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熹:“国家建立学校之官,遍于郡国,盖所以幸教天下之士,使之知所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道,而待朝廷之用也。”学校教

题目
单选题
朱熹:“国家建立学校之官,遍于郡国,盖所以幸教天下之士,使之知所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道,而待朝廷之用也。”学校教育的主要任务是()
A

修身

B

传授治国之道

C

传授家族礼仪

D

为朝廷培养有用的人才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儒家的礼乐教化之道。( )

A.对

B.错


参考答案:B.错

第2题:

在中国历史上,一直以家庭道德为中心,也因而有()的说法

  • A、德行者本也”
  • B、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 C、日新之谓盛德”
  • D、以礼待人,以礼敬人

正确答案:B

第3题:

《大学》提出“()”的思想,指的是达到内圣之境,而后外王。

A.齐家

B.平天下

C.治国

D.修身


参考答案:ABCD

第4题:

翻译:卫人嫁其子而教之曰:“必私积聚。为人妇而出,常也;成其居,幸也。”其子因私积聚,其姑以为多私而出之,其子所以反者,倍其所以嫁。其父不自罪教子非也,而自知其益富。今人臣之处官者皆是类也。


正确答案: 国有个人,当他的女儿出嫁时,教训她说:“一定要偷偷地多积攒私房,做人家的媳妇被遗弃回娘家,是常有的事。不被遗弃,夫妻能够白头偕老,这是侥幸的。”他的女儿到了婆家后,果然拚命积攒私房。婆婆嫌她私心太重,于是把她赶回娘家了。这个女儿带回的钱财比出嫁时带去的嫁妆还要多出一倍。她的父亲不归罪于自己教导女儿不正确,反而自以为他增加财富的办法很聪明。如今做官的人,都这样相似呀。

第5题:

孔子为自己的教学定睛“孔门四教”,具体指的是()

  • A、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 B、文、行、忠、信

正确答案:B

第6题:

儒家经典说:“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齐家成为治理国家安定天下的()。


正确答案:基础和前提

第7题:

孔子为自己的教学定睛“孔门四教”,具体指的是?()

  • A、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 B、文、行、忠、信
  • C、礼、乐、射、御
  • D、兵、器、行、伍

正确答案:B

第8题:

阅读材料

材料一 以诗赋记诵求天下之士,而无学校养成之法;以科名资历叙朝廷之位,而无官司课试之方。 —王安石《本朝百年无事札子》

材料二 苟不可以为天下国家之用,则不教也,苟可以为天下国家之用者,则无不在于学。

—王安石《上仁宗皇帝言事书》

(1)据材料一,概括说明当时北宋在人才选用上存在哪些弊端。(4分)

(2)材料二体现了王安石怎样的教育思想?在这一思想指导下,王安石是如何改革科举考试的?(6分)


正确答案:
【历史—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1)弊端:人才选拔重诗赋记诵
           管理人用重科名资历
(2)教育思想:注重实用。
措施:改革科举考试内容,废除诗赋取士,注重经义策论
(应从“破除旧制”和“采用新法”两个角度回答,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第9题:

中国礼仪之根本精神是下面哪一项()

  • A、平天下
  • B、治国
  • C、齐家
  • D、修身

正确答案:D

第10题:

钱逊教授认为,治国平天下的根本是什么?()

  • A、修身
  • B、齐家
  • C、治国
  • D、平天下

正确答案:A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