
氨力农、米力农是磷酸二酯酶抑制药PDE-Ⅲ抑制药),具有明显增强心肌收缩力和舒张血管作用,增加心排血量,减轻心脏负荷,降低心肌耗氧量,缓解慢性心功能不全症状。

第4题:

小剂量阿司匹林预防血栓形成的机制是( )

A.直接减少血小板生成

B.抑制凝血酶原形成

C.减少TXA2生成

D.减少前列环素生成

E.加速血小板破坏


正确答案:C

第5题:

乙酰水杨酸小剂量服用可防止脑血栓形成,是因为它有哪项作用( )

A.使PG合成酶失活并减少TXA2的生成

B.稳定溶酶体膜

C.解热作用

D.抗炎作用

E.水杨酸反应


正确答案:A

第6题:

阿司匹林的抗栓机制是

A.抑制磷脂酶A2,使TXA2合成减少

B.抑制前列腺素合成酶,使TXA2合成减少

C.抑制TXA2合成酶,使TXA2合成减少

D.抑制脂氧酶,使TXA2合成减少

E.激活脂氧酶,使TXA2合成增多


正确答案:B
(答案:B)目前认为小剂量阿司匹林能抑制前列腺素(PG)合成酶的活性从而抑制血小板合成TXA2,而不妨碍血管内皮细胞合成PGI2,因而抑制血小板聚集而阻止血栓形成。与磷脂酶A2及脂氧酶无关。

第7题:

阿司匹林()?

A、可抑制PG合成

B、减少TXA2生成

C、小剂量可防止血栓形成

D、以上都对


参考答案:D

第8题:

用小剂量乙酰水杨酸治疗缺血性心脏病的机制是抑制血小板PG合成酶,减少TXA2生成。( )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正确答案:√

第9题:

小剂量乙酰水杨酸(30~75mg/d)用于防止血栓形成作用的机制是( )

A.减少血小板中TXA2的生成

B.减少血管壁中PGI2的生成

C.增加血小板中TXA2的生成

D.增加血管壁中PGI2的生成

E.以上都不是


正确答案:A

第10题:

乙酰水杨酸小剂量服用可防止脑血栓形成,是因为它哪项作用

A.解热作用
B.水杨酸反应
C.抗炎作用
D.使PG合成酶失活并减少TXA2的生成
E.稳定溶解酶体膜

答案:D
解析: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