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采血成分制备人员手的细菌采样,细菌菌落数总数检查方法,将每支采样管振动80次或用混匀器充分混匀,10倍递减稀释,分别取

题目
单选题
对采血成分制备人员手的细菌采样,细菌菌落数总数检查方法,将每支采样管振动80次或用混匀器充分混匀,10倍递减稀释,分别取3个稀释度各1mL放于灭菌平皿内,用普通琼脂培养基做倾注培养,然后(  )。
A

置37℃温箱培养48小时,观察结果

B

置37℃温箱培养24小时,观察结果

C

置30~35℃温箱培养24小时,观察结果

D

置36±1℃温箱培养48小时,观察结果

E

置37℃温箱培养72小时,观察结果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空气细菌菌落总数检查,将采样后的平板于30~35℃培养24小时后观察结果,求出

A、5个或3个采样点的平均菌落数

B、1个或2个采样点的平均菌落数

C、2个或3个采样点的平均菌落数

D、3个或4个采样点的平均菌落数

E、5个或6个采样点的平均菌落数


参考答案:A

第2题:

将水相加至含乳化剂的油相中,用力研磨使成初乳,再稀释至全量,混匀的制备方法( )


正确答案:A

第3题:

关于倾注平板法,错误的是

A、可用于饮水中细菌数的测定

B、标本要适当稀释、定量加入

C、所用平皿和培养基都是无菌的

D、培养基溶化后马上与标本混匀,凝固后培养

E、根据菌落数和稀释倍数,计算标本的细菌数


参考答案:D

第4题:

脂肪含量高的样品在进行非脂溶性成分测定时的制备方法是()。

  • A、烘干然后粉碎混匀
  • B、粉碎混匀
  • C、脱脂然后研成粉末
  • D、加水后混匀

正确答案:C

第5题:

对≥1L的瓶装或桶装液体产品,混匀后用()进行采样。

  • A、采样管
  • B、双套取样管
  • C、取样钻
  • D、导管

正确答案:A

第6题:

细菌菌落数总数检查方法,将每支采样管振动80次或用混匀器充分混匀,10倍递减稀释,分别取3个稀释度各1mL放于灭菌平皿内,用普通琼脂培养基做倾注培养,然后( )。

A、置37℃温箱培养48小时,观察结果

B、置37℃温箱培养24小时,观察结果

C、置30~35℃温箱培养24小时,观察结果

D、置30~35℃温箱培养48小时,观察结果

E、置37℃温箱培养72小时,观察结果


参考答案:D

第7题:

下列物料混匀方法中,不属于液体化工样品物料混匀方法的是()。

A、用手摇晃混匀

B、用搅拌器进行混匀

C、用喷射循环泵进行混匀

D、将两种物料在一起搅拌均匀


参考答案:D

第8题:

采血、成分制备人员手的细菌采样时间

A、采血人员在接触献血者前、从事采血活动前采样。成分制备人员在接触献血袋前、从事血液成分制备活动前采样

B、采血人员在接触献血者前、从事采血活动前采样。成分制备人员在接触献血袋后、从事血液成分制备活动后采样

C、采血人员在接触献血者后、从事采血活动后采样,成分制备人员在接触献血袋后、从事血液成分制备活动后采样

D、采血人员在接触献血者后、从事采血活动后采样,成分制备人员在接触献血袋前、从事血液成分制备活动前采样

E、采血人员在从事采血活动时采样。成分制备人员在从事血液成分制备活动时采样


参考答案:A

第9题:

配制体积分数为5%的HC1600ml,下面配制正确的是()。

  • A、称取HC130g,加水稀释至600ml混匀
  • B、量取HC150ml,加水稀释至100ml混匀
  • C、称取HC130g,加水稀释至600g混匀
  • D、量取HC130ml,用水稀释至600ml混匀

正确答案:D

第10题:

简述混匀料场混匀取料工艺。


正确答案: ①取料过程中四次混匀:若采用双斗轮取料,堆料机按“人”字形堆料方式堆料,其物料布置的层数越多,对于混匀取料机的混匀取料工作越有利。取料机两个斗轮装置设置在主梁上,可沿主梁在料堆横截面上往返运行,两个斗轮装置的取料就可在料堆横截面上分别在不同取料点进行第一次混匀取料。两个斗轮装置挖取物料之后,分别将物料卸入主梁腹中设置的受料皮带机上,进行二次混匀。受料皮带机的运输带当接受第一个斗轮装置卸下的物料后迅速运往第二个斗轮装置,第二次受料,即完成第三次混匀工作。当挖取的物料卸往系统皮带机时即进行第四次混匀工作,如此连续取料,物料即达到了混匀取料工作的效果。
②为了保证混匀效果要严格按程序操作。当第一层物料取完之后,斗轮机大车向前步进一段、调整好距离后,两斗轮装置则沿主梁反向运行进行第二层物料的混匀取料工作,如此往复,即实现连续混匀的作业,从而达到混匀的目的。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