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生物生产量为2.3t/(hm2•a)属于( )。A 潜在的荒漠化B 正在发展的荒漠化C 强烈发展的荒漠化D 严重的荒漠化

题目
单选题
生物生产量为2.3t/(hm2•a)属于(  )。
A

潜在的荒漠化

B

正在发展的荒漠化

C

强烈发展的荒漠化

D

严重的荒漠化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B
解析: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某半干旱地区的陆生植被生物生产量为2.6t/(km2?a)。根据荒漠化量化指标,可判定该区域荒漠化程度为( )。

A.潜在荒漠化
B.严重荒漠化
C.强烈发展的荒漠化
D.正在发展的荒漠化

答案:B
解析:
荒漠化的量化指标如下:潜在荒漠化的生物生产量为3~4.5t/(hm2?a),正在发展的荒漠化为l.5~2.9t/(hm2?a),强烈发展的荒漠化为1.0~1.4t/(hm2?a),严重荒漠化为0.0~0.9t/(hm2?a)。注意单位换算。

第2题:

如果某地生物生产量为0.9t/(hm2·a),其荒漠化程度属于()。

A:潜在的荒漠化
B:正在发展的荒漠化
C:强烈发展的荒漠化
D:严重荒漠化

答案:D
解析:

第3题:

关于土地荒漠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中国南方土地荒漠化地区生态环境尤为脆弱。

B.自然因素引起的荒漠化速率比人为活动引起的要快。

C.三江平原过度垦殖,土地荒漠化更加严重。

D.西北地区风蚀强烈,风沙灾害比较普遍


正确答案:D

第4题:

荒漠化分为风蚀荒漠化,(),盐渍化,冻融及()。


正确答案:水蚀荒漠化;石漠化

第5题:

生物生产量为2.3t/(hm2·a)属于()。

A:潜在的荒漠化
B:正在发展的荒漠化
C:强烈发展的荒漠化
D:严重的荒漠化

答案:B
解析:

第6题:

某半干旱地区的陆生植被生物生产量为2.6t/(km2·a)。根据荒漠化量化指标,可判定该区域荒漠化程度为()。

A:潜在荒漠化
B:严重荒漠化
C:强烈发展的荒漠化
D:正在发展的荒漠化

答案:B
解析:
荒漠化的量化指标如下:潜在荒漠化的生物生产量为3~4.5t/(hm2·a),正在发展的荒漠化为1.5~2.9t/(hm2·a),强烈发展的荒漠化为1.0~1.4t/(hm2·a),严重荒漠化为0.0~0.9t/(hm2·a)。注意单位换算。

第7题:

生物生产量为4.2t/(hm2·a),属于()。

A:潜在的荒漠化
B:正在发展的荒漠化
C:强烈发展的荒漠化
D:严重的荒漠化

答案:A
解析:
记住荒漠化的量化指标:潜在荒漠化的生物产生量为3~4.5t/(hm2·a),正在发展的荒漠化的生物产生量为2.9~1.5t/(hm2·a),强烈发展的荒漠化的生物产生量为1.4~1.0t/(hm2·a),严重荒漠化的生物产生量为0.9~0.0t/(hm2·a)。

第8题:


A. 潜在的荒漠化
B. 正在发展的荒漠化
C. 强烈发展的荒漠化
D. 严重荒漠化


答案:D
解析:

第9题:

在教学《荒漠化的治理》时,郝老师将“认识荒漠化问题的严重性,树立防治荒漠化的观念,逐步建立正确的环境观”拟定为教学目标之一。该目标属于( )。


A.知识性目标

B.过程性目标

C.技能性目标

D.情感性目标

答案:D
解析:
新课程改革倡导的三维课程目标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知识与技能”目标强调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获得,相当于传统的“双基教学”,是课程目标中的基础性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突出的是让学生“学会学习”,使学生获得知识的过程同时成为获得学习方法和能力发展的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强调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引起积极的态度体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题干目标是形成观念和正确的环境观,是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要求。

第10题:

关于土地荒漠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中国南方土地荒漠化地区生态环境尤为脆弱
  • B、自然因素引起的土地荒漠化速率比人类活动引起的要快
  • C、三江平原过度垦殖,土地荒漠化更为严重
  • D、西北地区风蚀强烈,风沙灾害比较普遍

正确答案:D