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男性,49岁。因心悸、胸闷,晕厥1次就诊。心电图如图5-16所示,应考虑为()

题目
单选题
患者男性,49岁。因心悸、胸闷,晕厥1次就诊。心电图如图5-16所示,应考虑为()
A

室性心动过速

B

预激综合征合并心房颤动

C

室上性心动过速伴室内差异传导

D

心房颤动伴室内差异传导

E

非阵发性心动过速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E
解析: 预激综合征合并心房颤动解析:心电图显示P波消失,心室率很快,最快可达300次/分,R-R间期极不规则,QRS波形态各异,宽窄不等,宽窄的QRS波起始部可见预激波,提示预激综合征合并心房颤动。患者行射频消融术治疗后,宽QRS波消失。需要强调:预激综合征如合并心房颤动,可引起快速的心室率,甚至发生室颤,属一种严重的心律失常类型。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患者男性,25岁,感冒后3天,因心悸就诊。心电图如图3-14-2所示,诊断为:

A、房性心动过速

B、非阵发性交界性心动过速,不完全性干扰性房室分离

C、非阵发性交界性心动过速,完全性干扰性房室分离

D、一度房室传导阻滞

E、高度房室传导阻滞


参考答案:B

第2题:

患者男性,70岁,胸闷、心悸3天。心电图如图3-14-5所示,其阻滞部位最可能在

A、窦房结

B、结间束

C、房室结

D、Bachmann束

E、束支水平


参考答案:E

第3题:

患者女性,65岁,糖尿病史6年。因上腹不适2月余就诊,体检未发现异常体征。心电图如图4-1-1所示,部分导联可见锯齿波,应考虑为

A、心房扑动

B、心房颤动

C、干扰

D、房内阻滞

E、房内差异性传导


参考答案:C

第4题:

患者男性,63岁,因心悸、胸闷半个月就诊。心电图如图3-15-6所示,以下为该心电图的诊断,但应除外

A、窦性心律

B、非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

C、间歇性左束支阻滞

D、室性期前收缩

E、急性前间壁心肌缺血或梗死


参考答案:B

第5题:

患者男性,66岁,高血压病史10年。自觉心悸、胸闷3天就诊。心电图如图3-1-7所示,应诊断为

A、左心房肥大,左心室肥大,室性期前收缩

B、双侧心房肥大,双侧心室肥大,室性期前收缩

C、右心房肥大,右心室肥大,室性期前收缩

D、左心房肥大,右心室肥大,室性期前收缩

E、不完全性左束支阻滞,室性期前收缩


参考答案:A

第6题:

患者男性,56岁,因突发胸痛4小时伴大汗就诊,心电图如图3-3-6所示,应诊断为

A、变异型心绞痛

B、早期复极综合征

C、急性心包炎

D、心肌缺血

E、急性下壁、侧壁心肌梗死


参考答案:E

第7题:

患者男性,37岁,偶发心悸。心电图如图3-8-1所示,应诊断为

A、二度Ⅱ型窦房阻滞

B、窦性停搏

C、窦性心律不齐

D、交界性期前收缩

E、房性期前收缩未下传


参考答案:E

第8题:

患者女性,51岁,胸闷、心悸。心电图如图3-7-5所示,应诊断为

A、二度Ⅰ型窦房阻滞

B、窦性停搏

C、二度Ⅱ型窦房阻滞

D、窦性心律不齐

E、二度Ⅱ型房室传导阻滞


参考答案:C

第9题:

患者男性,53岁,因阵发性心房颤动长期口服胺碘酮,并发生晕厥1次。心电图如图3-18-2所示,应诊断为

A、早期复极综合征

B、交界性逸搏心律

C、获得性长QT间期综合征

D、先天性长QT间期综合征

E、心肌缺血


参考答案:C

第10题:

IEEE802.11 WLAN体系结构如图5-16所示,请将(10)~(12)空缺处的内容填写完整。


正确答案:(10)物理层会聚协议子层(PLCP) (11)PHY管理子层 (12)站管理子层
(10)物理层会聚协议子层(PLCP) (11)PHY管理子层 (12)站管理子层 解析:这是一道要求读者掌握IEEE802.11WLAN体系结构的概念理解题。本题所涉及的知识点有:
1)图5-16所示的体系结构中的最左侧表达的是IEEE802.11 WLAN的体系结构由物理层(PHY)和数据链路层的介质访问控制层(MAC)两大部分组成。
2)图5-16所示的左侧第二列表达的是物理层分为物理介质相关子层(PMD)和物理层会聚协议子层 (PLCP)两部分;数据链路层由逻辑链路控制子层(LLC)和介质访问控制子层(MAC)组成。其中, PMD子层主要提供了对无线介质进行控制的方法和手段,即用于传输信号的调制和编码;PLCP子层主要进行载波监听和物理层分组的处理;MAC子层负责访问控制和分组的拆装,它定义了载波侦听多路访问/冲突避免(CSMA/CA)、RTS/CTS通信控制机制和点协调功能(PCF)支持无竞争访问等3种访问控制机制。因此(10)空缺处所填写的内容是“物理层会聚协议子层”。
3)图5-16所示的左侧第三列表达了IEEE802.11 WLAN体系结构中PHY管理子层和MAC管理子层。其中,PHY管理子层负责选择物理信道和调谐;MAC管理子层负责ESS漫游、电源管理和登记过程中的关联管理。因此(11)空缺处所填写的内容是“PHY管理子层”。
4)IEEE802.11还定义了站管理子层,用于协调物理层和MAC层之间的交互作用。因此(12)空缺处所填写的内容是“站管理子层”。
5)IEEE802.11标准的MAC层定义了两种介质访问控制方式:分布式协调功能(DCF)和点协调功能(PCF)。其中,DCF定义了基本的CSMA/CA介质访问机制和介质竞争业务,是数据传输的基本方式,作用于信道竞争期。点协调功能(PCF)工作于非竞争期。题目中“两者总是交替出现的”是指先由DCF竞争介质使用权,然后进入非竞争期,由PCF控制数据传输。
6)为了使各种MAC操作互相配合,IEEE802.11标准推荐使用DIFS、PIFS、SIFS等3种帧间隔(IFS)以便提供基于优先级的访问控制。这3种帧间隔的比较见表5-11。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